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代际补偿与有效供给:社区代际互助养老长效运行机制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924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际补偿与有效供给:社区代际互助养老长效运行机制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代际补偿与有效供给:社区代际互助养老长效运行机制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代际补偿与有效供给:社区代际互助养老长效运行机制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社会保障研究 年第 期 .代际补偿与有效供给:社区代际互助养老长效运行机制探索顾永红刘 宇(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北京)摘 要:社会变迁与严峻的老龄化现状带来养老资源跨代配置压力家庭内部代际支持失衡迫使养老需求向社会转移实现社会代际关系平衡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搭建社区互助养老平台鼓励全生命周期的社区居民参与推动实现公共养老服务的互惠共享是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构的重要机制创新 治理实践表明跨代服务供需主体因代际补偿机制的缺失而囿于“成本收益”不均衡困境导致现实代际互助难以维系 考虑到公共服务供给的外部性特征当前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维系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跨期

2、补偿的代际接力难以得到保障、跨代供需存在偏差及社区社会资本缺失 通过政府介入正式秩序建构、多元服务主体参与资源再分配及坚持技术创新可矫正社区互助养老的代际外部性进而实现公共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关键词:社会化养老社区代际互助代际补偿外部性一、问题的提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在生育意愿持续走低以及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家庭反馈式照料模式逐渐式微养老模式与社会代际关系面临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明确“十四五”时期社会养老资源开发、互助性养老支持等养老事业方向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

3、全体老年人享有的基本养老服务”而推动公共养老服务的“人人享有”是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与为老服务的决策部署住建部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群体强调有效凝聚社区居民共识促进居民充分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形成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创新形式互助秩序的形成基于基层组织形态的结构制约和社会代际资源的重新配置 当前各地城乡社区正在涌现一批代际互助养老实践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更多的非亲缘人力资本被注入中国养老事业和产业中形成了诸如“时间银行”项目、“代际共居”计划、“一老一小”互助

4、等地方性互助养老策略 这些策略的经验建构都在社会生命周期的整合框架中进行推动共享养老格局的塑造和完善 在不断推动社会化社区居家养老的过程中由于代际条件的客观性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涉及处于不同时代的利益主体养老服务存在非常明显的代际外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现期养老服务消费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与脱贫攻坚精神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者(老年群体)难以对实现养老成本代际转移的服务供给方(青年群体)提供对等的补偿支付易造成经济个体现期不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因而亟须对代际公共品外部性的补偿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市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案例探究如何实现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机制的长

5、效运行并建构可持续策略 研究旨在消除由于跨代补偿方与收益方不一致带来的公共服务外部性困境完善代际补偿的长效利益传递机制实现社会代际资源配置平衡和公共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社区代际资源整合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一)社会化养老与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模式社会养老秩序的达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资源的获取 劳动人口迁移导致代际人口的空间分离家庭代际支持失衡趋势愈加明显 单纯关注家庭内部的“反馈式”代际反哺已经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空巢化带来的挑战 有学者将当下亲缘代际关系的失衡视为一种过渡形态认为代际关系将转向一种更加社会友好的理性模式 还有学者逐步拓宽代

6、际养老模式的理论外延提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政社多元合作的综合养老形态更有助于新时代代际关系平衡社会代际话语体系从亲缘关系延展到社会关系养老主体随之实现从家庭到自我、家庭到社区、家庭到社会的溢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构成为时代所需 顺应多元福利思想养老体系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依托纳入家庭、社区、市场的多元支撑结构从而使政府与个体养老需求之间的差距得以弥合即使当下家庭代际反哺机制的运行存在诸多阻碍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却未曾改变 针对代际隔离的社会困境美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率先推行社会化代际项目()将项目视作“为年轻人与老年人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互动的工具”在社区层面促进代际融合与社会福利传递

7、至今西方已形成了一套可供借鉴的社会化代际养老实务经验社区代际项目在个体层面的生命历程中和组织层面的社会发展中的良性促进作用被广泛认可 但我国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是在本土地缘文化、政治结构、资源分配等条件下的社会化养老手段相较于西方代际项目表现出对政治体制更强的行动依赖又由于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存在较大的个案异质性 据此有国内学者提出依托政府的顶层设计倡导代际互助理念通过资源共享带动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及社会养老观念的积极转变“老年友好”与“青年友好”相融合的代际策略被视为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行思路 基于以上论述在新孝道文化、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与推动下建立社区代际

