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面阿坝70年发展成就的现代化篇章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章梦晗在汶川县映秀镇的一处半山,几处茶空间叠错相缀,其间坐落着一处石垒建筑,背靠茶园。从边处走过隐隐闻到一丝松烟香夹杂在这处青山绿水中。这是当地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地,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茶祥子映秀坊。这里的主理人蒋维明并不是本地人,但他却称映秀为自己的第二故乡。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蒋维明的父亲在青城山后山被困,依靠当地老乡们的帮助才得以平安归家。带着这份感恩,蒋维明来到汶川参与震后重建工作,见证了汶川的新生。2012年,汶川县政府邀请蒋维明到汶川映秀镇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蒋维明以制茶人的身份入驻
2、映秀非遗创意园。如今,在阿坝州,处处可见蒋维明这样的创业者。自然地理资源丰富的阿坝,草原辽阔,雪山耸列,江河纵横,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9月4日,“壮丽辉煌七十年感恩奋进新阿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会上,阿坝州委副书记杜海洋介绍了建州 70 多年来,其经济格局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对于当地人来说,守着青山过苦日子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全州在守住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阿坝州逐渐实现绿色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探索出一条阿坝州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松潘县黄龙景区的牟尼沟二道海。(姜跃斌
3、/摄)26之路。不仅使清洁能源、生态工业蓬勃发展,还实现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带领百姓脱贫致富。这个秋天,廉政瞭望 官察室记者再走阿坝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忍冬花开又相见“那时我走在映秀的山间,看到茶树在天地间茁壮成长却无人采摘,他们静谧而蓬勃的生命力打动了我。我想我有责任将这里的制茶技艺与文化传承发扬。”蒋维明接手当地的茶园之前,这里有着一批老茶人,在2008年地震中,茶厂受创,这批老茶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厂,只得另谋生路。蒋维明来到映秀后不愿意看到传承着本地羌文化的制茶手艺默默沉寂,于是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渴望恢复本地代表性的藏茶与羌族传统金银花茶制作技艺。这一愿望实现后,蒋
4、维明并没有停下脚步,又复兴非遗“传统手工贡茶制作技艺”。为了给映秀茶打开销路,蒋维明针对各类茶的特色推出不同茶品牌,并带着映秀茶走出国门,将它们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二十多个国家。“金银花又叫忍冬花,凌冬不凋。它象征着互助与守望,又承载着坚韧自强的生命力,就像映秀、就像汶川。”在蒋维明看来,是映秀给予了自己生活的力量。这十几年来,无数的建设者来到阿坝、来到汶川,为这里的建设增砖添瓦,而这里也在不断回报着绵绵恩情。来自若尔盖县的洛让金巴是索格藏村村支书,同时也是世代在这里生活的牧民。过去几年,洛让金巴有一个明显的感受草场变绿了,草原开始有了生机。“小时候总听阿妈阿爸说,这里的草原是多么美,到处是
5、绿草野花。但在我小时候,从哪里望过去都是黄绿不接的样子,哪怕是夏天,也是黄比绿多。但过去几年,政府推广的 方格治沙有了成效,很多地方都开始长起绿草。”在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一带的草场,从山头上到平地都覆盖着一块块的“方格”,上面分布着沙柳,有的已经长大,有的还是矮苗。记者走近后抚摸地面,泥土紧紧黏在一起。“过去没有实行治理沙子的时候,风一吹满口都是黄沙,人都没法生活,更不要说放牧了。所以之前知道可以治沙,我们牧民都很高兴,虽然暂时放牧受到限制,但这可以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而且,虽然放牧受到了限制,但现在交通好了,游客多了,我们也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不能只盯着放牧。”村民多吉对记者说。多吉所在的
