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区教学技能“大比武” 活 动 教 案 (语文)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课
舒兰市第六中学
刘 玉 芳
大学区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教案用纸(正页)
教师姓名
刘玉芳
所在学校
舒兰市第六中学
教学模式
“学、教、测、固”教学模式
课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时
1
课型
练习课
年级学科
九年级语文
授课日期
2016-12-6
教学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会归纳文中的文学常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3、深层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归纳文中的文学常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当堂反馈题等
板书板画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练习课
文学常识
重点字词
句子翻译
文章理解
大学区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我们将再次温故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一节练习课。让我们徜徉的知识的海洋中,一起走进多彩的传统文化,感受语文的独具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
1、 准确而流畅地背诵课文。
2、 学会归纳文中的文学常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3、 深层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三、 练习过程(28分钟)
1、结合期中考试卷子,思考:学习文言文时,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3分钟)
背诵课文
文学常识
重点字词(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句子翻译
文章理解
2、小组合作,学生归纳知识点,出题并回答。(25分)
分为5个小组,每组选一位组长,抽签选取一方面的知识点,每名同学一张小纸条,出题,并粘在大纸上。看看哪个组做得更好。出题组出题,其他组答题。并给两组加分。
(一)文学常识我知道
(1)孟子,名______,_____中期_______、______。他是继孔子之后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_____,并有“_____”之称。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孟子》一书是_______________所作,是______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二)重点词语大比拼
1、重点字词解释:
1、 舜发于畎亩之中( )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3、管夷吾举于士( )
4、百里奚举于市( )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6、行拂乱其所为(拂: 乱: )
7、曾益其所不能( )
8、人恒过( )
9、衡于虑( )
10、而后作( )
11、征于色( )
12、而后喻( )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1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拂士:
拂: )
2、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___通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通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通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3、词类活用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行拂乱其所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必先苦其心志
5、饿其体肤 6、空乏其身
7、劳其筋骨
4、一词多义
1、管夷吾举于士 2、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
3、行拂乱其所为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不知木兰是女郎
(三)重要句子我能行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四)问题探究我动脑
1、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而说明了什么道理?列举这些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2、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他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3、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拓展延伸显伸手
1、你知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的
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归纳本文的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分析题的视野。)
四、 体验中考(2012年吉林省中考试题)(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9、孟子是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这句话的意思。(2分)
12、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13、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中考题,可以更加清晰的明确文言文复习的范围和复习角度,从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五、 牛刀小试(8分)
(一)理解性默写(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说明忧患意识能使国家昌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15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妇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 (4)官大者,主恶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可以更好的掌握本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课堂小结(2分)
交待学习任务
展示练习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明确文言文学习的角度
给学生归纳的时间,并能够自主出题,做到生生互动的最佳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加强记忆
体验中考试题的考查角度,提炼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