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跟陌生人说话.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91320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陌生人说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跟陌生人说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基本信息 课 题 《跟陌生人说话》 教材版本 北京版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初一年级 授课教师 李广红 学 校 房山四中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目标指出:学生阅读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发,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要去文本中体会语言的魅力。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语言文字中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悟出人生哲理。 “教材只是个例子。”(叶圣陶语);同时,课程目标指出:本单元承担着落实“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的任务。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教学背景:在社会上人际关系愈见功利和设防的今天,课文呼唤超越功利,相互信任,以诚相待的人际关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所以,本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前两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亲情篇《散步》、《背影》和师生情篇目《我的老师》,《韩老师教我敢说话》等,解读文本时均能引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读出自己亲身体验,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第三单元由朝夕相处的人、有恩之人延续到与陌生人的交际,他们的耳畔时常听到的是: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等出自长者的叮咛,所以对陌生人存有戒备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字里行间体味文章的内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标要求)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批注对文中重点词语的把握,语句的理解。 2.师生合作交流,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品中表达的善意待人的崇高品格,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解读文章,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难点: 理解并认同本文主旨成为本节课最大的情感障碍。 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法:体验式阅读教学 学法: 1.运用学生自主批注法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2.通过复述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3.采取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二) 走近文本 (三) 感悟作者 (四)体悟自身 “跟陌生人说话”,透过这个题目,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1. 面对陌生人,母亲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如何?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2.课文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母亲喜欢和陌生人说话?表现母亲怎样的性格? 3.有人认为第二段和第四段都写母亲喜欢在火车上和陌生人说话,内容上有所重复,你怎样看? 请你在原文中画出表现“我”对母亲跟陌生人说话的态度的语句,说说前后有什么变化? 你有过跟陌生人说话的经历吗?感受如何?你怎样看待和陌生人说话这件事? 解读题目 默读文本, 提取词语, 回答 浏览,复述事件。 抓住关键语句“热情”,“总以善意揣测别人”,“母亲嘴上不设防”等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思考三则材料的侧重点 (或表现母亲与陌生人说话的态度;或是行动;或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通过让学生搜索关键词,学会筛选文本信息。 了解文本所叙述的事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选材角度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社会及人生的正确认识与评价。 板书设计 跟陌生人说话 刘心武 热情、善良、真诚、 毫不设防。 人与人之间应该: 超越功利, 坦诚相待, 互相帮助, 互相信任。 母亲与陌生人言谈极欢 母亲的善良感动两个抢劫犯} 母亲认修鞋师父为干儿子 作者的情感态度: 不理解(反感)→理解→体会温馨→效仿→体会甜蜜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案: 1. 形成性评价(5分) ⑴是否课前预习 ⑵课上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 ⑶是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⑷合作交流是否充分。 2. 终结性评价(5分)《全品》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提问中分析,解决问题,生生交流,生生促进,不断提问,不断地分析,促使他们倾听他人的理解,促使他们相互启发,相互思考。学生们上了一节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毫不设防的一课,他们谈出了自己的真实理解。 我们学习每一篇课文,都要明白一个道理,但道理强调太多,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理应随情走,道理蕴含在文本之中,蕴含在文本语言中。因而语文的学习不能最后只知道一个道理,那样,语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失去了它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