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世界近代史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007122 上传时间:2025-03-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世界近代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世界近代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世界近代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世界近代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世界整体化历史的启动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一、课时:2二、学习目标本节内容主要叙述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揭示了地理大发现与商业革命、早期殖民征服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地理大发现及早期殖民征服的性质,正确认识和评价开辟新航路中几个代表人物的作用,并对地理大发现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三、重点难点(一)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认识。其中主观条件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重点。(二)地理大发现的经过:只要掌握三条航线和两个方向即可。两个方向,一是指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经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航线;二是哥伦布从西班牙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

2、还有一条航线,即麦哲伦绕过南美洲南部的麦哲伦海峡进人太平洋,再经印度洋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返回西班牙的环球航线。(三)地理大发现的意义第一,引起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第二,引起了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四、基本概念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皮萨罗教皇子午线哥伦布达伽马巴索洛缪迪亚斯马可波罗行记地理大发现 五、基本内容 (一)地理大发现的背景1、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首先是经济动因。 其次,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第三,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地理大发现的条件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航海技术和武器的进步。第三,商业上的进步。第四,葡萄牙和

3、西班牙专制政府的支持。(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欧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 哥伦布航抵新大陆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三)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 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 (四)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是“价格革命”。 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各种后果,集中到一点,便是资本的迅速积累,新兴的资产阶级首先在西方登上历史舞台。西欧的银行家、商人和工场主的地位蒸蒸日上,他们注定要通过政治革命和工业

4、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治经济的统治,由此加速西方社会经济的根本变革,并且影响整个世界。 六、复习思考1、意大利城市共和国衰落,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2、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征服与后来资本主义各国的殖民征服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3、地理大发现的意义。4、地理大发现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七、其它教学环节作业或讨论(题目也可自选):试分析比较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八、参考论著王加来: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考,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刘鸿武:发现美洲和两个世界会合动因与影响,历史教学1992年第10期

5、王加丰:地理大发现的文化历史背景,浙江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第二节 文艺复兴一、课时2二、学习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什么是人文主义?其主要特点是什么?(2)文艺复兴运动是怎么发生、发展和传播的?(3)文艺复兴有何历史意义?(4)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两者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重点难点(一)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1)以“人”为中心。(2)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倡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3)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性的桎梏。 (4)提倡教育和科学,反对愚昧。(5)在文学艺术上,重视表达人的真实感情。(二)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之间有其内在联

6、系:地理大发现是人文生义的“外在表现”。文艺复兴是人类向末知的精神世界进军,而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进程。 (四)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 四、基本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布鲁诺哥白尼笛卡尔弗兰西斯培根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伊拉斯谟马基雅维里空想社会主义太阳城 五、基本内容(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早期文艺复兴 但丁与神曲 彼特拉克 与十四行体诗薄伽丘与十日谈2、全盛期文艺复兴(1)艺术家: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拉斐尔: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提香:圣母升天(2)政治家

7、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康帕内拉:太阳城(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1、伊拉斯谟:愚人颂 2、人文主义作家: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拉伯雷:巨人传塞万提斯:唐吉可德 3、 政治思想家 :博丹:国家论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三)文艺复兴时的科学1、天文学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论” 开普勒:行星运行轨道 伽利略2、其他自然科学医学: 维萨里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物理学: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生物学:哈维近代生理学鼻祖数学:1494年第一篇代数论文问世 3、 科学思想家 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性和统一性理论弗朗西斯培根:提出自然科

8、学新的研究方法“归纳法”笛卡尔: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生理学家(四)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六、复习思考1、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兴起的? 2、文艺复兴前期与后期的不同特点。 3、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与全盛时期的文艺复兴有什么不同? 七、其它教学环节讨论(题目可自选):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新的时代精神。八、参考论著王廷之:“文艺复兴”研究的新趋势,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孙锦泉: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解光云:试析意大利最早发生文艺复兴的原因,史学月刊1998年第2期。第三节 宗教改革一、课时:4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

