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夏天的昆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蝈蝈、蝉、蜻蜓、刀郎的品种、习性。
2、学习在说明文中兼用文艺笔法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家常的语言特点。
3、激发热爱昆虫、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平淡、自然、家常的语言特点。
2、热爱昆虫、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用具 希沃软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播放夏天的一些常见小昆虫的视频,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那些小昆虫,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整体感知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有哪些?
明确:蝈蝈、蝉、蜻蜓、刀郎。
2、作者介绍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每一种昆虫,请认真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格一:蝈蝈
俗名
外形特征
叫声
食性
价格
表格二:蝉
种类
体型
颜色
叫声
生活习性
表格三:蜻蜓
种类
颜色
外形特征
刀郎
别名
颜色
外形特征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并进行展示。此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 品味语言
1、 比较阅读
以《蝉》这一小节为例,将词条中对蝉的说明性语言和文中语言加以比较,问你发现这两种语言有什么差别吗?
明确:原文中的语言说明不是很详细,很少使用术语,语言更加生动,更富有生活情趣。
介绍汪曾祺语言的特点“自然一点,平淡一点,家常一点”
2、再读文章,请从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饶有趣味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
示例:
北京的孩子捉蝉用粘竿,——竹竿头上涂了粘胶。我们小时候则用蜘蛛网。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粘。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这段文字属于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制作三角网捕捉蝉的过程。。
四、 主题探究
1、虽然作者在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四种昆虫,但是我们却不觉得枯燥乏味,出了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
明确: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深厚的感情,如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对生活的热爱等。
2、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明确:希望现在的孩子能走近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五、 小结全文:看视频后齐读
走进大自然,用我们最纯真的心灵去聆听大自然吧!让心灵贴近自然,让心灵归于平静,让心灵得到洗礼,在旅行中放飞你遥远而美丽的梦想。多到大自然走一走,会让我们的心静如止水。
六、作业布置
学完本文,希望同学们能够走进自然,用心观察你喜欢的一两种小昆虫,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则小短文,字数不限。
六、 板书设计
夏
天 蝈蝈
的 汪 蝉 亲近自然
昆 曾 蜻蜓 热爱自然
虫 祺 刀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