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事事关心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其结构。
2、能力目标
2.掌握文体、论点及作者。
3、情感目标
3.学习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
(1)学习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2)领会本课作者论述的“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
难点
涉及有关东林党和事迹。
教学方法
朗读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资料来源:
教 学 过 程(集备)
个性设计
一.导语: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读书人要 不要关心国家大事呢? 今天我们学习
议论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事事关心》。(板书课题、 作者 及体裁)。
二.简介作者及《燕山夜话》。
三.具体分析课文。
(一).1.投影出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齐读并提问:这副对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引用、对偶(双关、排比、顶真)(能答出前两种即可,“双关”在下面的分析中有所提示,在
此不必强求;后两种修辞不说也罢,如能说出,更好。)
2.学生自行讲讲这副对联的含义。
3.看看作者的看法。(4--6节)。
(二).听朗读录音并思考如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出中心论点的?( 可结合文后“思考练习”二)
--中心论点: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 面要紧密结合。(第6节)
追问:能不能把“一面,一面”改成“不但,而且”,为什么 ?
--不能,因为前者表并列关系,表示二者并重;后者表 递进关系,更强调“要关心政治”。
--作者是这样一步步引出中心论点的(文章的思路): (先)引用对联--介绍出处--交代
动机--解释含义--(后)引出中心论点。
(三).简要回顾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提问: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证它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多种答案:如10--11节,9--11节等等)。
2.教师带领学生围绕所答,看正确答案。
<1>.第9节: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紧扣中心,直接论证中心论点。
<2>.第11节:总结全文。
<3>.明确:只有第10节才是用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再追问:这一节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讲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四).再次疏理文章思路,归纳全文结构。
--全文共11节,可分为五大部分:
一.(1--2):引联点题,介绍出处。
二.(3--6):交代动机,解释对联,提出论点。
三.(7--8):一分为二,评述东林。
四.(9--10):论证中心,点明深意。
五.(11节):总结全文,勉励人们。
四.回顾目标,围绕第2个目标做一道训练题:学习从材料中引 出论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说明:课堂时间紧迫的话,就留作课后完成。)
课堂
小结
作业
布置
1.理清本文思路。
2.较好的完成“从材料中引出论点”这一题目。
3.很好的阅读课文,深刻理解东林党人的有关事迹; 很好体会本文语言的严密性。
板书
设计
出处
动机 道理论据
对联 含义 --论点------论证---总结
结合 (一面..,一面..) (正反对比)
教学
反思
课题: 事事关心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体会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2、能力目标
具体评述东林党人关于读书和讲学的观点。
3、情感目标
领会“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
重点
(1)学习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2)领会本课作者论述的“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
难点
领会本课作者论述的“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诵读、讲读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资料来源:
教 学 过 程(集备)
个性设计
一.检查复习旧课。
二.具体评述东林党人关于读书和讲学的观点, 帮助我们正确 评价这副对联及其作者。
1.第7节,肯定他们为政治斗争而读书、讲学的进步性。 ( 体会文中转折复句的运用)。
2.第8节,指出他们在政治观点及思想根源方面的局限性。这一段评述如分为二层,如何切开?
--第一层:(从开头到......时政。)指出东林党人区别正邪、议论时政的政治标准。
第二层:(从他们的思想到文末)指出宋儒理学是东林党人的思想根源。
3.宋代儒学思想体系师承关系图。
(创立东林书院) (重修东林书院)
正宗嫡传 间接师承
二程-----杨龟山-----朱熹---顾宪成、高攀龙
│ │
┴─────程朱理学─────┴
三.研读第10节,思考如下问题:
1.就第10节而言,中心句为哪句?
2.这一节,议论的结构是怎样的?可分为几层?
3.本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同样”前后的句子能调换位置吗?
5.末句中的“这一点”指代的是何内容?
--1.首句为中心句。
2.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为三层(首句是第一层;2 --7是第二层;末句是第三层)
3.论证方法:讲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4.见书。
5.这一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
四.齐读末段,体会三句话从语气上看有什么不同? 在文中有 何作用?
--第一句是陈述句,重申中心论点,总结全文。
第二句是反问句,和古人作比较,目的是激励今人。
第三句是感叹兼祈使,一个“无论如何”,三个“更”,殷切地劝勉人们应该怎么做。
五.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课文从东林党人一副对联谈起,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
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的道理,劝勉人们要事事 关心”。
2.写作特点:<1>.从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
<2>.正反对比,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六.讨论“思考练习”四,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严密性。
七.讨论“思考练习”一,再次强调正反对比论证的好处。
课堂
小结
作业
布置
1.学生谈谈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看法。
2.复习整理本课内容。
3.预习--《怀疑与学问》。
板书
设计
引用对联
介绍出处
从材料中
交代动机 引出论点
上联
解释含义
下联
贯穿上下, 提出论点
事事
关心 进步性
东林党人
局限性
层层深入
承上启下 展开评述
正反对比
总结全文,提出劝勉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