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再思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952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再思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再思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1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一再思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杨畅*【摘要】当今许多学者把哈贝马斯的理论划归到了康德主义的阵营之中。这种划归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导致部分学者简单地认为哈贝马斯的理论是抽象且过时的,甚至是可以随意舍弃的。而在哈贝马斯自己看来,他构建的交往行为理论则同时具有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色彩,他其实一直在尝试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调和这些思想要素。就个体与世界的关系而言,哈贝马斯分别通过生活世界、普遍语用学和行为理论,重构了主体性哲学的许多抽象理解。虽然哈贝马斯的理论并非尽善尽美,但他提出的主体间性方案以及调和事实与规范的努力,包含了对社会历史之现实的诸多考量,其思想仍然能给我们

2、带来许多深刻的启示。【关键词】后形而上学生活世界普遍语用学行为理论在法兰克福学派为哈贝马斯90 岁生日举办的活动中,哈贝马斯再一次谈及了康德与黑格尔、道德与伦理的关系。虽然哈贝马斯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康德哲学中道德法则的规范性力量,认为道德法则有利于保障个体的自主性以及调节理性思考与行为实践之间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哈贝马斯构想的交往行为理论就与康德一样,是一个侧重抽象法则、忽视具体历史现实的理论框架。事实上,哈贝马斯充分吸收了黑格尔的历史性要素,看到了“黑格尔所重视的历史思维推动了康德的自主概念的非超验化,它剥去了理性道德和理性法的抽象性质”,更汲取了马克思对社会历史之现实的思考,认为“政治

3、理论如果不考虑到马克思所发现的那种具有政治影响的社会的权力关系的话,就仍然只能受困于软弱无力的规范主义”。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看作抽象的康德主义论述,他提出的后形而上思想同样蕴藏着历史性的内核。哈贝马斯与以霍耐特为主导的许多年轻法兰克福学派学者的理论分野,并不是康德与黑格尔之争的简单再现,而是涉及在*杨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哲学。【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再谈道德与伦理生活的关系,童世骏译,哲学分析2 0 2 0 年第1 期。【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再谈道德与伦理生活的关系,童世骏译,哲学分析2 0 2 0 年第1 期。262马

4、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1 期2023年第1 期更深刻的维度上重新处理道德与伦理、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哈贝马斯试图调和规范性研究与认识论研究的关系,使自已的理论成为克服主体性哲学的后形而上学。进一步来说,哈贝马斯提倡的商谈理论,不仅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制定规范,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规范的制定者陷人主观主义与独断论之中。当霍耐特通过重新解读黑格尔的法哲学,把爱、法律、团结分别作为家庭、市民社会与同业公会的规范性基础时,哈贝马斯却坚持认为规范的制定必须从具体的商谈实践中产生。在他看来,“只有实践的话语,而不是被假定的道德要求,才能在一种给定的劳动组织形式中,为那些应当生效的规范提供道德上的辩护

5、”。这意味着,哈贝马斯时刻强调自已只是理论研究的参与者,而不是抽象且独断地看待现实世界的观察者。他对以往主体性哲学进行批判,一方面是希望从主体间性的立场出发,克服主体性哲学对社会历史之现实的抽象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克服理论制定者的独断论立场,让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在不同群体中达成共识。具体来说,在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哈贝马斯从个体理解世界、相互沟通与行动互动三个环节,分别提出了生活世界、普遍语用学以及行为理论三个概念。他试图通过这些概念完成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进而在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构筑一个具有“君子和而不同”色彩的现代化社会。一从抽象到现实的生活世界众所周知,自笛卡儿的“我思故我

6、在”以来,我们在理解个体与世界关系时出现了认识论转向。在这种转向中,个体独自把握着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进而使自身成为抽象的主体。随后,主体性的力量在康德那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先验同时被看作是创造世界的主体和具有自主行为能动的主体”,哥白尼式的认识革命让个体摆脱对现实世界的依赖,个体开始以范畴来理解世界。然而,在主体性哲学中,我们对思维与对象之关系的理解始终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我们让思维依附于对象,对认识对象亦步亦趋,个体似乎就会丧失自身的自主性;反之,如果思维高于对象,我们对认识对象的把握则依赖于思维范畴,个体似乎就不能真正把握到对象的现实性与复杂性。为了解决思维与对象的对立关系,哈贝马斯汲

