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语文论文:中年级“玩中写”片段组合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891575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中年级“玩中写”片段组合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论文:中年级“玩中写”片段组合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写作像玩儿那样快乐 ——中年级“玩中写”片段组合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作为刚刚接触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说,怎样让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惧怕写作,就乐写作?该文从当今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孩子爱玩的天性,畅谈了“玩中写”片段组合式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实践中总结了该教学方式的流程,教学特点及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每堂课设计2~3个玩的片段,并配以2~3个写作片段,让孩子玩玩写写,先片段再组合,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写作文,让中年级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创新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玩 写 片段 组合 快乐 在2007年5月《阅读》杂志上发表着这样一段话: “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听听‘玩中写’俱乐部的同学们是怎样说的: 写作是件快乐的事儿 写作是件有趣的事儿 写作是件轻松的事儿 写作是件享受的事儿 写作是件幸福的事儿 ……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呢?因为他们是‘玩中写’俱乐部的成员。欢迎你们来到‘玩中写’俱乐部,成为快乐作文一族!” 这就是“玩中写”俱乐部孩子的心声。文中讲述的“玩中写”活动正是我们一年多来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进行实践和探索的小小的案例。每到作文课,孩子们就用“边玩边写,快乐无限!”来迎接、期待课的开始。是什么让孩子们感受到写作像玩儿那样快乐呢?我们愿意把一年多来的实践和探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现实让我们想走一条新路 1、孩子真的怕写作文吗?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的调查,40%的中小学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这则消息,恐怕会让许多家长、老师甚至所谓的教育专家们忧心如焚了。为什么这么多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惧、厌倦和失望的心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1)教师的高标准让学生可望不可及 “唉,又是作文课,教到现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还是好词好句少,句子不优美,立意不新颖,缺乏感染力……”试问一下,这作文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高了,这样的话,孩子在作文课上还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吗?孩子还会爱上写作吗? (2)同伴的牢骚让作文越来越失去吸引力 “作文,作文,见了头疼”这是流行在孩子们中的一句口头禅。“老师又要我们写作文了,会要我们写什么题目呢?会要我们写多少字呢?唉,头疼!”孩子们思想上背着那么多的包袱,哪还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课呢? (3)家长的恨铁不成钢更是浇灭了学生心中仅存的那点兴趣 现代社会,由于越来越重视交流、沟通的作用,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学习、事业和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家长们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孩子写作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视,又是作文补习班,又是天天回家逼着看作文书,记日记,这样孩子对写作能不厌烦吗? 从以上几点看出,学生对作文存在的恐惧心理主要来自外部,而且这种感受随年级增加在加深。那么对于从没接触过作文的孩子来讲,作文可怕吗?其实孩子会天真地告诉你——“不知道”,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作文! 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作文还是个新鲜事物,他们对作文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哪里会怕写作文呢?可随着老师、哥哥姐姐、家长三方的黑色影响,他们对作文越来越没兴趣,越来越怕写作文了。