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09-1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考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所有答案务必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盥(guàn)洗 朱拓(tà) 伺(cì)候 暮霭(ài)
B.新正(zhēng) 榫(sǔn)头 嘲(zhāo)哳 栅(shān)栏
C.庠(xiǎng)序 跬(kuǐ)步 罪愆(qiān) 孝悌(tì)
D.聒(guā)噪 俨(yǎn)然 畏葸(xǐ) 执拗(ni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竦然 膏梁 眩晕颤栗 沸反盈天
B.饿殍 踌蹰 前合后偃 篷牖茅椽
C.纨挎 惫赖 钟鸣鼎食 衿奇尚异
D.俯瞰 驾驭 鳏寡孤独 焚琴煮鹤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国科技史权威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古代哲学所使用的“通体”相关思维方法。
②莎士比亚在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开始时默默无闻,不久便 。
③美方及台湾部分人士津津乐道的所谓售武“理由”或“好处”,无疑是让中国政府和民众无法接受甚至怒火中烧的“ ”。
④太阳好像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 把它放到恒星的位置上,那也只是一颗不太明显的小星星, 肉眼完全看不见它。
A.推崇 声名鹊起 不经之谈 如果/甚至
B.尊崇 声名鹊起 不易之论 即使/以至
C.尊崇 名声大噪 不经之谈 如果/甚至
D.推崇 名声大噪 不易之论 即使/以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话剧《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相认后,已经基本洞悉剧中人物之间血缘关系的读者(或观众)对此后事情的发展怀着紧张、担忧。
B.4月22日,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下大力气落实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上下的目标。
C.4月21日,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在一个论坛上估算,中国上海2010年世博会将给我国带来1.2万亿至1.5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出效应。
D.《纽约时报》网站发表评论说,沪港股市反弹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在过去数日内频繁推出降息等救市措施造成的。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①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联结在一起?
②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③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
④是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⑤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⑥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A.①④②⑤③⑥ B.⑤③②⑥①④
C.②⑤③⑥①④ D.⑤③⑥①④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平板电脑来袭
从普通笔记本电脑,到上网本,再到采用英特尔消费级超低电压处理器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体型不断变小变薄。如今,电脑厂商又将目光瞄准了更加轻薄的平板电脑。有业界人士指出,2010年将会成为平板电脑年。
实际上,平板电脑以各种形态已经存在二十多年。早在1989年,硅谷的一家公司就曾经推出了平板电脑GridPad,这应该算是最早具有商业前景的平板电脑。几年前,电脑巨头惠普和戴尔也推出过平板电脑,但因性能、价格等因素而“销声匿迹”。
随着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出现和系统软件的相继成熟,电脑厂商又重新推出平板电脑新品。而真正通过尖端设计和易于使用的软件赋予平板电脑新生命的应该算是苹果平板电脑
——“iPad”,它的厚度约1.27厘米,重量只有680克,使用9.7英寸的广视角触摸显示屏。苹果技术顾问安德勒表示,“苹果平板电脑就是将iPad、便携式DVD播放器等产品和操作系统整合进一个设备,你可以用它阅读和发送电子邮件、欣赏照片、观看视频、聆听音乐、玩游戏、阅读电子图书等。”
除了替代笔记本电脑成为更方便的上网工具,iPad在和底座连接或充电时,还可以当作数码相框来使用。用iPad阅读电子书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且阅读内容很丰富。iPad还可以播放视频,高分辨率的屏幕可以用来观看任何视频,你可以在宽屏和全屏间轻松转换,只需双击便可。
平板电脑作为一种超轻便的媒体设备,它将是下一代移动商务个人电脑的代表。新平板电脑的定义应该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小到足以放入女士手袋,但却是功能完整的个人电脑。
作为笔记本与手机之间的便携设备的补充,其大小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之间,但处理能力大于掌上电脑,还有许多办公和娱乐功能,几乎和个人电脑一样强劲。而移动性和便携性则比笔记本电脑更胜一筹,甚至比上网本还要轻薄。平板电脑还可作为台式电脑的补充,为后者添加手写录入和语音录入的功能,帮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更频繁地使用个人电脑。