7、取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首先是先于个体反思的活动空间,只有在个体进一步明晰自已的认识后,对象性的知识才会得以形成。个体在处于生活世界的时候,并不会将世界的各个层面进行明确的划分,个体直观到的外在世界是作为整体呈现出来的。Axel Honneth,The I in We: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Recognition,Cambridge:Polity Press,2014,p.61.【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 0 1 2,第1 7 9页。263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也就是说,生活世界应当是“非客体性的、

8、奠基性的、直观的、主观的世界”。个体参与性地融人生活世界,以沉浸的状态来把握世界,就像古人运用木棍撬动石块时并不会明确意识到在运用杠杆原理一样。这样一来,生活世界理论既保障了个体的自主性,也没有用抽象范畴的框架抹杀认识对象的现实性与复杂性。然而,哈贝马斯并不赞同胡塞尔在生活世界概念中提出的先验主体构想。在他看来,生活世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交互主体性的世界、“一个社会的生活世界:“我,在我的肉体中并且作为我的肉体,始终已经发现我处在一个交互主体地共有的世界之中”。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不能是个体的抽象构想,而应该是个体相互共享、相互影响、相互谱写的现实生活空间。也就是说,哈贝马斯将生活世界从先验

9、哲学概念转变到了社会哲学概念,形成了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理论转型,进而将主体认识的客观世界与社会历史的现实世界一并融人主体间性的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型,能够在个体协商规范时,克服主观主义与独断论的影响。在主体间性的视域下,为社会规范加以保障的,不再是传统宗教或主体性哲学独断的道德律令,也不是个体独自提出的规范构想。规范是个体在交往的态度中得以形成的,它既是个体之间商谈的成果,也是个体对已有规范的承认和沿袭。生活世界作为先于反思的领域,并不会像主体性哲学的认识对象那样,与思维形成主导或被主导的对立关系。相反地,生活世界不仅是个体实践活动的背景空间,还是个体实践活

10、动的结果。这意味着,生活世界本身是不断再生产的,它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存在。“只有当我们以行为者的身份出现,并且把交往行为看作是一个循环过程的环节,生活世界才会以一个整体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在交往行为的循环过程中,行为者不再是始作佣者,而是自身传统的产物,是所属协同群体的产物,是被抛入的社会化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产物。”当个体的活动对生活世界产生影响时,生活世界也会随之变化。相应地,个体在把握世界、认识社会时提出的规范主张,也就不应该局限在抽象且静止的判断中,而更应该考虑历史性的沿袭与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哈贝马斯吸收并改造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对生活世界作了主体间性的阐释。哈贝马斯注重生

11、活世界的非对象性与奠基性,用相互共有的生活世界来阐释个体达成共识的基础,使得生活世界并不是凌驾在个体之上、约束个体自主性的伽锁。“相反,生活世界是日常交往实践的核心,它是由扎根在日常交往实践中的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以及社会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的行为决策并不需要对生活世界亦步亦趋,因为其实践也能主动地改变生活世界,而且生活世界对个体而言,本身也是前反思性的领域。个体不再只是单方面地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一一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 0 1 4,第1 2 6 页。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一一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 0 1 4,第3 3 0 3 3 1 页。2【德】于尔根

12、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 0 1 2,第8 1 页。【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 0 1 2,第8 6 页。2642023年第1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1 期认识世界,而是与世界形成了互动的关系。生活世界为个体的交往实践、为规范的协商确定奠定了背景。正是因为共享这种背景,个体才能向他人提出自已的有效性主张,才能够与他人、与社会历史之现实互动起来。从抽象到现实的普遍语用学生活世界构筑了个体交往互动的基础,但个体相互之间的交往仍然需要有效的沟通手段。毫无疑问,在交换信息的众多方式中,言语交往必然是最为重要的方式。哈贝

