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找专业人才,上一览浙江英才
“下班沉默症”成职场“新病”
阅读提示: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在上班时侃侃而谈,回到家却疲惫懒言;聚会应酬时笑容满面,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这些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被称为“下班沉默症”患者,对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拒绝亲友的抚慰,进入了交际怪圈。
家庭本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但由于工作中已经消耗完自己的激情和精力,下班后与家人交流可能变得更像是一种负担。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你有“下班沉默症”吗?
网络资料图
对此,网友们态度不一。
网友“@爱你一生”表示,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多数职场人下班后卸下了工作中的角色,这是释放压力、调整精神状态的正常过程,不用大惊小怪。
而网友“@小静”则认为,这只是性格使然。有人本来就内向,但出于工作的需要,在职场中刻意要求自己表现活跃,下班自然就回归“本色”。
也有网友认为,“下班沉默症”可能是一种“故意沉默”,在夫妻间比较常见。但当夫妻间有矛盾时,“工作劳累”往往成为躲避争吵或避免正面交谈、甚至冷战的“借口”。
网友“征程似歌”则建议,应该正确看待自己在单位和家庭中的不同角色与任务,踩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木”。
8成受访者自认为有“病”
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认为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认为自己“有一些”。受访者中,80后占50.1%,70后占30.9%;45.5%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8.9%的人住在中等城市。
“沉默”袭击各职业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王芳介绍,据她了解,十几年前,容易“下班沉默”的人多从事“助人工作”,比如,老师、医生、警察。但现在,从事技术性工作,如IT行业的人,也容易有类似表现,其严重程度与从事“助人工作”的人不相上下。“下班沉默症”已经跨越职业界限而存在了。
为何下班后不想说话?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中国雅虎,对27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认为自己有“下班沉默症”,48.4%的人认为自己“有一些”。受访者中,80后占50.1%,70后占30.9%;45.5%的人居住在大城市,28.9%的人住在中等城市。
张叶是一名销售员,面对顾客时她总是“反应敏捷”,和同事聊天也总能“妙语连珠”。但一下班,她就感觉自己像“死机”了一样,不想多说一句话。
平面设计师于杰说,自己下班后很少和家人坐下来聊天,即使聊,大部分时间也是对方在说话,他只用一两个字回应。“同事都说我工作时很有激情,特别活泼。但我感觉自己最喜欢做的,是一个人安静地玩电脑游戏。”
调查中,75.4%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存在患有“下班沉默症”的人,其中41.2%的人认为这样的人“非常多”或“比较多”。
原因有以下4点:
1、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
2、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
3、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
4、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
网络资料图
为什么会有“下班沉默”?
调查数据说,近六成人认为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近四成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逾三成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而容易犯病的人群也被锁定在,老师、医生、警察。而现在,从事技术性工作,如IT行业工作者,也易有类似表现。
张叶感觉,自己上班时跟顾客说的话基本形成一个套路,经常对自己到底说了什么完全没有意识。跟同事相处时表现得幽默活泼,也只是为了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而下班后之所以沉默,主要还是因为工作太累了。
于杰则说,家庭本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但由于工作中已经消耗完自己的激情和精力,下班后与家人交流,如今变得更像是一种负担。“我感觉说话比玩游戏累得多。”
“上班时为达到工作要求,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跟人交流,这样上一天班会觉得很累,回到家就想安静地休息。”王芳说,很多人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都有这种回家后“累得说不动话”的感觉,于是就表现出少言寡语或冷淡麻木的状态,“但如果这成为一些人习惯性的休息方式,他们将来即使有精力进行交流,也不会这样做了。”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董海军认为,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此外,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充足精力去关注家庭生活。对安静环境的需要可能导致他们对亲友表现出沉默、冷漠的状态。
“下班沉默”会引发心理疾病
“我大概有半年没和朋友聚会过了。有些很要好的朋友,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也很久没联系,偶尔碰到还感觉十分尴尬。”张叶说,她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宅”,即使是假期也懒得出门。
调查显示,63.4%的人担心“下班沉默”会让人无心关注生活细节,对生活失去热情;59.6%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人缺乏情感交流,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58.5%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亲友间产生隔阂和矛盾;58.3%的人认为“下班沉默”会让真正关心自己的人受到伤害。
王芳表示,虽然有些人下班后通过沉默的方式补充自己的情感资源,但这种自我保护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长期“下班沉默”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惯性,破坏必要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导致抑郁症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身体疾病。