(《百科知识》2010年第6期)
6.下列对“平板电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平板电脑具有比采用英特尔消费级超低电压处理器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更加轻薄的特点。
B.1989年硅谷的一家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GridPad就比几年前电脑巨头惠普和戴尔推出的平板电脑更加先进而最具有商业前景。
C.新一代的平板电脑是随着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出现,相关配套系统软件的相继成熟才出现的。
D.新一代平板电脑具有功能完整、移动性和便携性好的特点,集办公性与娱乐性于一体。
7.列对苹果平板电脑是“真正通过尖端设计和易于使用的软件赋予新生命”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它具有体型小巧、超轻便的特点,使用9 7英寸的广视角触摸显示屏,它具有比笔记本电脑更强的移动性和便携性。
B.它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替代笔记本电脑成为更方便的上网工具,而且可以用它阅读和发送电子邮件、欣赏照片、观看视频、聆听音乐、玩游戏、阅读电子图书等。
C.它不仅是一款数码产品,在充电时还可当作数码相框使用。
D.它是一个很不错的阅读工具。不仅阅读内容更丰富的,还可以用来观看任何视频,而且宽屏和全屏转换非常方便。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何一种电子产品最终成功推向市场被百姓接受的过程常常受到产品的性能、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B.平板电脑具有很强的整合性,更加尖端的硬件设计和易于使用的软件将有助于它的发展。
C.有业界人士指出,2010年将会成为平板电脑年。这就意味着体积较大的电脑(如台式电脑)将日益失去竞争力而退出市场。
D.平板电脑作一款功能完整、超轻便的媒体设备,很可能将被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商务人士所接受。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弘之归耕
王弘之,字方平,琅邪临沂人,宣训卫尉镇之弟也。少孤贫,为外祖何准所抚育。从 叔献之及太原王恭,并贵重之。晋安帝隆安中,为琅邪王中军参军,迁司徒主簿。家贫,而性好山水,求为乌程令,寻以病归。桓玄辅晋,桓谦以为卫军参军。时琅邪殷仲文还姑苏,祖送倾朝,谦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谦贵其言。母随兄镇之之安成郡,弘之解职同行。
太祖即位,从兄敬弘为左仆射,又陈:“弘之高行表于初筮,苦节彰于暮年。夸内外晏然,当修太平之化,宜招空谷.以敦冲退之美。”元嘉四年,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又不就。敬弘尝解貂裘与之,即着以采药。
性好钓,上虞江有一处名三石头,弘之常垂钓于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卖。”日夕栽鱼入上虞郭,经亲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内而去。始宁沃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岩筑室。谢曼运、颜延之并相钦重,灵运与庐陵王义真笺日:“会境既丰山水,是以江左嘉遁,并多居之。但季世幕荣,幽栖者寡,或复才为时求,弗获从志。至若王弘之拂衣归耕,逾历三纪;孔淳之隐约穷岫,自始迄今;阮万龄辞事就闲.纂成先业;浙河之外,栖迟山泽,如斯而已。既远同羲、唐,亦激贪厉竞。殿下爱素好古,常若布衣。若遣一介,有以相存,真可谓千载盛美也。”
弘之四年卒.时年六十三。颜延之欲为作诔,书与弘之子昙生日:“君家高世之节,有识归重,豫染豪翰,所应栽述。况仆托慕末风,窃以叙德为事,但恨短笔不足书美。”诔竞不就。
(节选自《宋书·卷第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司徒主簿 迁:调任
B.苦节彰于暮年 彰:显著
C.是以江左嘉遁 遁:隐居的人
D.有以相存 存:抚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家贫,而性好山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寻以病归 以其无礼于晋
C.谦贵其言 秦王恐其破璧
D.弘之常垂钓于此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弘之心向隐逸的一组是 ( )
①好山水,求为乌程令 ②性好钓,常垂钓
③依岩筑室 ④拂衣归耕
⑤隐约穷岫 ⑥常若布衣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弘之为人不慕权贵,面对满朝官员热烈送别某官员的情形,他断然拒绝,深受同僚敬重。
B.王弘之心向隐逸,不喜为官,自我解职之后,虽朝廷征召,但他前后达三十年之久并未再任职。
C.王弘之性好山水,曾在山水佳处筑室居住,其行为受到谢灵运和庐陵王义真的推重。
D.王弘之品行高尚,节操出俗,颜延之非常推崇他,想为他作悼词,可惜没有写成。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少孤贫,为外祖何准所抚育。从叔献之及太原王恭,并贵重之。(4分)
译文:
(2)敬弘尝解貂裘与之,即着以采药。(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3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3分)
