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播美学视域下当代漆器的传承发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622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美学视域下当代漆器的传承发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播美学视域下当代漆器的传承发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播美学视域下当代漆器的传承发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包装文化2 0 2 3 年第8 期总第3 2 8 期上海包装D0I:10.19446/ki.1005-9423.2023.08.018.传播美学视域下当代漆器的传承发展研究张纯纯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上海2 0 1514摘要:从分析漆器传播中的审美活动阶段出发,分析了传播美学视域下传播媒介的多维度、传播信息的复杂性以及审美主体瞬时性审美中漆器发展的审美特点,即器无定式、内涵失真、审美心理转变等,提出了当代漆器艺术传播创新的路径,以期对当代漆器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漆器;传播美学;审美活动;活态传承分类号:J527从古至今,传统漆器工艺美术品在传承和发展中,始终追求端庄典雅的器型构造

2、、精致雅丽的风韵美学。古老的艺术器皿要想融入当代生活的方寸角落,不仅要在材料、技法、文化内涵中融合新时代的艺术语言,更要适应网络信息社会所带来的传播节奏、媒介演化以及审美观念的改变。传播美学能够对当代传播活动的审美特征、审美生成、审美运作、审美功能等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从而揭示人们的审美活动实质和规律性审美社会现象。新时代背景下,对漆器艺术的传承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解码”工艺文化,重塑漆器消费市场格局。1漆器传播中的审美活动阶段当今纷繁复杂的传播活动,一般从传播源头的内容生成出发,再到媒介传递的交融互动,最终走向传播对象的消费整合。在此基础上,不断循环往复,开始新一轮的内容更

3、新、媒介拓展与消费升级。因此,在看待漆器传播中的审美活动时,应不断审视漆器传播的审美生成、审美传递与最终指向的审美消费。本文将从审美活动的3 个阶段出发,更新发展眼光、探讨深藏在漆器工艺美术里的传播诱因。第一阶段:审美生成。此阶段的审美具有不确定收稿日期:2 0 2 3-0 7-12作者简介:张纯纯,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传播美学、艺术设计。54性,审美主体对于其呈现的器物外部信息的审美是非预期的、即时的。漆器诞生于匠人的巧思细磨之初,其功利性的成器造物观始终构筑审美活动的肌理。功利性的实用信息会妨碍审美发现。传统文化中“观物取象”“道法自然”的古典美学精神升华了漆器艺术的感性追求,使审美

4、生产中的不确定性逐渐定性,审美主体开始享受漆器之艺带给灵魂的愉悦丰盈,第二阶段:审美传递。借助传播媒介,漆器审美得以再生产,从而实现审美传递。这种传递或是无意识、无制约的,或是利用复杂渠道,如经史典籍、展览交流、虚拟现实的通路让漆器审美的信息传播间接发生。第三阶段:审美消费。指向漆器消费者、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受众理解其“为用之真”而入,领悟其“造化之善”而然,保证了传播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达成消费品类传播之美。传播的审美活动中,这3 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在讨论具体的传播审美要素时,漆器发展在传播美学上的表征也各不相同,使当代漆器在新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2兰当代漆器发展中呈现的传播美

5、学特点互联网数字虚拟技术的进步,将漆器等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呈现提升到新的高度。当代漆器传承发展研究中贯穿传播媒介、传播信息、传播主体等一系列传播美学的独特视角,逐渐剥离限制其发展的亢余框架,使其重新被赋予时代话语权,获得审美的可持续性发展。2.1器无定式:基于传播媒介多维度时空铺展21世纪以来的媒介发展依托虚拟化、数字化、区块化的广泛应用,其传播手段与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与进步。虚拟成像技术让身体感官被多维度拓展,在这个可感知却不可亲身进入的模拟世界中,人们发现了一个与现实时空不同的、无疆界的、不可直观感知的但可以自由操控的数字化时空。当漆器作品被上海包装总第3 2 8 期2 0 2 3 年第

