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18873 上传时间:2025-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天辟地 (第二课时) 教案背景 面向小学学生 教材版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课时:第2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感受神话故事充满神奇想象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材分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气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本文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写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七嘴八舌说成语 1、读题:听说,我们班同学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会说( )天( )地的成语吗? 翻天覆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欢天喜地、昏天黑地 铺天盖地…… 让每个学生说完后都请他把成语板书在黑板上。 二:整体感知,利用成语取“动画片名” 1.这一篇神话故事就好象一部动画片,课文中的每一个部分就是其中的一集,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 2. 生选读课文,现在请你为自己喜欢的这部分选个题目。 能从黑板上的成语中挑个题目吗?分别标出题目 谁能给它们来排排顺序? 生:第一集的题目是:昏天黑地。我给第二段是:开天辟地。 生:我给第三集选的题目是:顶天立地。 生:我喜欢的是第6段,:翻天覆地。 生:第五集的题目可以是:欢天喜地。 3.谁能给它们来排排顺序?能不能用上这几个成语题目简单介绍一下课文内容。 三、学习3——5 顶天立地 1.过渡:盘古用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天和地分开以后,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来读,要读出画面来。 指名一生说我刚刚看见了…… 师:你就直接用朗读把你看到的这幅画面表现出来。表现出它的神奇之处。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的确够使劲的,谁使的劲再大一点?(像你这么天顶不住的,谁使的劲再大一点)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印影件) 生:哇! 师:自己看着这幅画,再去读读这句话。 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接着把这个变化读出来!  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跟着长高。  师:一百天天过去了,天升高——    生:100丈  师:地加厚——生:100丈 师:这个巍峨的巨人,生: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一千天天过去了,天升高——     生:1000丈 师:地下沉——生:1000丈 师:盘古也随着长高——生:1000丈 师:这个巍峨的巨人,生: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盘古顶天立地多长时间? 生:一万八千年。一年365天,这一万八千年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 师: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升得极高 地——变得极厚 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师:这个巍峨的巨人,生: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2.动作体验:盘古上要支撑着天,下要抵住地,防止天地的合拢,你试试,学生做姿势一分钟? 学生说感受突出盘古的时间长、累 。 从朗读和刚才的体验中你觉得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持之以恒、高大有力 意志坚定、顽强毅力) 3.升华情感 生词:巍峨 我们想象一下在漫长岁月中盘古意志坚定是何等的不易啊!所以书中还称盘古是个―――巍峨的巨人 巍蛾原来是形容山的,现在用来形容盘古长得大。仅仅是身躯大吗?说明盘古在人们心中是(高大)的。盘古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巨人啊! 这是一个大神呀! 4.让我们一起朗读第5段,把这个巍峨的巨人记在心中。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四 学习第6段 1.引读:就这样盘古顶天立地过去了几千万年,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什么叫精疲力竭?为什么倒下了还要微笑? 盘古之所以“倒下”,是因为他已精疲力竭; 他之所以“微笑着倒下”,是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宇宙再也不会黑暗,一个崭新的光明世界降临了。 2.盘古具有一颗多么伟大的心灵啊!面对死亡,他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请你再读第6段,读出盘古的无怨无悔。 五、学习翻天覆地 化生万物 过渡:盘古倒下了,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临死前他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 一读:找中心句,理清结构。 师:老师想问同学这整整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起说! 生:(齐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如果又让你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读成什么字? 生1:巨大 生2:变化 二读 指导朗读读出变化 师:是的,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读下面文字时要读出“巨大的变化”。明白吗?来,谁来读?把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读出来。你读!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 生: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 师:(轻轻走到学生面前,指导朗读)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 师:你想啊,这温柔的风慢慢地迎面吹来,这美丽的云朵在悄悄地向前挪动。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再读!(生有感情读) 师:慢点,我们一起读!口中呼出的的气”预备读-----(生齐读本句) 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霆, 师:往下读-------- 生:“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霆。 师:这雷声太温柔了,谁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全体男孩子读!预备起---- (全体男生读) 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谁接着往下读? 生:读 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光芒万丈、皎洁明媚。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光亮的,但这两种光亮有什么不一样?光芒万丈,强烈一些。皎洁明媚,光线要柔和一些,读的时候就要温柔一些。分男女生读 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 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师:隆起的肌肉 (高出其他部分的)变成了三山五岳, 师: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各地名山 泛指名山或各地 师:流淌的血液--------- 生: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师:是“奔腾”的江河啊!不要把他读成“潺潺流动”的小溪。谁读这句话?你读。 一生读(读了后半句) 师:完整地读出来!生:读句子。 师:你仿佛看到江河水滔滔向前,一起读! (学生齐读本句) 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 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 师: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 师:万倾良田”这里的“万倾”就是一块连着一块,面积大。一顷等于一百亩。万顷说明什么?(朗读) 师: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生齐读本句) 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就连流出的汗水-----------生接着齐读 你觉得这段文字描绘的美吗?