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阳原县揣骨疃镇中心校 李俊英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第八册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故事内容。
2、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并培养学生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3、技能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在网页上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所做的实验,不仅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他那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人类前进的永恒动力。如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敢于怀疑别人的勇气,哪怕他是老师,是名人,是世界级的权威。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3、正音,齐读课题:着:zháo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点击“走进课文”,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巡视指导。
三、 师生交流,了解名人
1、师:课文中讲到了哪两个伟大的人物?
板书: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2、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各用一句话介绍。
学习第1、第2自然段。读好第2段中的对话语气。
3、介绍名人,进一步了解两个伟人:
幻灯片出示两位名人的资料
四、动画演示,理解疑问
1、范读亚里士多德的话,教师概括成“重快轻慢”。(先自读,再指名读)
2、伽利略是怎样提出疑问的?
先指名学生读第3段中伽利略的话,再让学生背诵。
3、幻灯片出示:“提出疑问”的两组动画,尝试说说两种假设。
4、教师演示,请学生上来说就两个假设。
五、指导朗读,开展比赛
1、指导朗读第4段,注意读好“反复”、“总是”。
2、教师范读5、6两段,读完后学生向教师挑战。
教师提醒:这两段话不好读,语气变化多。
3、开展比赛,学生朗读。
六、设置练笔,师生交流
幻灯片出示试验结果的画面后,出示练笔:
“试验前责备,取笑伽利略的那些人,试验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联系课文,写一段话。”
七、总结课文,谈谈感想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八、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 (一慢一快速度与重量有关)
伽利略 (发现疑问并试验)
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多媒体教学思路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制作了幻灯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并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
一、“走进课文”──让学生阅读全文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教师精心制作的幻灯片,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率。
二、“点击名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课文中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位名人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在幻灯片中了解有关“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有图片,也有他们的生平、主要成就的介绍,学生很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出疑问”──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难点,即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本教学环节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点击“提出疑问”这一栏目,再自己演示两组动画,一边演示,一边配上画外音(即伽利略的两个假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轻松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并充分感受到伽利略的聪明才智。
四、“练笔交流”──给学生设置一个情境,并根据情境进行练笔和交流;利用画面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练笔,完成后进行交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五、“谈谈感想”──学完课后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自己感想的平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流程图
结束
学生交流感想
学生动手进行写作训练
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了解名人
幻灯片
通过动画演示,理解难点
幻灯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