15.文字常识与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3)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
(4)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5)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7)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9)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抒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社会关系和精神文化的深刻认识,它以 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
(10)莎士比亚被人誉为“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他主要以38部
名垂史册,其中著名的有《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五、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21分)
(甲)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读柳永
梁衡
①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②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③艺术高峰的产生扣自然界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水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要在这种气候下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了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盘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一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目而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特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颂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④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⑤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选自《把栏杆拍遍》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文章第一段在内容上简述了作者记住柳永的原因,在结构上统领全文,同时也奠定了全文通谷简朴的基调。
B.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黄山松不择地而生,生而与风雪相斗成就自我的不屈精神,赞美柳永虽沦于瓦肆勾栏,却成就自我的文学神话。
C.文章第3段写柳永的遭遇不仅诠释一个逆境成才的道理,也包含着对他的歌颂。
D.柳永本想考取功名,却阴差阳错的如一粒风中的种子一样,无奈地落到了市井之中,但“奉旨填词”的他反而在逆境中获得人生的精彩。
E.不刻意追求成功,却成就斐然;人受命运摆弄,却也可以主宰命运;人受环境制约,却也可以利用环境,这就是柳永给我们的启示与感动。
17.通读全文回答,文章题为“读柳永”,说说“读”字的妙处。(4分)
18.文章开头说“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柳永对词的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5分)
19.文章,从柳永的人生遭遇和做人成事的经历中论述了一个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请你从古今名人中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加以说明。(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杨宪益:翻译整个中国的人
杨宪益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的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蓝本;与夫人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在欧美各大图书馆,他的译著整齐地排满书架,蔚为壮观。这位翻译大家被成为“翻译整个中国的人”。
一
杨宪益1915看元月出生于天津。杨宪益天赋异禀,11岁就读过了数量可观的古代笔记小说,杨宪益的祖父当过淮安知府,父亲是天津中国银行的行长,他又是家里的独子,因此杨宪益的童年过着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豪门生活,他小时候还穿过袁世凯馈赠的黄马褂。他的母亲在生他之前做梦,梦中白虎一跃,跳进了肚子,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白虎星入命,将来会经历种种挫 折后成就大事业。
中学毕业以后,杨宪益随师长和朋友一起前往英国求学。初到伦敦,人生地疏,杨宪益苦读了5个月后一举通过了牛津大学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专业笔试,他的成绩让当时面试的考官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他认为扬宪益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还不够巩固,而且当时的牛津每年面对亚非地区只招收一名学生,所以,站在牛津大学门槛上的杨宪益失去了1935年入学的机会,他只能等到1936年秋季入学。为了犒劳自己,杨宪益选择了去地中海旅游。他用这一年时间游历了欧洲大陆.阅读了大量书籍。
