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協助台商拓展大陸市場及解決經營問題」
問卷調查結果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爭取大陸擴大內需商機
11
提供通關等諮詢服務
5
建立通路
11
融資
4
提供法規、市場資訊
9
轉型升級輔導
4
開拓二線或內陸市場
8
匯款問題
4
市調
7
設立物流中心
3
建立品牌
6
經營管理輔導或診斷
3
信用風險
6
調解貿易糾紛
3
提供貿易商機資料庫
5
輔導各產業專業貿易商
3
大陸法規限制或障礙
5
維護智財權
5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協助台商拓展大陸市場及解決經營問題」座談會
廠商調查結果
NO
廠商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爭取大陸擴大內需商機
建立通路
開拓二線或內陸市場
建立品牌
設立物流中心
融資
信用風險
提供貿易商機資料庫
轉型升級輔導
經營管理輔導或診斷
市調
匯款問題
大陸法規限制或障礙
維護智財權
調解貿易糾紛
提供法規、市場資訊
提供通關等諮詢服務
輔導各產業專業貿易商
1
統一企業(股)有限公司
ˇ
ˇ
2
遠衛實業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3
創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4
清普鋼模塑膠有限公司
ˇ
ˇ
5
財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ˇ
ˇ
6
力誠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7
金泰科技(股)公司
ˇ
ˇ
8
泰偉電子(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9
健溢機械(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10
宏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11
廣達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12
利統股份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13
台灣伊必艾科技有限公司
ˇ
ˇ
14
媚婷婷健康事業(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15
興農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16
凱士通企業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17
連達科技
ˇ
ˇ
ˇ
ˇ
ˇ
18
佳峟國際(股)公司
ˇ
ˇ
ˇ
ˇ
19
鴻鼎貿易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20
(個人)
ˇ
ˇ
ˇ
21
華頂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22
財團法人台灣電子檢驗中心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23
和泰興業(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24
民鈺(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25
頑石創意(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26
利統(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27
華新科技(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28
廣企科技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29
進昌貿易(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30
裕信(股)公司
ˇ
ˇ
ˇ
ˇ
31
貿鋒(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32
賀正企業(股)公司
ˇ
ˇ
ˇ
ˇ
33
峰溢國際(股)公司
ˇ
ˇ
ˇ
34
協虹實業有限公司
ˇ
ˇ
ˇ
35
芳裕企業
ˇ
ˇ
ˇ
36
新通鎰工業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37
伊蓉生技公司
ˇ
ˇ
ˇ
ˇ
38
美吾華(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39
連昌工業(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40
立群企業
ˇ
ˇ
ˇ
ˇ
ˇ
ˇ
ˇ
41
吉斯邁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42