8、共融共享的互助养老服务体系有着合理逻辑社区层面的代际互助行动成为超越血缘关系和辅助居家社区养老的有效手段(二)外部性理论与跨代公共品代际补偿英国经济学家 在“个体社会贡献与个人财富拥有的非等价性”中首次看到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存在并提出社会经济活动外部性需要政府干预解决 较为广泛被接受的外部性定义来自布坎南()运用数学语言做出的直观阐释他将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特征表示为:()消费者 的效用函数中包含了由另一市场主体 控制的自变量但 没有向 提供报酬(正外部表示 的个体效应它依赖于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是 自身控制范围内的 表示另一市场主体 这一函数关系表示为 的受益或损失受到另一个非 的经济主体行

9、为效应 的影响性)或索取补偿(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出现导致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发生偏移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一旦出现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所产生的负外部成本则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无法达成市场易出现秩序失灵资源配置最优解的达成往往需要利益共同体的塑造即通过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本文将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服务视为一种代际公共品 由于社会代际条件的客观制约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模式中服务与公共品的传递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外部性 在现有本土实践中由于不同世代间经济主体支付能力非均质化以及生命历程的不可逆性开放的代际转移模式难以保持代际投入与补偿机制的平衡又由于跨期劳务补偿难以计量在当代供

10、给方“理性经济人”属性下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随着国内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实践的推广如何实现对供需双方的有效补偿形成代际项目长效维系机制成为学界近年来关注的重点 现有研究尚未明确界定代际补偿概念但已充分认识到代际关系的平衡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抓手 一些研究对代际补偿策略进行讨论 运用反应函数的连续博弈策略对代际公共品外部性补偿策略做出推断认为跨代代理人根据上一代向后转移的公共品来提供相同水平跨代转移的公共品并保持代际转移利率的同步增长参与人会得到最优水平的服务且不会背叛策略本身 在本土社区代际互助养老长效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孙海婧等基于宏观视角认为通过行政机制、市场机制与社群机制的协同作用能够

11、实现社会代际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文献述评在过往研究中学界对人口老龄化现状与代际资源配置的关系已有所洞见并基于互益性养老现状做出了相应的理论和实务阐释 但对于如何建构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消除其中的跨代负外部性补偿困境实现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尚未进行深入讨论 同时由于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相较于传统农村互助养老形态具有更多的政策引领与社会治理属性需结合微观与宏观视角对其长效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以形成本土社区“代际项目”理论与实务范式厘清多元治理主体在构建共享型互助养老社区中的行动策略 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内在治理逻辑与代际补偿策略展开讨论三、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一)研究方法与

12、研究对象本文立足于武汉市社区代际互助实践着眼跨代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由于社区行动受到来自基层行政与社区自治的双重结构性张力当下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秩序在正式行政秩序规训与内部情感治理的交叠作用下建构而成因此采用质性分析方法能够在相应具象互助情境中挖掘实践的行为依据与意义在操作层面上笔者通过公开的搜索引擎初步搜集案例材料提取代表性案例若干综合考虑案例典型性与实地调研的便利性因素最终选取武汉市三个由政府购买或社区自发组织的代际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涉及案例分别为 社区“时间银行”项目、社区“双龄共养”项目及 社区“一老一小”项目 选择以上代际公共品()意指跨代际间共享的社会公共品通常是为未来一代人提供

13、的服务或生产的物品从公共品效用传递的方向来看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实现了当代公共品投资向上一代转移在对上一代产生正外部性的同时对下一代产生负外部性三个案例作为典型案例的原因在于:一是三个案例的运行机制及运行条件各有侧重主要参与者存在一定的年龄差距满足研究对象选取的异质性需求二是三个项目在当地新闻报道中出现频次较高具有一定的地方认可度和典型性 笔者于 年 月至 月开展实地调研工作通过分类分层抽样对社区老年人、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及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等互助行动参与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每个社区的代际资源整合机制、跨代动员激励机制、互助行动管理监督机制进行个案检视分析跨代养老服务代际补偿与有效