9、深刻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路德教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揭示宗教改革的实质,并对闵采尔的人民宗教改革思想以及德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探讨。 三、重点难点(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15世纪西欧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出现是运动的必备条件;人文主义者用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腐败现象的揭露。(二)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德国成为宗教改革运动发源地的原因。九十五条论纲内容及其意义。海尔布琅纲领的性质。(三)瑞士的宗教改革慈温利和加尔文。(四)英国的宗教改革(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四、基本概念新教异端裁判所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闵采尔十二条款海尔布琅纲领斯拜尔会议乌尔利希慈温利 加尔文基

10、督教原理日内瓦神权共和国托马斯克伦威尔 英国国教会 三十九项信条特兰托宗教会议耶稣会五、基本内容(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异端”分子的挑战 2、罗马教廷的控制和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 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4、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思想进一步解放 (二)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 1、 宗教改革前经济政治状况 2、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1)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2)沃姆斯敕令 (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1、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2、闵采尔 德国农民战争的三个中心 “海尔布琅纲领” 3、路德教派的确立 4、斯拜尔会议 奥格斯堡和约 (

11、四)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1、慈温利改革 2、 加尔文与基督教原理 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五)英国的宗教改革 1、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2、托马斯克伦威尔 3、“血腥的玛丽”三十九项信条 (六)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1、特兰托宗教会议 2、耶稣会 伊格纳修罗耀拉 六、复习思考1、 如何评价耶稣会? 2、如何评价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3、加尔文教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4、路德新教的局限性有哪些? 5、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6、1517世纪“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 七、其它教学环节读书(可自选):布瑞克:1525年革命或自选八、参考论著孔祥民:马丁路

12、德的转变,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张笑梅: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社会功能,史学月刊1994年第6期。戈振:欧洲宗改改革的分期及若干问题,史学月刊1991年第6期。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5期。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一、课时:4二、学习目标本节内容主要叙述法国、英国、俄国和西班牙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以及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揭示了16世纪欧洲法、英等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深刻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实质,并对欧洲诸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差异和其他学术问题进行科学地探讨及研究。三、重点难点(一)欧洲封建专制是特定历史时

13、代的特定产物。特定历史时期指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这两个运动正在同时展开。这时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力量的此消彼长而势均力敌,处于相持阶段。 (二)欧洲各国封建专制的共同特点是:国王均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封建阶级的总代表。他实行个人独裁,将行政、立法、司法权集于一身。封建专制的精神支柱是 君权神授论,另外两大支柱是官僚制度和军队。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在内)几乎没有民主自由的权利。除了上述共同特点外,法、英、俄、西四国专制制度的形成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四、基本概念胡格诺战争南特敕令圈地运动新贵族重商主义伊凡四世立窝尼亚战争腓力二世再浸礼派 奥兰治威廉尼德兰圣像破坏运动阿尔伐公

14、爵根特协定阿拉斯同盟乌特勒支同盟联省共和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五、基本内容(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1、英法百年战争奠定法国统一的基础2、路易十一:消灭勃艮第公国,扫除中央集权障碍。3、法兰西斯一世:加强王权掠夺意大利的战争1494-1559,收复加来港,占领麦茨、土尔和凡尔登城;4、亨利四世:专制制度基本定型,但胡格诺战争却削弱王权5、路易十三:黎塞留改革,强化王权6、路易十四:“朕即国家”(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1、都铎王朝的简要世系2、都铎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3、都铎王朝加强专制制度的主要措施(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1、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 2、对外扩张 3、立窝尼亚战争 4

15、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5、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1、工商业的发展 2、农业的落后 3、王权的加强 4、腓力二世的反动统治 (五)尼德兰革命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2、西班牙的专制统治 3、革命的爆发 4、游击战争和北方起义 5、南方的斗争和根特协定 6、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的成立 “乌特勒支同盟” 联省共和国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六、复习思考1、试析尼德兰革命的特点。2、试析16世纪西班牙经济发展的特点。3、试析俄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点。4、试分析英国16世纪前后期对外贸易的不同特点。5、为什么说法国的君主专制最为典型? 七、其它教学环节读书:皮

