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本学科大类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前沿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坚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基础知识和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本学科大类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高校教学以及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具备较强国际化竞争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拼搏精神,以及练达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目标:
从材料科学和化学的角度系统地培养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能够从事材料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能在材料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本专业完成学习的优秀学生,可在材料学科专业、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以及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科学研究。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和外语能力,具有较宽厚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础技能,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以及受到各种先进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材料性能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粉末冶金以及高性能新材料的教学科研、工艺设计、技术开发与改造、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
1、 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并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
6、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有效吸收人类文明中有用的信息知识,具备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和终身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有效地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并初步具有把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开展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9、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应对工作变动和环境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能使自己有效地参与竞争。
10、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以上要求,针对培养基础研究型、应用开发型、工程技术型、经营管理型人才各有侧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较宽广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
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3、掌握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具有本专业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相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高技术新材料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本专业领域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
5、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要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与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以及一定开拓创新的能力。
7、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及本专业所必须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的基本知识和科研能力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开展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9、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应对工作变动和环境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能使自己有效地参与竞争。
10、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1、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按照“宽厚基础、强能力、强特色”的培养思路,着重学生基础知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2、要求学生系统、坚实地掌握粉末冶金的基本理论和高技术新材料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本专业领域必须的技术基础理论。
3、具备较宽广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较宽的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4、具有本专业1-2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5、具有本专业必要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与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动手工作能力和独立科研工作能力。
7、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够较熟练阅读本专业科技期刊文献。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开展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9、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应对工作变动和环境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能使自己有效地参与竞争。
10、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材料类:
主干课程:微积分ⅠA、微积分ⅡA、微积分ⅢA、线性代数Ⅰ、概率论B、大学物理Ⅰ、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原理)、物理化学、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结构分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干课程:材料物理、金属塑性加工原理、结构化学、材料结构分析、高分子材料化学、无机材料化学与物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压力加工、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特色课程:相图与合金设计、计算材料学、表面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形过程装备与控制、非平衡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材料失效分析、粉末冶金导论、模具设计与制造
特色实践环节:大学生走进科研实践,创新实验室科学研究,学科性公司实践
材料化学专业: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化学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现代功能材料、材料化学合成与加工、金属腐蚀与防护、精细化工。