14、供给逻辑(二)案例介绍:社区代际互助养老运行概况武汉市社会化养老实践中武昌区、汉阳区等已逐步开展“时间银行”代际互助养老尝试探索志愿服务的代际回馈机制 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武汉市作为最早一批尝试由“一老一小”复合型机构运营多代社区的城市沿袭西方“多代屋”的设计理念将“代际互助”纳入住房建筑空间设计和基本服务设施设计 在政府支持下武汉市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发展迅速社会资源挖掘和社区全年龄段人力资源开发得到充分重视该市逐渐形成政府引领扶持、市场广泛参与、社会资源嵌入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本文所示三个典型案例反映出所在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基本运行情况但它们在组织机制及运行成效方

15、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下文就三个案例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社区“时间银行”项目 社区“首义美好时间银行”项目由街道、美好集团公益中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武昌分公司共同建立表现为“政府公益保险”的时间银行模式 该项目于 年 月 日开始正式运行社区居民注册成为“首义美好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后可获得相关培训并根据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积累相应的积分从社区实践中发现 社区这一时间银行项目有以下两点成效:其一由于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注入社区代际互助资源得到有效补充 实践证明在此模式下互助组织在行动中获得较多自由对政府财政依赖较少服务精细化程度较高 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社区全年龄段居民参与社区养老行动促进了儿童、中

16、青年人、老年人的代际融合 在社区孝文化培育与志愿组织孵化两种动员形式下代际融合服务理念在社区层面被充分建构代际互助的服务形式加大了社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将社区内有能力、有精力、有意愿的居民进行资源的重新组合与分配降低养老服务供给成本()其二将社区文化动员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调动居民互助积极性 社区在营造公益志愿服务氛围的基础上以时间银行的代际行动策略作为互助框架按照公益性质、劳动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相关计量因素折算居民志愿积分志愿者可以即时取用积分来购买生活物资、社区公共服务等志愿者享有转让、交换、捐赠积分等支配权利 在“服务换时间、时间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互助模式下服务的循环反馈惠及社区各世代利

17、益主体社区居民参与代际互助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社区老年人参与互助行动的主要动机是“可以参与积分兑换”在服务中可以实现孝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种形式大家更愿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了()括号内为访谈编号下同.社区“双龄共养”项目武汉市武昌区 社区是全国最早一批引入老幼“双龄共养”模式的城市社区社区与辖区内幼儿园共同打造老幼互助型养老公寓通过对社区居住环境改造在一幢小楼中实现“多代屋”的本土构想使老年人与儿童有着各自独立的生活区域对两类群体分开管理每周安排两次老幼同乐活动 社区在搭建“老幼同乐”项目平台时充分听取和考量社区居民意见依托社区“开放空间会议”等民主技术的植入挖掘社区精英并令其担任社区老幼互

18、助实践负责人引导居民代表和利益相关的老年人表达意见在社区两委的统筹引领下进行意见搜集、反馈、讨论和记录实现社区公共精神的培育将“一老一小”问题根植于社区自治空间实践发现在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社会支持关系中老年人和儿童居住在一起能发挥互助优势有效改善社区老年人看待衰老与老龄的态度 笔者在对 社区参与互助行动的老年人进行访谈时发现他们对社区互助的代际参与形式给予较高的认可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认为参与互助活动能够得到社区居民、居委会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同可改善社区养老生态让更多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参与互助过程 从而社区老年群体既是互助行动的参与者也是互助方案设计的决策者与评估者居民民主议事主体地位得到充

19、分体现在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社会支持关系中老年人和儿童居住在一起相互发挥互助优势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看待衰老与老龄的态度()我们每次活动都积极听取居民的意见 我们还自发成立了托管班邀请社区老年人来担任“临时家长”因为我们平时与居民接触比较多了解到部分居民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所以我们就牵头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每位居民的意见都在我们社区服务的考量范围之内居民都有权力表达自己的诉求开放的社区更能吸引居民参与().社区“一老一小”项目 社区“一老一小”项目的运作主要依托社区近 名下沉党员打造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社区在市委、区委的支持下使用专项拨款开展社区“一老一小”共建项目打造邻里结对认领“亲戚”

