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7、话说地球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是球体,了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
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难点:
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的习惯。
主题内容:
从“天圆地方”说起
看看地球的表面
到两极去探险收
第一课时 从“天圆地方”说起
活动要求
开展用篮球和船模模拟船只航行的活动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你先看到的是什么?
活动准备
地球仪、挂图、篮球、船模或折的纸船。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地上,有很多的奥秘人类还不知晓。古时候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的呢?
2.了解古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阅读教科书第44页。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明确“天圆地方”的含义。教师小结并板书课题:从“天圆地方”说起
3.探究:地球的表面是方方正正的吗?
教师设问:地球的表面是像棋盘一样方方正正的吗?人们有什么疑惑?引导学生看图。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利用篮球和航模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将现象填写在书上。)
你先看到的是船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4.验证新发现。
你们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猜想!要知道以前人们为了证实这个想法,进行了环球航行。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航海家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故事。
了解了人类首次的环球航行,你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吗?
5.认识地球是球体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其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上。人们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提出种种猜想,最终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飞向太空,终于能从太空观察地球了!看,这是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他看到地球的真面目后发出了什么感慨?(啊!它是一个蓝色的大球!
6.地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有待探索?请你将了解的情形说一说。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的内容,进行交流。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活动,具体指导。
活动拓展
开展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资料作适当补充。如: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其他认识;环球航行的故事;地球是近似的球体等。
第二课时 看看地球的表面
活动要求
学生要独立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再填写在教科书上,教师应提示学生采取有序观察的方法;阅读地形地貌的有关内容时,要强调看昭片与文字阅读相结合,边读边思考。
活动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学生收集的资料。
活动过程
导入:我们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表面有什么?(陆地、海洋)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看看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陆地被洋围绕,海洋连接成一片。
从地图上还观察到了什么?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被划分为七在洲。四大洋。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填写在教科书上。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陆地和海洋谁的面积大呢?
阅读“小资料”,了解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大,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3。初步了解地表的风貌。
你们知道地球的陆地地貌结构错综复杂,形态各异。能说说有哪些吗?
让我们看教科书第48页,去领略地球上生机盎然、形态各异的自然风光吧!学生阅读后分小组交流,再完成教科书第49页的练习(将平时了解的著名地形地貌记下来)。教师应注意各小组合作的情况,留心学生收集的信息,以便在全班交流时适调控,扩大信息量。
全班交流各小组收集的有特色的地形地貌。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地球的表面,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活动拓展
布置学生以“地球地貌世界之最”为主题,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小报,加深学生对陆地的地貌了解。
第三课时 到两极去探险
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需要学生课前收集两极地区自然条件的有关资料和人类对两极地区探险的资料,学生需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精选具有特色的内容,便于阅读和交流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的内容。教师应加强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两极地区的资料;教师准备挂图、地球仪。
活动过程
1.导入:谁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南极和北极?一说起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你会想到什么?教师可以相机板书。那被冰雪终年覆盖的地方,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让我们去那里看一看,感受与众不同的自然条件吧!
2.了解两极地区的主要特点。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主要特点:干澡之极、寒冷之极、风暴之极。(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干澡(年降水量小)严寒(有零下94.5摄氏度的低温;热水泼出去结成冰)、风暴(把200千克重的大石头吹得满地乱滚),体会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
两极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如此恶劣,居然还有动物在此安居乐业,请举出几种动物。
3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去两极地区探险,真是名副其实的艰难、危险之旅。让学生阅读教科书提供的探险故事,并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4.信息交流。
北极和南极是探索自然界本来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尽管充满了艰难和危险甚至牺牲,却阻挡不住人类探索的步伐。
你还知道哪些探索南极和北极的故事呢?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教师小结
活动拓展
开展模拟活动“我的一天——假如我是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设想一名队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体验科学考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
板书设计:
从“天圆地方”说起
七大洲、四大洋
到两极去探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