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 “十一五”防治水规划
(一)生产接续安排
(二)“十一五”期间矿井水害类型及威胁程度
“十一五”期间采掘工程主要围绕一采区和二采区P3L了。回采工作面都处于一采区范围内。其采掘工程施工的层位都处于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3l)地层中。16煤、18煤为主要可采煤层,17煤为局部可采煤层。由于16、17、18煤层之间间距比较小,因此将其视为一个煤层群来考虑其充水因素。由于井田范围内玉龙灰岩及长兴灰岩大面积出露,加之南及东南部曾有较多的小煤窑开采,目前尚有江丰及石桥两个煤矿生产,因而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地表水、老窑水、地下水、采空区积水等。
龙潭组(P3l)地层中的灰岩水及煤层顶板砂岩水
开采煤层中顶底板多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但煤层的老顶多为厚层状细砂岩,其赋水形式为孔隙、裂隙含水。总体富水性差,但富水性差异比较明显,富水性不均一。巷道内多以淋水形式出现。以静储量为主,易于疏干。
开采煤层系地层中主要有L2、L7、L9上、L9下等比较稳定的灰岩或泥灰岩。其赋水形式为岩溶裂隙含水,富水性较弱,富水性不均一。其中L7、L9上、L9下在巷道内多以、裂隙出水、淋水形式出现。以静储量为主,易于疏干。
2、地表水
井田北部有驮煤河从边界附近流过,由南西向北东迳流,在中寨一带转向北流出本井田。该河流也为井田北部的水文地质单元边界,中寨一带驮煤河河床标高为1155m,是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河流发育在T1m岩层中,井田边界有T1y3隔水层阻隔,不会对煤层开采造成充水影响;在井田北西边界,由于F1断层的影响,导致T1m含水层与T1y2含水层直接接触,当开采到河流附近时,在开采导水裂隙带影响范围内,河水将通过T1y2岩溶裂隙进入矿井,对开采造成充水影响。“十一五”期间矿井掘进工程只有主、副、回风井三主要开拓巷道进入二采区,无回采工作面布置,因此地表水不会受采动影响,由附近断层活化,使得T1m含水层与T1y2含水层,将河水将通过T1y2岩溶裂隙进入矿井。地表水对“十一五”期间矿井的采掘影响较小。
3、老窑水
井田南及东南部沿煤层浅部分布有较多的老窑,大部分现已废弃,目前只有江丰、石桥两个煤矿尚在生产。老窑积水客观存在,积水量随开采规模大小不一。在靠近煤层浅部开采时,可能会遇到老窑水,对安全开采造成一定的影响。“十一五”期间矿井的采掘工作面主要集中在本区域。尤其是在巷道开拓一采区上部靠近F4、F13、F22断层以浅煤层露头风氧化带区域时,有可能揭露浅部开采的老窑积水,对开采造成充水、突水影响。
4、地下水
依据GB-12719-91《矿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结合本井田实际情况,计算了16煤层开采时,正常煤厚情况下,冒落带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97.20m,导水裂隙带达到玉龙灰岩。 “十一五”期间矿井回采工作面将在一采区大面积开采。可能造成一采区范围内地表大面积坍陷。使沙堡湾段泥质岩类隔水层的隔水性能受到破坏,玉龙山段灰岩水直接补给长兴灰岩含水层而溃入矿井。形成较大面积的采空区积水。由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导入的地下含水层对矿井的充水是“十一五”期间矿井生产中的主要充水形式。
5、老空区积水
矿井由于回采工作面有浅部向深部布置,造成采空区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导入的地下水直接进入采空区,形成采空区的老空积水。对矿井布置下一个工作面中的沿空掘进巷道都要受到老空水的威胁。在工作面掘进中都要先排放老空水,解除老空水对采掘工作面的威胁后才能正常生产。
6、封闭不良钻孔
精查阶段施工的18个封闭钻孔,由于封闭段距小,未能对直接充水含水层进行有效封闭,在采掘到这些钻孔附近时,可能造成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水害影响程度(综合评述)
本区开采时的主要充水水源为煤层顶底板裂隙水和煤系地层岩溶水,它们接受补给的能力均较差,水量一般较小。
老窑、采空区积水、断裂带是导致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们将是影响未来矿井水文安全条件的重要因素。
表4-1 “十一五”期间 矿井水害隐患情况表
水害类型
分 布
特 征
危害(威胁)程度
龙潭组(P3l)地层中灰岩水及煤层顶板砂岩水
所有回采工作面和在主采煤层中掘进的巷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在井田内不同地段,赋水性差异较大,主要受构造裂隙发育程度和岩性控制。突水时,一般有突水征兆,富水区段差异较大,多以淋水形式出现。
一般在巷道掘进期间影响较大,突水量大时可淹没巷道;回采过程中如经过有效疏放则不会造成淹面,但会影响正常生产。
地表水
一采区内有韦家寨溪流发源于矿井工业场地一带,由南西向北东迳流,最终进入发育于三叠系地层中的落水洞流量4.5m3/h。二采区边界有驮煤河。