20、的养老服务模式依托网格管理平台和共建项目清单努力满足“一老一小”群体的迫切需求 在基础设施和物资整合方面 社区较多以居委会预留活动室为专门空间或依据社区实际情况进行设施改造 服务成效上社区依托儿童托管班活动促进代际学习与代际照料同时开展“孝老敬亲”活动努力转化老年人对晚年的悲观态度 社区的“齐众心守护一老一小”项目成为区域特色案例定期接受上级检查并被宣传推广 相较于“时间银行”项目中采取的志愿积分兑换方式 社区在开展“一老一小”项目时采取直接物质奖励的方式 例如在开展代际学习专题活动时前期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网格群开展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提升儿童学习能力的宣传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老年人和儿童分别会

21、得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作为奖励 由此可达到维系居民参与的目的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们社区推进“完整社区”建设依托网格管理平台和共建清单项目通过“结对帮扶”的落地较好满足“一老一小”群体的迫切需求()四、代际补偿缺失下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供给困境费孝通在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一文中从宏观文化层面将亲子关系提炼为“反馈模式”认为传统反馈式供养关系能够保证传统家庭养老在供求上保持相对平衡 然而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开放的社会养老供需资源配置模式衍生出供求主体的代际群体性供求关系社会养老服务的开展依赖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资源 社区代际互助养老为社会化养老模式提供了新的运行机制但通过对各地实践情况的调研发

22、现社区代际养老一定程度上面临供给失灵的困境距离供需双方长期互惠关系的形成和互助机制的可持续化发展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较于亲缘结构关系中的代际互动依赖地缘代际关系的互动形式表现出代际距离的扩大和代际凝聚的减弱 本文将参与互助行动的跨代主体视为理性的经济人在代际交叠模型中养老服务资源基本表现出单向的投入与转移对于现期服务供给主体的补偿与激励不足 虽然社区代际实践表明在互助过程中可以通过代际学习、代际帮扶实现上一世代知识、技能、认知等要素的向下传递但由于经济支付能力的制约代际投入与代际补偿势必无法在跨代主体内部之间达到平衡 在现实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下无法单靠政府养老财政支出补偿这部分代际外部成本代际补

23、偿缺失所导致的代际外部性是代际养老服务供给不畅的深层次原因 具体而言上述案例中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服务供给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补偿主体:跨期补偿的代际接力难以保障从受益主体与补偿主体来看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存在明显的群际差异 在互助实践中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为青少年儿童、中年群体和部分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他们作为优质人力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或社区互助平台等参与社区公共养老服务供给 与此同时代际互助的受益方往往是已经退出社区生产领域且无劳动生产能力的失能老人或半失能老人他们对社区照护存在较大需求但对公共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较低在互助行动中处于被动选择的状态 在与 社区工作人员访谈中发现尚缺乏

24、有效办法做到全生命周期动员年轻人对社区事务不太关心对社区准备的互助服务补偿奖品也无太大兴趣 现在参与代际互助服务的主力军仍为社区党员群体社区跨代人力资源开发不全面很明显可以感受到社区老年人对于服务的需求较高而其他居民参与互助行动的动力相对较弱每次社区举办活动都需要想很多办法把人招募齐现在的年轻人也确实太忙了 每次我们做一些慰问活动或者一些互助活动服务效果都难以保障更别说服务的持续性了()综上可知虽然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实践强调“互惠互利”的行动原则但由于生命周期不可逆补偿主体与受益主体的不一致性带来成本与收益的客观分离供需双方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此外长时段的互助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跨代接力时段:在

25、前一段跨代互助过程中养老服务供给者向社区老年群体提供相应公共服务而在下一时段随着生理状态的自然老化前期服务供给主体转变为现期养老服务需求者因而只能由下一代居民为其提供社区公共养老服务从跨代决策角度来看后代代理人的缺位导致代际没有交易谈判的空间这进一步加剧了跨代互助行动主体成本与收益的分离 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服务供给发生在多代交叠的组织模型之中无论是现有政府财政下的资金供给还是社区自组织下的互助行动决策都是先基于当代人需求做出规模投资再对下一代收益进行预设 由此后代人只能被动接受当代人决策的结果而不具备议价能力在无法保障收益的前提下当代服务供给方缺乏持续供给的根本动力(二)补偿形式:服务的代际补偿

26、存在供需偏差社会转型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不仅在物理空间层面扩大了家庭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居住距离而且使社会宏观代际精神距离也呈现扩大的趋势 作为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重要参与主体青壮年对于现期老年群体的代际照护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重视和理解导致社会养老期望与互助养老运行现状形成较大的偏差实地调研也证实了这一点青壮年群体对社区互助养老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内生动力较弱 如果当代人是“理性”和“自利”的以何种形式对其提供补偿实现代际公共品的代际转移成为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与 社区“时间银行”负责人 主任访谈中了解到该社区的时间银行项目资金几乎都是由美好集团旗下的美好基金提供但现阶段的资金亏损导