孩子的“怕”是人为造成的,因此,在孩子将要走进作文世界的一开始就要想办法把他们牵引到有趣的世界中去,让孩子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去学习写作。 2、有谁规定一堂作文课只能写一次吗? 在一节节的作文公开课中我们往往看到孩子们只有一次写,时间很短,而我们平时的随堂作文课一般设置是两节连上,老师们花一节课指导,接下来的整节课写。 虽然,中年级作文是篇的起步,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让学生写篇章,难度太大了,学生抓不住关键处、精彩处,容易写的空洞无物;再者,学生毕竟还小,让他们整堂课坐在那儿写作文,孩子会有劲吗?会坐的住吗?非但如此,部分学生还会趁机做小动作,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其实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作文课只能写一次的,虽然一气呵成,让思维自然无障碍干扰地流淌很重要,但对于中年段的孩子来说,在教学时,采用几次片段的写,更能提高写的效率。 因此,我们要在孩子没有进入写作的大门之前就告诉他们:写作是件快乐的、有趣的、轻松的、幸福的事儿,要牵着他们的手,快快乐乐地踏上作文之旅,要以“玩”为整堂课的灵魂,以片段组合式为教学的操作流程。 二、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新路的开阔 1、“玩中写”片段组合式作文教学的流程 A、“心里痒痒,我想玩”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这样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很快就能激发孩子学作文的兴趣。听,三(2)班传来一阵欢呼声,一定又是作文课吧。只见老师变戏法似的拿出两个苹果,玩开了: 师:来,让我们先尝尝这个没冻的苹果吧,今天我们要不用手拿,把你的小手背到后面,用嘴直接去咬苹果,咬得到吗,一次不成再来一次。谁来玩? 生1:“老师,我来!” 生2:“老师,我保证不用手一下子就能吃到苹果!” …… 学生的兴致立刻被调起,可来劲了。 …… 师:快把你刚才的猜测和你吃苹果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玩苹果》教学片段 A′猜想后的写作 不用手拿直接用嘴去啃苹果,听着就觉得挺有意思,不用说亲自去玩一玩了,心里真是痒痒的,于是老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把刚才的猜测和吃苹果的过程、感受写下来。 “……终于叫到我上台玩苹果了,我对准苹果咬了下去,没想到苹果跑开了,没咬着,我想:好哇,你这小东西居然敢捉弄我,咱们走着瞧,第二口我一定把你搞定。于是我尽量把嘴张大,朝着苹果又咬了下去,咬到了,我高兴极了,可苹果又掉了下去,在桌子上还翻了个跟头,似乎在朝我做鬼脸,台下的同学哈哈大笑……” ――选自高慧敏同学写的作文《玩苹果》片段 学生独白:原来写作文这么好玩,就像骑车、跑步一样容易。 B、“真有意思,我会玩” 《玩水滴》这节作文课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玩的环节: 师:那这枚小小的硬币上到底能滴多少滴水呢?我们来玩玩看,下面,老师先请一个同学上来玩一玩。” (叫上一学生先玩给全班看。) 师: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滴到硬币上的水滴是什么样的?并轻轻帮他数一数,看他能滴多少下?我们把眼睛睁睁大,看要看仔细,数要数清楚。 学生开始玩水滴,到20滴时停下。(实物投影:多媒体画面定格水滴鼓起的样子) 师:你们看看,这么多滴小水滴现在已汇成一个大水滴,现在硬币上的水滴是什么样的? 生1:“硬币上的水滴像一个红宝石。” 生2:“硬币上的水滴像一个果冻。” 师小结:有了你们的想象,老师觉得硬币上的小水滴活起来了。是那样的多姿多彩,生动活泼。 …… 师:同学们现在的心情很复杂,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这枚小小的硬币上到底能滴多少滴水呢?看看,水最后是怎样溢出来的? 生1:“圆圆的大水珠终于撑不住了,破了个小口子,从边上沿着一个方向溢出来了。” 生2:“小小的水滴像洪水一样流淌出来,一拥而出。”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想不想玩?但在玩之前,你们先把刚才看到的精彩瞬间和内心感受写下来,请按照这个句式接着写下去。 出示:水滴一滴一滴落到了硬币上,我看到 (放音乐)师:我们赶紧写下去,你要在3分钟之内写完,音乐一停就停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那一会儿就可以玩了。 ——《玩水滴》教学片段 B′观察后的写作 学生投入到了生动的习作情境中,并以玩为奖励,激起孩子写好的愿望,写出来的文字是流淌着情感和智慧的童言。 “老师请周杨到讲台上来玩水滴……到18滴的时候,硬币里面的水滴就像一颗红色的宝石镶嵌在硬币上,多么美丽啊!数到28滴时,周杨的手直发抖,我们心里也很焦急,不停地念叨:‘小水滴,你千万别流出来呀!’‘29、30、31、32……’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一起点了起来。到38滴的时候,圆圆的大水珠终于撑不住了,像一个包子破了个小口子,水从边上沿着一个方向溢出来了,溢出来的水就像一朵花。” ――选自张玲同学写的作文《玩水滴》片段 学生独白:写作文是一件多么开心与幸福的事情啊! C、“过把瘾后,我爱玩” 师:刚才老师吹出的泡泡像什么呀? 生1:像一个个小气球,又像一个个小灯笼。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会发出五彩的光。 生2:还像一个个像伞兵,像一颗颗珍珠,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师:现在,咱们来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多又大。 校园里一下子像炸开了锅一样。