佑星工業有限公司
ˇ
43
蘭采國際實業有限公司
ˇ
ˇ
ˇ
44
山多力國際有限公司
ˇ
ˇ
45
穩盈興業(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46
電子廠商
ˇ
47
無錫市台商協會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48
福州市台商協會
ˇ
ˇ
ˇ
ˇ
ˇ
49
廈門杰利機電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50
華信統領企管
ˇ
ˇ
ˇ
51
通天下貿易有限公司
ˇ
ˇ
ˇ
52
香華天(股)公司
ˇ
ˇ
ˇ
53
中華國際專業人網
ˇ
ˇ
ˇ
54
單井工業(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55
尚嘉國際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56
英濟(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57
金特實業有限公司
ˇ
58
愛力實業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59
波峰科技公司
ˇ
ˇ
ˇ
60
研舍企業社
ˇ
ˇ
ˇ
ˇ
61
之樂電器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62
久弘環保科技(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63
寶緹科技有限公司
ˇ
ˇ
64
仕豐(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ˇ
65
宏達益企業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ˇ
ˇ
66
僑柯有限公司
ˇ
ˇ
ˇ
ˇ
67
Instyle concept Ltd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68
鈺羅國際有限公司
ˇ
ˇ
ˇ
69
富興隆國際通運
ˇ
ˇ
ˇ
ˇ
ˇ
70
李小姐
ˇ
ˇ
ˇ
ˇ
ˇ
71
欣怡企業有限公司
ˇ
ˇ
ˇ
72
台灣伊莎貝爾食品(股)公司
ˇ
ˇ
ˇ
ˇ
73
百興大理石
ˇ
ˇ
ˇ
ˇ
74
桑居異業聯盟行銷社
ˇ
ˇ
ˇ
ˇ
75
南勁(股)公司
ˇ
ˇ
ˇ
ˇ
76
台灣藍吉爾(股)公司
ˇ
ˇ
ˇ
ˇ
ˇ
「協助台商拓展大陸市場及解決經營問題」座談會
相關建議彙總表
項目
說明
建議
13
目前兩岸對於商品的進口檢驗標準不一致,也無設立共同之認證標準(如GMP只適用於台灣)加上現階段已取消的食品標簽預審,由於各口岸的執行度及解讀不同反倒讓廠商無所適從。
是否可從產品的產地檢驗開始,設立兩岸共同的檢驗標準或共同認可之認證制度。
1、2
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及不景氣,為延伸商務戰線,務必開展大陸市場建立通路市場,以求維持生計
建議貴會多舉辦講座,政府方面多提供情資,不要打壓台商,不將無聊的統獨議題丟給台商,讓台商無後顧之憂,就心滿意足。
7、15
帳款回收不易;非指大陸內資企業 泛指台商和外資企業;甚以台灣知名大企業為難同屬台資企業者情況甚鉅。
建立信用評等網站機制避免同為台資企業遭受同為台資企業坑騙且能立即透過網路.評估選擇最有利的交易模式.企業間資訊互相流通方便迅速.亦希望台資企業於中國積欠台商款項 能在台灣進行訴訟並向總公司追討帳款。
1、2
目前公司正面臨需要拓展大陸內銷市場通路,因為大陸當地供應商以低價格取勝,所以台商於內銷市場的銷售較無競爭力。
大陸政府的政策過度保護當地的廠商,對於台商是否也可以給予相等優惠的策略
6
針對大陸台商資金融通給予協助
1.中小信保資金可以提供大陸台商海外子公司保證額度2.開放大陸投資上限資本金額之規定3.開放金融業對大陸台商放款授信之規定
12、16
中國銀行外匯人員不夠專業,很多匯款作業只有自認倒楣。
廈門外管局人員對中央法規解釋自成一套也無可奈何。
請各地台商協會協助。
12、13、16、17
因對大陸法規及海關部份條文不熟悉,易導致海關或合約糾紛。
2、4、5、6、8、10、13、14、16、17、18、
希望政府協助台商商品打入中國3C通路。
希望政府協助提升台灣品牌中國能見度。
希望政府承租或興建大型物流中心及審核物流配送商。
希望政府提供優惠貸款。
希望政府協助提供商機媒合或辦展覽。
希望政府提供顧問輔導
希望提供中國各項稅法及勞動法資訊。
希望有義務律師提供諮詢。
希望提供經營法規及中國新政策。
希望提供通關限制及關稅資訊。
希望輔導各產業相關法規及人才協尋。
是否可由政府出面邀請各大通路採購舉辦產品採購會,並邀集台商參加。
是否可由政府幫忙租用或買下某些媒體供台商產品曝光。
是否可由政府出面承租物流中心再分租給台商,並找物流配送商簽約談定優惠價格。
是否可提供優惠利率的政策性貸款,並由政府單位撥款,而非由銀行承辦。
是否可由政府出面和中國合辦一些大型的展覽。
是否可提供具中國經營經驗之顧問替台商診斷並建議方向。
是否可定期舉辦課程及說明會。
是否可提供律師可諮詢並協助取得並保護台商智財。
是否可安排駐外關務人員協助處裡通關及卡關業務處裡。
是否可提供各產業貿易關稅及薪資標準並提供找人才之管道。
6
目前大陸地區對於台資或合資企業的融資幾乎是0,他們需要提供”相當營餘”的報表,但是若企業有相當盈餘的話就不需要融資了啊!