27、致后续项目资金审批不下来他对三年合约到期后项目能否维系感到担忧而项目暂停会严重打击社区居民的互助积极性一旦项目难以维系积分兑换的机制就会中断当下提供服务的居民的利益会受损并且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当下的一些服务内容偏向简单化而我们社区老年人比较多尤其是一些失能老人的需求是多样和复杂的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仅仅通过时间银行回应这些需求()当前“时间银行”项目广泛采用跨期劳务补偿兑换的形式虽通过劳务储蓄能够减少跨期需求匹配问题但准确计量跨期劳务补偿存在难度 其一补偿困境来源于跨代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跨期贬值”效应公共品的跨期贬值包括跨时间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服务机制运转效率的下降以及跨期公共品本身折旧的属性两

28、个方面其二个体通常对现期收益评价较高对未来远期收益预期的评价较低然而时间银行的积分储蓄模型并未考虑公共品传递的负效应其三当下跨期补偿机制中通常将互助劳务时长转化为电子积分据此在后期予以供给主体相应的服务或物质补偿但积分过程较少对养老服务供给类型、服务内容、供给强度做出区分使得跨代劳务对等交换难以实现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表现为现期供给主体选择简单、经济的服务而老年群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代内公共品供给而言居民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满足其需求偏好的社区 但对于跨代补偿由于无法预设后代人的需求主观选择显然无法实现 对于这种困境在代际互助实践中也有社区采取现期补偿方式如提供生活用品、经

29、济补偿、精神嘉奖 但在这种方式下互助无法形成社区全生命周期代际循环往往服务供给者在参与一次活动后就没有了持续参与的动机 社区多以物质奖励进行现期互助行动劳务补偿却面临志愿者(服务主体)招募困境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很难用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打动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愿意花费一两个小时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当下互助活动参与主体以社区下沉党员和身体状况较好的初老群体居多但这类人员流动性大(三)维系基础:社区的社会资本信任难以建立从代际互助养老实践的维系基础来看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程度决定了社区公共养老服务供给的可持续性 在研究意大利南北政府绩效差异时发现制度绩效与内在公民互动关系密切网络、规范与社会合作呈现显著正

30、相关关系 社区互助场域间表现出居民复杂的互动策略总体上事务型交往偏多居民之间情感与信任隔离导致社区“共同体”属性难以凸显“关系淡漠”的城市社区缺乏社会资本这一最根本的互助养老维系基础 从对 社区“时间银行”项目部分参与对象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居民愿意参与互助行动但常受到各种客观原因限制例如:社区活动宣传不到位农村户口的流动人员无法享受社区时间银行积分储蓄志愿服务缺乏奖励机制等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秩序中社会资本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社区代际互助缺乏政府行政手段支持政府的“政治权威”往往能为代际公共品供给提供秩序规范与信用背书然而既有互助实践尚未通过顶层设计层面规划发挥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激活社区社会

31、资本 近年来武汉市部分社区虽积极进行代际互助养老尝试但还处于各自摸索的阶段正式、统一的实践标准和政策体系没有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服务的组织功能与维系力度不足 其二社区人口流动造成补偿缺乏公信力 当下武汉市社区代际互助多为社区内部实践或在区域政府项目内开展统一可以溯源的代际劳务储蓄平台未能建立造成跨期劳务补偿的失灵整个代际互助过程中养老服务供给方收益为负 在客观条件制约下互助养老失去重要的社区社会资本信任 其三社区代际互助文化培育不足互惠网络难以形成 调研中发现较多社区代际活动的发起仅停留在“知会”层面针对社区“孝”文化、“互助”精神的宣传和培育不足邻里关系相对淡漠居民缺乏自发参与互助的动机

