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实数丁正香.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19494 上传时间:2025-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数丁正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数丁正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 4.3实数(1) (八年级数学) 丹徒区支显宗学校 丁正香 邮编:212121 [教材简解]:《实数》是苏科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对平方根、立方根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的范围从有理数到实数的进一步扩展,揭示现实空间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并从本质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为以后运用实数运算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和分类、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3、经历用计算器估算的探索过程,从中感受“逼近”的数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无理数的探索过程,从中感受“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数感,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教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训练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教学难点: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设计理念] 1、树立“以学生为本,人人都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想象,创新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探索发现,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设计思路] 学生对有理数和平方根已有初步的了解,勾股定理也已经比较熟悉了,也已经了解了近似数,掌握计算器的简单运用。但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思维仍较直观,无理数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通过数形结合,探究,,, ,,等无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是本课的关键,不仅得到无理数的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利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3, , ,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学生写出答案, 总结: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让学生复习有理数以及小数和分数之间关系, 认识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101~102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你能说出a1 、a2、 a3 、a4 、a5的值吗?。 2.你能画出长度分别为、...的 线段吗? 3.画出半径为1cm的 圆,计算这个圆的周长、面积。 4.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吗? 学生独立思考1、2答案,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o到达点O′,教师问点O′对应的数是多少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理解和感知无理数概念,通过讨论、交流,提出共同的问题,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归 纳 新 知 1.什么样的数叫无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像、、、 、、、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所有的无理数都不能写成分数。 3、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的分类: 4.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师生共同总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个问题的设置加深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知识应用 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有理数{ } 无理数{ } 负有理数{ } 正无理数{ } 2.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教师巡视点拨 重点讲第2题 利用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能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过程,全班纠错,小组互相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巩固练习 1. 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B.C. D. 2. 有下列说法:①无理数是带根号的数;②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③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④实数可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 教材第105页 习题4.3 第1、4题 师:组织学生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无理数的定义,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总结提高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方法上、情感上小结 让学生按这一模式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 布置作业 1.课本103练习第1、2题 2.拓展延伸 如图,数轴上表示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点B,若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表示的数是 ___. 教师布置,分层要求 生:按要求课外完成 加深认识,深化提高,形成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