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蔚县吉家庄中学 石金惠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长勺之战背景。
2.参照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找出课文线索,明确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目标。
多媒体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曹刿论战》。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段历史。春秋时期,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大大小小很多个诸侯国,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684年,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借口鲁国曾干涉齐国内政,对齐发动战争。当时齐国是大国,也是强国。鲁国是小国,也是弱国。但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鲁国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长勺之战。大家还了解历史上那些这样的战例?(例如官渡之战、马陵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
这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背后隐藏着哪些取胜原因?我们通过《曹刿论战》来一探究竟。
二、 共识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及长勺之战背景。
2.参照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找出课文线索,明确课文脉络。
三、新课程学习
(一)课前知识储备
1.学生展示收集的关于《左传》资料。
2.教师介绍初中阶段接触的三种体例史书:编年体《左传》、纪传体《史记》、国别体《战国策》。
3.学习本课生字词
刿 间 鄙 弗 帛 孚 轼 靡 辙
(二)流畅朗读课文
1.自主朗读
教师提示注意停顿、断句、语气。
2.听读朗诵
标注正确断句、重音字词
3.再次朗读课文
4.同学们展示一段朗读,齐读二、三段。
(三)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1.多媒体出示一段重点字词解释,组织学生自主疏通文意。
参照注释,先自主疏通文意。译文过程中勾画重难点字词解释,重点语句译文及自身存疑处。然后小组讨论存疑处。
2.学生展示一段译文。
教师强调重难点,更正译文错误。引导学习译文技巧。
3. 多媒体出示二段重点字词解释,组织学生主疏通文意。
译文提示同1
4. 学生展示二段译文。
教师强调重难点,更正译文错误。引导学习译文技巧。
5. 多媒体出示三段重点字词解释,组织学生自主疏通文意。
译文提示同1
6. 学生展示三段译文。
教师强调重难点,更正译文错误。引导学习译文技巧。
7.总结本文出现的古今异意字(间、狱、鄙、牺牲、忠、可以、再)
(四)自主流畅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思考:
1.课文围绕什么来叙述的?
长勺之战。
2.试概括文章都叙述了那些内容?
战前准备——战争过程——战后析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长勺之战的过程,那么课文成功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各展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品质?长勺之战之所以取胜原因有哪些?课文在材料安排上祥于战前的准备而略于战争的过程,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们下节课来探讨这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实记本课文言字词,背诵课文1段。
2.疏通文意,反思文言文译文技巧。
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长勺之战
战前准备
战争过程
战后析因
成功塑造曹刿、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流程清晰。自我对课堂掌握较满意,做的不好的是未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情预测不准确,导致学生在译文环节频频出错。文言文译文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译文过程是文言字词积累的过程,也是技巧学习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