资源描述
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应急方案
一、对突发的重大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理
(一)概念
突发性重大灾害性事件包括:严重的火灾、水灾、爆炸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特大车祸事故、群体斗殴伤亡等外伤性事故以及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集体中毒事件,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指导原则和目的
本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合理利用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灾害事故急救能力的目的,突发外伤性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要严格遵循“依法管理、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准备充分、反应迅速、科学处置、保障有力、救治有效”的原则,确保在接到应急医疗救治任务通知时,专业救治人员能够迅速集结并到达现场,科学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使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医院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领导小组和指挥部
组 长和总指挥:杨生
副组长和副总指挥:薄宏 林辉 柳书云 朱国丽 刘立春
成 员:以下各部门负责人
医务科 护理部 门诊部 急诊科 药剂科 器械科
感染科 预防保健科 院办 总务科 安全保卫科 医院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王久刚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2)制订医院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科室及各级人员在平时及救治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
(3)组织、指导院前、院内的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工作;
(4)人员培训。
指挥部职责:
(1)组织现场及院内医疗救护;接送、分流伤病员继续治疗;
(2)协调院内外关系;
(3)维护抢救现场的秩序;
(4)统计报告救治情况,负责内外宣传。
总指挥职责:
①负责紧急动员全院人员参与急救行动;
②负责命令立即出动各相关应急分队;
③负责召集急诊救治指挥部成员制订急救方案;
④负责指挥全院各科互相协调;
⑤负责通过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介向社会求助(包括药物及急救器材、运输工具、血源、上级指导人员等)
副总指挥职责:
①担任各应急分队队长;
②指挥分队各小组迅速开展相关工作;
③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对指挥部人员的工作安排,以及急救工作具体部署,落实急救方案;
④总指挥不在院时,代理总指挥职责。
指挥部成员职责:
医务科主任:负责落实各科协调,互相配合,实施医、药、技人员调配的落实,配合各分队、各科制订抢救方案、完成抢救经过的书面记录和总结报告,作好抢救工作人员的登记。
院办主任职责:负责急救工作的通讯联络,实施人力、物资运输的供应。
门、急诊科主任:负责第1、2应急分队的急救具体实施和急救车辆的调度,参加制订急救方案。平时督导科内人员、车辆、物资保持应急状态与随时补充急救药品、物品。
护理部主任:负责实施护理人员的调配与安排,参加制订抢救方案。
各科室主任:负责相应病区及患者的诊疗与安排,组织制订本科范围内的应急抢救方案并督导措施落实。
总务科、药学部、器械科主任:负责药品、器械、后勤物资等的保障供应。
(四)应急分队
根据病种分类为二支急救分队。
①第一分队:负责集体中毒事故、暴发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以公共卫生事件为主的救治。
队长:于继发
队员:由急诊科、各内科专业、手麻科、普外科等科室1-2名医护人员组成。
②第二分队:负责严重的火灾、水灾、爆炸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特大车祸事故、群体斗殴伤亡事故等以外伤为主的突发事件救治。
队长:苏汉友
队员:各外科专业、手麻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急诊等科室1-2名医护人员组成。
急救队员根据科室人员调整情况每年另行确定一次。
(五)信息处理
在医院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突发性重大灾害性事件的通知和急救电话时,有关科室要立即报告院长,院长不在时,应立即报告副院长,并立即启动突发灾害救治指挥系统,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采取初步控制措施并视事件性质与程度,决定是否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六)处置程序和措施
1、接受指令
院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接到上级急救和突发灾害医疗救治任务的通知或院内出现的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的报告时,根据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综合评估情况及上级主管部门指示立即启动相应指挥系统和应急医疗救治队伍,紧急呼叫医疗队员,要求所有人员按规定时间在指定地点集结,并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可随时按要求赶往事发地点,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2、现场急救
医疗队在队长带领下赶赴现场后,应尽快与现场指挥者取得联系,在现场临时指挥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指挥下,实施现场医疗救治工作。在现场急救过程中,医疗救治队员要及时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同时进行检伤分类,标以伤病卡,并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现场医疗队要加强同现场临时指挥部的联系,及时汇报急救或突发灾害救治现场的医疗救治工作进展情况。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抽调的医院急救车辆应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配指挥下开展伤病员的转运工作。
