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程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田力普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来到昆明云南就知识产权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分三个部分来讲有关的情况;
一、知识产权和它的重要性,主要侧重于基础的一些情况;
二、重点介绍我们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些形式和挑战;
三、结合前不久国家颁布的《知识产权战略》,给大家介绍一下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应该做的哪些工作。
一、 知识产权和它的重要性质
1. 知识产权和自主知识产权
什么是知识产权?这个问题这些年来大家工作中已经有所接触、有所了解。这里给大家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定义。产权知识就是指人类直接利用其知识从事智力活动,在科学、文化、技术等领域创造的具有交换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财富。所以,大家有的时候也把它叫做具有非物质性的财产或者无形财产。
这里大家要把握三条:第一,它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是人的智力劳动的成果;第二,它是财富,是一种可以产生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的,可以作为商品交易,可以形成生产力的一种财富;第三,它的财富的一个显著的特性就是无形性,所以大家有的时候也把知识产权称之为一种无形财产。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自主知识产权。这个话大家听的很多了,比如中央领导的讲话、省里的重要文件、媒体报道,也包括我们一些企业、社会的同志来创造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我们认为有必要向大家澄清一下,这里引用《十六大报告》名词解释里的说明:自主知识产权就是与他人的知识产权相对应的概念,指产品生产者对产品中包含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其中主要是专利权,也包含部分的著作权和商标权。
这里也要把握三点:第一点,知识产权首先得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第二,是能够自主支配,因为有的时候有很多情况下,大家也有知识产权,比如专利,我有一个外观设计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甚至有很多,但是真正产品的核心技术不在我的手里,后面举一些例子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也不能说自己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三,知识产权必须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一般的外围的东西,一些边边角角的,小改小革也可以获得专利的,或者有一些商标,也是知识产权,但是核心的东西还要受制于人,这时候也不能够称为自主知识产权。所以这个词现在讲的很多,但是实质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同志听到人家讲我这是自主知识产权,那你得问一问有没有专利,如果有专利,你这是什么专利,专利里面是不是你的核心技术,可不可以自我掌控,不受他人的制约。
2. 产权的种类
知识产权的种类有很多,一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专利、商标、著作权。专利又分发明、实用性和外观设计,商标大家很清楚,有的时候叫品牌,同时还有一大类叫地理标志,以为是很重要的,如果某一种产品和地方的地理特征、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和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授予它一个地理标志。还有著作权也是很重要的权利,传统的著作权一般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新技术产生了,包括一些新的著作权也很重要。比如,计算机软件主要通过著作权来保护,另外像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很快,那么现在就产生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网络传播作品需要不需要著作权保护,怎么样来保护,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类的知识产权,像反不正当竞争、职务品种、集成电路都是技术秘密,或者商业秘密。还有一些,比如8月份北京要举办奥运会,奥运也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问题,或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包括昆明世博会都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奥运会,北京要申办奥运,奥组委就要求你北京不行,得是中国政府签一个保证书,来保护国际奥委会、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产权,没有这个承诺,申办是办不了的,第一道就被砍掉了,所以,知识产权不仅是和科技有关,也和经济、文化、体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关系。
3. 知识产权的特点
(1) 专有性
专有性和一般的有形财产是一样的,就是知识产权也是财产,也是财富,也有所有权,也有所有人。和其他有形财产一样的,无形财产也是不可侵犯的,不能随便用,不能随随便便就侵权,因为它是知识产权,是知识,是人的思想、智力劳动的成果,就不承认他的财富,随随便便就用这是不行的,是和有形财产是一样的。
(2) 地域性
知识产权有地域性,前一段我们的企业产品出口,发现到当地,像北京有个“王致和”,专门生产调料的,产品出口到德国发现它的商标被注册了,企业就很困惑,很不理解,凭什么我的产品的商标被别人注册了,这就是地域性,就是在中国拿到的商标注册,不等于在全球都有了,要想出口到其它国家,必须到当地的商标局去注册,包括专利也是这样。