因我們大陸分公司位在遼寧省鞍山市,算第三級城市,所以目前沒有任何一間台灣銀行在那設立分行,可否請臨近城市(如大連,瀋陽)的台資銀行也可辦理融資的業務。
13
大陸目前對食品及農產品進口正式法規往往在各地執行能力上有較大差異,因此在相同市場中由於進口適用法規不同,導致最後競爭立足點不平等。
針對法規解釋方式可以參考台灣衛生署目前的釋疑函辦法,對廠商有疑問的具體問題予以明確答覆,如需申報許可證就明示,否則如可認定為不需申報者也明文表示,可以節省大量時間人力。
13
大陸法規一天到晚變更。
請提供正確的新制大陸法規常識。
14
維護智財權
避免智財侵權爭議、應落相關法制。
建立兩岸溝通平台。
7、16
如何即時得到廠商、通路商之信用評等,以避免倒帳發生,市場產品與消費資訊不足,增加決策困難。
因大陸相關法規常常在更動,政府能協助提供多點相關資訊之宣導。
可否有產品或通或經銷方面的資訊提供。
多舉辦在北、中、南之研討會。
1、3、5
希望了解大陸不同領域或消費市場的差異性。
7
呆帳難處理、為積極搶攻市場,對新客戶配合條件,不敢太嚴苛,一旦發生呆帳,除非訴訟,否則均無太正面積極之回應。
提供相關法規與資訊輔導之管道加強
7
大陸內銷廠商或經銷商常因資金問題而無預期倒閉,造成台商求償損失。
台灣政府與大陸政府之間協助台商有關信用調查之資訊及信用風險預防措施,提供專門人員協助遭惡性倒閉之申訴與求償
16、17
台商在大陸地區常常遭遇海關通關之問題,尤其是在華南地區,各市通關條例無具體統一之解釋,造成大陸進口通關延誤與罰款,甚至被誤判為走私案件。
設立兩岸通關諮詢專案單位,可事先就特殊進出口案件兩案專司單位先達成溝通與共識,於通關時因海關個人因素而造成通關之阻礙可由這專門單位居中協調讓下情可上達,以杜絶大陸海關循私貪污之案件。
台灣政府網站可提供大陸關務條文與最新條文資訊隨時更新,另設大陸區運作金流與物流相互資訊以便台商政策與決策之方向。
1、3、8、11
希望政府提供當地需求資料、廠商,及可行通路的方案,做為我方參考,或資料的取得。
加強市場調研以節省資源避免時間浪費,並提供相關書面及網路資訊。
協助開拓大陸市重點市場,降低風險,並提供法律諮詢,避免觸法。
1、2、3、7、11
能夠協助台商轉型進軍大陸內需市場,並建立自有品牌,提昇附加價值,穩固市佔有率。
提供專業的市場調研訊息及資料,並成立諮詢的窗口(單位),可隨時供人諮詢相關法規及信用風險評估的方法。
8、7、11
進行交易時,無法判斷該交易機關之財務、還款能力,以致交易對象受限。
11
大陸幅緣廣大,經濟大環境的走勢超過了大家的預期與想像。眾所周知,經濟還有成長空間僅有中國大陸了,大家都知中國市場很大,但通路在哪?市場在哪?商品以何種形態進入這大市場?所以市場資訊需要的。大陸與我們同種但不同文,所以了解市場是很重要的,如消費習性,所以市場調查研究的資訊是我們台商需要的。
1、2
大陸市場龐大及複雜,如何建立一大市場路是難題,因一小公司單項品種如何負擔龐大的通路建構費用,若靠經銷商則價格越拼越便宜,仿冒件無法控制。
我司是汽車零配件維修市場的專業製造廠,廠位於大陸,可否整合相關產品廠商一品牌通路,有才長久生存空間。
大陸民眾比較注重牌子的知名度,所以需要參展,希望多提供參展資訊及補助次數,還有大陸當地廠商信用不好,無論供貨或採購都有困難,希望能有較具體的資訊可提供採購或銷售用。
