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芜湖市华强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校内公开课
教研组:语文组
课题:欲扬先抑写作指导
时间:2016年4月11日下午第二节
班级:801班
授课教师:孙琰
记叙文写作指导:欲扬先抑
教学目标:
1、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写人或物 。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找到合适的抑、扬点。
2、 能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方法:
点拨法、赏析与写作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跷跷板的游戏,学生了解欲扬先抑。
2、结合《蝉》这篇文章,学生进一步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然后通过触人心弦的事件让情感发生突变,达到褒扬某个人或物的目的。用这种方法,使情节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选好抑、扬点
1、回忆《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哪些是抑?哪些是扬?
2、 看材料二《丑石》,找到抑、扬点。
3、总结抑、扬点
抑:外貌、声音、习惯、个性、爱好、学识、能力、境遇、身体状况等等。
扬:精神品格和情怀。包括:忠、孝、礼、义、信、智、勇等优良品格。亲情、友情、乡情、爱国情等伟大情怀。
4、练习:为下文的老哑巴写一段“抑”的文字。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肯定会挨骂的。正在运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三、“抑”“扬”有度
1、通过两个例子,学生明白抑扬如何有度。
(1)小磊天性顽皮,时常惹祸,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同学对他也很不满。
(2)他矮个子,两只眼睛溜溜转,一个坏主意就想出来了。他经常想怎样捉弄别人。他经常把瓜皮果壳塞到别人抽屉里。有时将一口痰吐在地上,然后装着很小心的样子,故意把同学的凳子推倒,压在痰上,他再装出好心的样子,把凳子翻过来,很礼貌地说:“请坐。”
2、修改下图中的抑、扬点,做到抑扬有度。
四、选择典型事例
1、从下面三件事中进行选择,看看哪一件事能表现出蚂蚁的团结一致的精神?
蚂蚁喜欢甜食、蚂蚁告别大树、蚁球战洪水
2、练习:运用恰当事例,补写下面文字。(给“王老抠”写一段扬的文字)
“豆腐!豆腐!谁买豆腐!一斤豆换三块!一元钱两块!”每天一早一晚,当我们街口准时响起这叫卖声时,我总会不经意地自言自语:“王老抠!”
“王老抠”是我们街上送给王老伯的绰号,原因是他卖豆腐的时候一两一钱也不差,那份认真,让人觉得他真是太小气了。这,我也领教过。一天早晨,妈妈让我买豆腐,我端着半盆豆去换。王老伯称一下,刚好一斤六两。我满以为他会给我五块豆腐,可他却说:“你一斤六两豆应该换四块半多一些。”然后,他竟真的在一块豆腐上切去了一小块,给我的盆里装了四块零半块多豆腐。时间长了,我们街上的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他“王老抠”。
一天晚上放学后,妈妈又让我去买豆腐。我买好豆腐正往家走时,正好碰见一个比我还小的姑娘端着一盆豆去换豆腐……
五、 总结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运用中要注意:
1、确定写作对象。
2、抓住特征抑和扬。
3、找准情感突变点。
六、课下练笔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
要求: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不少于500字。
七、 板书
欲扬先抑
后扬
先抑
情感突变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