(3) 时间性
知识产权是有时间概念的。像我们国家发明专利,保护是20年,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是10年,商标是续展,虽然可以永久的保存下去,但是它需要每十年一次续展,不交续展费,商标就失效了。著作权也是这样,著作权就是有生之年,再加上去世以后50年这是著作权保护的时间性,这个时间范围之内,权利人对他的知识产权享有所有的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支配、处分等等。权利失效以后,知识产权就成为社会公共的财富,所以知识产权后面我们要讲它有双重性:第一,保护发明创造,保护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第二,有利于推广和扩散人类的知识,因为它有时间性,过了这个时间点,大家都可以用,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4) 无形性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它的最大的特点或者保护起来最大的难度也在于它的无形性。有形财产保护很容易,比方这套房产是省委的,大家清楚不能随便用,不能随便拿走,但是如果是一项发明创造,或者一项著作,保护起来就不太容易,很多人会模仿、抄一抄没什么关系的,所以现在社会上对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容易忽略,造成现实中的很多纠纷;
第二,知识产权需要经过法律程序的确立。知识产权的产生需要经过法律程序,有的时候企业,比如我们省的科技厅申报一个成果,希望得到国家的科技项目的资助,它说我这是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厅的同事就会问你,有没有专利?走没走法律程序?申请没申请?授权没授权?如果这些事情都没做,就不能说有知识产权。同样的你有一个商品,说有商标,这个商标必须要注册。也有一些商标他自己起了个名字,然后就卖了,没有注册,这时候就不受法律保护;
第三,大多己有权利和他人权利交叉保护范围不易界定。知识产权有一个在司法事件中很麻烦的事情,就是保护范围的问题。因为它是无形财产,无形的东西在人的脑子里面看不见、摸不着,每个人对这个东西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对它的保护范围可能做的界定也不一样,如果出现了纠纷,怎么来判,怎么说侵权不侵权。比如,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场上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这是六、七十年代周总理亲自主持,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的专家们费了很长时间,把它编纂出来的。现在这个字典很权威的,大家查汉字都要看,在九十年代时候,市场上出现了一本书,叫做新编现代汉语词典,这本书一出,大家都认为是现代汉语词典的新版,所以大家都买,但是著作权人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的专家发现这不是他们的再版,而是海南一家出版社套用他们的名义出的,社科院就认为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就起诉到法院,法院的法官就说现代汉语词典著作权纠纷原告、被告都有道理。原告认为我叫现代汉语你叫新编现代汉语,我的一些装潢、设计,一些词条你都抄的;被告认为字典是一本公共的工具书,很多的词条就是一种解释,你不能说你有一种解释是你的著作权,我有一种解释是我的著作权,这是说不清的。比如叔叔这个词条,你的解释是父亲的弟弟,我的解释也是父亲的弟弟,我要解释成父亲的哥哥就又是另一个词条了,法官认为不好判,当然后来也解决了,原告主张我的书上的一些瑕疵一些错误你也有,这不就证明是你抄我的吗?后来还是判了侵权。就是有的时候知识产权往往很难。国外的一些知识产权纠纷也是一样的,有形财产容易,无形财产就难,所以发达国家搞了这么多年知识产权制度,他们有个统计,就是凡是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话,95%以上的案子都是通过和解来结案的,现在国内也有很多案子通过和解解决,这就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的特点;
第四,知识产权实现了广泛的国际化。知识产权是一种进口的产品,中国以前没有,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引进国外的这种制度。这个制度在我们引进之前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已经非常成熟,有一套完整的非常详细的国际制度。中国要改革开放,要吸引外资,现在的企业要走向全球化,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去,这个制度我们必须要了解它、遵守它,必须能够娴熟的运用它。当然有的人也讲,知识产权外国人有的,我们不一定有,我们还可以继续做我们的这些东西,我们也有中国的特色,比如以前科技部门,有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这也挺好的啊,鉴定一等奖、二等奖,倒时候和国外谈判的时候,说这个是一等奖,但是这样人家不认,所以你在走向国际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专利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商标、著作权这是广泛的国际化的,有很多很多的国际条约来规范它。我们国家现在参加了大概十八、九个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参加了就要遵守,就要履行承诺,那么我们走出去,也要充分的注意这些规则。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国际条约不合理,很多事发达国家主持、制定的,要改就必须首先要先加入,首先承诺遵守,然后再施加中国的影响,再通过我们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影响力来影响国际规则的发展和变化,当然这也是我们国家制订知识产权的一个目标。
4. 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讲了什么是知识产权制度?
