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96058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

2、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3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

3、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

4、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4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7运动疗法8. 其他疗法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九)出院标准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

5、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5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6 7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患者。一、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

6、: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五版 (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内。(2)中期:伤后2周4周。(

7、3)后期:伤后4周以上。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血瘀气滞证中期:营血不调证后期: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8 2X线片显示椎体压缩小于30%。3.单纯压缩骨折及

8、爆裂型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4除外病理性骨折。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凝血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6)脊柱X线片(7)CT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胸腰椎MRI等。(八)治疗方法1.早期(1)腰背部垫气囊托板和腰背肌功能锻炼(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2.中期(1)

9、骨盆牵引、垫气囊托板、佩戴脊柱外固定支架逐渐下床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3.后期(1)脊柱外固定支架固定下床活动和腰背肌功能锻炼(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治法:补益气血、强壮筋骨(九)出院标准1胸、腰背部无明显疼痛。 9 2X线片复查骨折维持稳定。3无其他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因并发其他部位损伤致使治疗时间或卧床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下肢麻木等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10 二、单纯性

10、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S3200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11 12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骨髓炎的慢性期患者。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附骨疽(TCD编码:BWC13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骨髓炎(ICD-10编码:M86.69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

11、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两周以内。(2)慢性期:病情稳定,无急性发作表现。3疾病分类(1)单纯性:无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2)复杂性: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临床常见证候:热毒蕴结证正虚邪滞证肾虚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附

12、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3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附骨疽(TCD编码:BWC131)和慢性骨髓炎(ICD-10编码:M86.691)。2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合并骨皮缺损或骨不连者,不进入本路径。5如伴有严重的局部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癌变等,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

13、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血沉(4)凝血功能(5)感染性疾病筛查(6)渗出液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8)心电图(9)病变部位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厌氧菌培养、CT、MRI、ECT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正虚邪滞证:补益正气,托毒祛邪肾虚瘀阻证:滋补肝肾,化瘀通络2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包括外用膏药、外用洗药等。3病灶清除术4灌注冲洗术5. 封闭负压引流术6. 组织瓣移植术7. 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 14

14、 及酸碱平衡等。8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局部无明显疼痛及肿胀。2窦道基本愈合。3X线片复查无游离死骨。(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合并糖尿病、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内科疾病可使治疗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2应用外用药物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者,可能需延长疗程或退出路径。3死骨较深在或窦道较深、死腔较大,可能需延期治疗,或配合行组织瓣移植术。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15 二、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附骨疽(慢性骨髓炎)(TCD编码:BWC131、ICD-10编码:M86.691) 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期患者姓

15、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16 17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RCO期C型,ARCO期AB型患者。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编码:BNV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2. 疾病分期参照

16、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0期 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I期 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依MRI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 I-A 股骨头受累30。期 X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线平片及CT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A 股骨头受累30。期 X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A 股骨头塌陷2mm或新月征4mm或新月征30。期 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3.分型参考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

17、坏死研究协会(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 A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内侧负重面; 18 B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内侧负重面;C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内侧负重面。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骨蚀(股骨头坏死)临床常见证候:血瘀气滞证肾虚血瘀证痰瘀蕴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蚀(股骨头坏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蚀(TCD编码:BNV090)和股骨头坏死

18、(ICD-10编码:M87.951)的患者。2.分期属于ARCO期C型,ARCO期AB型。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因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Rh、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髋关节X线片。 19 (8)髋关节CT、MRI。2.

19、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ECT、血脂、血液流变学等。(八)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2)针灸治疗(3)手法治疗(4)康复训练(5)其他疗法(6)原发疾病治疗2. 手术治疗:打压支撑植骨术3. 其他治疗方法4.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伤口愈合良好,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改善。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欠满意,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

20、合并有原发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0 二、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骨蚀(股骨头坏死)(TCD编码:BNV090;ICD-10编码:M87.95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21 22 23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儿童股骨头坏死的Catteral II、型,HerringB型患者。一、骨蚀

21、(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编码:BNV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儿童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病学(袁浩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小儿骨科学(吉士俊等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临床常见证候:先天不足证血瘀气滞证3分型标准采用1971年Catterall分型、1984年Salter分型、1992年及