如何改善“下班沉默”影响正常社会交际的状况?“对工作压力的有效管理能减轻情绪负担。”王芳说,人们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是工作量太大、职业不合适,还是人际关系太复杂。然后,人们应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对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压方法,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或喝闷酒等方式排解压力,“其实,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恰恰是补充情感资源最有效的方法。”
王芳建议,对于工作劳累而“下班沉默”的人,亲友应在适当的时间适当介入,不要在其烦躁或疲劳时强制交流。面对有类似症状的人,亲友要更重视日常的关怀,学会倾听,认真体会对方感受。如此一来,“下班沉默症”患者会更愿意向亲友敞开心扉。
董海军认为,作为单位员工,即使工作繁忙,也应给予工作和生活同样的重视。用人单位应提高对人性化管理的重视,给员工更多的休息放松时间,或者向西方很多国家那样,组织一些让员工及其亲友共同参与的活动或聚会,促进情感交流。
沉默是一种权利
骆新 东方卫视主持人兼新闻评论员
家庭是个休息独立思考的地方,适度的下班沉默我不认为这是件坏事。下班沉默症产生的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首先,沟通是双向的,一方保持沉默一定有道理,如何与同伴交流,这是一门学问。当两个独一代结合成家庭,问题越加明显。第二,社交网站盛行,其实微博就是个垃圾场,人是需要吐槽,当人们吐槽无用时,就会感到无力,无奈和无趣,在沉默多数,表达无用时,内心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缺乏沟通的欲望,这也是选择在家保持沉默的理由之一。所以我想说,一个不愿意聆听的社会,一定会有一大批沉默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首先一定要认定吐槽抱怨是合理的,要知道吐槽是促进社会的进步力量。第二,想要沟通的愿望比沟通本身更重要,愿望不足,就会失去沟通动力,假使一个女人总是很强势责怪男人,怎么钱赚这么少,怎么老不做家务。久而久之,就会让他失去想与你沟通的愿望。最后我想说沉默是一种权利,请尊重他。
网络资料图
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
林紫 林紫心理机构创始人
下班沉默症主要原因是压力所致的生理枯竭和情绪枯竭,这两方面的枯竭也是职场枯竭的两个重要指征表现,是压力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其次,大部分中国家庭都缺乏“家庭情绪胜任力”,面对负向情绪往往不知所措,一不开心,就保持沉默,而另一方一感受到对方沉默,就开始焦虑不安、揣测怀疑,最后家庭关系乱作一团,引发更严重的“沉默”。此外,家庭成员非语言沟通能力的缺乏也会使问题加剧,在很多家庭中,总以为口头交流才是沟通,其实不然,一个拥抱,一个亲密的动作也是重要的交流。还有,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转换意识缺失,也是导致下班沉默的原因之一。在职场上白领已经付出很多精力,乃至在家庭角色意识上相对弱化、或者感到自己有心无力。最后,家庭生活缺乏创意和活力,也容易导致下班沉默。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多些创意和共同乐趣,下班沉默的现象也会有所减轻。
如何远离下班沉默症?
当我沉默时
首先,了解和接受情绪,了解沉默是一种自我防御,是压力惹的祸。不妨告诉家人,由于不堪重负的压力,这段时间心情不好希望能有更多的独处时间,这样就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其实沉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预告的沉默。
接下来,你可以积极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来放松自己,比如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坚信“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因为我觉得快乐,所以我快乐”……同时再学会换个角度思考,尝试欣赏自己,善待自己。要知道适时自我安慰是很必要的,不要过度否定自己,也可以适时降低自己的目标,因为我们很多人想要的远比自己需要的多得多。
最后,你还可以选择求助或是倾诉,求助和倾诉并非无能的表现,相反是一种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家是安心倾诉的地方,家人是最安全的倾诉和求助对象。
如果你受到了下班沉默症的威胁,又真心不想让沉默变冷漠,不想伤人又伤己,改变最好从回家的那一刻就开始,一声“我回来啦!”一句“妈做的饭好香”,对于打破“下班沉默”简单有效。
网络资料图
当TA沉默时
“下班沉默症”无非是压力导致的职业枯竭的一种表现,因此你的伴侣出现下班沉默症,一定要引起警惕和重视,尝试给伴侣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他”或者“她”沉默了,这是他在传递出“我遇上压力了,需要帮助”的信号,眼下就需要你的理解和关怀。大家往往都有这样的误区,理解和关怀就是需要语言来表达,其实不然,相反身体接触和倾听更甚于语言的安慰。因为不同的个体应对压力的方法不同,男人遇到困难时更需要的是独处的时间,而不是建议,而女人需要的则是倾诉和共情。因此,可以在家里讨论轻松的话题,但最好不要进行说教,因为家是谈情说爱的地方而不是说理的场所。此外,在征得伴侣的共识后,适当安排一些休闲活动和体育活动来带动他的情绪和活力。
如何消除下班沉默症
★您是否上厕所也在上微博,却也不愿意和家人说一句话?如果是,那么,您的下班沉默症的本质是社交网络依赖症。要知道家人是你的,但你的粉丝是大家的。
★沉默依然可以交流。一起做点事,家务、散步什么的,即使没有言语上的你来我往,但依然是很好的分享。
★沉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预告的沉默。这会让家人产生无端的误解和揣测。IT金融这些经常加班的从业者,不妨进行有预告的沉默,沉默之前告诉家人“亲爱的,我只是累了,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学会情绪管理。比如可以在下班时,对自己当天的情绪进行梳理,收拾心情,把负向情绪写在纸上,锁进抽屉,告诉自己“下班了,换个心情”,增强自己角色转换的心理暗示。
★下班过程中学会角色分离。比如在下班开车时放些音乐,最好放些孩子给爸爸妈妈录的话,或者家庭一起唱的歌等等,尽快进入家庭角色。
★增强家庭关系的建设意识。可以在家中找些大家共同的娱乐项目,比如一起外出游玩、散步等等,为自己和家庭成员打造安全牢固的心理支持系统。
★家人间可以进行“沉默时间”约定,既给到需要沉默的成员一段让心灵安宁、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也满足家人间渴望沟通交流的需求。
结语
“下班沉默症”是长期压力所致的情感枯竭,如果不进行积极干预,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惯性,将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它会让人无心关注生活细节,对生活失去热情和目标,幸福感下降。有些人一回到家就成哑巴,直接抱着电脑过日子,这样的日子真心有点悲催。远离“沉默”积极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来放松自己,同时再学会换个角度思考,尝试欣赏自己,善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