这里举例一个定义,就是最近发表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里的定义: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这个制度主要是通过合理确定人们对于知识产权及其他信息的权利,调整人们在创造、运用知识和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战略纲要里的原文。制度的作用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光有发明创造,光有文化的创意还是不够的,因为人类创造、创新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这个制度,人们也在搞发明创造,但是有的制度就会对社会、对经济、对人类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前不久在中央台播放的电视片叫《大国崛起》,在讲英国崛起的时候,提到了两个根本因素:一个是工业革命;一个市场经济。这两条有两个代表人物,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是瓦特,他发明了蒸汽机;第二个代表是亚当斯密,他代表的是家里市场经济理论。在讲到瓦特时,电视上谈到,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很早就做出来了,但是为了发明、创造,他把他全部的财产都投进去了,最后搞得很穷,穷到最后都生活不下去了,他想移民到俄罗斯去,就走了,后来有一个企业家说,我要实施你的发明,实施的基础是英国当时已经产生了专利制度。他讲:我按照专利法的规定,给你许可费、使用费,这个钱可不是一般的钱,是一大笔钱。通过制度的激励,让瓦特的发明得以实施,所以这个电视片在最后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不是偶然的,因为它有制度保证,它可以让他的发明家留在英国,把他的发明创造通过创新机制转化成产品,推动工业革命。所以,蒸汽机就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没有这个制度是不行的。所以美国也是建国一开始就要求宪法里要写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发明创造,建立这种制度。当时美国总统林肯说了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天才的发明创造总是要做的,但是如果浇点油燃烧的更旺,燃烧的旺的程度足以使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得到发展,得到推动。所以这是专利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经济学家吴敬琏有一句名言:“制度高于技术”。这里就是非常明确的,非常典型的。不光有技术还要有制度。
5. 市场经济中的知识产权
现在我们国家实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知识产权有什么作用?有两条:第一,在市场经济中,知识产权具有财富和商品的属性,而且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它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商品,但是这种商品跟别的不一样,它的附加值很高;第二,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衡量指标。就是市场经济中有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竞争有很多手段,很多工具,知识产权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市场化过程有一个曲线,这个曲线是两头高,一边低,过程是产品从一开始,构思、创意、研发到最后的试制,然后做一些样品,经过检验,可以,就可以生产零部件,生产整机,把它组装起来,然后推到市场上销售,还有售后服务。在整个的过程中产品的附加值是不一样的,是两头高,中间低。两头高中,一头是研发、创意,那一头是销售、流通,赚钱很多,中间这块就是组装、加工、制造,这一点低,赚的钱比较少。
在六、七十年代以前第二产业基本是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原材料的提供国,发达国家掌握产业制造因为他的劳动力成本高,各方面的限制很高,所以,曲线比较平坦。但是现在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它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它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它把中间这块低附加值转移到其他国家,这些国家首先它有优惠政策,它的劳动力成本低,对环境污染不敏感,那么它可以通过转移来获取最大的利润。比如在中国就是这种情况。两头它不转移,研发、创意不光是技术、发明创造各种工业产品,也包括文化的创意产业,其他的加工它放在中国,后面的营销、市场化,全球的推广,包括品牌营销都放在本国,所以这个曲线更加弯曲了。中国目前的状况现在的制造成本可能比全球的平均制造成本还要低,因为中国的竞争力太强了,我们有差不多无穷无尽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很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环境污染以前不太注意,现在这几年注意了,所以环境成本很低。我们也有一点点研发,一点点品牌,两头都有一些,但是水平不高。所以很多学者把中国目前现阶段的经济模式称之为打工经济,给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打工。发达国家的这种模式叫知识经济,因为它占据了产业链的两头最高端,高附加值,紧紧的把住了发明、创造、创新、创意,文学艺术作品生产,还把住了后边的品牌营销、服务,所以现在也把它称之为知识经济,因为它主要还是以生产知识,销售知识,通过知识来创造财富为主。
6.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产权