22、2004年Herring等外侧柱分型标准。(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2患者病情适合,监护人同意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蚀(TCD编码:BNV090)和儿童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的患儿。2分型属于Catteral II、型,HerringB型。3.1岁年龄8岁。 24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5因病情需要接受手术者,不进入本路

23、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凝血功能。(3)肝功能、肾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6)髋关节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Rh、 MRI、ECT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先天不足证:补益肝肾,强壮筋骨。(2)血瘀气滞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2. 外展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术治疗。3. 物理疗法。4. 对症处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5原发疾病治疗。6功能锻炼。7. 随诊。8护理:辨证施护。(

24、九)出院标准1髋臼对股骨头包容良好,无明显疼痛不适。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大腿内收肌紧张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欠满意,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原发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5 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监护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6 二、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TCD编码:BNV090;ICD-10编码:M87.951) 患者姓名:

25、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27 28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疾病分期(1)早期:伤

26、后2周以内。(2)中期:伤后2周4周。(3)晚期:伤后4周以上。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29 (3)局部肿胀严重者

27、;(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八)治疗方法1. 手法整复、外固定2. 药物治疗3. 康复治疗4

28、. 并发症的防治5. 护理(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需要特殊处 30 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4. 出现张力性水疱、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轻者会导致延期治疗,重者退出本路径。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

29、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31 二、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32 33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

30、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2)中期:伤后2周4周。(3)晚期:伤后4周以上。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

31、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34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锁骨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4除外以下情况(1)合并有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者。(2)开放性骨折者。(3)多发骨折,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

32、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便常规。(4)肝功能、肾功能。(5)血糖。(6)凝血功能。(7)心电图。(8)胸部X线片。(9)锁骨正位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无机元素等。(八)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2外固定治疗(1)三角巾悬吊: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它不全骨折。(2)“8”字绷带固定或锁骨带固定。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血瘀气滞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2)瘀血凝滞证: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35 (3)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强壮筋骨。4功能锻炼。5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骨折处肿痛明显缓

33、解;2.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满意;3.肘腕关节活动良好;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闭合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差,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缺损;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等无法通过手法闭合复位进行治疗者需行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2合并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36 二、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

34、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37 38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疾病分期(1)早期(2)中期(3)晚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膝痹病(膝

35、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瘀血闭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9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36、(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2)风湿热痹证:清热疏风,除湿止痛。(3)瘀血闭阻证:活血化瘀,舒筋止痛。(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壮筋骨。2手法治疗:整体放松和局部点

37、按。3针灸治疗: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4针刀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5关节腔内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熏洗、牵引、外敷、矫形鞋垫、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等。7运动疗法。8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2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 40 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

38、时,退出本路径。 41 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TCD编码:BNV090、ICD-10编码:M17.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42 43 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一、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踇外翻(ICD-10编码:M20.1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足踝外科学(王正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2疾病分类(1)畸形在筋(2)畸形在骨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踇外翻诊疗方案”

39、 踇外翻临床常见证候瘀热湿阻证络瘀骨突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踇外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踇外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踇外翻诊断标准(ICD-10编码:M20.102)。2. 负重位X线片检查,踇外翻角(HVA角)35,第1、2跖间角(IMA角)16。3足部无其他畸形。4除外严重皮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影响治疗的疾病。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40、、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44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6)负重位足部正、侧、轴位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足底应力静态分析、足底应力动态分析、足印分析等。(八)治疗方法1外治法(1)辨证使用中药外用(2)使用踇外翻矫形支具(3)微创手术治疗(4)手法治疗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瘀热湿阻证:清热利湿,化痰通络。(2)络瘀骨突证:行气活血,祛瘀通络。3.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踇趾处无明显疼痛,足趾活动良

41、好。2穿宽松鞋徒步行走3-5天后,无症状加重和出现其他并发症。3负重位X线片复查HVA角、IMA角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因并发皮肤疾病、胼胝体疼痛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2合并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3.经治疗踇外翻畸形变化不明显或加重时,须改复杂手术治疗者,退出本路径。4踇外翻畸形合并跖间神经瘤、小趾畸形等其他疾病,需进行其他手术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5 二、踇外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踇外翻(ICD-10编码:M20.102)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46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