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9296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6 卷第5 期2023年1 0 月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Vol.26,No.5Oct.2023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孙树垒赵英利(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后续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专业认同感的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对学习适应性具有正向作用,即专业认同感的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越高,学习适应越好,进而从学生自身角度和高校教育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

2、提高大学生学习适应水平,改善大学生专业学习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学习适应性;线性回归中图分类号:G642基金项目:2 0 2 1 年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及改革发展研究课题“高校教师工作时间调查研究一一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GJGF202138)。作者简介:孙树垒(1 9 7 4 一),男,山东淄博人,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运营优化与管理;赵英利(2 0 0 2 一),男,河北衡水人,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星光计划 学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8 5 3 4(2 0 2 3)0 5-0 0

3、1 0-0 5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大众化阶段步人普及化阶段。在普及化阶段,国家已经具备了进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2;在普及化阶段,大学教育必须更加贴近真实的社会需求和个体需要3;在普及化阶段,教育面对的是多数普通群体,而非少数精英人才,因此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性、增强创新性的人才培养任务更具挑战性。同时,我国高中教育模式与大学教育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学习目的上,高中学习的直接目的是通过高考,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而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创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学习方法上,高中以“学习一做题一考试”为模式,而大学则提倡批

4、判思考和创新应用,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教学管理上,高中阶段的教师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监管督促学习,学生以他律为主,而在大学阶段,学生更为自由,学习以自律为主。因此,在高中教育惯性下,一些学生进人大学后难以适应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是指大学生依据学习内外条件的变化及自身学习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动力与行为,使自身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相互协调,取得良好学习成就的能力特征。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有很多,就外在环境因素而言,高中与大学教育模式的差异即是其一;就内在自身因素而言,专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Iden-tity)是大学生能否适应

5、大学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专业认同感,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在认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产生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在更深层次上,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将自已与专业及未来职业角色逐步同一化的过程,因此,专业认同亦称为“职业认同”。专业认同的结果是认同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形成了与专业一致的观念与价值体系,认为自身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因此,专业认同亦被认为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理论上,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能够主动学习,从而更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大学生不认同所学专业,则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倦心理,只能被动学习,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本文围绕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开展研究,通1

6、0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揭示并验证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影响关系,给出提高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对策与建议。一、文献综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研究。如肖晓华、胡依和李贝(2 0 2 0)指出,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整体水平较高,但专业期望认同得分较低,建议尊重大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加强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教育。杨国梁和马鑫民(2 0 2 1)认为,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保持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就业信心具有重要影响。赵春霞和李荃(2 0 2 2)认为,大学生是否认同自已所学的专业,决定了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影响学习的投入度和专注度,关系到学生自身综合

7、素质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学习适应性作为热点话题也一直为学者所关注。冯廷勇(2 0 0 2)是国内最早研究学习适应性的学者,他编制了学习适应性测试问卷,通过调查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教学模式、社交活动五个方面18。陈肖生(2 0 0 3)指出,引起不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观念的变化、学习组织结构的变化等 9。张成龙、李丽娇和李建凤(2017)对M00Cs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学习平台、课程设置对学习适应有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教师教学、学习环境、学习支持对学习适应性有一般正面影响,而

8、教学管理对学习适应性没有正面影响。南晓鹏(2 0 2 1)研究了新高考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四种不同学习适应性群体在人口学特征、家庭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背景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l。文献检索发现,同时研究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问题的文献尚不多见,目前仅有张琦、李晓莉和林逸雯(2 0 1 9)基于认知失调理论探讨调剂生专业认同感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2。因此,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的研究有待加强。本研究基于专业认同感和学习适应性的现有研究成果,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以加强该主题的相关研究。二、问卷调查(一)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通过网络问卷星平台对南京财

9、经大学学生发布问卷,共回收问卷2 1 3 份,剔除填写时间少于1 0 0 秒,以及同一维度下答题分值完全重复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 0 4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5.7%。其中,男生占3 2.3%,女生占6 7.7%;2 0 1 9 级学生占1 1.3%,2 0 2 0 级学生占4 3.6%,2 0 2 1 级学生占2 5.5%,2 0 2 2 级学生占1 9.6%。(二)问卷编制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共3 1 道题目,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专业认同感相关题目、学习适应性相关题目,其中专业认同感量表与学习适应性量表均参考了成熟的量表进行编制。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由“完全不符合

10、到 完全符合”,依次赋予1 一5 分 1 3 。在正式发布问卷之前,在课题组内部做过多次预调查,针对问卷问题设置的合理程度、问题顺序以及问题重复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整,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究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将专业认同感划分为四个维度,即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各个维度是否对学习适应性产生显著影响。根据题项内容将学习适应性划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个维度,进一步探究专业认同感四个维度对学习适应性两个维度是否产生显著影响。数据分析使用SPSS25.0软件完成。(四)信效度检验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Cronbachs系数为

