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T 在腔内外联合断流术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腔内外断流术;门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静脉丛是门脉系统中一个重要的侧支循环, 门脉高压症
时,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
要原因。其中,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s
ligation , EVL ) 非 选 择 性 贲 门 周 围 血 管 离 断 术 ( Hassab 、 s
procedure)以及腔内外联合断流术(EVL+Hassab s procedure)是
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减少出血率与再出血率的重要方法。有学者利用
超声内镜研究表明,联合手术效果优于单一手术,但超声内镜检查结
果受操作者水平影响,且为有创检查,为确定其疗效,需要有一种更
为客观、准确和实用的手段[1] 本文旨在阐述 CT 在此方面应用的研 。
究进展。
1 腔内外联合断流术研究现状
目前认为, 两种类型的侧支循环通道在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成中 有
起作用[2] 。一种是位于壁内的"管形"或"栅栏形"静脉丛,也就
是浅静脉丛与黏膜下深静脉丛,这是发生出血的主要部位。而且胃壁
与食管壁内的这一类静脉丛经胃食管连接处的交通支相互连接,经延
迟血管造影发现约有 72 %胃底贲门部位的静脉曲张是与食管曲张静脉
相连通的。另一种是壁外的食管旁静脉丛,根据离食管外膜距离的远
1
近又分为周围静脉与旁静脉,此外还有连接黏膜下深静脉丛与食管旁
静脉丛的穿静脉(PV) 。基于这一理论,有学者[3]利用内镜套扎+
门奇断流术分别结扎食管腔内和腔外的血管以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研
究的 115 例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奇静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
标,结果显示治疗后单纯套扎组、单纯断流组、腔内外联合断流组奇
静脉血流量较前分别下降 31%、32%和 43%,1 年内 3 组复发率分别为
40%、37%和 6%,再出血率分别为 11%、11%和 0。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到奇静脉血流量下降显示了联合断流术的良好效果,同时也为判断治
疗效果及预测出血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无创检测手段。但因超声受肠气
干扰,其检查准确性和客观性受到一定限制。刘波等[4]利用超声内
镜测量黏膜下静脉(EV) 、食管周围静脉(Peri-ECVs)内径、食管旁静
脉(Para-ECVs)内径,并检查穿静脉的有无及部位。结果显示腔内外
联合断流术后患者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曲张程
度也明显减轻或消失。证明该术式能有效地闭塞食管下段壁内、外的
静脉,阻断门奇静脉分流,防止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复发,而且操作
简便,值得推广应用。但由于超声内镜为有创检查,部分危重患者不
能耐受,而且仅有少数研究中心拥有这种手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
应用。因此,在腔内外断流术疗效尚未完全确定之前,需要一种更为
实用、客观、准确的检测手段来判断。
2 CT 在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进展
2
CT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极大
地提高了诊断能力。门脉高压症时,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是其最
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
此显示该段有无静脉曲张及严重程度尤为重要。对于肝硬化患者,需
要用 CT 评估其并发症及定期监测,那么同时也可以在不增加费用、痛
苦及检查风险的情况下了解食管胃静脉曲张情况。
CT 下显示正常食管内壁光滑,壁厚 1~1.5 mm,如果部分或全部
塌陷,食管壁则增厚,有时过多的黏膜皱襞也可表现为内壁增厚,但
不会超过 3 mm[5] 。门脉高压症时,CT 显示食管壁增厚、向管腔内突
出或管壁不规则、结节状增强等均提示食管静脉曲张可能存在,由于
食管蠕动和过多的黏膜皱襞,正常的食管也可出现类似的结果,病理
情况下食管炎和食管癌等也亦可出现,所以说,这种表现特异性并不
是很强。
20 世纪 80 年代后螺旋 CT 的出现与飞速发展对门脉高压症的诊
断有了新的突破。与普通 CT 相比,螺旋 CT 为连续扫描,不会丢失层
与层之间的小病灶,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了扫描速度,明
显减少了扫描时间,有利于双期或多期的增强扫描,最有优势的是扫
描后图像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小密 、最
度 投 影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 Min-IP ) CT 血 管 成 像 、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