(1) 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产权化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构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这一点很重要,很多领导同志也谈到,就是知识和经济怎么连起来?随随便便什么知识,报纸上登一条消息,这也算知识吗?然后就能产生生产力,就能产生社会财富?显然是不是的。这些知识必须是有用的知识,必须是能够财富化、产权化的知识,这时候知识的力量才能够无穷无尽的发挥出来,才能够在你的经济中真正的得到效益。
第二,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中是国际竞争的强力工具。以前也是工具,也是竞争,但是现在经济中知识产权的作用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最核心的,要竞争你说你是知识经济,你有知识吗?你有产权化的知识吗?你的这个知识是不是强有力的,是不是占据优势地位?和其他国家相比,你的位置排在哪里?所以这一点讲的很到位。
当然我们国家现在还不能算知识经济,还在工业化竞争中。但是江泽民总书记有一句话“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中国也产生了一些迹象,所以我们也应该重视。在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中,朝着知识经济前进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的关系
在整个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知识产权占据了很小的一块,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跟知识产权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知识产权这个事情很重要。围绕着知识产权我们有一个概念叫知识财富,就是有些东西它不是知识产权,但是它也是知识,也会带来财富。比方说标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财富的来源,谁占据了标准这个至高点,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大家都拼命的去争这个,因为这个东西能带来财富,虽然它不是我们现在创造的知识,是我们的老祖宗创造的知识,京剧、昆曲等这些东西都是几百年上千年传承下来的,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也是一种知识财富。另外像商业模式,现在网络技术发展了,有很多交易在网上进行,传统的市场交易模式转换到网上去,是有变化的,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可以更便捷,降低交易成本,这也会带来财富,它也是通过知识来形成的。另外像很多知识产权,我们前面讲的时间性的,专利过期了,商标过期了,但是还可以用,大家都可以用,这也是财富。如果知识财富和人力资本结合起来,就是任何知识都是人创造的,为什么国家要提出人才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就是人是最宝贵的,人是第一位的,知识是人创造的,所以我们强调知识资本必须的核心是人的因素。对加入人力的资本,当然这个人不是一般的,随便拿来一个人就可以的,这个人必须掌握知识,特别是现在急缺的、高端的、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的这种高端人才,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如果一个经济体,它其中很多生产要素,其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以知识资本为核心,其他的要素也有,这时候可以把它称为知识经济。经济体的核心的经济要素是知识,是知识资本,是人,是人所创造的知识,通过知识资本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时候我们才能够说它是一种知识经济。目前有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学者分析有20多个国家是这样的知识经济。
如果一个国家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的动力和源泉,那你才能够成为创新型国家。所以创新型国家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中央文件写上了2020年大家就是创新型国家了,不是这样的,这个是有指标的。国家中长期规划里面有五个指标,其中还有知识产权的指标,没有这些实际的、达到的这种效果,你就不能谈你是创新型国家。从我个人体会来说,中央提出创新型国家这是具有长期战略的一个重大决策,但是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可以看一看世界上这20多个国家他们是知识经济他们是创新型国家,水平发展最低的是韩国,韩国现在人均已经超过一万五千美元,去年是一万七八人均GDP,我们国家的这个目标是2020年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国家是多少大概是三千美元,到了2020年可能到六七千七八千,翻一翻是有可能的但是不一定达到一万,你要用几千美元达到人家的一万、两万、三万、四万这个水平,在创新这方面应该说是非常难、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无论如何这是我们国家的既定目标。其中呢,知识产权构成了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胡锦涛总书记讲的。我认为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国家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创新刚才讲了大家也熟悉了,自主创新呢,在这里我结合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我设想了这么一个金字塔模型,就是横杠以下就是我们传统的模仿、学习、拷贝、复制。就是说我们中国搞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甚至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很多是学习的,学习人家国外的先进技术,这个不得不学习。中国在历史上发明创造给世界作出了贡献,我们老讲,我们有四大发明,那时候全世界都学中国,但是那四大发明都是宋朝以前的事了,800多年前的事了。