13、马斯发现,许多主体性哲学的学者都像费希特那样,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工具性语言观,认为语言“不过是一种脆弱而且没有个性的媒介”,语言仅被看作让个体相互理解的抽象工具,其本身并不会影响交往。毋庸置疑,这种工具性的语言观低估了语言在沟通时能起到的丰富作用,忽视了语言具有的规范性力量和思想文化。对此,哈贝马斯分别吸收了弗雷格的语义学与皮尔斯的语用学,并试图用普遍语用学来阐释个体的言语互动,进而尝试克服主体性哲学对语言、对个体协商沟通模式的抽象理解。首先,哈贝马斯认为,弗雷格的语义学具有一种普遍性,能够让不同个体达成共识,进而使语言成为突破主观主义的力量。在弗雷格看来,个体通过把自已的思想形成命题,可以让

14、思想的内容成为客观的、可理解的,从而使主体相互间的交流成为可能。“语言表达式对不同使用者来说具有同一的意义他必须假定,同一个表达式在使用它的多样情境和多样言语活动中保持同样的意义。”弗雷格的形式语义学要求个体在语言交流中,保持谈论对象的稳定性以及言语规则的正确运用。他认为,“正是这些规则,在语音、句法和语义方面赋予语言事件以其确定的、在各种形态中保持不变的、可重复辨认的形式”。思想可以通过语言的命题化,让人们超越主观的个人世界。尽管这样,哈贝马斯认为,弗雷格的形式语义学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个体的思想、命题的对象、命题的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形式语义学中,理解活动不得不寄希望于个体自身的判断能力,

15、不得不依赖于个体对命题的独自分析,从而并不能完全脱离主体性哲学的色彩。其次,哈贝马斯吸收了皮尔斯的语用学,采纳了皮尔斯对形式语义学的弥补方案。皮尔斯认为,“由于形式语义学根据弗莱(雷)格的观点只使用语义学的语言概念,对语言之使用的所有方面都避而不谈、把它们交给经验分析去研究,它就无【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 0 1 2,第1 8 3 页。【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4,第1 4 1 5 页。3【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

16、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4,第1 5 页。265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法在语言交往的视域之内来阐明真的意义”。在弗雷格的语义学中,句子是达成理解的基本单位。这意味着人们通过语言达成相互理解,理解活动离不开个体对命题语句的独自把握,由此弗雷格的形式语义学仍然局限在主体性哲学之中。而在皮尔斯看来,我们能够相互理解其实并不完全依赖于对句子意义的抽象判断,实质上,言语交往中“合理的可接受性”才是达成理解的关键。由于可接受性本身就带有交往的色彩,达成交往理解的任务就不再单纯属于原子式的个体,而诉诸个体相互之间对问题的商谈活动。在商谈过程中,言语的陈述者无须从句子的语义结构出发,而是从言语接受者的

17、角度考虑共同的生活世界背景,以此来构筑便于理解的话语。这样一来,言语不再被看作只是由句子构成的抽象命题,涵盖了交往双方生活世界上的共识。达成理解也就不再是陈述者或接受者独自完成的事情,理解成为个体相互之间基于现实语境的不断互动。最后,哈贝马斯改造了皮尔斯的语用学,并将其发展为能够表达客观知识、价值判断与个人情感的普遍语用学。哈贝马斯认为,“皮尔斯起初的目的是对认识论和科学论问题作符号学的转化;当他提出上述模式时,他想到的可能是一个学者共和国的论辩实践”。这意味着,皮尔斯的语用学仍局限在客观世界,言语的可理解性实质上体现为话题内容的真实性。达成理解的关键也就在于,个体主要通过交流确认、实践观察来

18、判断命题能否被接受。实用主义语言学主要聚焦科学性的客观世界,并没有详尽考察语言的其他功能。针对这一点,哈贝马斯根据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认为在客观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两部分。在哈贝马斯看来,语言不仅能阐释客观世界的规律,也能进行价值判断、抒发个人情感。要使语用学成为在任何领域内都可以应用的普遍语用学,就要求我们在真实性之外找到其他的有效性标准。通过对言语类型进行梳理,哈贝马斯认为,“有效性主张,除了肯定性命题的有效性主张之外,还有对主观的真诚和规范的正确主张”。正当性标准能够促使个体在社会领域、通过不断商谈取得道德伦理规范的共识,真诚性标准能够使个体在情感领域、通过真诚交往达成双