孩子们有的轻轻地吹,吹出的泡泡又大又圆,有的用力吹,吹出的泡泡又多又小,还有的小调皮追着泡泡到处跑,顿时,整个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成了一个泡泡的世界。 ——《玩泡泡》教学片段 一提到玩,孩子们最高兴。因为玩就意味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玩起来不厌其烦,乐此不疲。 C′实践后的写作 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写作文,在玩中,孩子们享受到的是快乐,此时,若让他们用语言来表达玩的乐趣也同样能感染人。请看这个作文片段: “只见他们将盖子拧开,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轻轻一吹,一串串珍珠般的泡泡在空中飘动,这些彩色的泡泡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嬉戏,他们有的大,大的如同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灯笼;有的小,小的像一个个伞兵从天而降……这些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个个身穿彩衣的可爱的小孩,在空中顽皮地追逐嬉戏。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世界,我真羡慕这些泡泡能在空中飞。我想:要是我也能飞该多好啊!” ――选自刘婷婷同学写的作文《玩泡泡》片段 学生独白:今天,我们玩的“吹泡泡”这个游戏真好玩,不知道下次作文课又会玩什么,我很期待。 2、“玩中写”片段组合式教学的特点 在作文课上,我们不是把流程简单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玩,一块是写,而是先把玩进行分解,让孩子一步步玩,并且把最好玩的放在最后。边玩边写,以玩促写,以玩激写,并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努力使学生的外在学习动力转化为内在驱动力。 A、把玩分解。 每次的游戏不是一次玩完,而是分成几个环节来玩,孩子必须写好了前一个环节才能进入下一个玩的环节,而且环节越来越有趣,把最好玩的放在最后,极大地激发孩子想玩的欲望。 我们在《玩蜗牛》时,就分成了三步: 第一步:寻找蜗牛朋友。 孩子在墙角边、草丛里、大树下、砖缝里……找到了很多蜗牛,看,孩子们多兴奋呀!(这是寻找中的乐趣。) 第二步:观察蜗牛的外形。 孩子们有的在研究蜗牛背上的壳,有的在观察它们的触角,有的在寻找它们的耳朵。(好奇心促使学生去发现,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孩子欢呼半天。) 第三步:和蜗牛做游戏。 先把钢笔放在蜗牛的正前方,看看蜗牛有什么反应,再把一只瓶盖子放在蜗牛的正前方,看看蜗牛的爬行路线又有什么不一样。(和蜗牛零距离接触,和它们玩耍更有趣。) 这样,整堂课上,学生都是兴奋无比,越玩越有趣,高潮迭起。 B、把写分解再组合。 难度——由低到高 我们一般认为,习作训练重点分为四个层次,即:说话——写话——片段——篇章。说话——写话是低年级的训练重点。中年级的学生毕竟还小,他们思维的跳跃性很强,而且玩过之后很快又会忘掉,如果让他们一下子成文,难度太大;再者,如果让他们整节课坐在教室里写作文,效率肯定不会太高,所以我们采用了分段作文教学法,几个片段的难度也不同,由低到高。 我们在《玩蛋壳》的教学设计中,共写了三次。 第一次: 师:刚才我们在鸡蛋的小头一边把它敲了个小洞,然后让蛋清和蛋黄沿着小洞全部流出。同学们玩得津津有味,快把你玩的过程写下来吧! (这个环节比较简单,想必写起来也不难) 第二次: 师:现在这个蛋壳能做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没想到同学们的想象力这么丰富。刚才同学是怎么说的?表情是怎样的?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快把我们猜、说的情景写下来吧! (要写出语言、表情、心理,有了些难度) 第三次: 师:我们刚才用蛋壳做了一个不倒翁,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制作过程中我们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其他同学又有什么表现?把这些详细地写一写。 (这是整堂课的最有趣的环节,当然要把制作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写精彩,并要关注其他同学的表情、动作,有一定的难度) 课上,我们把写分解,玩了一个环节之后及时用笔写下一个片段,三个片段的设计一个比一个复杂,对每个片段训练我们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鼓励孩子将最有趣的部分写具体。 作品——由分到合 习作毕竟不是写片段而是写篇,因而最后还需要回归整体,完整习作,让孩子把一个个片段组合后加上开头、结尾,并适当注意一下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最后拟题目。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玩了蛋壳。最后,你可以把课后了解到的不倒翁为何不倒的科学道理作结尾;也可以把你玩蛋壳的感受作结尾;还可以自己作主,写个你喜欢的结尾。然后,在前面空的三行中补上你们猜猜手中的鸡蛋可以怎么玩的过程作为文章的开头,还可以自己作主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你的一篇文章就完整了。 把作文分分合合,除了玩蛋壳的经过写得好玩外,题目、开头、结尾等处处突出“趣”。 C、把评价多元。 首先:评价的主体在改变,教师评、自评、学生评、家长评轮流来。 ⅰ、激活思维,师生共评 在我们以前搞的非指导性作文教学中,对如何激励学生,摸索出这样一条有趣的法则:当你希望孩子朝某方向去努力的时候,如果他稍有进步,你就要夸大表扬力度,如果他偶有错误,你要假装看不见,要让孩子永远相信自己的文章是写得最好的。