就是800多年以来,中国有很长时间是闭关锁国,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开始对外开放,也向外学习,所以到现在,我们这个学习过程还在进行,而且是大量的是学习,所以有的时候很多细节我们都不知道,确实需要学人家。你比如说电视节目,有一次看了个电视节目“开心辞典”和国外的某些电视节目相似。那么现在中国提出自主创新,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提出了三种创新,一个是在引进消化上的再创新,我们改进发明;第二种创新叫集成创新,就是都是已知的东西,但从来没有把他们集合在一起,那么我们把他们集中起来叫集成创新,也叫组合发明;第三种叫原始发明叫首创性发明。第三种创新就是我们现在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这三种创新从专利的角度都是可以获得专利的,但是底下的跟踪模仿学习,人家的东西你把它作出来了,也不容易,但是拿不到专利。原始创新是很少很少的,处于金字塔的顶部。有的时候我们省里的领导,听说某个企业我这是原始创新,你要小心了,要打个问号,是不是原始创新。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专利的审批,每年成百上千,去年是七十多万件专利,来自国内外的。要让我们来判断的话,这七十多万件真正能称得上原始创新的,也就是大概十几二十几个吧,微乎其微,因为是在世界范围内评价,不是说你省里边没有,就是原始创新了?或是中国没有就是原始创新了?不是这样的,全球范围内来考察,微乎其微。因为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这种高度发达的阶段,你要考虑考虑,你很聪明,但人家也很聪明,中国人聪明外国人也不傻呀,有的时候你想到的东西有可能人家已经想到了,可能想的比你还深。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发明人也很执着,好不容易冥思苦想搞了十几年二十几年,搞了一个发明、创造型一个专利,他就认为这就惊天动地,不得了了,很自信。但是有时候咱们一查发现这个东西已经有了。原始创新很不容易,集成创新也不容易。比如成都搞的千石飞机,获得了国家的特等奖,说实在的它就是个集成创新。这台飞机水平并没有超出国外像美国、俄罗斯最先进的飞机,但是,人家差一点的,我们都做不出来,现在集成了各种技术,依靠自己做出来的,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集成创新也不多,再创新就多了。再创新就是已有的技术里面有一些不足、缺陷,拿来要改进改进,来适合我的企业的特点,效率更高,重量更低、产量更大,这时候也认为是创新,这三种创新都是可以形成知识产权的,但是要说的是,我们的创新离不开学习、模仿,不要一提创新就把我们以前做的工作扔掉了,基础还是我们的跟踪、学习。但是光跟踪、学习,像以前的“八六三计划”,有的人就抱怨,申请了那么点的专利,三个计划,花了好几百万,才弄一两个专利。但是大家忘了,这个“八六三计划”当初的定位、指导思想就是跟踪、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跟着你,别落太远,当然作出的成果很好,但是得不到专利,这也是自然的。光有模仿,光有跟踪,光有抄袭,这个国家可以发展,但是永远也占不到世界前列,但是也不能脱离金字塔的基底,说是创新!创新!,也就是在喊口号,没有基础。所以这个关系要说明一下。
7.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第一,是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现在中国入世了,大家都知道世贸组织有三个基石一个是货物贸易,一个是服务贸易,再有知识产权,它有20多个条约、协议来支撑。知识产权就一个,就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服务有很多,但是知识产权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去年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就拿知识产权开刀。无视于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具大进展,还是执意、一意孤行的指责中国的知识产权。
第二,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现在中央提出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要全面发展,其中知识产权制度是重要的一环。
第三,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目标和资源。2006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就发现里面很多的指标都是跟知识产权相关的,包括《十一五规划》,包括国家制订的一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有知识产权的内容在里面。
第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如何?国际上有很多每年的评价,像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比较权威的每年做竞争力的排名,创新能力的排名,中国一般都是二、三十位。它的指标体系里就有知识产权来衡量你的创新能力。
第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引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5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的一个重要讲话,这次集体学习就是一个议题,就是中国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两个专家做了讲解,最后总书记做了一个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应用能力,是四个迫切需要。第一,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首先就是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设诚信社会的迫切需要,跟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市场秩序、诚信社会。第三,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第四,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国际化的产权制度,要对外开放,要扩大,要实现互利共赢,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