19、方在情感诉求上的相互理解。这样一来,正当性与真诚性便分别构成了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有效性标准。普遍语用学便能满足言语活动的丰富要求,促进个体之间在客观认知、价值判断与情感发上达成理解。可以看到,个体之间要想达成理解,就不能只在形式上抽象地运用普遍语用【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4,第1 7 页。【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2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4,第1 9页。【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20、店,2 0 1 4,第2 0 页。【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4,第2 0 页。266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1 期2023年第1 期学。交往双方仍须在生活世界中努力发掘有助于达成共识的要素,仍须深人到自已的现实境遇、生活历史与社会历史之中。事实上,哈贝马斯尝试着改造弗雷格、皮尔斯等人的思想,其目的就是揭示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方式。在他看来,抽象的语言观约束了我们商谈,限制了许多本可达成理解共识的领域,让我们不得不对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保持沉默。而只有转向主体间性的立场,认识到双方的沟通互动才是达成理解的关键,才

21、能让个体通过表达情感来展现个性特征,同时也让伦理判断与规范构建深人生活世界中的社会历史现实,由此才能摆脱主体性哲学工具性语言观的抽象理解。三人从抽象到现实的行为理论正如马克思强调真正的问题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改造世界,若我们还只停留在对生活世界的体察与沟通活动的理解上,则难以真正深人到现实的社会历史之中。而对于个体改造世界的实践行为,如果我们如主体性哲学家所主张的那样,以为主体对外界只能采取工具性的立场,那么这种工具性的视角不仅会促使异化现象的产生,还会促使资本成为统治社会运行的力量,进而在实质上否定个体改造世界的能力。对此,哈贝马斯试图通过重新分析个体的行为模式,来探索我们影响现实社会的能力。一

22、方面,他看到了工具理性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压迫,以及生活世界殖民化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工具性的社会关系在组织生产时的效力,以及商品社会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这意味着,哈贝马斯并没有对工具性进行全盘否认,而是旨在以调和性的立场来进行审视。准确来说,他尝试在工具性的行为之外,探究一条个体影响社会并改造世界的主体间性道路。哈贝马斯并不认为工具性的活动是个体唯一的活动方式。具体来说,他把“目的理性的活动理解为工具的活动”,同时又“把以符号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交往活动”。在他看来,这两种活动方式是相互独立的。“目的理性与交往理性不能相互替代”,相应地,他也把“目的行为和交往行为看作是基本的

23、行为类型,相互之间不能还原”。事实上,哈贝马斯把“社会行为(soziales Handeln)或互动(Interaktion)当作一个复合概念加以使用,它们可以用行为和言语这样的基本概念来加以解释。在以语言为中介的互动中,这两种行为类型是相互联系的。当然,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格局,关键是要看言语行为的以言行事力量是否承担了一种协调行为的角色”。也也就是说,语言虽然参与社会行为,却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 999,第4 9页。【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 999,第4 9页。2【德】

24、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 0 1 2,第5 8 页。【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 0 1 2,第5 8 页。【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 0 1 2,第5 8 页。267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在一些时候,促使主体间达成共识的是现实性的力量,此时语言是达成沟通的工具;而在另一些时候,语言自身的规范性力量却能调节主体间的交往活动,言语能以有效性要求来规范个体的言行,进而克服抽象且孤立的原子式个体的主张。根据言语沟通方式的不同,哈贝马斯对个体的行为作了区分。他说道:“自然语言是

25、否只是传达信息的一种媒介,或者同时还是社会整合的源泉。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分别提出了策略行为(strategischesHandeln)和交往行为(kommunikativesHandeln)两个概念。”在策略行为的模式中,个体以获得最大化的功效为目的来选择手段,其决策的效果依赖于其他人的决定。如果其他行为者的目光同样带有功利色彩,那么在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条件下,便会选择达成协作。而交往行为反映了两个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间的互动,行为者遵循有效性要求,以语言为交往媒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把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并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对交往行为与策略行为来说,个体采取的视角是不同的。在策略行为中

26、,个体采取观察者的视角,他主要关注自身的行为目的以及实现行为目的的计划,以此为依据来影响他人的行为;而在交往行为中,个体则采取参与者的视角,它要求个体平等地与对方进行协商,尊重对方的有效性主张,进而促使沟通得以达成。可以发现,交往行为能够克服个体相处模式中的工具性视角。在交往行为中,“语言的约束力如果要为协调行动计划的目的而动员起来,参与者就必须悬置观察者和直接以成功为取向的行动者所持的客观化态度,而采取将与第二个人就世界上某物达成理解的说话者的施为性态度”。也就是说,个体为了交往能够达成,会主动放弃自已的工具性立场,不再抽象地把他人看作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把他人平等地看作与自已一样的对话

