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是糖尿病最常 见的眼部并发症,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萤 星满目、血灌瞳仁、暴盲等范畴。DR 常可出现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 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严重损害视力,甚则失明。因此,DR 的防 治是糖尿病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 DR 取得了较大 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 DR 的发生多与阴虚燥热,肝、脾、肾亏虚,以及久 病入络,痰瘀互结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 DR 中医病
2、机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李华等1认为血瘀痰湿是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的重要病机。郭连川等2指出 DR 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 气血瘀阻、阴阳平衡失调所致。文小敏等3认为瘀血为 DR 发生发 展的主要原因,而瘀血的成因多为阴虚致瘀、虚火致瘀、气滞血 瘀、气虚血瘀、实火血瘀 5 个方面,并将瘀血所致病变归纳为目失所 养、瘀阻目络,血不循经、瘀阻目络,浊邪壅滞 3 种。易细香等4 研究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以虚为本,其病机特点为本虚 标实, 脾气虚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之根本,脾气亏虚,痰瘀内 1生是 DR 发生的重要机制,气虚证、湿证、瘀证贯穿各病程的始终。倪 青5提出 DR 的病因主要责于阴虚、血瘀
3、痰浊、气虚、血虚等, 病机总由肝、脾、肾脏腑虚损,真元耗伤,气血在经络输布失常所致, 病位主要在肝,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精津皆相关。周水平等6则 根据络病理论来研究 DR 病因病机, 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典型的络 脉病变,络脉瘀滞是其基本的病理基础。目络瘀阻,日久不愈,血行 不畅,精血不能濡养视衣,目精失养,神光失灵,则可出现视觉功能 障碍。邪客络脉,营卫运化失常,营气涩而不行,卫气郁而不舒,则 津液失渗,停聚络脉内外而痰瘀互结,则出现增殖性病变,进一步发 展,机化牵拉,导致视网膜剥脱而失明。 2 治疗方法 2.1 分型论治 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对 DR 进行分型治疗。张懿先7分 5 型治疗
4、 DR 48 例:阴虚胃热型,治宜滋阴养胃、清热润燥,方用玉女 煎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肺 肾阴虚型,治宜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方用增液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阴损及阳型, 治宜补肾温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较治疗前 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达 86.08%。王重农等8辨证分为 4 型: 2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山 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茱萸等;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 生津明目,药用黄芪、党参、太子参、沙参、白术、升麻、陈皮、黄 精、葛根、天花粉、山药、天门冬、麦门
5、冬等;血瘀型,治宜活血 化瘀,通经明目,药用川芎、当归、赤芍药、白芍药、丹参、桃仁、 红花、泽泻、益母草、鸡血藤、牡丹皮、何首乌等;痰湿型,治宜 化痰去湿,散结明目,药用白术、苍术、茯苓、鸡内金、桔梗、泽泻、 牛膝、山药、土贝母、决明子等。共治疗 32 例,治愈率为 28.1%,有 效率为 93.7%。刘红娣9主张将 DR 分为 3 型:阴虚火旺型,治 宜滋阴降火,清热润燥,方选知柏地黄汤合增液白虎汤加减;气阴 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选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 宜脾肾双补,方选归芍六味地黄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经临床应用, 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2 以法论治 依据 DR 的病因病机予特定的治法来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 法。任少兰10在西药降糖的基础上,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药用生 地黄、赤芍药、当归、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谷精草、密蒙花, 随症加减治疗,总有效率为 86.7%,研究还显示活血化瘀法能降低血 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视网膜的高凝状态,减少渗出,保 护视网膜。李有田等11以活血化瘀、通络明目法为主治疗,药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