“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柱。”总书记很精辟地把知识产权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把它连接到一起了。
去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书记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们在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的时候,有深刻的体会:十六大报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保护”到“战略”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保护就是单纯的保护、执法,同时“保护”也是国外发达国家最感兴趣的事情。我们省的领导同志出访,或者接待外宾,很多部门的同志包括国家层面的,国外政要来访,包括现在正在美国进行的SED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其中始终有个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这个话主要是外国人对中国人讲,中国要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执法,打击侵权、盗版,很多诉求,很多要求,外交的,政治的,归根结底就是“保护”。中国你就保护好了就行,创造、应用是我们的事,市场化、全球的营销是我们的事,这些是发达国家从他的利益出发的,他必然要对中国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我们现在提出来,不光是保护,还要战略。战略就是“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十六字方针,这是作为核心提出来的。保护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创造,知识产权制度本义就是激励创造,还有就是运用,因为知识要形成生产力,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光体现在纸面上,递交了专利申请,就说形成经济效益了,这是不行的,还要运用、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保护。另外就是全方位的管理,涉及的创造、保护、运用都要有管理的问题。
战略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总书记讲的: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利的支撑。
8. 知识产权的价值
核心技术 + 知识产权 = 高额利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C机生产国,但是核心技术不在我国,芯片掌握在Intel手里,他的利润是20%。
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掌握在美国微软公司手里,它的税后利润40%。作为全球最大的PC机制造国,中国有很多大的企业,年产百万台电脑的企业很多,但是我们的利润只有2-3%。这就看出,没有知识产权,电脑出口是高科技,但是没有赚到钱。
例如美国苹果公司,生产了MP3、MP4数码产品。两个研究人员专门对这个产品进行了研究,价值链是怎么形成的,做了一番研究,美国的苹果公司没有Ipod的生产线,产品设计出来以后,全球布局外包,现在发现Ipod的产品全部是在中国生产,在广东地区生产,每台这种产品全球的售价是299美元,国内的价格是2000多人民币,分析入下:299美元有零部件生产占106美元,整机的组装占4美元,销售、物流占75美元,最大的是创意、品牌设计,专利收益占114美元。这114美元被苹果公司拿走,占售价的38.1%,所有的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组装企业拿到4美元,占1.3%。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有这么大的生产,我们就得到区区的4美元,这是很有代表性的,实际上钱都让别人赚了,所以中美贸易谈判的时候,薄熙来部长说“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
2003统计世界商标价值的前十名,第一名是可口可乐公司品牌价值696.4亿美元,然后是微软、IBM、通用电器等等。
云南2007年全省的GDP为4721.77亿人民币,合674.5亿美元,也就是全省四、五千万的人口辛辛苦苦干一年创造的价值还不如美国一个可口可乐公司商标的价值,还是2003年的价值,现在更涨了。
占全球市场所有品牌的10%的世界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份围,就可以看出,专利很值钱,商标更值钱。
例如浙江杭州的万向集团,鲁冠球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是万向集团的创始人。从60年代修自行车的小铺开始创业,发展到现在是年销售额300亿元的国际化企业,主要经营汽车配件、房地产等等。最近鲁冠球在思考企业的过去和未来的发展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从有形到无形,从无形到无限。他讲有形的东西发展是有限的,而无形的东西是可以无限发展的,做到无形就做到无限。把它套在知识产权上很贴切,就是企业的发展开始是有形的东西,有形的产品,有形的固定资产,有形的厂房设备,这是必然之路。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考虑无形的东西,有形的东西发展是有限制的,到一定程度走不了了,但是考虑到无形的财产,无形的发展的途径,企业就会有一片新的发展天地。
二、 我们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形式和挑战
1. 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历史