27、参与者。不仅如此,“说话者在提出他的有效性主张时,也作出了足够可信的担保”。交往行为不仅在视角上扭转了个体的工具性态度,也要求个体为自己的话语主张作出保证。言语因此能够保障交往双方言行的可持续性,使交往过程不会轻易滑向工具性的立场。虽然实践形式分为交往行为与策略行为两种,但哈贝马斯更推崇交往行为。因为交往行为不仅使个体能够在工具理性泛滥的现代社会中探寻到生存意义,还有助于个体协商并改善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危机。“有了把语言理解作为行动协调之机制的交往行动概念,以有效性主张为行动取向的行动者的虚拟假设,也对社会秩序之形成和维持具有了直接相关性。”语言能作为媒介工具,促使个体相互之间就有效性主张达成理

28、解,进而有助于社会规范的合理制定。个体可以通过语言处理异议【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译林出版社,2 0 1 2,第5 9页。【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4,第2 2 页。【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4,第2 3 页。【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1 4,第2 1 页。26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1 期2023年第1 期风险,

29、通过平等协商来消解现实冲突,从而合理且深度地改良社会规范的条例。总的来说,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能够摆脱主体性哲学对个体行为模式的抽象设想,在个体为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为最大化自己的效益而采取工具性的行动之外,找到一条促使个体相互平等协商的主体间性道路。“通过交往而达致的共识,可以用主体间对有效性要求的承认来加以衡量,它使得社会互动和生活世界语境连为一体。”交往行为能够克服个体对自身原子式立场的设定,能够克服自己对外在世界的抽象构想,进而促使个体以施为性的态度,参与到社会历史之现实的互动之中。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泛滥既导致了个体价值感的缺失,也导致了社会整合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哈贝马

30、斯从生活世界、普遍语用学、交往理论三个方面人手,不仅反驳了主体性哲学抽象的原子式个体构想,还在工具性的关系之外,找到了个体主体间性的理解方式、沟通方式与行为方式。诚然,哈贝马斯的理论也有不足之处。正如福柯曾指出的,交往行为预设了沟通双方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这使得缺乏交往能力的个体的权利遭到了忽视;罗萨则看到,交往行为理论忽视了个体的精力与交往的时间,这使得现实生活中的规范的协定很难处于理想的条件之中。可以发现,哈贝马斯的批评者们主要集中于其交往行为理论的理想性成分,认为他的方案未能真正深人社会历史之现实,进而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这些批判意见固然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像当今的部分学

31、者认为的那样,简单地把哈贝马斯的理论视作抽象的、过时的,甚至是不怎么重要的。倘若我们去思考如何把握社会历史之现实、如何构建现实生活中的制度规范,以及如何处理规范制定者与规范对象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便能够发现,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已经在这些问题上有了很多深人的、建设性的思考。因此,无论是为了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在今天考察哈贝马斯的思想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Theoretical Transition from Abstraction to Reality:Rethinking Habermas Post-metaphysical ThinkingYang ChangAbstrac

32、t:Nowadays,when studying Habermas,many scholars classify his theory intothe camp of Kantianism.Although this classification has a certain truth,it also leads some【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译林出版社,2 0 1 1,第3 7 4 页。269从抽象到现实的理论转型people to simply think that Habermass theory is abstract and outdated,and ca

33、n even beeasily abandoned.In Habermas own opinion,the communicative behavior theory has theinfluence of Kant,Hegel and Marx at the same time.In fact,he has been trying to reconcilethese e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 subjectivity.When Habermas concerne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34、 and the world,he reconstructed many abstractunderstandings of the philosophy of subjectivity through life world,universal pragmatics andbehavioral theory.Although his theory is not perfect,his intersubjective approach and hisefforts to reconcile facts and norms still contain a lot of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reality ofsocial history,and his thoughts can still bring us many profound Revelations.Keywords:Post-metaphysic;Life World;Universal Pragmatics;Behavioral Theor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