当学生交上自己的作品时,总亮着眼睛,满怀激动地等着老师的评价,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的评语是一个成熟而智慧的言语生命的馈赠。我们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方面也进行了尝试,在作文课上,我们不停帮孩子找好的句子,放大学生点滴闪光处,或一句、或一词、或一字,甚至一个标点,不停画红星。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充满着激励,总是充满着赞赏,无疑是给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使学生体会到言语创造所给予自己的温情熨慰。 ⅱ、畅所欲言,学生互评 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把评价的权利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或不足,如:你认为他哪儿写得好,并说明理由;或者帮他出出主意,怎样才能让文章写得更精彩。被评价学生根据全班学生的评价,能正确认识自己作文上的优缺点,产生更强的写作动力。而且学生为了评价别人,必须仔细倾听;为了评价别人,必须组织语言表达,这样本身的听说能力在评价中也会不断提高。 ⅲ、张扬个性,学生自评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修改、提高的过程。在习作课上,我们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采用让学生自己画红旗、得五角星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评,在作文评价中让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ⅳ、促进沟通,家长参评 家长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主要起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们的习作课经常把家长请进课堂,让他们对孩子的作文进行即时评价;或者把作文本带回家,让家长看过后做延时评价,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写作文、评作文的劲头更大了,兴趣更浓了。这样的结果,已大大超出作文评价的本身,既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又让家长对孩子的进步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孩子写作文的兴趣,也促进了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 其次:评价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 ⅰ、奖励性的评价 评价可以作为一种奖励的手段,如“谁评的最精彩,下一个上台玩的就选谁。”当学生看到评价最精彩的学生神气十足地走上讲台率先过把瘾时,除了羡慕,就是下定决心迎头赶超。 ⅱ、激励性的评价 富有激情和激励性的评语,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强劲的动力,觉得写作是生活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激励他们写的欲望,激励他们写得更精彩。如:“你很有勇气,也很自信,你的杰作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享受,谢谢你!想要几颗星?你要几颗星,就给你几颗星。” ⅲ、提升性的评价 评价也可以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基本方法,发挥评价的提升作用,如:《玩水滴》一课的评价“你观察大水滴很仔细,说它像馒头,呵呵,外形是很像,但你见过透明的馒头吗?”“你用了一个比喻句,一个拟人句,让我觉得硬币上的小水滴活起来了,是那样的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以后在我们的文章中要多用一些这样的句子,这样,你笔下的事物就显得栩栩如生了。” ⅳ、荣誉性的评价 定期或不定期地精选学生的优秀习作,在漂亮的纸上打印或誊抄然后在全校展示。 总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一开始学生可能只是为玩而写,但随着评价机制的日渐成熟,评价水平的逐步提高,每个学生学会了从多方面欣赏同学的习作,会对别人的习作提出合理而诚恳的建议,这时,学生就会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写,渐渐地,写得好就会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N三、反思让我们调匀了实践的天平 实践中,难免会碰到挫折,很多关注我们实验的同仁,常对我们的尝试诘问一系列问题,我们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当作我们研究的资源去利用,静静地分析我们实验中的漏洞、不足甚至是偏差。 1、“玩中写”要不要确定中心? 有的人说:写作文前学生就应该先确立一个中心,然后再围绕中心选材,像你们这样分分合合,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像一团散沙,哪有什么中心可言。 我们坦然承认,一开始,学生的作文可能会缺少“魂”。但随着学生不断的玩,学生在期待每一个更加精彩的环节出现,学生的快乐、惊奇、探究……都会成为一个“魂“贯穿全文。 有关立意的问题不能强加给孩子,这个问题会在过程中自然产生,学生想表达什么意思,在整个玩的过程中教师都给了孩子一个暗示,但在文章的结尾处一般又给学生自由,想怎么结尾就怎么结尾,开放和选择的空间给了孩子确定中心的自由。