32、部分社区居民仍把互助养老视为单向的服务供给忽视了参与代际互助对于自身价值、个人发展的作用一方面是我们社区没有宣传到位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社区在做这些事情另一方面是没有给居民强调参与互助对他们自身和社区发展的益处让他们觉得社区行动与他们自身无关()五、有效供给: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外部性补偿策略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实践中代际资源配置差异严重制约互助项目的长效发展 曾提出“虚拟的补偿原则”认为社会福利制度公平和效率的达成需要保证从社会资源再分配中获利的人所得利益足够补偿亏损的人所受的损失 只有将微观层面的社区代际互助养老具象实践置于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乃至公共代际转移中考虑矫正社区代际互助中的代际外部性效应在养

33、老公共品的代际转移中予以后代人适当的补偿建构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公平社区代际互助机制下的养老服务才能实现有效供给公共品代际转移才能被视为是合理且有效的(一)正式秩序建构:代际不完全市场要求政府介入根据公共品理论产品外部性的成本或收益内部化需要相应的机制调节以实现供给最优 对于社会福利公共品而言代际无法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通过平等谈判实现交易最优因而需要政府建构正式秩序来保证代际转移和代际参与的延续 从各地组织实践情况来看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机制的长效运行超出了纯粹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范围也无法通过组织自治实现代际公共服务供给的维系 因而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建构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正式秩序发挥行政引领的权威作用通

34、过公共政策的监督维系代际公平与社会公益是必要之举 政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正式秩序建构:一是健全社区代际互助政策建构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正式秩序 政府需将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服务纳入各级行政组织的工作内容规范相应的责权划分、管理边界广泛吸纳基层意见确保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有完善的公共政策与制度保障在互助行动公信力提升的基础上增强互助行动参与主体的结构性信任在正式行政秩序下政府承担监督与管理社区互助组织的责任以行政机制保障跨代劳务供给者在未来的收益起到权威信用背书的作用二是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力度 政府财政投入有助于明确社会代际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从近年来 模式

35、的发展来看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显著提升公共产品服务质量和供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规则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事业的投资和运营以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给效率 对于社区代际互助养老长效机制的改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合理提供财政补贴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性事业运营能同时有效发挥政府与社会的优势调整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结构增强社会参与的内生动力(二)多元福利补偿:损耗无补偿要求资源再分配由于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单向受益性跨代激励受到严重制约后一代的福利损耗无法通过前一代反馈得到补偿 因此如何实现社会代际资源的有效配置缓解代际冲突是构建社区互助养老服

36、务体系的重要抓手 然而社会转型所导致的社会代际隔离与社区养老服务意含的代际公共品属性存在根本矛盾社区内生社会资本不足导致无法依赖单一供给主体调节社区代际资源配置问题 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互补协调机制有利于实现单向互动到网络互惠的转变促进多方主体联合发挥社会养老功能提高社会资源的跨代配置效率 在社区代际互助中进行多元福利补偿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资源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框架促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服务供给 社会要素既能有效降低在地代际互助养老服务成本又能通过互助网络的生成抑制居民的“自利”倾向建构追求代际公共利益的社会资本 挖掘社会要素的主

37、要措施包括:引入专业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监督保障社区代际养老服务的标准化执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扩大志愿者互助活动范围吸纳公益慈善资源培育社区公益服务文化资本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运行策略以组织化形式建立社区内生代际互助秩序二是正确把握市场经济体系变化下市场机制在跨代资源配置中的议价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其一放宽市场进入程序促进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在住房空间设施改造过程中鼓励地产、建筑、设计、规划等行业践行“代际共居”理念其二充分发挥市场以价格为中心的自发调节机制明晰市场供给代际公共养老服务的收益与成本 尽管后代代理人缺位会导致社区代际互助养老中市场机制的失灵但并不能否

38、认该机制对于代际互助长效运行仍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技术工具支持:长效机制维系要求技术创新罗尔斯指出建立正义储蓄原则并保持合理的储存率对后继世代都会产生收益但必须建立一种有保障的机制使得处于“无知之幕”后的下一世代人认真履行义务并且在这一机制的安排下后续每代人基于自身经济理性所做出的抉择与行动都会维系制度的长效运行 面对跨代经济主体偿付能力不均的制约完全依赖政府财政进行代际补偿是不可能的但技术创新能有效拓宽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价值边界与应用空间成为养老服务代际成本转移计量的有力手段 在理想状态下社会层面“共享养老”无边界价值体系的塑造使得参与者皆能在服务供给中获益最终达到最优服务水平而不会选择背叛

