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司法公信力漫谈
[论文提要]:
"司法"及"公信力"在我国都存在歧义。本文所称
的司法公信力系狭义的司法公信力,并与司法权威相关联。人民法院
及其生效裁判的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它也是
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司法具有了高度的公信力,公众会习
惯于寻求公力救济,执行不再是难事,法院的裁判得到普遍的认可,
公平正义得到保障。如今,公信力流失令人颇为担心。影响法院公信
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法院内部的原因,也有法院外部的原因,并
与社会经济、文化及法制环境密不可分。相应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
途径也是多方面的,提高法官素质,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正确对
待批评,拓宽非讼纠纷解决渠道,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司法环境,加
强法院与外界沟通等等系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司法公信
力是法官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维护司法权威是所有法律职业
者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责任所在。
[关键词]:司法 法院 法官 公信力 法治 途径 和谐
引言
2006 年 6 月 25 日,中国人民大学杨立新教授在安徽省芜湖市委
大礼堂做有关合同责任的学术报告时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出现过
三次"信任危机" 一个是"五四"运动时期,另一个是"文革"时期, 。
1
再一个就是当前时期。现阶段,诚信已陷入低谷,社会价值失衡,社
会公信力普遍降低,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政府的公信
力、人民法院的公信力等受到严重破坏。两年前的"西安宝马彩票"
事件,陕西体彩中心主任贾某竟演出一起用"脑袋担保"其手下人清
白的闹剧。结果呢?在司法人员的眼皮底下,造假者持假身份证领走
宝马车大奖,一大批官员失职及参与作假,而公证员还振振有词地以
法律名义保证抽奖活动真实有效。 看一看身边影响法院形象的窝案: 再
"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王建民涉嫌受贿 130 余万元,池州市
检察院日前对其提起公诉。在王建民被公诉前,阜阳市中院原院长张
自民涉嫌职务犯罪已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处;张自民的前任,阜阳市政
协副主席刘家义因涉嫌受贿百万元日前被检察机关起诉;另一名副院
长朱亚及多名庭长、法官也因司法腐败被查处。[1]在近期的"规范 "
执行"活动中,安徽省芜湖市中级法院向媒体公布的《悬赏公告》即
长期逃债、 隐匿财产的被执行人名单中竟然有繁昌县保定乡人民政府,
南陵县籍山镇人民政府等基层人民政府部门。人们不仅感问:法律的
严肃性哪里去了?司法权威性哪里去了?法官与法院怎么了?!法院
的公信力怎么了?!
一、司法公信力的概念及内在功能。
(一) "司法"之歧义。
2
诚信缺失,公信力流失!当前,司法公信力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
遍关注。一般理解,司法公信力是公信力的一种,与之相并列的有政
府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等等。就司法公信力而言,又有狭义的司
法公信力、广义的司法公信力以及最广泛意义上的司法公信力之说。
这与"司法"一词在我国法律上不明确及范围不确定有关。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的整个文本中,根本没有'司法'.只有一处即第 89 条规定
国务院管理'司法行政'工作。但那指的是行政, '司法行政'与'司法
'在性质上逈然不同,不能划等号¼¼记得当年在宪法起草过程中,曾
明确拒绝使用'司法'一词。这在较大程度上同我国不采用西方'三权
分立'体制的指导思想有关。[2]我国宪法中与"司法"相关的词语 "
一般写的是"审判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等词语。从组织学角度看
司法,广义指行使国家审判权、检察权和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专门机
关;狭义指国家审判机关。
我国于 1984 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没有"司法"
一词的释义,但却有"司法组织"的释义: "广义指行使国家审判权、
检察权和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专门机关。狭义指国家审判机关。[3] "
因此,可以定义:狭义的司法公信力是指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及
其生效裁判)之公信力;广义的司法公信力是指行使国家审判权、检
察权和管理司法行政工作专门机关之公信力;最广泛意义的司法公信
力是指国家法律的公信力,讲的系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系指一个
国家法治的发展程度以及威信程度。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