16、埃尔米盖尔:法国史(或自选)八、参考论著论英国都铎专制君主制的有限性阎照祥,史学月刊1999年第3期。伊丽莎白政府与尼德兰革命:均势外交政策夏继果,首都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尼德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金志林,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5期。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一、课时2二、学习目标了解在西欧跨入资本主义门槛时,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仍停滞在封建社会的史实,明确明帝国和日本巩固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以及东亚诸国在当代落后于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深刻认识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的初步形成。 三、重点难点(一)中国封建专制的特点:宦官专权 、首辅当政、社会矛盾激

17、化、实行落后于时代的封闭政策。 (二)日本专制制度的形成:16世纪是日本从封建割据走向统一、封建专制形成时期。日本虽然结束了100年的“战国时代”,但是封建统治却进一步强化了。丰臣秀吉时期采取了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四、基本概念刘瑾严嵩张居正郑和七下西洋王守仁李贽李时珍徐光启 室町幕府 战国时期 织田信长 德川家康 丰臣秀吉 李舜臣五、基本内容(一)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 1、宦官专政与内阁纷争 2、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 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4、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和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 5、文化与科技 (二)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1、“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 2、

18、农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3、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 4、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5、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及其失败 六、复习思考1、日本战国大名的经济政策及评价。 2、明代君主专制和西欧君主专制的区别。 七、其它教学环节课后研究与讨论:试分析亚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以中国和日本为例)八、参考论著刘毅:日本早期封建制的几个特点,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吴之桐:论日本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日本封建制的特征及发展轨迹,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陈梧桐:明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作用,光明日报1999年6月4日。许擅:关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再思考,光明日报200

19、0年3月3日。第二章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一、课时4二、学习目标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行轨迹,揭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阶级关系和发展规律。研究英国革命发生的条件、革命的过程、国王和议会的斗争,追寻英国最早建立政治民主化的原因。三、重点难点1、革命前的英国。从资本主义渗入到农村、清教运动、议会与国王的斗争三个方面介绍英国革命的背景。2、英国革命的进程。革命是沿着上升期,下降期,半上升期的路线发展的。要讲清革命开始沿着上升路线发展以及革命下降和倒退的原因。 3、革命后的英国。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内阁制的形成、议会权力增大、辉格派和托利派长期活跃

20、于政坛四个方面介绍英国政治体制演变的情况。指出英国选举制度的严重弊病。四、基本概念 英国国教 清教 斯图亚特王朝 查理一世 斯特拉福 “根枝请愿书”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马斯顿战役 独立派纳斯比战役平等派李尔本立宪君主制蒙克“人身保护法”辉格派托利派奥伦治威廉沃尔波五、基本内容(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1、社会经济条件:资本主义深入农村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2、阶级前提:阶级关系的变化 3、思想前提:清教运动的兴起4、政治条件:英国特有的议会传统 5、君主专制制度的相对虚弱表现:没有常备军;官僚机器规模较小; 英王不得不经常求助于议会补助。6、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国内矛盾的激化(二)

21、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 1、苏格兰人民起义革命形势成熟 苏格兰人民起义导火线 “短期国会”(1640、4、135月初)2、“长期国会”的召开革命的开始 处死宠臣斯特拉福和大主教劳德 初步确立立宪君主制的基本原则 废除主教制与大抗议书的通过3、第一次内战的爆发(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 1、第一次内战后英国国内形势 2、长老派同独立派之间的斗争 平等派 李尔本 3、独立派与平等派的斗争 4、独立派与平等派的重新联合 (四)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1、第二次内战与王党的失败1648、2-1648、9 普莱斯顿战役2、普莱德清洗3、处死国王与共和国的建立:1649、54、镇压平等派运动与掘土派运动

22、5、对外继续殖民掠夺:征服爱尔兰(1649)与苏格兰(1651)发动第一次英荷战争:1651颁布航海条例6、建立护国公制:1651年(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 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蒙克将军 布雷达宣言2、复辟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状况3、1688年“光荣革命”:“双王统治” 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六)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1、约翰米尔顿2、詹姆斯哈林顿 (七)16891742年的英国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内阁制的形成 3、王权的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4、辉格派的政治优势 六、复习思考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 2、如何评价英国革命初期长期议会活动的意义?

