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题(120分)
学号: 班级: 姓名: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成语并对它作解释。(4分)
zhèn hàn rén xīn:( ) zhāo fā xī zhì: ( )
2、文学常识填空(5分,每空0.5分)
⑴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 、 、 和 五部分。
⑵鲁迅原名 ,字豫才。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
⑶陶渊明, 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 ,又名 。
3.默写。(15分,每空1分)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②《望岳》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
③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
。
④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是 ,
。
⑤《春望》中表现忧国悲民的句子是 ,
。
⑥《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语句是 , 。
⑦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⑧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⑨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例:山涧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
4下面的话题谈谈你的理解。(不超过30个字)(4分)
“铸剑为犁”的雕像在联合国总部前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争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眼下,第二次海湾战争又使伊拉克再次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战争犹如一把利剑,总是在人类的头顶上晃悠着,晃悠着……
。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5-9题。(11分)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选自《北京晚报》 有删改)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6、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 、 、 。(2分)
7、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3分)
8、第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
9、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2分)
。
(二)画家和他的孙女(14分)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欢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
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您怎么说是树呢?”
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
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
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
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
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
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马有翅膀吗?”
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
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您怎么说是马呢?”
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鸡还大。婷婷就拿那画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10.如果将画家的“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一名话改成“树枝与树干应该哪个粗呢?”或“树枝是不能比树干粗的”,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11. 婷婷性格中最突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能表现这一性格特点的语言描写的句子。(3分)
答:
12.联系实际,说说你对文中“画家”这一人物的看法。(3分)
答:
13.从深化主题的角度为文章选择一个最好的结尾。( )(2分)
A.画家望着孙女的获奖证书,傻了。
B.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怎么跟小孩子没二样呢?”
C.画家望着获奖证书,勃然大怒:“这不是把孩子引入歧途吗?”
D.画家拿着获奖的画去问婷婷:“蛋怎么会比鸡大呢?”
14.读完本文你想对你的老师、父母说什么呢?(3分)
.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各组中画横线的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分别是(4分)
(1)( )A.素湍(chuǎn)绿潭 B.不见曦(xī)月
C.夏水襄(xiāng)陵 D.重岩叠嶂(zhàng)
(2)( ) A.略无阙(quē)处 B.沿溯(sù)阻绝
C.属(shǔ)引凄异 D.飞漱(shù)其间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1)重岩叠嶂:
(2)隐天蔽日:
3、(1)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2分)
答: 。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2分)
答: 。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四、诗词赏析(10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4分,每空2分)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以烟火作为警报,这是借指 。(2分)
3、“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4分)
。
五、作文(40分)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 改变了我的生活
要求与提示:
①请根据写作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字数600字左右。
2.也许你曾于“稻花香”中“听取蛙声一片”,领略夏季独有的风景;也许你曾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感受登临绝顶的风景;或许你曾在无意间目睹那动人的瞬间,品尝真情绘制的风景;或许你也曾在一次一次活动中,邂逅用合作编织的风景……你心中那美丽的风景是什么呢?
请你以“风景”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