6、8 期包装文化置于这样的传播空间,漆器的形制不仅仅是木艺、漆艺的繁复雕琢,还可以由数字信息、光电波长、数据算法进行搭建,有效拉近了漆器与观者的距离。在数字网络空间中,漆器作品摆脱了时间的制约和地点的束缚,确定性审美观感被打破,更贴近受众的审美品位。当代漆器作品“器无定式”的发展态势呼应了传播媒介多维度展开的不确定性,并借助数字空间的宣传展示、线上展览的视觉呈现、相关艺术类自媒体的报道延伸、文化大环境的流媒体推广等方式,使作品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例如,在“CR+漆器”的云端展览中,CR数字影音与器物的完美融合,让五彩稠漆煊染的花色、潇洒恣意的战金线条、精如蝉翼的螺片在“0”与“1”的算法

7、中被呈现,技术、媒介、艺术三者的融合碰撞,塑造着漆器美学新的表达方式。可以预见,随着元宇宙等更加新鲜的技术发展成熟,平台的多维性将被进一步延展,漆器传承发展中能够利用的媒介也将继续增加,“器无定式”的内涵也必将得到深度拓展。2.2内涵失真:基于传播信息复杂性文化呈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内容无一不被信息包裹,衣、食、住、行甚至包括审美的精神层次方面也交织着各种传播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大量的审美信息,既包括了依托于视知觉感官呈现的表述性信息,又包含以人们审美经验为基础产生的情感信息,以及来自外界的大量未经过滤筛选的原始信息,而这些信息的高效传播必须借助合适的媒介。2 0 2 1年,文化

8、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拓展非遗传播渠道,支持各类媒体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全面深人参与非遗传播。在自媒体等社会化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漆器文化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等自媒体矩阵不断拓展内涵深化、价值发展的边界。例如,微信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为漆器文化信息、审美品鉴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拓宽了审美主体的基本面,提高漆器等工艺美术品的知名度,在实际的传播效果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新技术推动漆器文化的普及与传播的同时,艺术性、商业性、文化性信息纷至脊来,大量穴余的信息也在悄然消解传统漆器承载的审美理想和“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一些文化

9、类公众号如“梵谷漆器”“漆悦漆器”等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压力,漆器的文化传播受到一定限制,宣传上逐渐偏离宣扬美、传承非遗文化的初衷,平台更偏向商业化。甚至还有相关企业直接利用自媒体进行漆器商品的售卖,其商业气息更为明显。传统漆器失去了文化的基本内核,使得商业与文化较难形成合力。2.3审美变迁:基于审美主体瞬时性心理转变美国文化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认为:“一种文化转变,即我们正在由传统的永恒性美学转变为一种瞬时性与内在性美学。”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人们需要适应更加快节奏的信息传播,审美主体对美的感知由传统美学语境中永恒的、崇高的体验逐渐转变成一种瞬时的、浅层次的简单发泄。传统漆器工艺美术品被摆在精巧

10、雅致的桌案、博古架上,透过纱布灯罩,幽微的烛火晕染了器身形成淡淡光晕,不由得引人遐思。5G时代背景下的漆器文化传播,审美主体更加享受“短、平、快”的高效生活方式。对于普通审美主体而言,博物馆里珍贵的漆器藏品置于“永恒静观”的美感之下,不沉心静气难以欣赏,而移动手机端记录的对于漆器之美的大众化解读,让他们更有试图接近“美”的勇气。可以说,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瞬时性”的审美刺激。例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介绍的狸猫纹漆食盘,小小的漆盆在短短5min内被解读,俏皮的解说词、活泼的音效以及并不复杂的画面呈现方式充满趣味性、科普性。审美主体的感知、想象与理解在短短几分钟内被构建,而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则需

11、要审美主体主动去挖掘,丰富认知、拓展联想。从瞬时性审美感知转变出发,用轻量感展现漆器背后传承的古意,提升受众接受度,扩大漆器传承发展中的社会影响力,这是以高传输率、高到达率为特征的现代传播媒介进行漆器传承发展的特点。3当代漆器艺术传播创新的路径当代工艺美术作品整体的发展趋势都面临着传播形式、内容以及消费者心理的各种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加速普及的“云端”生活方式的深人人心,漆器艺术的传播也进一步迈向数字化的虚拟建构,将漆器艺术中关于人文历史、制作工艺、传世名品等题中应有之义悉数复刻。借助传播美学的审美要点,使漆器艺术在数字技术的多维发展中,找到传承保护的创新路径,构建以数字美学技术升级为