11、0.899,KMO值为0.8 4 5,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为显著,各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5,变量解释的贡献率达到73.3%。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信效度高,可用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三、研究结果分析(一)差异性分析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适应性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P值分别为0.2 0 2 和0.1 7 3,均大于0.0 5,说明男、女生在专业认同感和学习适应性方面都不存在差异。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适应性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P值分别为0.0 8 5 和0.2,均大于0.0 5,说明不同年级学生在专业认同感和学习适应性方面也不存在差异

12、。11表1 性别差异检验变量性别平均值 标准差F男49.955专业认同女48.37男39.636学习适应女38.362表2年级差异检验变量年级标准差F20227.04720219.55专业认同2020201920222021学习适应20202019(二)相关性分析对学习适应性和专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一致性检验。Kendall系数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显示,数据呈现一致性,同时模型的Kendall协调系数W值为0.9 6,因此,相关性的程度几乎完全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具有高度相关性。(三)学习适应性的回归分析对学习适应性与专业认同感进行简单

13、线性回归(结果见表3),从F检验结果可知模型具有显著性,说明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学习适应性=1 6.4 2 3+0.4 5 7*专业认同感表3 学习适应性线性回归分析系数标准误常数16.423*专业认同感0.457*R2/调整R20.369/0.366模型显著性F=118.043*注*p0.05,*p0.01,*p0.001,下同该回归方程表明专业认同感对学习适应性产生了12正向的影响。由表3 可知,专业认同感对学习适应性的解释率达到3 6.6%,专业认同感系数为0.4 5 7。P可见学生对自已本专业的认同感越高,学生对本专8.2业的学习就会越适应。1.6

14、410.2028.2975.6996.4522.238*7.728.6095.2396.8356.5544.646学习适应性对专业认同感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逐步回归法剔除了认知性和情感1.8730.173P0.0851.560.22.0860.042性两个不显著的变量,保留了行为性和适切性。从F检验的结果可知模型具有显著性。对于变量共线性表现,VIF全部小于1 0,因此模型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构建良好,回归方程为:学习适应性=1 9.8 5 1+1.3 7 6*适切性+0.5 5*行为性表4 学习适应性逐步回归分析系数标准误VIF常数19.851*行为性0.55*适切性1.37

15、6*R2/调整R20.412/0.407模型显著性F=70.549*该回归方程表明专业认同感的行为性和适切性维度对学习适应性产生了正向的影响。由表4 可知,专业认同感的行为性和适切性因子对学习适应性的解释率达到4 0.7%。行为性、适切性的回归系数依次为0.5 5 和1.3 7 6,表明适切性因子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更大,其次是行为性因子。认知性是产生专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是指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情感性是指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和接纳程度,是个人对所学专业的情感深度;行为性是指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行为表现;适切性是指学生的性格、特长、能力等与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 4。可见学生性格、

16、特长等与专业较高的适配程度以及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对学习适应性有显著促进作用。学习适应性下主动学习维度对专业认同感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逐步回归法剔除了认知性因子,保留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因子。从F检验的结果可知模型具有显著性。对于变量共线性表现,VIF全部小于1 0,因此模型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构建良好,回归方程为:主动学习=9.3 0 6+0.2 5 8*情感性+0.6 2 2*行为性+1.1 5 6*适切性1.7480.1351.9360.2651.936影响。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自然不会对其产生情感。而对于被调剂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认为自己不适合本专

17、业,继而产生厌恶情感。因此,高校要加强专业普及教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对一些学生了解程度极低的表5 主动学习逐步回归分析系数标准误VIF常数9.306*情感性0.258*行为性0.622*适切性1.156*R2/调整R20.590/0.584模型显著性F=95.803*回归方程表明,专业认同感的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三个维度对主动学习具有正向作用。由表5可知,专业认同感的三个因子对学习适应性的解释率达到了5 8.4%,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的回归系数依次为0.2 5 8、0.6 2 2 和1.1 5 6,表明适切性因子对主动学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行为性因子和情感性因子。可见学生接纳自已

18、的专业,有积极的学习行为,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与所学专业适配程度越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就会越积极,对大学的学习就会越适应。学习适应性下被动学习维度对专业认同感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逐步回归法剔除了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三个不显著的变量,保留了认知性。从F检验的结果可知模型具有显著性,回归方程为:被动学习=9.9 9 4-0.2 6 4*认知性表6 被动学习逐步回归分析系数标准误VIF常数9.994*认知性-0.264*R2/调整R20.029/0.024模型显著性F=5.998*回归方程表明,专业认同感的认知性维度对被动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认知性的回归系数为-0.264。可见学生对自

19、已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越低,学生越易产生被动学习的消极态度,从而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四、对策与建议根据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关系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一)加强专业普及的深度,使学生与专业之间产生情感联结学习兴趣是适应学习的内驱力,而产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学生与本专业之间产生情感联结。本研1.445究发现:专业认同感的情感性对主动学习具有正向0.1181.8650.112.1260.2222.2631.172一0.1081专业,更需要长期开展科普式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促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情感,让学生从内心里真正接受本专业,为专业学习打

