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有效转化学困生的途径
武鸣县甘圩镇中心学校 莫壮军
[摘要]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基础较差、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有效转化学困生,使他们成为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学业合格甚至优秀的学生,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一名教师的使命。有效转化途径可从降低学习门槛,给学困生搭建表现机会,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肯定;采取一帮一,作业面批方式,从知识和学法方面进行指导帮扶,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有效转化 学困生 学习习惯
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基础较差、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有效转化学困生,使他们成为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学业合格甚至优秀的学生,从而提高任教班级整体教学质量,是一名合格教师的使命。转化学困生需要多管齐下,本文从转化学困生心理,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以及从知识和学法两方面的辅导等谈谈自己的做法。
我认为学困生可分为三种:一是学习问题学生。表现为领会对学习不感兴趣,懒惰,没有上进心,无远大理想目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得过且过。二是思想品德问题学生。表现为自由散漫,无纪律性,无集体观念,做事只考虑自己,对待学习漠不关心,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低,感情冲动,逞能好强,哥们义气严重,行为习惯不良等等。他们极易受诱惑,常做出一些极端之事,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随心所欲,放任自流。三是心理问题学生。性格乖戾、孤僻,集体意识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与同学无法交流沟通,有“自闭”倾向,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是班主任最头痛的教育对象。
学困生的心态比较复杂,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却由于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往往表现出胆怯和自卑。一些问题学生虽然外表装作对什么都无所谓,有时还自视孤傲,但内心常常很自卑,没有自信心,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
那么我们应怎样有效地转化好这些学生呢?
一、查清落后原因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
二、有效调动学困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1.适当降低学习门槛,建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的特点,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较为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在备课时注意设计帮扶学困生的环节,课堂上设计一些符合学困生实际水平能解答的问题去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中。这样,逐步建立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后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抄写公式,知识的简单应用等,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待学生有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提高要求。通过采用 “低起点、小步子”这样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较快,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展示自我。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会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3.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学完有理数这一章之后我组织学生举行一次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小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以及进步奖,获奖的同学占了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获进步奖的几个学困生增强了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平时,我还通过课堂五分钟小检测(竞赛)对表现突出或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奖励圆珠笔,练习本等小物品,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表扬,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三、多管齐下,有效帮扶。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
1.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十月份我和部分老师到蒙山县的文圩初中参观学习,发现该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各班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 辅助网络,让学困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接对同学,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温故知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实现兵教兵的效果。2.建立教师“一帮多”活动。教师与多个学困生结对子,建立师生帮教网络。规定每周帮教的次数,合理地安排好指导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弥补知识漏洞,辅导课后作业等。
2. 面批作业,建立期望目标.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和缺陷,教师给以指导是转变学困生的好方法。例如,面批作业。教师对学困生一个个单独轮流面批作业,针对他们的错误给予指导纠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表扬,并在面批过程中帮助学困生建立适宜的期望目标。如下决心赶上,下次考试一定能升级等,这样,学困生有了适宜的期望目标,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进取心,从心里感到自己有奔头,自己又不笨,老师又看得起。这样求知的火焰就会在学困生的心里燃起,试验证实面批作业,建立期望目标,对转化学困生效果更佳。
四、指导学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爱比克泰德有这样一句名言:“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学生的成绩不是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1.培养预习习惯。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 培养阅读习惯。上新课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八年级数学《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时,可出示阅读题:①请学生回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②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讲解角平分线和中线,折纸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③请学生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并做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的 “阅读”成为“悦读”。
3. 及时订正错题的习惯:教师批改完作业发下去,发现自己有错题,就应及时订正。由于及时订正,学生头脑中的错误信息暂留的时间短,容易消除错误遗留的痕迹。
4 。培养质疑习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许多文人学士对质疑的重要性也进行过很多的阐述。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外随时都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埋在心里的想法、引申出的知识点等向师生提出,或在课堂上专门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能提出疑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勤思多问的习惯。
5.培养复习习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总儿言之,老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变成为"不学就困"的好学生。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2013年3月22日
参考文献:
1.《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第01期 作者: 杨成福
2.《养成学困生学习习惯的策略》淳安县实验小学小课题研究
3.浅谈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