韦家寨溪流,由南西向北东迳流,最终进入发育于T1y2层中的落水洞中,成为T1y2层地下水的补给源,一采区开采龙潭组(P3l)主采煤层与T1y2层层间距较大且有T1y1、龙潭组为隔水层,对一采区开采影响较小。驮煤河位于二采区西北边界,且有防水煤柱,“十一五”期间二采区无回采工作面,开拓三条大巷基本不受其威胁。
一采区工作面开采时,韦家寨溪流受采动影响,当冒落带高度达到T1y2时、附近断层导水时可能涌如入矿井。驮煤河对“十一五”期间矿井无影响
老空水
一采区工作面是由浅部向深部沿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十一五”期间所有回采工作面下巷沿空掘进和回采时都将受到相邻、或上部老空区积水的威胁。
在工作面,特别是在巷道低洼处聚集。具有来势凶猛、瞬时涌水量大,衰减快等特点。
一采区在工作面顺槽巷道掘进时,沿空下部顺槽掘进受其相邻上部采空区老空水危害可能,危害程度较大,但老空区积水易于排干,在回采期间也有一定的影响。
封闭不良钻孔导水
一采区回采工作面中有ZK503、ZK603、ZK303、ZK103钻孔封闭不合格。
上部各含水层通过钻孔向工作面充水。在采掘到这些钻孔附近时,可能造成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在掘进和回采前对封闭不良钻孔进行启封,消除隐患。若启封合格则不存在导水可能,若启封不良,则会有较大危害。
老窑水
周围废弃坑道及小窑主要分布于F4、F13、F22断层以浅,对我矿现在开采一采区(F4断层以深)影响较小。
揭露浅部开采的老窑积水时水色浑浊,有臭味,围岩、煤壁有水声。
老窑积水,以静储量为主,水量大,出水急。对开采造成充水、突水灾害事故。
表4-2-1 “十一五”期间 矿井主要掘进工作面受水害类型分类表
掘进巷道、工作面
水害类型
分 布
危害(威胁)程度
11604轨顺
老空水、顶板裂隙水
沿空11602采空区段、巷道内
突水、顶板淋水
11604运顺
顶板水
巷道内
顶板淋水
11617运顺
老空水、顶板裂隙水、L7灰岩水、断层水
沿空11609采空区段、巷道内
突水、顶板淋水
11611运顺
顶板砂岩水
巷道内
淋水
11617轨道上山
老空水、顶板裂隙水
沿空11609采空区切眼段、巷道内
突水、顶板淋水
11617轨顺
顶板裂隙水、L7灰岩水、断层水
巷道内
顶板淋水
11606轨顺
顶板裂隙水、断层水
巷道内
顶板淋水
11606运顺
老空水、顶板裂隙水
沿空11604采空区段、巷道内
突水、顶板淋水
11615轨顺
顶板裂隙水
巷道内
顶板淋水
11600轨顺
顶板裂隙水
巷道内
顶板淋水
11615运顺
老空水、顶板裂隙水
沿空11617采空区低洼段、巷道内
突水、顶板淋水
二采区皮带、回风下山
顶板裂隙水、L9灰岩水
巷道内
顶板淋水
11608轨顺
老空水、顶板砂岩水
沿空11606采空区段、巷道内
突水、顶板淋水
11608运顺
顶板裂隙水
巷道内
顶板淋水
11613轨顺
老空水、顶板裂隙水
沿空11611采空区段、巷道内
突水、顶板淋水
表4-2-2 “十一五”期间 矿井主要回采工作面受水害类型分类表
掘进巷道、工作面
水害类型
分 布
危害(威胁)程度
11604工作面
老空水、顶板水、L7灰岩水、ZK503封闭不良钻孔导水
工作面沿11602采空区侧、工作面内低洼点
突水、顶板淋水、低洼积水
11600工作面
顶板水、L7灰岩水
工作面内低洼点
顶板淋水、低洼积水
11617工作面
顶板水、L7灰岩水、ZK303封闭不良钻孔导水
工作面内低洼点
顶板淋水、低洼积水
11606工作面
老空水、顶板水、L7灰岩水、ZK606封闭不良钻孔导水
工作面沿11604采空区侧、工作面内低洼点
突水、顶板淋水、低洼积水
11702工作面
顶板水、上部老空水
工作面内低洼点
突水、顶板淋水
11615工作面
顶板水、L7灰岩水
工作面内
顶板淋水
11704工作面
顶板水、上部老空水
工作面内低洼点
突水、顶板淋水
11611工作面
老空水、顶板水、L7灰岩水、ZK103封闭不良钻孔导水
工作面沿11617采空区侧、工作面内低洼点
突水、顶板淋水、低洼积水
(三)“十一五”期间矿井涌水量预测
表4-3 预计“十一五”期间矿井涌水量情况表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最大(m3/h)
158
180
200
200
200
最小(m3/h)
27
80
90
100
120
平均(m3/h)
50
90
110
130
150
根据生产接续计划,预计“十一五”期间矿井涌水量如表4-3。从矿井预计涌水量和矿井排水能力来看,矿井排水能力能够满足规程要求,不需要进行排水系统能力改造。
(四)防治水工作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防治水原则,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为目的,抓好技术指导监督和现场管理两大环节,对矿井水害进行综合防治,杜绝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煤矿生产安全。
2、奋斗目标
(1)杜绝矿井重大水害和人身伤亡事故。
(2)完善矿井主排水系统等各项防治水设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大矿井水害防治力度,落实责任,保证防治水工程的正常进行,确保安全生产。