23、 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特点。 4、论述英国人民群众与英吉利共和国的关系。 5、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原因。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7、为什么光荣革命后辉格派长期在政治上占优势? 七、其它教学环节专题讨论:英国人民群众与英吉利共和国的关系。八、参考论著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阎照祥:“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集团的若干特征,河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王晋新:关于17世纪英国内战成因研究的学术回顾,世界历史1999年第4期。陈祖洲:斯图亚特王朝早期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史学月刊2000年第6期。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一、课时4二、学习目标本节通过

24、讲述1718世纪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国家的历史,揭示这一时期,欧洲大陆历史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重大影响,尤其是三十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欧洲各国的改革,阐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必要性。三、重点难点1、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法国最为典型,路易十四时期加以巩固和完善的法国专制制度具有“朕即国家”、“君权神授论”、对贵族实行怀柔政策、实行思想专制、推行重商主义等诸多特点。2、三十年战争。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分析这场战争的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掌握战争进程中的捷克、丹麦、瑞典、法国瑞典四个阶段。认识战争的历史意义。3、农

25、奴制第二版(又叫“农奴制再版”)。16世纪在中、东欧农奴制的卷土重来,要分析出现这一历史倒退现象主要原因,并指出其抑制经济发展的后果。 4、1718世纪的俄国。农奴制度通过1649年的法律大全得以巩固和完善。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尽管全面西化,但未想触动俄国农奴制的社会基础。5、开明专制。分析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里萨及其子约索夫二世、普鲁士国王菲特烈二世和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进行的“开明专制”的改革的目的、措施和结果。6、西欧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其规模和影响大大超过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高潮在法国,扩大以北美为代表。分析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学说的

26、思想基础和重要意义。 四、基本概念路易十四(16381715) “农奴制第二版”开明专制彼得一世北方战争(17001721)叶卡特琳娜二世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洛克(16321704)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 五、基本内容(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1、波旁王朝早期的法国与投石党运动2、路易十四与“朕即国家”3、科尔伯的重商主义与“太阳王”的殒命4、路易十五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 1、三十年战争:将四分五裂的局面固定下来2、经济落后3、奥地利的“开明专制”4、普鲁士的兴起与“普鲁士精神”(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1、17世纪的俄国社会2、

27、彼得一世改革3、叶卡特琳娜二世与俄国的“开明专制”(四)波兰、瑞典和丹麦 波兰的三次被瓜分古斯塔夫阿道尔夫和瑞典丹麦(五)西欧的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背景2、启蒙运动的开始英国:霍布斯、洛克3、启蒙运动的发展(法国)大资产阶级:伏尔泰、 孟德斯鸠小资产阶级:卢梭中等资产阶级:重农学派、百科全书派下层人民:梅叶、 马布利、 摩莱里六、复习思考1、分析波兰衰落的原因。2、介绍启蒙运动的代表和他们的主张。3、西欧启蒙运动出现的背景及其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4、普鲁士是怎样建立的?5、分析三十年战争产生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农奴制第二版”产生的原因。七、其它教学环节读书(可自选):路易十四时

28、代八、参考论著李明:彼得一世改革体制与俄国现代化方向,求实学刊1996年第6期。部彦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世界历史1993年第11期。徐晓明:论近代史上法国经济落后于英国的深层原因,海南师院学报。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史学集刊1998年第1期。第三节 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一、课时4二、学习目标了解17世纪初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历史,认清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东方诸国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由于东方诸国内部的闭关自守,从而认识到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重点、难点1、明末清初的中国。明清之交阶级矛盾与民族矛

29、盾交织在一起,中国出现剧烈动荡。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清初盛世、清初政治稳定的原因和明清文化的发展。2、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明确日本“幕藩体制”的特点,分析日本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社会各阶层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其作用。3、莫卧儿帝国。抓住莫卧儿帝国由盛至衰这一主线,分析帝国强大的基础和衰落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认清帝国国力的衰竭,为英国征服印度开辟了道路。4、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抓住帝国盛、衰这条主线,解释清楚帝国盛衰的原因。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在崛起的俄国扩张面前步步后退,产生了19、20世纪的东方问题。 四、基本概念幕藩体制巴布尔马穆鲁克阿拔斯王朝 五、学习内容(一)明末清初的中国 1、明末农民起