2、3、16
大陸內需市場協助開發,有當地經銷商名錄等。
大陸法規與實際作法不一,各城市也不盡相同,增加許多摸索與試錯的時間。若有人可諮詢較佳,有些台商張老師也很籠統。
7
經營大陸市場通路,信用風險有哪些?如何規避?當遇到交易糾紛時,如何面對與處理?有困難時可諮商與協助單位輔導。
希望能有專案報告提供眾大台商有志在大陸市場耕耘的風險控管機制。
大陸地區地方保護色彩太重,導致仿冒品衝擊市場有知識產權的產品不被保護。
1、3、9
許多台灣企業(尤其是電子出口業)因金融海嘯衝擊,出口額訂單大幅下滑,因沒有內陸銷售市場而舉步維艱,現已認知道內銷市場的重要性,條件較好的企業已轉型開發,規劃內銷市場,故轉型升級急需提升。
可選派貴公會講師來無錫做此類課題輔導,期望多推薦在大陸轉型升級成功企業為範例,為無錫台商做參考學習,以協助台企早日走出困境,重振企業信心,重整規劃經營之道。
12、16
接單之大陸廠商過去可接受美元付款,但現在則要求要付人民幣,但目前廠商可兑換或雇出之人民幣數量有一定限制,迫使廠商不得不尋找其他便通方式處理,相當辛苦。
大陸自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勞動合同法,對勞工保障相對有利,造成台商工廠員工拿翹,再加上地痞律師的鼓勵,使工廠員工不穩定性提高,離職人數暴增,使接單後無法穩定生產,連帶使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之根留台灣廠商備感辛苦。
政府對廠商之協助似乎集中在電子產業,對傳統產業則不見援助,大陸對其 產業出口參展給予極大的補助,許多廠商因此寧可參加大陸展團,或甚至將公司直接遷到大陸去。
6
去年有一些台商無預警倒閉,造成大陸貸款銀行呆帳損失,對大型有信譽台商而言,貸款可能不受影響,對相對小型廠商而言,則融資貸不易取得。
2、14
具體說明:要開拓大陸內銷市場,最大的困難是欠缺通路,以及現有通路進入成本高,台商負擔不起。
目前山寨產品流行,許多企業擔心替山寨產品打前鋒,而且山寨產品不需投入太大的產品設計開發費、通路費、廣告費,甚至山寨產品大多不繳稅,對台商形成三重不公平競爭。
由政府在大陸協助輔導成立行銷資源整合公司,由該公司在一級、二級城市建立台商產品推廣的行銷中心及通路,降低企業各自設立通路的的成本及失敗的機會。企業只需負擔少許的推廣費、通路費,即可利用該通路進行產品展示及推廣,做到資源共享,有了通路品牌自然就可以推廣開。
兩岸協商優先談判之事產權保護,否則大陸內銷市場很難長久經營。
4、16、17
對大陸法規及產品輸入、通關等,可提供詢問服務,協助迅速辦理產品輸入的相關事宜。
1
提供許多創、就業需求,為兩岸打開一條通路,兩岸發展速度各取所需,在國外為台灣建立品牌形象。
7
因大陸收款及信用極困難,故希望政府能有效提供諮詢管道及明確資訊,讓台商能有效掌控訊息。
成立諮詢機構及信用訊息(收款、財務…等)資料庫。
15、16
北京仲裁委員會之仲裁地方法院不願執行,包括貸款、合資…等問題,希望以民間互信之機構成立徵信中心,並以燈色來提醒大陸與台灣產業別的優劣趨勢。
建立雙邊信用微信資料提供雙方確信。
11
應提供相關城市市場狀況,調查相關產業
8
台灣產業陸續投入中國大陸,大部份都是單打獨鬥,或獨自闖盪,在台灣躍躍欲試者最基本要面臨的客戶在哪裡?