3、院内救治
对上级布署转运至我院的伤病员由院急救和突发灾害医疗救治工作指挥部统一部署安排到相应科室进行救治,对所安排的病员,科室应立即立即组织人员及时、高效地进行医疗救护,对本科医疗救治工作进展情况及救治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院指挥部及领导小组汇报,由指挥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
(七)常备急救物资及物品保障
1、急诊科
①抢救器材:配备多功能抢救床、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呼吸机、洗胃机、输液泵、吸引器、输氧装置、血压脉搏监护仪、气管插管设备,以及各科治疗包、穿刺包、导尿包等。
②药品保障应对外伤、出血、休克、心衰、呼衰、急性肾衰、肝衰、脑衰等相应急诊抢救的药品具备相对恒定数目。内外科出诊箱和急救车存放物品、药品应列表统计,定期检查。
③急救车辆及其配备的药品物品
2、各病区保证床位、抢救器材、抢救药品到位。
3、医技科室要保证在接到应急指令后所需检查设备保持在正常运转状态。
4、 行政、后勤、物资、设备及其他人员的应急时做法:在重大事件的急救任务面前,时间就是生命,病情、灾情、伤员就是命令,无论工作时间或休息时间,一旦接到领导命令,全院工作人员都要迅速到岗,一切工作部门都要开绿灯,所有手续从简,工作原则是先治病救人,后补办手续。全院同心协力,互相支持,有条不紊。
(八)技术保障
(1)应急医疗救治组织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制度。根据人员培训和人员变动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补充。
(2)加强对应急队员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建立定期技术培训和模拟演练制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针对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工作性质对医疗队员开展岗前培训、岗位练兵和定期复训工作。救治队员要进行专业化训练及现场急救培训,熟悉各种器材设备的使用。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使全体人员经常保持在应急状态,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斗集体。
(3)加强对应急车辆、物资器材的维护和保养。
(九)思想政治行为保证
全院工作人员树立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发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并对党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满腔热情、认真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分子在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往直前。
事件应对中实施铁的纪律,凡在紧急救治时畏缩不前,临阵脱逃,借故回避,拈轻怕重,拒不服从指挥,袖手旁观等情况,由医院或报上级部门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十)监督管理
院急救和突发灾害救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建设、业务培训、物资装备、应急能力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中组织不力、措施不当、玩忽职守的科室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按规定给予通报和处分,对不服从工作安排的科室和个人,使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损失或其他严重社会后果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事迹先进、救死扶伤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二、对散发病例的急救服务
(一) 院内急救系统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实行全天候24小时急诊服务制度,设立急诊科:
内、外、妇、儿、感染科系统急诊:设在医院急诊科,各科病房内。内科系统急救以急诊科为主,外科、儿科、妇科系统急救以相关专业病区为主。必要时直送手术室
(二) 应急工作系统
1、院外发生的紧急意外医疗事件,原则上由急诊科接诊,根据院内急救系统的分工,就地抢救或由绿色通道(或首诊医师)转运至各专业科室。
2、院内发生的紧急意外医疗事件
定义:院内紧急意外医疗事件是指在医院的日常运行中,各种人员如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家属、本院职工以及其他来院人员等在院内突然发生心跳骤停、猝死、意外损伤、院内感染爆发及科室不能独立解决的突发情况等。
急救原则: 实行就近就地抢救原则
① 发生在具备抢救条件的科室或附近,如各病区、手术室、导管室等时,由所在科室或相邻最近的科室负责急救任务,若受条件所限不能独立完成,应在急救同时,请手麻科、急诊科等相关专业科室紧急会诊协助抢救。被邀请科室应在5分钟内到达抢救地点,不得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或推迟。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至疾病所属专业科室。
② 发生在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地点,如门诊、公共区域等时,现场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同时立即通知急诊科,由急诊科负责全面抢救工作。
③ 住院病人在进行科室以外的辅助检查等院内活动途中发生意外,由陪检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同时立即通知所属科室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负责全面抢救。对急危重症患者科室要在拟对其进行外出检查时,制订应对意外的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④医务科、门诊部、总值班应协助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