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卜算子咏梅(陆游).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20456 上传时间:2025-03-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算子咏梅(陆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卜算子咏梅(陆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卜算子咏梅》(陆游) 朱佳鑫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充分体会词中的“愁”意; 2.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过程: 导入:毛泽东所说的“风流人物”除了武略以外,更多的还需要文采斐然。那些尽显风流的文人们总是留给后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可是你知道古代诗人中,诗歌数量存留至今最多诗篇的是哪位吗?(陆游)关于陆游,我们其实早已学过很多他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小学时学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示儿》。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他的一首咏梅词——《卜算子咏梅》 一、品读“愁”诗,感受“愁”味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词,并且词中最能够表现整首词情感基调的一个字来。抓住“愁”这个诗眼。 (一)诵读“愁”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学生齐读愁诗,教师归纳各诗中的愁绪: 这些诗词中有的是亡国之愁,有的是思乡之愁,还有的是对女子的思慕之愁,但陆游在这《卜算子咏梅》中所表现的又是另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请生翻译两句意思,并说说这两句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愁”意? (1)翻译(可补充“断桥”:西湖盛景之一,是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中许仙和白娘子相会之地。然而词中的“断桥”却只是一处残破的桥,没有西湖美景,更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2)“愁”具体体现在:驿外、断桥、寂寞、无主 追问: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都没有 师小结:梅作为“岁寒三友” 如此清幽绝俗,本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这里的梅却人迹绝少,倍受冷落。 2.怎样理解“无主”二字? 提示:它是不是养尊处优长在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占尽风流种在名园中的梅花?都不是,而是一株生长在野外的野梅。“无主”二字也就点明了梅花的身份低微(板书) 3.读出愁味: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用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 默地凋落。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此情此景愁不愁?你能够读出此中的愁味来吗?我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读一读,注意读的感情,同学评价,教师指导(语速应缓慢,音调要低沉),最后全班齐读,读出愁味。 (二)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请学生翻译此句。注意“著”的意思(遭受);联想同义字:蒙(素花多蒙别艳欺)、罹 2、这两句中愁又体现在哪儿?(黄昏、独自、著风雨) 说到“黄昏”我们总能想起马致远的那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总能够想起无数个数学考试后的傍晚,你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黯然伤神,在黄昏下那极为沉痛的背影…… 3.著“风雨”用哪一种比较合适?(凄风苦雨) 4.品味“已是”“更”,体会这一组关联词的使用有何作用? 明确:更加突出处境恶劣,使愁苦之情更进一步 板书 5.读出愁味:是啊,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除此之外,还要饱受风雨的摧残,它怎么能承受这种凄凉的境遇呢?你能不能读出这种一愁再愁,没有最愁只有更愁的感觉来?请生朗读,师指导(注意重读:已是、独自、更著;轻缓读:风和雨) 6.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就此凋零死去了吗?上阕哪里点明了梅花的状态?(开)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突出梅花在恶劣处境中的倔强、顽强)板书 7.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试着翻译上阕内容(可渲染环境的凄凉,也可突出愁绪的浓厚) 分享几位同学的作品,再各作点评,最后展示教师自己的内容 小结上阕:从身份卑微到环境的极其恶劣,梅花是一愁再愁,用李清照词中的话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过渡:如此愁味,应该已经足够了吧?可是这株野梅的不幸仅仅如此就结束了吗?我们一起读下阕: (三)、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竭力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但是这却引起了谁的嫉妒?(群芳) 下阕梅的不幸遭遇仅仅只有被嫉妒吗?还有什么? 请生回答,边翻译边赏析: 零落:梅花被风雨摧残纷纷落了下来。成泥:落花与泥水混合,分不清哪是花,哪是泥了。 碾: 这又是一个无情的动作,踩。 作尘:梅花被摧残而化作了灰尘。 连用四个动词,把梅花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全写了出来,真是不忍读下去,但还是要读。该怎么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总结读法(重读四个动词) 小结:梅花的命运之惨令我们不忍卒读,再化用李清照词:这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 板书:命运悲惨 2、作者仅仅是写梅花的悲惨命运吗?讨论 为了突出“香如故”。那别有韵味的“香”,永远像从前那样,一丝一毫没有改变。 二、了解背景,体会用意 本文是一首“咏梅”诗,陆游本身就非常喜欢梅花,他曾在《梅花绝句》中这样说道“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怎样理解“一树梅花一放翁”这句话?——梅花就是自己的象征,作者是在以梅花自喻,托物言志(板书) 2.介绍作者背景 陆游:主战派 3.你认为词中的“群芳”是指哪一类人——主和派(群芳),苟且偷安阿谀逢迎 从哪里可以看出——苦争春 4.明确作者用意——借梅花表明自己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的坚定决心和坚贞不渝的爱国信念。 5.以梁启超评语小结:陆游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他出生于靖康之难,为官后力主收复失地,为国家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即使是在去世前,依然嘱托二字,不忘“北定中原”。这样的爱国壮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难怪梁启超说“亘古男儿一放翁”。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来看这首词时,不免为陆游的遭遇而扼腕叹息。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惋惜之情和陆游的愁苦之意一起来再读这首咏梅词(配乐齐读) 5.推荐书目:《陆游传》(朱东润) 教学反思: 这学期的组内公开课,我选择了一首陆游的《卜算子》进行授课。一是因为对陆游诗有着独特的爱好,二是因为上学期带班级参加校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时,曾经对这首诗进行过专门的朗诵训练,因而学生对此诗的朗诵水平较高。 在备课时,我首先关注到了词中的“愁味”,所以教学设计上通过读写结合带领学生充分感受词中深刻的愁味。应该说,这种想法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呈现上,因为整节课设计环节覆盖面太广,时间上捉襟见肘。结果教学活动只能虎头蛇尾,未能充分达到预设目标,课堂呈现有些琐碎。 公开课结束后,我积极向组内的前辈们请教,请她们给我评课。徐燕老师首先指出了我课件上提问呈现的问题,内容较多且有些琐碎,建议我通过各版块整合来精简内容;康慧娟老师和刘会老师则指出了我文本解读不够深入的问题,在解读的切入口和古诗的教学活动方面还需要花大工夫进行钻研和打磨,并建议我多看公开课教学实录,充分把握公开课的特点。 几位老师的评课都非常中肯,让我对自己的课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公开课不同于常态课,必须上出亮点和深度,这需要教师除了钻研教材、反复打磨之外,还必须跳出现有常态课思路的框框,上出新意和深度,对教师的基本功和文本解读能力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所以我必须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针对自己的的弱点进行相应的提高。另外,各版块的整合、提问设计的指向、课堂活动的目的,这些方面都还需要我反复推敲、细细打磨,才能给师生们呈现出一堂较高质量的公开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