事实上,对于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期中心定不定好远没有对作文“恐惧”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发愁,害怕,甚至反感。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指导学生立意,选材等方面拔高标准,不论写什么,总要求学生要有"点睛之笔",要写出受到什么益处或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选材上过于拘泥教材要求,指导缺少创造性……面对年龄小,阅历浅,处于认知水平的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无疑是期望值过高,那当然也就挫伤了孩子们的童心和写作勇气,我们不应该成为孩子把“作文看作一件很不愉快的事”的“罪魁祸首”。 2、“玩”与“写”孰轻孰重? 有的人说:课堂上看,学生们还是很爱玩,但是真爱写吗? 我们的目的还是要他写的,那么如何权衡好两者关系?我们实验组的成员可以肯定地说,玩是为了写,但写是重要目的而不是唯一的目的,这就如同教学是隶属于教育的一个道理。但合理处理“玩与写”的关系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思考。有时学生一玩,就收不住场,学生只顾“玩”不顾写了。我们发现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有时处理不当,只要我们老师导写(写前诱导)得当,玩和写就不会对立,相反,玩还会成为打开孩子写作心灵的钥匙。 如:在《玩蜡烛》一课中老师在讲台上点燃四支蜡烛。 师:今天我们要对着燃着的蜡烛说句话,让它熄灭。谁想来试试? (在老师讲完规则后,叫上来两个学生尝试,他们都失败了,场上气氛更热烈了,学生纷纷举手都想试。) 师:这么多人啊,可我现在没这么多蜡烛,你们快点拿出笔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写下来,再写出自己想说句什么话“对付”蜡烛,还要写出理由啊,谁写得快,然后读给我们听,大家觉得好,他就来挑战蜡烛了,怎么样,快点写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兴头上不知不觉进了写的天地,他们觉得此刻连动笔都是那样的兴奋,他们就会有许多的想法,且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心理,这时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候,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此时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把这些乐趣记下来,学生一定乐而为之,老师的指导就变得轻松了。如果教师及时进行写作诱导,学生将会进入写作的最佳境界。这时,学生已是迫不及待地想写作了,而不仅仅想玩了。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有了写作的话题,写作的欲望,正是玩玩写写,使学生明白,原来写作也可以这样轻松。 3、“片段”与“组合”怎么衔接? 有人问:写作文不能违反思维发展规律的,即不能打破那种思维的流畅性。先片段再组合这不是违背科学吗? 我们的实验对象是中年级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最佳持续思维能力恰好是维持在片段中,随年级增加可以由片段到篇章,正因为学生们是处在过渡阶段,因此,让学生稍微接触片段与篇章的关系对以后的布局谋篇是无形中渗透方法的。 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分成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形散 我们把习作分成几个片段来写,把玩的过程全部写出来,再加上开头和结尾,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怎么有趣就怎么写,不求详略与立意,只求爱写和有内容写。这样在写的时候就没有思维的障碍了,很“顺畅”地就能写完。不过问题也相应地呈现出来了,如条理不清、语句不通、结构零乱、意思不完整等。这样的作文从理论上说应是认可的,但从实际上考虑没有形成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必须有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神聚 几个片段写完以后,我们有时拿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抄写在黑板上,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修改,此时就告诉学生: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如果一篇文章处处地方都详写,那也就无所谓“详”,重点就不能突出,中心也不明确;同样详略不当的话,也会产生这种不良的后果,总之,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的需要,来确定内容的详略,按照这个要求大家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感悟,怎么写才能表达清楚、语句通顺、用词恰当,一起来修改范文;还可以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以“小组合作”形式,修改作文,教师通过巡视,进行即席指导,以强化指导的作用。