谁能把美通过读展示出来,通过这样优美词汇的描写? 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三读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 师生共读老师读“变成了”、全体男孩子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女孩子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思考:看看他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相似) 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四、扩展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投影)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 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霆, 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 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 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 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他的(   ),变成了(  )的(   )。 请同学仿照上面的句式,将“他的(   ),变成了(  )的(   )”补充完整,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开始! (学生自由说,小组交流) 师:停!(指投影)提醒一下同学注意,注意第二个括号:他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不要光光是什么变成了什么。明白吗?想好了请举手! (学生自由准备) 师:这排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说!注意你在说的时候也要让人感觉到很神奇,所以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生1: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 生3: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 生4:他的牙齿,变成了高大无比的山峰。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 生5:他的脚指头,变成了一颗又一颗的石头。 生6:他的鼻子变成了(迟疑地)大大的山洞。 师:鼻子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山洞!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7: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棵棵小草。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8:他的五个指头,变成了珍贵的民族饰品。 师:变成了饰品是吧,你的想象够独特的。 生9: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 师:哦,连金灿灿的丝线也变出来了! 生10:他的牙齿变成了美丽的星座。 师:大家的想象的确是太神奇了!同学们,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一遍这些神奇的画面好吗? 生齐说:好! 五、写话: 师:让我们抬眼仰望--------(演示文稿出现下列文字) 抬头看天: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师:像老师一样说一遍,把神奇的画面说出来!抬头看天------------- 生齐读。 师:让我们低头看地,又会看到什么呢?------------ (师出示屏幕,读)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              ); 生:这是盘古的皮肤。 师:完整地说一遍! 生:放眼大地:辽阔的土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皮肤。 师:同学们,说话的时候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把这句话读一读,感动别人,让别人觉得这画面太神奇了!再说。 (生自由说) 师:谁来,把这神奇的画面说出来?那孩子,还是你来,好吗?你现在面对的不是一段文字,而是一幅神奇的画面。 生:放眼大地------ 师:放开喉咙! 生:(大声的)放眼大地:辽阔的土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师:好,请坐!同学们,继续看啊,我们还会看到许许多多!你能自己去看一看更多的画面吗?拿起笔,仿照上面的两段话的句式写,先写你看到了什么,再写我知道这又是盘古的什么。写的时候,可以参考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师:好,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了。你肯定想说,老师,能不能不按照课文来,我把自己看到的也写进去?(生点头)好,你是第一个跨出地球看宇宙的人,非常好!其他同学可以用课本上的内容写,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开始! (学生自由写话,教师巡回)。 师(点拨指导):横线上应该写我们看到的,是吗?括号里应该写这是盘古的什么。(学生继续写) 师:写好的同学先在位置上读一读,先读出他的神奇,接着我们来说!    生:(在位置上自由准备起来)    师:来,同学们,让我们放眼宇宙,你看到了什么?来!把自己写的说出来。    生:往远处望去,一座高山连绵起伏,我知道,这是盘古的剑状手指。    生:我看见了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我知道,这是盘古的颗颗牙齿。    生:低头看地,满地的小草多么油绿,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毛发。    生:用我们闪亮的眼睛远看,一堆堆小草在妈妈的怀抱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汗毛。    生:放眼柳树,那一条条美丽的柳枝随风摇摆,我知道,那就是盘古的头发。    生:眺望美丽的星座,格外明亮,我知道这是盘古的牙齿。    生:低头一看:一条条小河缓缓流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汗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用我们自己的想象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这神奇的想象,我们才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5.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但写得好,说的也好!每个人也拥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有的感谢盘古,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宇宙空间:有的为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感动:有的为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心头有着一丝悠悠的怀念。 6.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山河的图片) 让我们一起怀着对盘古的崇敬之情再来感受一下盘古给我们留下的美丽宇宙吧!配乐背诵图片展示 。 六、学习第8段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动,怀着对他的敬佩之情朗读最后一段。 七、拓展学习,课外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 (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 1.现在许多商品都以“盘古”而命名,老师网上搜索了一下,有: 盘古文化网、盘古科技有限公司、盘古集团、内蒙古盘古羊绒集团等等,这说明了什么? 2.“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如: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 3.再次朗读题目,祝愿同学们也学习盘古的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开天辟地,干一番大事业。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上,我觉得“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本文是一篇神话,神话有着神奇的情境、神奇的情节及神奇的人物。这种神奇靠分析无异缘木求鱼,靠讲解则会让儿童的思维跌入黑暗谷底。所以,我根据文本的特点,通过画面感悟神奇;通过朗读、想象再现神奇。一次次朗读文本,一次次地发挥想象,就是一次次亲近神话。在朗读和想象中丰满了神话人物的形象。于是,神话就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