30、义与清军入关2、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明清时期的学术文化(二)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德川幕府的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2、德川幕府的对内政策:幕藩体制 四民制度 推崇儒学3、德川幕府的对外政策:锁国政策(三)莫卧儿帝国 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2、阿克巴与印度的统一3、“黄金时代”中的危机4、奥朗则布与莫卧儿帝国的盛衰(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 1、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与向欧洲的扩张2、16世纪向亚非的扩张:巴耶塞特二世 谢里姆一世的远征3、苏里曼一世的征战:帝国的全盛时代4、全盛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六、复习思考1、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

31、经济?2、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中,造成西强东弱的重要原因是什么?3、论军事采邑制在奥斯曼帝国建立和衰落中的作用。4、幕藩体制的腐朽性和反动性表现在何处?七、其它教学环节课后研究或讨论:试分析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败及其原因。八、参考论著高翔:18世纪清帝国的盛衰之变,光明日报2000年6月30日。彭达成:明清两朝灭亡原因的对比研究,湖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赵连泰:日本幕府政治浅论,北方论丛1986年第4期。娄贵书:幕藩体制商品经济的温床,贵州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第四节 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一、课时2二、学习目标本节通过讲述西欧主要国家殖民

32、扩张的历史,揭示西欧的扩张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一体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西欧各国在海外霸权的演变历史,说明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认识到,西欧的殖民扩张既使原本孤立分散的世界走向了一体化,同时,也给世界的秩序造成了许多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而正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主体,双方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人类历史向新的更高的阶段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三、重点、难点1、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分析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主角的转换,荷兰、英国相继称雄的原因。西方殖民国家不惜以战争和暴力形式来争夺霸权,封建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政策的不同和殖民地发展的差异,决定了争霸斗争的胜负。2

33、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把握东西方力量对比强弱变化的发展势态,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总结西方取代东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3、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从政治、经济的发展,人种、物种的交流和世界各地的分工等方面阐述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历史进程。 四、基本概念尼德兰革命奴隶贸易航海条例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 五、基本内容(一)西欧各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葡、西两国海外扩张及其海上霸权的丧失荷兰的殖民扩张英国和法国的海上争霸西欧各国海外扩张的影响(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 西方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首先,西方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走向世界,

34、他们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加以宰割,从而养肥了本国的资本主义。其次,文艺复兴为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掠夺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第三,宗教改革的积极作用。第四,西方在国内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东方落后的原因第一,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第二,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打击工商业第三,东方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第四,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的思想(三)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全球均势的变化 全球文化的交流 六、复习思考1、比较早期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特点。2、简述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世界地区联系加强的表现。3、列

35、举早期殖民主义进行殖民掠夺的行径及造成的后果。4、简述西欧列强向海外扩张的历史背景。七、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分析英国在殖民争霸中取胜的原因读书:殖民主义史(非洲卷)八、参考论著陈乐民等:欧洲文明扩张史,东方出版社1999年。王韵华:略论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历史教学1998年第8期。高岱:西方学术界殖民主义研究评析,世界历史1998年第2期。姜守明:英国早期殖民扩张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杭州师范学报2000年第2期。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第一节 美国革命一、课时4二、学习目标系统地学习美国第一次革命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革命爆发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背景,全面了解革命所

36、取得的巨大成功和丰硕民主成果。其中,应对此时期影响北美的进步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还要对联邦宪法的产生、它的重要内涵和社会意义等做深刻的阐释。此外,还应注意开拓视野,对美国革命的性质、意义、局限性以及美国独立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三、重点难点(一)北美殖民地时期。从殖民地时期广泛存在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民主因素,分析美国式民主产生的独特环境。(二)杰弗逊的美国革命的思想。(三)革命时期进行的民主改革。(四)联邦宪法正式确立了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正确评价宪法含有的民主因素,指出这些民主因素在世界上的示范意义,并指出宪法中存在的保守因素。四、基本概念1787年宪