6、村落紧邻黄河洛华湾,在这里,黄河实现180度弯曲,流向折返西北。长期以来,由于洛华湾位于河流凹岸,受到水流不停地冲刷,河岸侵蚀严重,岸边的草场也受到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为解决黄河侵蚀问题,若尔盖县实施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处置工程项目,采用“格宾石笼护坡+抛石护脚”的设计方案,使得黄河侵蚀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现在洛华湾附近的草场与黄河遥相辉映,成了一处游人争相打卡的景点,为沿线发展旅游经济带来的动力。“绿水青山不只在当代,更在未来,无论发展什么产业,首先都要守住生态的红线。”若尔盖纪检干部郭崇高曾长期在基层工作,他感言,自己在当地工作的十多年中,深深感受到环境对当
7、地人生活的影响,“环境保护项目不只要建设,还要监督。监督到位才能护航生态经济永在路上”。“两山”已绿创新机近年来,绿色、环保已经成为阿坝州各级部门以及企业、园区发展建设的悬头之剑。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阿坝州都经历着严峻的产业转型危机。阿坝州经信科科长刘剑介绍,1953年建州后,森林资源给阿坝州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阿坝州逐渐形成了以森林采运为主导,矿产开发和机械制造为补充的工业体系,尽管从建州伊始,阿坝就着手建设多门类的工业产业。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涵盖采矿、化工、制药、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生产等多个门类,但工业产值中森工产值长期占比超过60%。森林资源长期过汶川县水磨镇
8、凤凰村,合作学校的师生将村民庭院外立面重新设计。(章梦晗/摄)27封面度采伐,阿坝州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业结构也越来越单一,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迫在眉睫。“产业转型从水电站的建设开始起步。之后激发了阿坝州建设电站的热潮。有了电站,就有了发展工业的基础,一批高载能企业开始在阿坝兴建。而进入21世纪后,两山 理论的提出不仅让企业与政府看到生态的红线,也看到了生态、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打开了阿坝州的工业发展之路,带来了无数新机。”刘剑说。四川希望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望水电”)的员工王灵今年52岁,是茂县人本地人,在他的印象里,茂县森多林密,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这里除了“木头经济”,似乎很
9、难找出什么“产业”,即便有工厂,几乎也都做着“消耗资源”的生意。直到十多年前情况才慢慢开始有了转机。2004年,为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茂县引进希望水电,注册在赤不苏镇。据该公司负责人赵明云介绍,公司电站事业部在赤不苏流域分期开发的水电站总装机达5.52万千瓦,为实现电能就地转化,公司配套建设了氯酸钠生产装置和氯酸钠尾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氯酸钠尾气送到相邻企业,作为燃料又可以生产人工宝石。经过十余年打造,该公司与配套生产人工蓝宝石的企业已成为了阿坝州能源转换的示范基地,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不仅成为了茂县的纳税大户,经过省经信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还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我
10、州载能产业发展到现在非常不容易,仅 十二五期间,我州就对8个行业涉及30户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实施了淘汰,其中关闭21户、淘汰工艺设备9户,节能22.1万吨标煤。”刘剑告诉记者,“十二五”之后,阿坝州坚持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州内工业结构才得以进一步优化,现在,企业主动改造的意识越来越强。与希望水电同被评为省级绿色工厂的另一家企业四川省兆迪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兆迪水泥)成立于2011年,位于汶川县漩口新型工业园区。据该园区副主任袁龙武介绍,兆迪水泥充分利用周边废渣资源,积极实施循环经济再利用。在水泥生产线外,还同步规划配套4.5MW 纯低温余热发电站,实现了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记者看到,在
