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互联网的普及》教学设计
天长市界牌九年制学校 王九凤
教学内容: 2014年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后面第110~111页内容,综合实践课《互联网的普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理解普及率的含义,了解并掌握普及率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得出统计结果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领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义,感受科技信息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调查、收集、整理的数据一般步骤,理解掌握计算普及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针对具体问题,合理设计调查设计方案。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生活情境导入,谈话互动交流
(1)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家中有电脑吗?你们的家人平时用电脑都做些什么呢?
(互动交流:查资料、购物、学习、玩游戏、聊天……)
(2)导语设计:那么是不是把电脑买回家就具有这些功能呢?还需要干嘛?
(互动交流:不是。还需要连接网络。)
(3)引入课题:电脑只有连接了网络,专业术语叫互联网,才能够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2. 认识“互联网”,了解“互联网”的应用
(1)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2)介绍互联网及其应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
3、课件出示:2002——2012关于互联网的一些统计数据。
年 份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上网人数/亿人
0.59
0.94
1.37
2.98
4.57
5.64
互联网普及率/%
4.6
7.3
10.5
22.6
34.3
42.1
板书课题:互联网的普及。
【设计理念: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有效学习做好铺垫。】
二、感悟方法,理解普及率
1、认真阅读统计表,互动交流信息
(1)设计问题:互联网普及率指的是什么?它是如何计算的呢?(互动交流)
(2)课件出示:互联网普及率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互联网上网人数和该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总数的比。
2、动手操作实践,感悟计算方法
(1)发现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要计算互联网普及率,表中缺少什么数据?(我国总人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2002年我国总人数12.9亿,上网人数0.59亿,互联网普及率约是4.6%。
(3)汇报交流普及率的计算方法。
【设计理念:综合实践课重在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要使学生的探究更有效,必须掌握方法。所以,我在这里先让学生明确统计表中数据的意义,普及率的计算方法等信息,为后续有效参与做好准备。】
三、有效参与,调查统计
1、调查、统计本班级的互联网普及率
(1)、提出问题,确定方案
课件出示:我们班同学中互联网的普及情况怎样?全班同学家庭中互联网普及情况怎样?
(在教师协助下,进行分组,确定调查方案)
明确小组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本小组同学家庭接入宽带户数、组员上网人数。
②各小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2)、整理汇总,分析通报
①各小组交流汇总每个小组收集的数据,将汇总结果填写在课本111页的表格里中。
②根据统计的数据结果,每生自行完成百分比的计算。
(3)、全班讨论:通过上面的统计,你认为我们班同学家庭互联网的普及情况怎么样?
1. 再次提出问题,深入研究。
提出问题:如果要了解同学们用互联网做些什么,可以怎样设计调查表?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学生交流想法,设计方案。
(1)、制作调查表。
查阅资料
学习知识
阅读新闻
联系同学
下载音乐
其他
人数
占上网人数的百分比
(2)、分组统计数据。
(3)、全班汇总数据并计算。
(4)、提出问题:小学生该不该上网?上网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观念。)
【设计理念: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经历设计方案,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得出统计结果的过程中提高,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作业。
你知道网上购物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方式。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家里人网上购物情况,并计算出全班家庭网上购物的普及率。
【设计理念:课后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才有可持续性,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