37、法谢斯起义萨拉托加大捷独立宣言乔治华盛顿列克星顿枪声大陆会议东印度公司五、基本内容(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詹姆斯城及其他英属北美殖民地城市的建立英属北美殖民地上的居民类型白人契约奴制和黑人奴隶制度 北美殖民地的分类 “大觉醒运动”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蒙思想的传播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统一的市场 共同的文化 特有的性格 启蒙思想的传播 本杰明富兰克林 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善于钻研。为了传播文化,培养人才,富兰克林曾创办北美第一个图书馆,组织了北美第一个哲学会、创建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在自然科学领域也造诣精深。在政治上,富兰克

38、林提出了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计划,主张各殖民地组成联盟,维护北美人民的利益。在独立战争期间,参加了起草独立宣言的工作,后又出使法国,并说服法国支持北美的独立行动。建国后参加了制定宪法的工作。富兰克林为美国的独立民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总统,政治家。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在宗教思想方面,他是自然神论者,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曾执笔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为北美的宗教自由做出贡献。在社会思想方面,他反对奴隶制度,同情印第安人的遭遇,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在政治方面,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信仰平等、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学说,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反英斗争中去。1775年参加大陆

39、会议,起草独立宣言。后任弗吉尼亚州长,出使欧州,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做出贡献。联邦建立后任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奠基人。 (三)矛盾的激化武装斗争开始宣布独立矛盾的激化 “印花税法案” “汤森法案” “通讯委员会” 不饮茶运动 第一届大陆会议 武装斗争的开始 “一分钟人” “列克星顿枪声” 乔治华盛顿 “大陆军队” 矛盾的激化武装斗争开始宣布独立舆论的变化 潘恩及其常识独立宣言 的通过 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它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大大地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

40、命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 (四)艰苦的战争光辉的胜利 艰苦的战争 战争初期北美方面遇到的军事上的挫折 北美军队的反攻萨拉托加大捷 光辉的胜利 法国的参战约克镇战役 巴黎和约 (五)杰斐逊与民主改革反英战争期间取得的民主成果 首先,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使得州政府受到成文宪法的约束。 其次,各州的政治进一步民主化了,这在州宪法的内容中有所表现。 美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第二,西部土地问题未能解决。 (六)谢斯起义联邦宪法谢斯起义 谢斯及其起义 邦联条例联邦宪法 的制订 联邦宪法的内容及意义六、复习思考1、怎样理解英属北美殖民地具有较广泛的民主因素?2、

41、正确理解北美经济发展与社会舆论(启蒙思想)在独立运动中的关系。3、为什么把独立战争看作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4、1660、1663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颁布的“列举商品法”等法令政策其目的是什么?5、为什么1776年以前北美殖民地大多数人仍幻想同英国和解,不敢公开提出独立? 6、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正确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国际性战争的性质与国际关系的性质。 7、如何认识独立战争的正义性。 七、其它教学环节读书:常识讨论:如何评价“美国开国三杰”八、参考论著张友伦主编: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人民出版社1993年。关于独立战争的美国史学张友伦,南开学报1981年第4期。试论美国

42、独立战争的必然性张友伦,历史教学1982年第8期。潘恩的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鲍日新,世界历史1991年第2期。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一、课时二、学习目标应认识到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斗争最为激烈、反封建最为彻底、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和深刻了解法国大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革命进程中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各个阶级、各个党派斗争的主要内容;弄清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以及法国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三、重点难点(一)旧制度的危机。(二)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重点讲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取得政治权利的过程。(三)“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改造。是法国革命的重点内容。通过革命后采取的八月法令、人权宣言等改革措施,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的确立。剖析1791年宪法,分析1791年8月10日起义的原因。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重点分析吉伦特派的政策,指出其进步政策的作用。指出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斗争的实质与后果。(五)雅各宾派专政。这是法国革命的最高阶段。全面介绍雅各宾派采取的各项民主政策和措施,分析其民主和进步性,并具体分析其恐怖政策的作用,客观评价罗伯斯比尔、丹东等人对革命的功与过。四、基本概念 第三等级 三级会议 网球场宣誓 国民自卫军 巴士底狱 西哀耶斯 八月法令 人权宣言 罗伯斯比尔 吉伦特派 巴黎公社 瓦尔米战役 平原派 山岳派 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