11、 建州 70 周年阿坝州工业发展综述中,清洁能源、优质矿产、中藏羌医药产业成为了阿坝州创新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词。据阿坝州经信科有关干部介绍,目前阿坝州以水电、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州紧抓能源结构变革窗口期,正进一步推进锂矿资源勘查开发,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转型。“十四五 开局之后,阿坝州推动构建 5+N 生态工业产业体系。5 代表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中藏羌医药、民族文化工艺、优质矿产资源等五大产业集群;N 则代表以县域中小微企业园为载体发展的数字经济、绿色载能、材料加工等特色产业。”刘剑说。“在净土阿坝看见美丽乡村”“良辰吉日八月八,各路精英聚保华,九寨云顶闪金光庆开张
12、小康路上迈大步,发家致富有门路,精准扶贫为民想感谢党”伴随着腰鼓的阵阵节奏和铜镲的锵锵声,“三句半”唱词在九寨沟县灵宝村保华乡的小道上远远地传开,整个村庄的村民都知道“新时代乡音宣讲队”来了。乡音宣讲队队长名叫陶全娃,今年56岁,是灵宝村村支部书记。为了更好地向村民宣传政策,带领村民致富,2006年,陶全娃与会南坪小调的村民殷金生组建了宣讲队。为了让内容通俗易懂,村民一听就明白,两个人以“三句半”和当地小调民歌为载体,自己编写歌词,渐渐成了当地有名的乡音宣讲队。宣讲队快走到山脚时,村民方树平正准备给小院门头换上新买的竹编罩灯。陶全娃告诉记者,方树平是村里种果搞民宿的积极分子,“2009年的时候
13、我们宣讲种植果树,他听说收益高,有政府扶持,很快就把原来家里种蔬菜的地改种苹果。过了几年市场开始变化,又开始种李子。这几年,我们依托山顶酒店的流量,自己开发民宿,政府还专门帮我们请了设计师。也给他家的小院进行了设计,现在正准备投入运营。”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曾经是贫困村,在汶川大力打造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三宝”特色产业的背景下,推出山居民宿,打造以民宿体验为主题的农旅融合品牌。水磨镇凤凰村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在政府与高校的协助下改造住房,开办农家乐。水磨镇副镇长张建告诉记者,为了实现营收,镇上还推出民族工艺、非遗等手工制作体验例如羌族刺绣制作。“创新发展模式,为的就是走出一条 生态特色、优
14、质高端、三产融合 的发展道路,不仅增加农民收入,还带动整体产业链条升级。”在九寨沟县黑河镇“金棚子”葡萄种植基地,村干部何官秀和丈夫正在检查葡萄的生长情况。马海生告诉记者,28过去这里的村民难出去,主要的种植作物只有玉米土豆。2016年,他刚到黑河镇任党委副书记没多久,就考察了本地发展情况,发现曾有企业在当地种植酿酒葡萄,在进行市场调研和环境考察后,马海生和驻村第一书记商量,要在黑河镇发展葡萄种植。何官秀说:“一开始我老公还不愿意嘞,怕赚不到钱,我就和他说,马书记去彭州考察咯,葡萄市场很不错。现在我们这些种植户成立了合作社,专门针对市场推出有机葡萄,卖得好嘞。马书记还咨询了州上的农科局,我们听
15、从建议,现在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据该县纪委常委唐承海介绍,依托葡萄种植,九寨沟县的葡萄酒产业已经实现种植、加工以及旅游、餐饮、文化等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融合产业。在九寨沟县双河镇打造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农民既可以以集体经济入股经营,也可以就近转移就业方式参与到葡萄酒加工及旅游服务中,增加收入。九寨沟县酿酒葡萄现代农业园区以“生产+加工+科技”全面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在净土阿坝看见美丽乡村”是阿坝乡村振兴响亮的口号,如今,这在绿色阿坝的乡村已经成为现实。拥有丰富的绿色山野菜、果蔬、天然植物、高原牦牛(羊)及道地中药材等优势资源的阿坝州,不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16、经济,还依托农牧业发展食品加工、旅游经济。刘剑告诉记者,“二产联一产带三产”成了许多村镇都想开创的致富道路。“三产有机融合有助于推动形成工农互补、三产融合的产业振兴新格局,阿坝将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工业发展思路,突出生态优先战略,聚焦新型工业化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阿坝、高质量建成 一州两区三家园 提供强劲动力。”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再到乡村振兴,阿坝走出一条人民至上、绿色优先的经济发展之路。从建州初期的羊肠小道,到如今九黄机场、红原机场建成投用,“由点到线成网”的阿坝交通已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峥嵘七十载,阿坝儿女砸碎封建农奴制枷锁,阔步踏上社会主义道路,以砥砺奋进追逐千年梦想,以团结奋斗迎来千年巨变,实现了民主改革和全面小康两次“千年跨越”。记者在阿坝听到较多的,是人们对即将开通的川青高铁线、都四线山地轨道的期盼,彼时,阿坝的交通网络与产业体系将进一步优化,助推阿坝的高质量发展。九寨沟县黑河镇“金棚子”葡萄种植基地的晚熟巨峰即将接替应季巨峰上市。(章梦晗/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