从幼年起,杨宪益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在牛津他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社会活动之中,其文采和聪慧在牛津却有口皆碑。
出于好玩,他在牛津一口气把《离骚》按照英国18世纪的英雄双行体的格式翻译了出来。这一年,他24岁,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翻译,他在翻译中显示出来的磅礴才华和独立性,让英国人大吃一惊。现在,这首译诗还作为经典,屹立在欧洲各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
活力四射的杨宪益一到牛津就参加了中国学会并被选为学会的秘书,他进行抗日宣传、自费编杂志,搞翻译,写剧本。1937年他被选为中国学会主席。在牛津期间,杨宪益结识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格莱迪丝,就是后来他的妻子,中文名叫戴乃迭。
二
在教书期间,杨宪益翻译的《儒林外史》和《阿Q正传》打动了当时重庆国立编译馆的负责人梁实秋。梁实秋看中了杨戴二人的能力,于是从大学里挖来了两人。对中国古代史感兴趣的杨宪益在编译馆的第一个工程,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杨宪益、戴乃迭联手,历时3年将《资治通鉴》译成英文。在以后的半个世纪时间里,夫妻俩联袂将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从先参散文到《水浒》、《红楼梦》,达百余种。
其中。他与夫人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三卷本全文英译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70年代完成并陆续出版,引起了中外文化界轰动,这套译本成为最受中外学者和西方世界读者认可和推崇的经典译著。戴乃迭与丈夫合作翻译的三卷本《红楼梦》,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
1949年解放以后,两人来到北京,参加了外文社的《中国文学》杂志,从此开始了持续一生的翻译工作。译出《儒林外史》、四卷本《鲁迅选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和《白毛女》等众多汉语文学名著。大跃进时,两人主动响应,废寝忘食,力争工作量翻番,只用十天就翻译完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2009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杨宪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杨宪益成为继季羡林后获得该奖项的第二位翻译家。
晚年,杨宪益过着从容淡定的生活。晚年的诗作也往往是笔中带刺、笑中带苦、笑中带泪,充满了丰富的人生况味。而这从容淡定的背后,却是岁月的磨难——“文革”时期被打成”特务”,与戴乃迭同坐四年牢狱、唯一的儿子精神失常客死英国……一个人间与地狱都经历过的人,早已是心如止水。
2009年11月29日,有近千民众自发来到北京八宝山,参加杨宪益的遗体告别。一起来送中国最后一个集“士大夫”、“洋博士”和“革命者”于一身的知识分子、翻译家。北京后海银锭桥边,狭长的小金丝胡同深处,褐色木门门扉紧闭。那位坐在轮椅上、偶尔出来遛弯儿的老人。已经作别红尘,只留下墙上那幅“古来圣贤多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对联。
杨宪益去世后,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独立报》等纷纷撰文,以纪念这位译学泰斗。
银锭桥空,译著长存;金丝巷冷,音容宛在……
(《人物周刊)2010年第1期)
16.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人物的生平,以平实朴质的叙述为主,偶有一两句精辟的评说。同时,叙述中穿插生动的人物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B.由于从小受自虎星人命的影响,所以杨宪益从小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以致于失去了1935年牛津大学入学的机会。
C.杨宪益进入翻译领域有偶然的因素。出于好玩,他24岁在牛津翻译《离骚》时,发现自己的翻译才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D.杨宪益之所以能成为“翻译整个中国的人”,一方面得益他自身的文采和聪慧,另一方面也要感谢一位伯乐——梁实秋。
E.杨宪益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他不仅获得了国家对这位译学泰斗的贡献的肯定,同时也赢得了国际上的普遍尊敬。
17.综观全文,促使杨宪益走上翻译家之路的因素有哪些(5分)
18.文中写道杨宪益家的墙上留下一幅对联“古来圣贤多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9.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杨宪益的事例具体谈谈。(6分)
六、语言运用题。(9分)
20.下面是一句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论,请你仿照句式,也运用引用的方法,对某学科的学习进行评论。(5分)
语文课堂教学,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21.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得体的话。(4分)
