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导航辅助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 侵袭性垂体腺瘤 作者:张国良, 杨卫忠, 石松生, 任宝刚, 陈阵 【摘要】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切除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 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 疗的 37 例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神经导航辅助下, 切除肿瘤 18 例, 次全切除 12 例, 大部分切除 6 例, 术后死亡 1 例。 结 论 神经导航辅助的经蝶窦入路切除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 伤小、相对安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主 要治疗手段之一。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蝶窦;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 术侵
2、袭性垂体腺瘤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点,肿瘤细胞多生长活跃。 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体征, 就诊时多已发展为大腺瘤甚至巨大腺瘤, 并可侵犯周围结构如硬脑膜、骨质、海绵窦、下丘脑以及重要的神经 和血管等,此时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多明显受累,手术切除具有相当的 难度和风险1。 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神经外科医师对经蝶窦入 随着 路的经验积累,大多数此类垂体腺瘤可首选经蝶窦入路治疗。笔者医 院自 2002 年 10 月-2006 年 12 月采用神经导航辅助的经蝶窦入路切除 1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 37 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 例中,男性 21 例,女性 16 例,年龄(40
3、8 18.9)岁(1769 岁), 其中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者 6 例。 (4.12.9) 病程 年(17 年) 。临床表现:内分泌障碍(月经紊乱、泌乳、肢端肥大、 性欲减退等)18 例,多饮多尿 4 例,视力、视野障碍者 29 例,头痛 27 例。以头痛、视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急性起病者 5 例。所有病例均 在手术前后接受血清内分泌学检查、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按内分泌和术后病理检查分型,泌乳素(PRL)型腺瘤 14 例,生长激 素(GH)型腺瘤 3 例,混合型腺瘤 2 例,无功能型腺瘤 18 例。 1.2 影像学检查 术前行 MRI 增强连续薄层扫描, 示肿瘤向鞍上、 鞍旁、鞍底、斜坡
4、蝶窦及前、中颅凹和海绵窦侵袭生长。T1 加权为 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 加权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肿瘤最大径 46 cm 者 32 例,>6 cm 者 5 例。肿瘤部分囊变者 3 例,卒中 5 例。 1.3 神经导航下经蝶窦入路手术方法 使用美国 Stryker 公司的 神经导航系统及德国 Zeiss 公司的 NC4 手术显微镜。影像资料输入导 航系统, 行三维重建。 进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取仰卧位, 头后仰约 20, 头架固定,导航系统校准注册后,根据鼻中隔的偏向或术者习惯选择 2单侧鼻孔为手术侧,在显微镜下插入鼻腔牵开器,切开鼻中隔黏膜, 折断鼻中隔, 暴露蝶窦前壁, 找到蝶窦开口,
5、 蝶窦开窗, 直径约 2.0 cm, 辨认鞍底,导航棒指示鞍底正中位置,鞍底开窗可达 1.5 cm1.5 cm 以上,穿刺鞍底硬膜后十字切开,分块切除肿瘤。对于向额底、 鞍旁海绵窦及斜坡等位置侵袭生长的肿瘤,可据肿瘤的侵袭方向,在 导航系统的指引下进行适当扩大蝶窦和鞍底开窗,尽量暴露这部分肿 瘤并予以切除。术中反复运用导航系统指引确认手术方向和范围,肿 瘤切除完毕后以明胶海绵、生物胶重建鞍底。凡士林纱条填塞手术鼻 腔,术后 2448 h 拔除。 1.4 残余肿瘤的治疗 术后 3 月,2 例再次经蝶、3 例经颅手术切 除残余肿瘤。对经术后 MRI 复查证实肿瘤有残余者,17 例补充伽玛刀 治疗,另 2 例大型 PRL 腺瘤术后予以溴隐亭口服。 1.5 随访 对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并发症及 肿瘤复发等方面进行随访。于术后 3 月常规行增强 MRI 扫描,之后每 间隔 6 月复查 MR。 2结果 2.1 手术并发症 术后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5 例,经对症处 理后好转;激素水平低下 11 例,经激素替代治疗后好转;动眼神经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