(4)积极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科学研究,应用先进的水文地质探测手段,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及周遍老窑积水范围。不断提高防治水工作技术水平。
(5)建立健全水文地质、防治水数据库和图库系统。
(五)“十一五”防治水规划
十一五期间防治水规划主要内容有:
1、矿井排水系统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完善一采区井底排水系统。建设11617工作面临时水仓。临时水仓其排水系统建设规模要满足11617、11615工作面排水要求。
2、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矿井涌水量动态观测建设。“十一五” 期间实现钻孔水位遥测和矿井涌水量自动观测同步。
3、 “十一五”期间矿井主要的生产采区是一采区,开拓采区是二采区。重点水害治理工程有:
① 水文观测孔
性质:水文观测孔,服务于二采区的水文地质工作。
内容: 茅口灰岩水文地质观测孔。
依据:二采区补充勘探工程。
实施步骤: 时间2006~2007年;
② 一采区临时排水系统工程
性质:采区内区域排水系统,服务于一采区的排水工作。
内容: 施工水仓、泵房、敷设排水管、安装水泵、供电等。
依据:预计的一采区11617、11615工作面最大95m3/h,正常涌水量55m3/h。
实施步骤: 时间2006年下半年;主要工程量: 水仓总容350m3/h;主要设备2台型号MD155-30×4水泵。
③ 地面老窑物探勘测
性质: 采区水文补勘
内容: 地面电法勘探
依据: 一采区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低。
实施步骤: 2009--2010年完成,物探总工程量约0.5km2,费用约20万元。工程完成后可满足采区设计需要。
④ 钻孔启封工程
性质: 水害治理
内容: 回采工作面水害治理
依据: 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内钻孔封闭质量不合格,存在导水可能,有较大危害
实施步骤:预计2006--2010年共需启封ZK503(142.02m)、ZK603(140.89m)钻孔,需费用约15.6万元。
⑤ 矿井“三带”观测及断层导水性研究
性质: 水害治理
内容: 查清矿区导水冒落裂隙带发育高度及断层导水性
依据:按造“上三带”理论,导水冒落裂隙带发育高度是煤层开采顶板涌(突)水害发生的基础。查明工作面冒裂带高度范围之内的含水层段的赋水性,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水措施,保证工作面回采时期的安全生产。对井田内正、逆断层的导水性也有待于研究和证实。
实施步骤:通过对11604工作面的观测,确定本矿井的“三带”高度 ,以确定本区的冒落导水裂隙带的高度。需费用约23万元
⑥ 回采工作面物探
性质: 水害防治
内容: 探测回采工作面顶板赋水性及落水洞、溶洞。
依据: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是直接对工作面顶板进行赋水性探测的一种较直接办法。
工作面
时间
走向长度
费用
11604
2007.1
630
6
11617
2008.1
1166
12万元
11606
2009.5
504
8万元
11615
2010.1
1131
12万元
11702
2010.5
315
3万元
合计
41万元
(六) 完成防治水规划的主要措施
①:做好计划。根据生产接续情况做好年度及月度防治水计划。
②:保证充足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③: 落实好组织人员及施工队伍,并定期进行分析计划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五 “十一五”防治水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勘查(一期)阶段施工的18个封闭钻孔,由于封闭段距小,未能对直接充水含水层进行有效封闭,未来开采到这些钻孔附近时,应引起重视,接近这些钻孔时,应采取防、探水措施。应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防止因开采可能造成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2、在开采导水裂隙带的影响下,由于断层的导水性研究尚未定论,因此在开采17、18煤层时,断层的导水现象需引起重视。
3、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工作较少,对井田富水性及其对16、17、18煤层的开采影响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4、16煤上部煤系地层中菱铁质灰岩局部富水性强,但其的厚度、涌水量和补给条件不详。
5、应加强对小(老)煤窑积水情况和影响范围的调查和控制,掌握准确位置,建议采用三维地震的方法探测小(老)煤窑的开采情况、积水和影响范围。
6、井上下水文物探精度和准确性较差,对井下防治水不能起到完全正确的指导作用。