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上了公共汽车。那条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个座位。”售票员回答说:“可以,不过。 ”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
请你仔细分析材料寓意,选准角度,提炼中心,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二、三、(每小题3分,共36分)。
1.C
2.D
3.A(推崇:十分推重,后一般跟“某人的思想、行为、著作、发明、方法等”;尊崇:尊敬推崇,后一般跟“有影响的人或者著作等”。声名鹊起:知名度迅速提高,强调名声提高前默默无闻,后开始提高;名声大噪:知名度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原有一些名气,后名气更大”意味。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如果……也……”的后一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会出现的结果,“即使……也……”的后一分句,表示假设的事实与会出现的结果在意思上是相反的,带有转折的意味;“甚至”表示递进的意思,“以至”表示程度的延伸。从四个句子的语境来看,A项最恰当。)
4.C(A项,成分残缺,“怀着”的宾语中心词遗漏,应在句末补上“的心情”;B项“上下”去掉,因为目标是一个确数;D项句式杂糅,去掉“原因”或“由于”“造成的”。)
5.C
6.B(据原文,1989年硅谷一家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GridPad是最早的最有商业前景的产品,并且没有与惠普和戴尔推出的平板电脑比较的意思。)
7.D(原文是:“高分辨率的屏幕可以用来观看任何视频”)
8.C(原文并没有讲体积较大的电脑将日益失去竞争力而退出市场,此种推断过于绝对)
9. D.(存:慰问.问候)
10.B.(以,介词,因为(A.表转折/表修饰C.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他的/第三人称代词,代人,他D.介词,在/介词,被)
11. C.(⑤说的是孔淳之,⑥说的是庐陵王义真)
12.C.(谢灵运只是在给庐陵王义真的书信中提到并称赞王弘之,文中无庐陵王义真推重王弘之的信息)
四、(24分)
13.(1)王弘之幼年丧父,家境贫穷,被外祖父何准抚养。堂叔王献之和太原王恭都很器重他。(孤、为……所、贵重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王敬弘曾经脱下貂裘送给他,他就穿上貂裘去采药。(与、即、着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1)①花开的季节:冬春之际。②花开的特点:花色如雪,香气不同一般,花枝旁逸。③花开的地点:农家院内。(3分,每点1分)
(2)①对比的手法(1分)(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此不作为答案要点)②明写梅花不择环境,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2分)。(注:表现梅的品质,答到如“纯洁而傲岸”“高沽而不随波逐流”“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皆可)(3分)
15.(1)艰难苦恨繁霜鬓(2)唯见江心秋月白(3)空闻虎旅传宵柝
(4)雄飞雌从绕林问(5)怒涛卷霜雪(6)一蓑烟雨任平生(7)楚天千里清秋
(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10)无韵体诗剧(每空1分,共10分)
五、(21分) 甲文:
16.答案:AB(A项:本文基调应为“深沉高远”。B项:“托物言志”改成“借物喻人”)(6分)
17.①一方面,作者对柳永的认识,是读他的诗文而获得的,所以“读”字用得准确。②另一方面,本文侧重探索的是柳永的精神世界,所以“读”字用得传神。(4分,每点2分)
18.①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②在内容上改变了词的题材,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③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5分,答对两点给4分,三点给满分)
19.例如,苏轼被贬黄州,但黄州的山水明月给了他无穷的才思,《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闪耀着文学艺术的光辉.得以吟诵至今。范仲淹被贬苏州,好友滕子京的真情相托,洞庭湖的阴晴风景,使《岳阳楼记》得以横空出世,光照后人。(6分)
乙文
16.A、B(A项:文章并没有“穿插生动的人物描写”。B项:失去了1935年牛津大学入学的机会的原因是他的希腊文和拉丁文还不够巩固和对亚非地区只招生人数的限制)(6分)
17.①留学与游历欧洲大陆的经历。②广泛地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累下的文采和聪慧。③翻译《离骚》而初露才华。④粱实秋的挖掘与赏识。⑤天赋异禀。(5分)
18.内容上,这是杨宪益一生的写照,是对杨宪益的追求与从容淡定生活态度的赞美(2分)。手法上,借物抒情,物存人亡.寄托作者的无限哀思(2分)。(4分)
19.示例:兴趣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对生活充满热情,使人找自己的人生目标。杨宪益从幼年起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在牛津他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他把精力全部投人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社会活动之中。正是因为有这些他感兴趣的阅读与社会活动,使得他对欧洲的生活与文化更加深人地了解.这为他后来的翻译工作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6分)