12、基础、传播媒介融合发展为舞台、职业技术院校相关漆器美育课程体系搭建为重要实践场所的传播创新路径。55包装文化2023年第8 期总第3 2 8 期上海包装3.1向云端:数字化迁移漆器艺术的形式呈现漆器艺术的审美价值需要有实际依附的载体,即现实的器物。古代文人墨客更以漆器造型的典雅、含蓄来满足自身的审美情感,是一种偏向实用艺术价值观的呈现和表达。漆艺秉持“日用即道”的原则,遵循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体现其美学价值4。现代器物艺术的发展在遵循传统审美表现的基础上更要寻找新的突破,以求在数字创意产业兴盛的时代创造新的意趣。漆器艺术的数字化表达,一方面,需要对器物造型、图案符号、制作工艺、历史叙事

13、等进行内容设计,这种内容设计更偏向将所有数据上传组建成为充实完满的数据库。传统漆器的历史文化、形式表达(色彩、纹样以及风格)等借助数字化的处理,将被赋予现代审美的特殊气质,从而方便相关器物艺术内涵的网络传播。另一方面,漆器艺术的传播创新,将在数字化的内容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深度学习,利用数字化模拟在传统漆器内容信息的基础上实现风格图案、肌理元素的多维创意组合,使一些更符合当代人审美意趣的效果得到多元呈现,最终实现从固有形态到数据库整合,通过“数字内容学习开发”实现当代漆器艺术的数字化设计,给受众带来科技性、虚拟性以及创新性的审美体验。3.2融媒体:漆器艺术内

14、容传播的层级开拓网络平台传播结合线下宣传矩阵是当代营销者最常利用的有效产品推介手段,漆器的传播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引导与助力。为实现漆器艺术在文化传播、价值变现上有效、长期的规律发展,必然要形成各大媒介融合共创的大场景。特别是在线上的传播过程中,漆器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能够在各大平台以“云视听展厅”“论坛交流”“直播直销”的方式被广大年轻群体所理解与接受,从而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漆器艺术的意义价值宣传更多需要官方平台进行信息无偿共享传递。如今,线上美术馆、博物馆类似的“云展厅”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共享艺术内容的实际需求,“云展厅”对传世名品漆器进行视效呈现、内涵解读、文化剖析,高度调动大众的审美

15、意识和审美情感,实现科普文化的直接目的。同时,网络交流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头条新闻、抖音等,逐渐使大众适应从被科普到主动参与的转变,这类传播平台特殊的算法机制、海量的互动信息对文字和图像进行深度整合,拓宽了漆器艺术表现的广度。当下最为火热的“直播直销”的形式也可以成为漆器走向千家万户的有效手段,直播形式所带来的冲击效应将直指消费,使漆器艺术在传播的最后一环得以实现。漆器艺术内容传播的层级开拓,由国家级、省级大平台到自媒体平台形成网络融媒体的组合态势,多管齐下,从而推动当代漆器艺术的发展。3.3育匠人:漆器艺术职业教育的活态升级近年来,职业教育在非遗传承工作中的重要性地位愈来愈得到体现。2 0 1

16、7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强调传承学校要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将传承项目纳入学校美育课程建设,开设校本课程,加强学科融合,深化教学改革。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以传承项目为内容的学生艺术社团和学生工作坊建设,组织学生开展群体性、体验性、互动性的项目实践活动。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传承项目专兼职教师队伍,提升项目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将漆器艺术大师请进校园、开发相关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的人才特色培养机制,引领学生深度体验漆器艺术文化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力量。4结语综上所述,新兴技术、媒

17、介融合等因素都对漆器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播美学中的各个审美要素,如审美方式、审美信息、审美时空等带给审美主体对漆器全新的审美体验,赋予漆器传承新的美学特点。当代的漆器艺术要更多借助数字化转型、多平台适应性发展以及审美教育的职业化开发,实现传承、传播的新路径。此外,漆器发展在适应当代新传播的基础上要回归生活本质,继续打磨文化内涵,积极探索创新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突破传承的既有框架得以提升和发展。参考文献1】冯宪光,姜飞,李心峰,等.传播美学:传播学的专业探索与学科延伸 .编辑之友,2 0 2 2(7):5-12.2王才勇.崇高论美学与现代艺术审美范型描述 浙江社会科学,2 0 18(3):138-143,161.3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M.顾爱斌,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2.4周怡乔,杜洁.成都漆艺的发展演变、传承和保护:基于成都漆艺“守艺人”个案展开的讨论 .四川戏剧,2 0 2 2(7):13 7-140.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