20、下基础。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深人开展职业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帮助学生提前规划大学生涯,提高学生专业兴趣,为学生适应大学学习提供前期引导。(二)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搭建平台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专业认同感的行为性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从学生自身出发,要主动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积极探索本专业的内涵意义与发展方向。任何专业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要主动消除专业偏见,摒弃专业无用的观念。在细微之处挖掘本专业的发展潜力,利用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等学习资源,拓宽专业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寻找专业实践的机会,增加实践经验;积极加人课题组接触或参与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培养科

21、研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良好条件。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取得学习成果,带给学生成就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三)动态调整教学与培养方案,利用学生反馈提高契合度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专业认同感的适切性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各专业要注重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与学生接受程度的契合度。由于学生接受知识传输的程度各有不同,教学方案也应因人而异,结合学生层级定位,不能过高、过深,也同样不能过低、过浅。根据学生所反馈的接受程度,各专业应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体系。另外,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社会发展动向,根据国家需要13和社会

22、需求调整培养方案,提高学生与社会的适合度,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能力与素质,提前适应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发展。还有,学生积极向老师反馈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程度,师生双方形成积极反馈的闭环。大学生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提高自身与专业的契合度,提高学习适应性。(四)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运用合理方式释放学习压力一些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已对专业学习没有计划和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压力不断叠加,到大学后期,学习时间越来越紧张,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大学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需要学生自主规划好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为避免由于计划不当而产生学习压力,从而影响学习情绪,学生应

23、采用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建立良性循环,提高对学习的适应程度。结语本文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借助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及其四个维度对学习适应性及其两个维度的影响关系,给出了线性回归方程。研究发现,专业认同感的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的提高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变得积极,更有动力,从而对学习适应性带来促进作用。依据研究结论,从大学生自身角度,以及高校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建议,助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主要以南京财经大学的学生为样本,覆盖面有待扩大,样本量有待提高。参考文献:1李旭锋.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

24、百年发展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 0 2 1(1 2):3-9+18.2吴岩.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中国高教研究,2 0 2 2(1 1):2 1-2 9.3邓磊,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学,2 0 1 9(4):7 1-7 6.4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 0 0 4.5赵春霞,李荃.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材料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路径探析:以南京工业大学N学院为例.高教学刊,2 0 2 2(7):1 4 2-1 4 5.6杨国梁,马鑫民.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中国成人

25、教育,2 0 2 1(7):4 2-4 5.7肖晓华,胡依,李贝.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3):26-27.8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心理学探新,2 0 0 2(1):4 4-4 8.9陈肖生,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 0 0 3(1 1):3 6-4 0+4 7.10张成龙,李丽娇,李建凤.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以Y高校的实践为例D.中国电化教育,2 0 1 7(4):6 0-6 6.11南晓鹏.新高考生源学生学习适应性类型及其对应群体特征:以某试点省份本科高校为例D.现代教育

26、管理,2 0 2 1(0 8):1 8-2 5.12张琦,李晓莉,林逸雯.基于认知失调理论探讨调剂生专业认同感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现代交际,2019(2):166-167.13罗小芳,胡丽媛.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高校为例D.教育教学论坛,2 0 1 6(5 1):6 2-6 5.14孙成梦雪.地方综合性大学文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关系研究:以S大学为例.大学(研究版),2 0 1 7(5):65-81+64.15Wang H X,Xu J,Yang L P,et al.Study on the Learning Adaptability and Mental(下转第 1 1

27、 0 页)14Evaluative Theoretical Attitude System: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yle of Nalan Ci under theTaking William Schultz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Nalan as an ExampleJIANG Xiaomi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 06750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28、 atitude system of evaluation theory,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and fre-quency of emotional resources,judgment resources and appreciation resources of 13 Nalan Xingde poemsand Wiliam Schultzs English translation by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It is found thatwhen Shu Weil

29、in translated Nalan,while increasing the attitude resources,he basically maintained the origi-nal proportion of emotional resources,judgment resources and appreciation resources,and retained the subtleand graceful style of the original words and true and natural emotions.Shu Weilin adopts the transl

30、ationstrategy of retaining appreciation resources and flexibly converting emotion resources and diference re-sources,deeply integrating image aesthetics and emotional fax,and reproducing the expression technique ofcombining emotion with scene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which provides referentia

31、l experience for theselection of foreig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national classics.Key words:Nalan Xingde poetry;English translation;attitude system;translation strategy责任编辑:姬娜(上接第 1 4 页)Health of Wuhan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19UJ.Science JournalofEducation,2020(2):62-65.Stu

32、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ldentity and LearningAdaptabilitySUN Shulei ZHAO Yingli(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 210023,China)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flecting their learning a

33、dapt-ability.At the same time,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ubsequent employment choic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learning adaptabi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otion,

34、behavior andadaptability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learning adaptability,that is,the higherthe emotion,behavior and adaptability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the better the learning adaptation.Further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perspective of c

35、ollege education,the relevant 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tion,promote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behavior,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college student;professional identity;learning adaptability;linear regression责任编辑:张宏志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