(注:此题是开放题,答案的要点:l、谈到兴趣的作用,3分;2、对杨宪益的分析,3分)
六、(9分)
20.示例:历史学科的学习.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所谓“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就是这个道理。(5分)
21.参考示例:你要保证它像其他乘客一样不把脚放在座位上。(要体现出按对方逻辑推出荒谬结论的特点,4分)
七、(60分)
22.写作提示:故事告诫我们,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如仅从浅层立意为“多为他人着想”,须酌情扣分。
附【参考译文】
王弘之,字方平,琅邪临沂人,是宣训卫尉王镇之的弟弟,王弘之幼年丧父,家境贫穷,由外祖父何准抚养。堂叔王献之和太原王恭都很器重他。晋安帝隆安年问.任琅邪王中军参军,后迁任司徒主簿。家境贫寒,但生性爱好山水,自请任乌程县令,不久就因病回牵。桓玄辅佐晋安帝,桓谦起用他为卫军参军,当时琅邪郡的殷仲文回姑苏.满朝官员都去饯行,桓谦约王弘之一起去。王弘之答道上:“但凡去饯别送行,彼此必有情谊,下官与殷仲文风马牛不相及,没有缘由跟着去送行。”桓谦认为他说的很对。他的母亲随同兄长王镇之去安成郡,王弘之使辞去官职.一同前往。
太祖登基后,堂哥王敏弘任左仆射,又奏请朝廷说:”王弘之高尚的品行很早就表现出来了,清苦的节操在暮年更为彰著。如今国家内外安定,应当修治太平的教化,招聘隐居的人士,用以勉励淡泊谦让的美德。“元嘉四年,朝廷征辟王弘之为通直散骑常侍,他又不去就职。敬弘曾经脱下轺襄大衣送给他,他就穿上貂裘大衣去采药。
弘之爱好垂钓,上虞江有一个地方名叫三石头,他常常在此处垂钓。路过的人不认识他,有人问:“渔夫钓的鱼卖不卖?”弘之回答:“我钓不到鱼.钓到了也不卖。”太阳落山时他装上鱼进入上虞外城,经过亲朋故友的门口,分别放一两条鱼在门内后走开,始宁的沃川有山水美景,弘之又靠着山岩修建房舍,谢灵运,颜延之对他都很钦敬,谢灵运钦给陵王义真信中说:“会稽境内既富于山水美景,因此江左臆居的名士大都在那里居住。然而时当末世.人们追求荣禄,真正能隐居的人不多,有的人因有才能而为朝廷征召,不能实现他们隐居的意愿。至于象王弘之辞官归耕,已经超过三十年。孔淳之隐居山谷。从开始坚持到今天;阮万龄辞官赋闲,继承前人事业;浙河以外,隐居山泽,就是这几位罢了。他们德行既可远比伏羲,唐尧时代,又能教育激励贪婪竞求的人。殿下爱好真朴。喜欢古风.平常就如同老百姓一样。如果派遣一位使者对他们有所慰问,那可真是千栽的美谈了。
过了四年王弘之去世,时年六十三岁。颜延之想为他写悼词,写信给王弘之的儿子王昙生说:“你父亲有超越世俗的节操,凡是有见识的人,对他都很钦慕向往,执笔能文的人,本应有所记述。何况我倾幕他的高风,私下把叙述他的德行作为自己的事,只恨我文笔笨拙,不足以表达他的美德。”悼词竟未写成。
江苏省盐城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必做题,45分)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3分)
A.干瘪(biē) 祈(qǐ)求 猿猱(náo) 弃甲曳(yè)兵
B.嫉(jì)恨 桎梏(gào) 镣(liáo)铐 卓(zhuō)有成效
C.笞(chī)刑 菲(fēi)薄 恫吓(xià) 不可估量(liàng)
D. 编纂(zhuǎn) 炽(zhì)热 黝(yǒu)黑 雕栏玉砌(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3分)
A.枷锁 破碇 撕打 猖厥 变换莫测
B.兑现 谛造 沉缅 瞻养 浅尝辄止
C.诅咒 缄默 陷井 飘渺 义愤填鹰
D.蔓延 鬼计 悱谤 阻梗 庸人自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由于工程设计不合理、审批把关不到位,结果造成了这次大楼坍塌的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B.有人希望,他们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C.在最近十多年里,各种语文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D.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讲出这个道理——“我们相信这一点是不可理喻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十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提出,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
C.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D.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王无罪岁(归咎)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嫉妒)
B.①陈力就列(施展) ②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C.①兵刃既接(士兵) ②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内心)
D.①凡六百一十六言(句子)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遗憾)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3分)
A.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②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①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②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C.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