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牵牛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理解牵牛花那种曲折回旋、昂扬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2、了解散文借物抒情的特点,以及散文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又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教学过程】
一、提炼主题
1、还记得第六单元是哪几篇课文吗?(板书课题)
说说这几篇课文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或物?(板书 景
说景物)
当然这些课文在写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情。(板书 情 谈感情)
这就是不少文章的一种特点,借写一种景或物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我们可以说此类诗文为借物抒情类或托物言志类的作品。(板书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比如像这几篇课文——指板书
2、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再来欣赏一篇这一类的文章,它就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牵牛花》。
板书课题、作者
二、欣赏散文
(一)初读文章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文章读一读,要求边读边用笔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然后借助工具书或相互讨论解决自己所能解决的问题。
2、生自读课文
3、交流
开始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哪些现在已经理解了?
蔓: wàn :藤蔓,细长不直立的茎 名词 màn :蔓延 动词
光景:左右、大概的
子叶:植物发育时的第一片叶,或者第一对叶,或第一轮叶中的一片
默契:理解
复何言说:还能(又能)说什么呢?“复”是“再,又,还”的意思。“何”是“什么”。
系人心情:让人牵挂着
4、解决了一些不理解的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将文章读一遍。推荐几位朗读水平高、胆子大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生读1-5小节,师读第6小节,生齐读第7小节)
其他同学有更重要的任务:思考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什么?
5、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牵牛花的生长过程)
将一篇文章读短,将一本书读薄,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本领。尤其是在你们今后的学习中这种本领非常重要。
(二)精读6、3小节
第6小节:
1、文章哪一小节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找出来再认真读一读。
出示:第6小节中间三句
2、再读这几句话之后有什么收获?这个收获来自哪个词或哪句话?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先朝这边,停一会再看,它便朝那边了。】
“无时不”,能将这个词换成肯定的形式吗?
在《夹竹桃》一文里似乎也出现过,季老说夹竹桃的花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一年三季,从春到秋,每一天都是那样的茂盛。这里叶圣陶用“无时不”来形容什么呢?
(牵牛花每时每刻都在生长)
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片每时每刻都在生长的牵牛花吗?
还有什么收获?
【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
“二三寸”有多长?这是在多长时间里生长出来的?由此可见牵牛花不仅每时每刻都在生长,而且生长速度之——快。
读出其生长速度之快!
【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能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
是呀!有时作者还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着牵牛花的生长速度,但它的生长速度却超出了作者的想象。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几句话。
牵牛花无时不——回旋向上,而且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
板书:回旋向上
第3小节:
1、今年的牵牛花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作者说这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那以往没有这种肥料时,牵牛花又长得如何呢?
自己读读相关(第3小节)内容
2、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以往牵牛花的生长态势。(繁密)
3、是啊,往昔的花没有这样的肥料,泥土甚至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缺少养分的,花蔓没有麻绳的帮助同样像蛇头一般仰起,哪怕因为不胜重量倒垂下来后却又仍然仰头向上。这不是回旋向上了,而是——昂扬向上。
改板书——昂扬向上
4、面对着这样的牵牛花,叶老却只能“呆立着”,为何他只能呆立着?
是呀,原本认为生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每天在牵牛花前的一会小立,却让作者知道了什么是生命力、理解了什么是生命力。
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感受牵牛花那种永远昂扬向上的精神!
三、回归主题
陈荒煤笔下的广玉兰是那样的生生不息,季羡林文中的夹竹桃花又是那样充满韧劲,而叶老笔下的牵牛花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生命力之强盛。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就是这类文章(散文)的一个特点——借物抒情,它既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又是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当然,在文学的殿堂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名篇佳作等着我们同学去鉴赏,给大家推荐几篇:
鲁 迅 《秋夜》
贾平凹 《丑石》
季羡林 《马缨花》
高尔基 《海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