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240787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学案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基础知识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包括商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 等。 2.城市功能区 (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2)常见功能区 功能区 分布 特征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 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 住宅区和 住宅区 商业区 多位于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 状或条状分布 工业区 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 的地带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 而成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 。 (2)典型模式: 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形成因素 (1) 因素(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距离 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商业> >工业 (2)社会因素: 、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 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 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 随着 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当堂训练 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模地结合,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A.商业区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区用地 D.绿化用地 2.城市中基本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 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3.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不同级别的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收入差距 C.通达度 D.距市中心的远近 4.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原因是(  ) A.那里的地价较便宜 B.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单位 C.那里环境比较好 D.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6.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探究点一 城市功能区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探究点二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距市中心远近 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付租能力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区位选择原因 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2)交通通达度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具体如下所示。 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交通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交通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2.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下所示。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 2.理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及服务范围,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等级的变化。 3.学会运用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掌握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 (1)划分标准:通常是以城市 来划分的。 (2)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 、城市、 、特大城市等。 2.城市服务范围 (1)地域空间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 和广大的 地区。 (2)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 。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 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数目 高 多 大 少 低 少 小 多 3.城市等级提升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 密切相关。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 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 ,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启示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的:等级较 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 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当堂训练 一般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及县级市三类,下列表示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2.如果a、b、c为不同等级的城市,下列四图能正确反映出城市等级体系的是(  ) 探究点 城市等级体系 1.城市等级的划分 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一般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可以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我国的各级城市,按城区常住人口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五类,图示如下: 2.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 城市的等级不同,城市的职能、服务范围、数目也不同,具体如图所示: 3.城市等级体系的影响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另外人口条件、政策也是其影响因素。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劳动力和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政策因素 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或规划城市发展的规模 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或享有优惠发展政策的城市,其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大 4.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嵌套理论的特点 (1)每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高级城市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六个低一级城市分布在六个顶点上。 (2)高级城市的数目少,低级城市的数目多。 (3)同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4)高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低一级城市服务范围的三倍。 第三节 城市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内涵、动力、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结合具体城市,说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 、乡村变为 的过程 2.标志: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 含义 表现 拉力 吸引人群来 到城市的因素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 等 推力 使得人群离开 乡村的因素 人口 、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 、自然灾害等 4.意义 (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 水平高低 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 阶段 A 发展 国家 中期阶段 B 较高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阶段 C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 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 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 。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 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 3.过快的城市化→平整土地, ,绿化环境的措施→环境向着有利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 。 (2)例证:过快城市化导致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1) 低污染的 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 。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 当堂训练 下图为某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 A.a—b—c    B.b—a—c C.c—a—b D.b—c—a 2.图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③城市数量增多 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属于图中b阶段反映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 A.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 4.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英国——a阶段 B.朝鲜——c阶段 C.中国——b阶段 D.印度——c阶段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空洞” 6.为避免上述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探究点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早(18世纪中叶) 晚(“二战”之后) 原因 工业化早 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 化水平 高低 高(70%左右) 低(40%左右) 原因 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关系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原因 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 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 成 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图 解 联 系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探究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缺少设备、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 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社会民生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