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程中校长角色政治傲慢的尴尬与消解
摘要:自教育部 2001 年 9 月启动,先在 27 个省、38 个国家级实验区
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迄今新课程实施,已经进入第三个年
头之末;今年其推广面在起始年级将达到预期的 65%-70%,明年在起
始年级原则上全面推开。其成效是显著的。但在新课程向全面、纵深
推进过程中,也遭遇到前所未有之尴尬。本文从中国当代基础学校校
长们的行政现象中,提出、分析、描述新课程中,校长角色的办学理
念、行政管理、教学评价、校长人格政治傲慢的尴尬;具体论述了其
重建三组学校核心概念、构建自组织系统、形成自组织管理,引进"
学院模式"和植入"文化模式"改良, 以及取消校长行政职级等四大举措
以试消解。
关键词:新课程校长角色政治傲慢尴尬与消解
"种田靠天气,办学靠关系",这几乎成为校长们的现实共识,尤其是
与政府部门主管局的关系。"关系也是生产力",已经成为校长们治校
的"政治宝典"。但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推进,使校长们的"
政治宝典"有些不灵验了。因为新课程改革,走的是一条要靠自身实力
的内涵发展之路,单凭关系拉动的外延发展之路已经走不通了。所以,
校长们遭遇了前所未有之尴尬。这就是笔者本文要讨论的中心话题:
校长角色的政治傲慢。
1
一、 校长角色政治傲慢的尴尬
何谓校长角色的政治傲慢,请允许笔者暂不定义,只列出为其诠释的
几个关键词--刚性、僵化、滞后、与现实相悖或不与时俱进。现实校
长角色政治傲慢的尴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办学理念的尴尬
从语义学的角度讲,所谓"理念--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理想色
彩的、 自觉化程度较高的观念"。 而办学理念 (原来或一般称之为校训) ,
是校长对教育的判断和价值取向;是校长和学校的教育价值观;是一
所学校的灵魂和方向标;是支撑学校的中心理念;是一所学校制度设
计和各种机制构建的逻辑出发点。办学理念,是校长长远的战略眼光,
和学校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如四川绵阳东辰的办学理念:"培养有中
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上海北郊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每个
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
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还有什么"一切
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等,真可谓至上至美。
但是,办学理念的先进、完美,与办学的有效性严重的不对称,在中
国当代基础教育显得尤为突出。 一个学校比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先进、
完美、前卫,象是教育部在组织办学理念的奥林匹克竞赛似的。谁办
2
学理念的旗杆举得越高,似乎就表明谁的学校就办得越好。校长们把
办学理念作为一大策略,作为吸引生源的亮点。当然校长们内心也苦
不堪言,这也是给应试教育逼的,也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现实中
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就这样--你不这么玩,别人要这么玩;你不这么玩,
你就要吃亏,你就活不出来。另外还有只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校长
们的政治前途问题。--这是校长们最为认同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真实。
可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推进"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
",要动真格的,要求真务实。于是,校长们就陷入了玩虚无的办学理
念游戏与求真务实的素质教育现实困境;陷入了"轰轰烈烈素质教育,
扎扎实实应试教育"的二难尴尬境地。
(二) 行政管理的尴尬 、
从西周"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开端的文教政策、体制,就
表明"师即为官"。那么,校长就更是官了。中国的学校一直浸润在官
文化之中。官本位的主流文化社会大系统,更强化了处于亚文化地位
的学校文化系统中的官文化。实际上基础学校的制度设计,与政府的
行政体制设计基本是一致的。校长们是进了组织部干部编织的,校长
们的行政职级是很明确的。中国学校的制度设计,是政治化的。因而
学校的教育行政往往就带有浓重的党务行政色彩,校长很难按照教育
的规律行政。社会大政治下的人际关系,也同时强化着学校小政治下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