7、加强各单位间专业间的横向沟通,增加学习机会,提高防治水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8、由于本井田及附近矿井没有导水裂隙带实际观测资料,给理论评价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议矿井在未来开采生产时加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监测及研究工作,以获得适合于本矿井实际情况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统计公式。
9、本规划是在目前生产接续安排的情况下编制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附件:1、《青龙煤矿“十一五”防治水规划图》
2、“十一五”时期防治水工程项目规划表
9
采煤工作面接续表(2006~2011年)
工作面名称
工 作 面 参 数
采煤方法
月推
进度
(m)
平均月产
(万吨)
工作面形成时间
生 产 起 止 时 间
合计
平均
工作面
走向
可采
平均煤厚
地质储量
回采率
采高
长度
长度
储量
(m)
(m)
(m)
万吨
11604综采面
2.8
72
310
8.8
2.8
9.249408
95.00%
走向长壁
122
06.11.1
06.12.1~07.2.14
8.8
39.8
2.8
126
625
31.0
2.8
32.634
95.00%
104
07.2.17~07.8.14
31
11600综采面
2.2
40
169
2.1
2.2
2.201056
95.00%
走向长壁
139
07.8.11
07.8.21~07.9.26
2.1
5.1
2.2
83
118
3.0
2.2
3.1889264
95.00%
122
07.9.28~07.10.27
3
11617综采面
3.2
180
1166
94.4
3.265
101.4182136
93.11%
走向长壁
73
07.11.7
07.11.26~09.3.17
94.4
102.1
2.45
103
217
7.7
2.45
8.1044726
95.00%
122
09.3.24~09.5.19
7.7
11606综采面
3.2
80
504
18.1
3.2
19.095552
95.00%
走向长壁
139
08.10.3
09.6.3~09.9.18
18.1
39.1
2.5
118
505
20.9
2.5
22.0483
95.00%
122
09.10.3~10.2.4
20.9
11702综采面
1.3
60
143
1.6
1.3
1.639638
97.00%
走向长壁
114
08.5.14
09.8.1~09.9.7
1.6
12.1
1.3
180
314
10.5
1.3
10.800972
97.00%
85
09.9.14~09.12.31
10.5
11615综采面
3.2
80
290
10.4
3.25
11.1592
93.54%
走向长壁
122
09.12.3
10.2.18~10.4.30
10.4
71.7
3.2
162
841
61.3
3.25
65.532402
93.54%
87
10.5.15~11.3.12
61.3
11704综采面
1.3
120
315
7.0
1.3
7.22358
97.00%
118
10.5.9
10.6.1~10.8.21
7
11611综采面
2.64
173
1010
64.9
2.64
68.2705056
95.00%
走向长壁
87
09.12.31
11.4.20~12.2.2
48.1
2.1
173
292
14.9
2.1
15.7003728
95.00%
87
0
86.9
1.5
157
216
7.2
1.5
7.528464
95.00%
0
11802综采面
3.2
125
85
4.8
3.6
5.7375
84.44%
87
10.8.17
10.9.20~10.10.20
4.8
24.3
3.2
180
237
19.5
3.6
23.0364
84.44%
70
10.11.19~11.3.3
19.5
11709综采面
1.3
169
280
8.8
1.3
9.104368
96.34%
走向长壁
89
11.8.16
11.9.4~11.12.9
8.8
掘进工作面接续表(2006~2011年)见附表
3
附表1 附表2 “十一五” 时期防治水工程项目规划表
项目名称
主要工程内容
起止
年限
工程量
概算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
合计
逐年实际发生(万元)
备注
单位
数量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启封孔
启封封闭不良钻孔
2006~2010
个
3
15.7
生产安全费用
7.9
7.8
井下工作面物探
瞬变电磁探测
2006~2010
个
5
41
生产安全费用
6
12
8
15
地面老窑水调查
地面电法勘探
(瞬变电磁)
2008~2009
0.5Km2
20
生产安全费用
10
10
矿井“三带”观测及断层导水性研究
科研
2006~2007
项
1
23.0
科研费用
10
13
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研究
科研
2007~2008
项
1
10
科研费用
10
二采区水文孔
茅口、长兴灰
2006~2007
项
2
150
补勘费用
150
合计
259.7
173.9
32
25.8
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