特色课程:粉末冶金原理、高分子材料学、材料化学合成、生物材料学、粉末冶金模具设计、大型专业综合实验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干课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现代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性能及测试、固体物理、粉末冶金工艺与设备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表面工程、材料化学
特色课程:粉末冶金原理、粉末冶金模具设计、超硬材料与硬质合金、大型专业综合实验、粉末冶金模具课程设计
四、毕业合格标准
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 年,学习年限3-6年
学 位:工学学士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类 别
性质
最低要求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公共课程
必修
35.5
18.7
560
选修
10
5.3
160
大类课程
必修
35.5
18.7
568
选修
0
0
0
专业课程
必
修
方向Ⅰ
70.5
37.1
744
方向Ⅱ
73.5
38.7
792
方向Ⅲ
74.5
39.2
808
方向Ⅳ
76.5
40.2
840
选
修
方向Ⅰ
30.5
16.1
288
方向Ⅱ
27.5
14.5
240
方向Ⅲ
26.5
13.9
224
方向Ⅳ
24.5
12.9
192
课外研学
必修
8
4.2
合 计
190
100
2320
其中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7
14.2
选修
12.5
6.6
(二)材料化学专业
类 别
性质
最低要求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公共课程
必修
35.5
18.7
560
选修
10
5.3
160
大类课程
必修
33.5
17.6
536
选修
0
0
0
专业课程
必修
99
51.3
1192
选修
4
2.9
64
课外研学
必修
8
4.2
合 计
190
100
2512
其中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36
18.9
(三)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类 别
性质
最低要求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公共课程
必修
35.5
18.7
560
选修
10
5.3
160
大类课程
必修
34.5
18.2
552
选修
0
0
0
专业课程
必修
90
47.4
880
选修
12
6.3
192
课外研学
必修
8
4.2
合 计
190
100
2344
其中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38
20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公共课程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8040011
基础英语
12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
2102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0200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21040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10500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103002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5
40000011
形势与政策
1
39000011
体育
4
39000021
体育课外测试
1.5
41000013
军训
2.5
41000023
毕业教育
0.5
全校性选修课程
10
分散在全学程
(二)大类课程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3070011
微积分ⅠA
5.5
必修课程
13070021
微积分ⅡA
3
13070031
微积分ⅢA
1.5
13070081
线性代数Ⅰ
2
14030011
大学物理Ⅰ
8.5
15060021
物理化学Ⅱ
5
必修课程,任选其一
06040011
物理化学
4
07010011
材料科学基础
5.5
必修课程(粉体)
07020011
4.5
必修课程(材化)
06010022
6
必修课程(材料Ⅰ、Ⅱ、Ⅳ必选)
07010021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3.5
必修课程,任选其一
06030011
材料结构分析
5
(三)专业课程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0909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5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
13070101
数理统计Ⅱ
1.5
14040011
物理实验Ⅰ
4
15030021
无机化学Ⅱ
4
13070091
概率论B
2
12070121
材料力学Ⅱ
4
08020061
工程制图
5
08040033
制造工程训练Ⅱ
2
06010011
材料与人类文明
0.5
15030051
无机化学实验Ⅲ
1
13070182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5
选修课程
13070232
数理方程
2.5
06010263
工程制图实践
2
08030061
机械设计基础Ⅰ
4
0803007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Ⅰ
2
06010273
车间设计实践
2
09080111
电工学Ⅰ
4
09080033
电工电子实践Ⅱ
1
15040031
有机化学Ⅲ
3
限选课程
06020012
弹塑性力学
2
Ⅰ、Ⅱ必选
06010022
材料科学基础
6
Ⅰ、Ⅱ、IV必选
06020022
金属塑性加工技术
4
Ⅰ、Ⅲ、IV必选
0601003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Ⅰ
4
Ⅰ
按不同个性培养要求,必选某中一个模块
06020032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II
4
06020042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I
6
Ⅱ
06020052
金属材料压力加工
6
06030022
晶体学基础
1.5
Ⅲ
06030032
材料热力学
2
06030042
材料物理
4.5
06030052
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导论
3.5
06030062
固体物理
2
06030072
材料物理性能
2.5
06040012
结构化学
4
Ⅳ
06040022
无机材料化学与物理
3
06040032
高分子材料化学
3
0601004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Ⅱ
3
方向Ⅱ、Ⅲ、IV必选
06010082
功能材料Ⅰ
2
方向Ⅰ、Ⅱ必选
06030122
功能材料Ⅱ
3
方向Ⅲ、Ⅳ必选
06040112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
2
方向Ⅳ必选
09090021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
06000013
C++程序设计实践
1
06020062
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
2
06020073
MATLAB程序设计实践
1
06010052
熔炼与铸造原理
1.5
06010062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1.5
06010072
金属腐蚀与防护
2
06010092
表面科学与技术
2
06010102
粉末冶金概论
1.5
06010112
相图与合金设计
1.5
06010122
材料连接
2
06010132
非平衡材料
1.5
06010142
计算机图形学及辅助设计
2
06010152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1.5
06010162
合金与相变
1.5
06010172
环境与材料
1
06010182
电子信息材料
2
06020082
锻造与冲压工艺学
2
06020092
模具设计与制造
2.5
06020102
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
2
06020112
金属压力加工测试技术
2
06020122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
1.5
06020132
材料成形过程装备与控制