39、互助策略 从既有的实践经验来看技术性工具支撑信用储蓄的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发挥了良好效用但还未实现制度性推进和治理边界的拓展 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优化补偿策略:一是建立线上代际服务监管平台设计精准计量模型完善信息储存机制 在劳务补偿的计量模型中对不同劳务类型、劳务强度、服务效用等采取差异化加权积分储蓄方式消除由模糊计量造成的服务效用下降问题二是扩大社区代际互助平台的应用范围完善跨区域跨时段劳务储蓄与补偿机制 尝试运用智能设备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治理方式结合政治与金融手段建构具有社会公信的资源整合平台消除由人口流动造成的补偿失灵问题促进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服务机制的长效运行六、结论与讨

40、论本文关注微观社区场域互助中的行动生成逻辑与代际资源配置情况从社会代际关系与代际结构的角度解构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二元对立立足社区治理实践考察社区养老公共品代际供给的内在逻辑探讨社区代际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现实阻碍与维持困境以及如何在社会代际资源配置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 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自上而下的正式秩序建构有助于平衡公共服务供需双方利益 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中行动者能力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均衡程度 由于代际项目涉及的服务受益方与补偿方不一致且参与互助行动的多元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行动目标与利益诉求因而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背书平衡供需双方收益正式秩序建构是消解社会代际公共品

41、外部成本的根本思路第二多元社会主体参与为社会代际资源分配损耗提供有效补充 社区跨代互助行动主体天然存在成本与收益不均、供给与需求分离的问题互助行动的可持续需建立在合理的社会代际资源再分配的基础上在多元福利主义的分析框架下社会和市场为社区互助实践中代际资源损耗部分提供有效补充第三技术工具成为构建持续可行的外部效应补偿机制创新治理手段 在代际经济主体偿付能力不均和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双重制约下技术工具为打破代际补偿困境创造有利条件政府不断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对保持社会基本稳定和社会政策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从养老服务供需维度考量当前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均衡性不足服务体系内部表现出“非体系化”特

42、征相关政策设计与养老产业发展多聚焦于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与否而非养老资源配置均衡与否多着眼于国家供给政策框架设计而非真实社会结构中的服务需求 本土老年人具有强烈在地老化的意愿而社区内含行政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双重场域属性是老龄化社会治理的重要观测点 本文基于武汉市典型社区互助养老项目实践探讨了城市社区代际资源分配和整合逻辑但省际、城乡互助养老实践具有较大差异项目运行条件也存在较大不同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关注不同时空结构(社区)中的资源整合手段与组织规则的再生产逻辑充分有效发挥政府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在因地制宜基础上实现社区代际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狄金华尤鑫钟涨宝.家庭权力、代际交换与养

43、老资源供给.青年研究():.童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探索与争鸣():.曹惟纯叶光辉.高龄化下的代间关系 台湾民众孝道信念变迁趋势分析().社会学研究():.():.王跃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理论和经验分析 以北方农村为基础.社会科学研究():.王跃生.中国家庭代际功能关系及其新变动.人口研究():.何兰萍.农村代际关系的转变: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兰州学刊():.王跃生.中国家庭代际功能关系及其新变动.人口研究():.():.:.():.():.:.():.葛延风王列军冯文猛张冰子刘胜兰柯洋华.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挑战与策略选择.管理世界():.吴蕾沈勤.国外老幼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中国的

44、启示.调研世界():.曹阳储祖旺林晨晨.学舍协同:美国高校居学社区实践与启示分析 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思想教育研究():.李俏马晶玉.从血缘到地缘:农村代际互助拓展的可能与范式.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吴飞.从单向志愿到网络互惠:“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理论导刊():.景军赵芮.互助养老:来自“爱心时间银行”的启示.思想战线():.:.:./.:.:.:.孙海婧.养老服务代际外部性及其治理.广东社会科学():.贺雪峰.互助养老: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杜鹏安瑞霞.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45、学版)():.陈功赵新阳索浩宇.“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行政管理改革():.:?.():.孙海婧李实.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代际补偿机制研究.广东社会科学():.顾永红刘宇.行政吸纳服务:双重委托代理困境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策略研究 基于武汉市“五社联动”经验.社会保障研究():.张璐叶竹.基于老幼复合共享特征的既有住区全龄化改造策略.城市发展研究():.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 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王作宝.代际公平与代际补偿: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视角.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