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用词或是造句的技巧还不熟练,就要完成一定字数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练习"――作文,这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们认为:不妨先把篇的训练分解成几个片段,就像电影胶片一样,把一件事情分成了若干个镜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本来瞬间即逝的生活拉长了变细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知道什么时候该仔细观察,该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么把观察到的一切写出来。 当然,片段的训练,目的还是逐步过渡到篇,篇的结构形式需要从中年级开始进行引导渗透,可以利用分解式的片段训练,再按一定的顺序,将片段组成一篇较完整的文章。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一节课中的两至三次把玩和写分解,写作的要求要在孩子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步提高。三年级在组合上花的力气小点,而到四年级这部分教学教师的精力要多点。 4、“玩中写”能替代学生所有的作文吗?  很多老师担忧快乐作文以“玩”为题材,一旦没有了玩,学生还会写作文吗? 其实,“玩”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实“玩”已经包含了学生的所有生活。从“玩”中找材料,,校园里遍地黄土,教学生捏泥人,做泥塑,这可比橡皮泥经济有趣得多;满地的树叶采回来,做标本,做贴画,也让孩子喜滋滋;种几颗花种,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感受破土而出的喜悦;校园外处处也是玩的世界,踩踩小石子、摸摸老城墙、爬上小高楼、跳过独木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多么有趣,多么令人向往啊!玩就是孩子的世界,玩就是孩子的童年,玩就是孩子的写作源泉。 让孩子们身边的一切玩乐成为教学的资源,让体验的一切感受成为写作的源泉。 ——实验者语 “玩中写”片段组合式作文教学还反映在对单一的“老师出题,学生写”的乏味的作文教学法进行冲击,可以我们老师提供玩的东西,也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喜闻乐见的写作素材,如做做写写,记一次小实验或小制作;玩玩写写,介绍一个有趣的游戏;演演写写,记一个小节目;甚至门口的烂泥巴,池塘里的小蝌蚪,沙坑中的细沙,操场上的落叶……都能让我们玩半天,玩的方式多种多样,玩够了,把玩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这不就是最真实的作文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不断更新变化的丰富的写作源泉,从孩子们身上搜集既有趣又随手可得的写作素材,使习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对于各种“玩”,每个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对现实中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一失一得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就会层出不穷。在“玩”中那些独特的体验,观察、记忆、想象,也能使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四、神往让我们坚定了新路的方向 一年来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快乐地玩,快乐地成长。带给孩子们快乐,并在这种情景中学习,是我们所神往的境界,虽然那段路艰难漫长,但我们仍然要坚定地寻觅。 我是一个很少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常常在愧疚后想到补偿。在儿子二年级过后的暑假,我与他玩了七天:画画、猜谜、过家家、学做饭、园子里疯跑,镜子前瞎照……每一次玩后,本子上都留下我们玩的痕迹。在最后一天我告诉他,三年级就要学门新课,就是这样写,叫作文课,他惊奇地对我说:“妈妈,作文真好玩!” 儿子现在已经读四年级,每周最盼望的就是作文课,虽然他写得不是那样出色,但作文的热情总是那样持久。就是那句“作文好玩”带给了我新的思考,我想让更多的孩子踏进快乐的大门,于是我们开始实践,开始收获…… ——实验者语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产生动力。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愿望、写作的主动性的时候,作文教学就有了希望。当这种兴趣、愿望、主动性经久不衰的时候,作文教学的成功也就有了保障。玩中写,写中玩,尝试快乐作文,感受作文快乐。只有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成为孩子们一种兴趣爱好时,“作文难”才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孩子们的生花妙笔,我们希望这种快乐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作者简介] 姓名:金旦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8年12月 学历:本科 教龄:10年 职称:小学一级 任教学科:语文 联系地址:常州市芦墅小学 电话:13182552528 邮编:213003 姓名:项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3年3月 学历:本科 教龄:15年 职称:小学高级 任教学科:语文 联系地址:常州市芦墅小学 电话:0519-8580789 邮编:213003 - 9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