2
06020142
压力铸造
1.5
06020152
材料加工新技术
2
06020162
摩擦与润滑
1.5
06020172
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形
1.5
06020182
钢铁材料加工概论
2
06030082
材料制备技术
3
06030092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1.5
06030102
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展
1
06030112
非晶态材料
2
06030132
电工电子材料
2
06030142
材料失效分析
2
06030152
计算材料学
2
06030162
稀土与稀土材料
1.5
06030172
生物材料学
1.5
06040042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3
06040052
无机非金属材料
2
06040062
电化学原理
3
06040072
材料化学
2
06040082
复合材料
2.5
06040092
纳米材料
2
06040102
现代陶瓷材料
2
06040122
高分子物理
3
06040132
高分子材料
2.5
06040142
高分子合成与实验
2
06040152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
2.5
06040162
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
1.5
06040172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1
06010203
有色金属生产实习
4
两者选一
06010213
稀有金属生产实习
4
06030183
计算机在材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1.5
两者选一
06030193
计算机在材料计算模拟中的应用
1.5
06010243
大型综合实验
2
两者选一
06010253
材料设计实践
2
06010193
认识实习
2
必修课程
06010233
毕业设计(论文)
16
注:① 除注明为必修、必选的课程以外,其余均为选修课程;
② 学生选课必须在所在系教学主任指导下进行。
2、材料化学专业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4040021
物理实验Ⅱ
1.5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
15030021
无机化学Ⅱ
4
15030051
无机化学实验Ⅲ
1
15040031
有机化学Ⅲ
3
08030061
机械设计基础Ⅰ
4
12070051
工程力学
4
09090021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
09080111
电工学Ⅰ
4
08020061
工程制图
5
06000061
材料性能及测试
2.5
07020021
材料化学原理
4
15050011
分析化学Ⅰ
3
0701009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2
07020061
粉末冶金原理
4
0702003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
07010121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3
07010061
粉末冶金模具设计
2.5
07010141
无机非金属材料
2.5
07010223
大型综合实验
4
09090023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
2
08040033
制造工程训练Ⅱ
2
0803007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Ⅰ
2
09080033
电工电子实践Ⅱ
1
07010203
认识实习
2
07010213
生产实习
4
07010243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16
13070101
数理统计Ⅱ
1.5
06010142
计算机图形学及辅助设计
2
07020041
金属腐蚀与防护
2.5
15060041
物理化学实验Ⅰ
2
07010102
材料热力学
2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
07010242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
2.5
10010282
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
2
0909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5
13070082
最优化方法
3
09090031
数据库应用基础
3
16010322
管理工程概论
2
09090013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
1
07020042
高分子材料学
2.5
07020052
材料化学合成
2.5
07020052
精细化工
2.5
07020012
表面与界面化学
1.5
07010182
超硬材料与硬质合金
2
07010233
粉末冶金模具课程设计
2.5
07020022
材料加工技术
2.5
07010202
表面工程
2
07010152
纳米材料学
2
07010162
复合材料
2
07010172
粉末冶金材料学
2
07010192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
2
07020042
科技英语
1.5
07010193
计算机上机实践
2
13070091
概率论B
2
15040081
有机化学Ⅳ
1.5
15040091
有机化学实验Ⅳ
0.5
3、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4040021
物理实验Ⅱ
3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
15030021
无机化学Ⅱ
4
15040031
有机化学Ⅲ
3
12070051
工程力学
4
13070101
数理统计Ⅱ
1.5
15030051
无机化学实验Ⅲ
1
08030061
机械设计基础Ⅰ
4
09090021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
09080111
电工学Ⅰ
4
08020061
工程制图
5
06010142
计算机图形学及辅助设计
2
06000061
材料性能及测试
2.5
07010121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
3
07010172
粉末冶金材料学
2
07010061
粉末冶金模具设计
2
13070091
概率论B
2
15060041
物理化学实验Ⅰ
2
07010223
大型综合实验
4
0701009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3
07010031
粉末冶金原理(1)
3
07010181
超硬材料与硬质合金
2
07010233
粉末冶金模具课程设计
2.5
07010041
粉末冶金原理(2)
3
07010193
计算机上机实践
2
09090023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
2
08040033
制造工程训练Ⅱ
2
0803007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Ⅰ
2
09080033
电工电子实践Ⅱ
1
07010203
认识实习
2
07010213
生产实习
4
07010243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16
07010142
无机非金属材料
2.5
选修课程
07010102
材料热力学
2
07010242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
2.5
10010282
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
2
0909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5
13070082
最优化方法
3
09090031
数据库应用基础
3
16010322
管理工程概论
2
09090013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
1
07010072
材料化学
2
07010082
固体物理
3
07010052
粉末冶金工艺与设备设计
2
07010112
高分子材料导论
2
07010132
现代功能材料
2
07010204
金属腐蚀与防护
1.5
07010202
表面工程
2
07010152
纳米材料学
2
07010162
复合材料
2
07010192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
2
07020042
科技英语
1.5
15040081
有机化学Ⅳ
1.5
15040091
有机化学实验Ⅳ
0.5
(四)课外研学
至少修满8个学分,时间分散在全学程。
八、其它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