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节 西北地区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及其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材料分析、对比分析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了解干旱环境中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板书设计:
第三节 西北地区
学习方法指导
一. 位置、范围 读图指导
二. 自然环境特征 干旱 材料分析
三.经济地理特征
畜牧业发达 对比分析
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四、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材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西北地区学案、西北地区课件
六、教学设想:将本节课分成四个部分,通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分别完成其教学任务,第一部分:用“读图指导法”完成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等;第二部分:用“材料分析法”完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及其差异。第三部分:用“对比分析法”完成干旱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第四部分:达标检测
七、教学过程:
(一)、用“方法比知识重要” 名言导入。
(二)、第一部分:读图指导法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第一部分的读图填图,(教师巡视)
2、教师有序地用: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国政区、西北地区地形图等指导读图,了解其位置、范围、地形等。
3、引导学生总结读图方法。
(三)、第二部分:材料分析法
1、学生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材料后面的题。
2、教师指导读材料,利用提供的信息,逐个解决下列问题:
自然环境特征——干旱——干旱的原因——不同程度干旱的景观差异。
3、师生共同总结通过材料学习解决的问题,材料分析收获的学习方法。
(四)、第三部分:对比分析法
1、指导学生比较材料一的图A和图B,了解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及其发达的有利条件。
2、指导学生比较材料二的文字,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节水农业,及其原因,同时结全材料三的内容进行比较,知道西北地区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用绿洲形成的条件和分布规律。
3、总结使用对比分析法值得注意的地方和收获。
(五)、第四部分:达标检测,集体校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