強化貿易機會的擴大散佈,如貿協之電子刊物,所有進出口貿易機會強力放送。
2
(1)由外銷轉內銷。
(2)利用B2B的全套資訊法規,保護措施。
(3)台商安全措施(人身、資產之保護)
建立台商保護措施(律師團、專案轉導,撒退保險)
4
本公司專業生產機能性襪品含醫療彈性襪,在國內以旅行家Tourist品牌行銷市場,產品極具差異性,與中國大陸之同業產品亦有極大差異,經多年於大陸參展,極受歡迎,希望能藉由貿協之推廣活動增加。
曝光機會
13
針對食品相關法規(添加物色素)規範與台灣的標準不一,受政治議題影響而有所波動,多以歐盟的法規為主
請相關單,如農委會、衛生署、國貿局出面協商,透過海基(協)會,及台商各分會之努力,共同解決此問題。
11
大陸地幅遠大,生活習慣南北差異甚大,企業取得正確的市調資料不易。
需要以系統化的機制,針對各地市場加以規劃。
6
中小企業無法依大陸之經營狀況獲得銀行資料支援,造成調度困難。
開放金融業登陸,解決台商資金問題。
13
以食品業而言,檢驗檢疫與簡體中文標示的規範,政府有官方法令,但據實際市場觀察,並沒有依法執行,所以對想打進內地市場,心有忐忑。
廠商建議
問題
說明
建議
建立信用評等網站
1. 建立信用評等網站機制避免台資企業遭受坑騙且能立即透過網路,評估選擇最有利的交易模式,企業間資訊互相流通方便迅速希望建立信用評等網站。
2. 建議政府多提供情資。
3. 如何即時得廠商、通路商之信用評等,以避免倒帳發生,市場產品與消費資訊不足,增加決策困難。
4. 呆帳難處理、為積極搶攻市場,對新客戶配合條件,不敢太嚴苛,一旦發生呆帳,除非訴訟,否則均無太正面積極之回應。
5. 台灣政府與中國政府之間協助台商有關信用調查之資訊及信用風險預防措施。
6. 成立諮詢的窗口(單位),可隨時供人諮詢信用風險評估。
7. 進行交易時,無法判斷該交易機關之財務、還款能力,以致交易對象受限。
8. 大陸當地廠商信用不好,無論供貨或採購都有困難,希望能有較具體的資訊可提供採購或銷售用。
9. 希望能有專案報告提供台商在大陸市場耕耘的風險控管機制。
10. 建立雙邊信用徵信資料提供雙方確信。
1. 由政府主導,設立中國進出口貿易廠商不良記錄資料庫(採負面表列),以提供在台廠商參考依據。
2. 透過中國法院相關判決公布、中方銀行債信記錄,由政府設立一查詢網站,供台商查詢相關廠商之記錄,以減少台商損失。
統一認證標準
1. 是否可從產品的產地檢驗開始,設立兩岸共同的檢驗標準或共同認可之認證制度。
2. 針對食品相關法規(添加物色素)規範與台灣的標準不一,受政治議題影響而有所波動,多以歐盟的法規為主。
由政府主導,兩岸雙方建立統一認證標準,以免形成我方認證中方不承認,反之亦然,造成廠商成本增加。
提供資訊及諮詢
1. 請提供新制正確的大陸法規資訊。
2. 因對大陸法規不清楚,容易導致糾紛。
3. 因大陸相關法規常常在更動,政府能協助提供多點相關資訊之宣導。
4. 提供相關法規與資訊輔導之管道加強。
5. 提供法律諮詢,避免觸法。
6. 成立諮詢的窗口(單位),可隨時供人諮詢相關法規。
7. 大陸法規與實際作法不一,各城市也不盡相同,增加許多摸索與試錯的時間。若有人可諮詢較佳。
8. 台灣政府網站可提供大陸關務條文與最新條文資訊隨時更新。
9. 大陸目前對食品及農產品進口正式法規往往在各地執行能力上有較大差異,因此在相同市場中由於進口適用法規不同,導致最後競爭立足點不平等。
10. 可選派講師來中國做相關課題輔導,期望多推薦在大陸轉型升級成功企業為範例,為台商做參考學習,以協助台企早日走出困境,重振企業信心,重整規劃經營之道。
11. 大陸內需市場協助開發,有當地經銷商錄等。
12. 大陸與我們同種但不同文,所以了解市場是很重要的,如消費習性,所以市場調查研究的資訊是我們台商需要的。
13. 希望了解大陸不同領域或消費市的差異性。
14. 大陸自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勞動合同法,對勞工保障相對有利,造成台商工廠員工拿翹,再加上地痞律師的鼓勵,使工廠員工不穩定性提高,離職人數暴增,使接單後無法穩定生產,連帶使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之根留台灣廠商備感辛苦。
15. 大陸地幅遠大,生活習慣南北差異甚大,企業取得正確的市調資料不易。
16. 建立台商保護措施(律師團、專案轉導,撒退保險)。
17. 應提供相關城市市場狀況,調查相關產業。
18. 成立諮詢機構及信用訊息(收款、財務…等)資料庫。
19. 對大陸法規及產品輸入、通關等,可提供詢問服務,協助迅速辦理產品輸入的相關事宜。
1. 由政府協助整理中國法令資料,如同我國中央法規資料庫一般,方便欲投資中國廠商法規上之查詢。
2. 由政府組織中國法規律師團,協助台商了解當地法規並協助台商興訟。
3. 由政府補助相關機構,以季方式更新中國市場資訊,並以設立網站方式,供台商線上快速查詢。
4. 整合現行研究中國資訊之各政府單位文獻,統整發表年報,建立其公信力。
5. 由政府補助民間機構,協助民間機構至中國開課、舉辦研討會。
匯款融資
1. 希望有台資銀行能辦理融資業務。
2. 開放金融業對台商放款授信之規定、中小信保資金可以提供台商海外子公司保證額度。
3. 中方銀行外匯人員專業不足,造成損害無法申訴;而地方對於中央外匯法令有另一套解釋,造成廠商困擾。
4. 是否可提供優惠利率的政策性貸款,並由政府單位撥款,而非由銀行承辦。
5. 去年有一些台商無預警倒閉,造成大陸貸款銀行呆帳損失,對大型有信譽台商而言,貸款可能不受影響,對相對小型廠商而言,則融資貸不易取得。
6. 接單之大陸廠商過去可接受美元付款,但現在則要求要付人民幣,但目前廠商可兑換或雇出之人民幣數量有一定限制,迫使廠商不得不尋找其他便通方式處理,相當辛苦。
7. 中小企業無法依大陸之經營狀況獲得銀行資料支援,造成調度困難。
1. 加速兩岸金融合作備忘錄簽訂。
2. 建立兩岸貨幣與外匯清算機制。
通路宣傳
1. 是否可由政府幫忙租用或買下某些媒體供台商產品曝光。是否可由政府出面承租物流中心再分租給台商,並找物流配送商簽約談定優惠價格。是否可由政府出面和中國合辦一些大型的展覽。
2. 希望政府提供當地需求資料、廠商,及可行通路的方案,做為我方參考。
3. 能夠協助台商轉型進軍大陸內需市場,並建立自有品牌,提昇附加價值,穩固市佔有率。
4. 可否整合相關產品廠商成一品牌通路,才有長久生存空間。
5. 協助開拓通路。
6. 大陸民眾比較注重牌子的知名度,所以需要參展,希望多提供參展資訊及補助次數。
7. 由政府在大陸協助輔導成立行銷資源整合公司,由該公司在一級、二級城市建立台商產品推廣的行銷中心及通路,降低企業各自設立通路的的成本及失敗的機會。企業只需負擔少許的推廣費、通路費,即可利用該通路進行產品展示及推廣,做到資源共享,有了通路品牌自然就可以推廣開。
8. 曝光機會。
9. 強化貿易機會的擴大散佈,如貿協之電子刊物,所有進出口貿易機會強力放送。
10. 由政府在大陸協助輔導成立行銷資源整合公司,由該公司在一級、二級城市建立台商產品推廣的行銷中心及通路,降低企業各自設立通路的的成本及失敗的機會。企業只需負擔少許的推廣費、通路費,即可利用該通路進行產品展示及推廣,做到資源共享,有了通路品牌自然就可以推廣開。兩岸協商優先談判之事產權保護,否則大陸內銷市場很難長久經營。
11. 協助開拓大陸市重點市場,降低風險。
1. 由政府輔導台商於中國一級城市成立台灣農產品、精品專門店(或百貨公司專櫃)。
2. 政府輔導或直接出資設立中國境內之物流中心。
智財保護
1. 避免智財侵權爭議、應落相關法制。建立兩岸溝通平台。
2. 大陸地區地方保護色彩太重,導致仿冒品衝擊市場有知識產權的產品不被保護。
3. 兩岸協商優先談判之事產權保護,否則大陸內銷市場很難長久經營。
1. 兩岸以平台對談方式,整合智財相互之爭議。
2. 整合兩岸專利法規,排他及通用條款以協商方式達成共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