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历史建国以前基本是空白的,1898年就是清朝政府搞的明治维新运动,光绪签署了很多法定。其中清朝政府颁布的专利法,是康有为根据国外的专利制度,他们起草的,皇上认可了。
1904年商标法
1910年著作权法
但是都没有真正的实行,直到194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搞了专利法,但是都没有在大陆实行。
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时空白时期,知识产权在国内没有这个概念。知识产权这四个字是2000年以前查字典查不到的。
1979年-1990年是知识产权的创建时期,主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基本都建立起来了。
从1990年到现在是发展完善时期,进入了快车道。
经过了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适应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可以说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就是世界水准的。国外虽然指责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但是从来不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产生任何不满,我们确实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现在我们还在完善,新启动了新一轮的法律修改。
建立起一个包括行政审批、宣传培训、中介服务、学术研究等在内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有法就要落实,得有机构、人员、行政审批,专利局、商标局、版权局,得有学术研究机构、中介体系,还得有法律培训、干部的培训、企业家的培训,专利商标专业人员的培训,这些体系都已经建立起来了。
同时也建立了执法体系,专利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就是保护,保护就需要执法,出现了侵权纠纷就要有法律来介入,所以现在是行政、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提供知识产权保护。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发展迅速,商标是连续几年的第一位,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也是,数量最大,发明专利也在世界前列,版权事业发展也是很快。
澄清一个问题:现在国外老指责中国侵权、盗版,当然国内有很多这样的现象,给大家这样一个感觉,中国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侵权盗版国呢?这是个错觉。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版权事业发展是非常健康、快速的。大量的著作权都是通过依法进行版权转让来发展的。所以我们国家每年引进大量的国外的版权来出书,包括软件、影视作品,都是合法的、正版的。国内这种版权交易也在逐渐走入正轨,主流是依法来进行交易,来付版权费。这个事有些人被国外误导,国外老说中国侵权,我们自己都有点心虚了。实际上,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讲,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对著作权保护是有效的,国外的一些说法是在抹黑中国。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打击侵权盗版,维护正常的文化艺术领域、影视领域的秩序,这是我们政府应尽的职责,但应该看到,更多的企业还是遵纪守法的。
1985年-2007年我国三种专利申请量的统计一直在上升,特别是2000年前后,去年达到了基本70万件。2003年以前我们国家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多,2004年以来发明专利也越来越多的申请,虽然发明专利技术门槛比较高,而且比例也越来越高。从1991年的5.5%到1999年以前的16.4%到2007年的24.9%,看出发展是加速的。
商标也是这样。从1998年-2007年也是在快速增长,但是我们现在面临很多的挑战。
2. 知识产权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知识产权作为国家竞争的一个焦点已经成为现实,我国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知识产权成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打压中国、遏制中国的一个手段。施加压力,首先是知识产权的压力,而且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拼命抢占这个至高点。
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提前到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主流共识。知识产权的纠纷越来越多,包括云南省,很多情况下,听到很多反映,打官司,有一些制药企业跟外省或省内打官司,更多的情况就是涉外情况很多。以前搞知识产权的同时就肯定有一天越来越多的官司将涌到中国来,但是出乎意料的已经提前到了,而且目前普遍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加强,我们的认识在逐渐提升,特别是外部环境造成我们现在在想造一种比较弱的保护是不行的。
思想的碰撞和变革,知识产权意识即在提高,创新文化即在形成。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要得到尊重,得到保护,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慢慢的了解到的。特别是入世以后。以前大家的思想是知识产权随便用。昨天凤凰卫视新闻报道的王岐山副总理代表胡锦涛主席参加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讲到,美国对知识产权很重视,我们了解,但是中国有中国的特点,包括中国的文化。比方丝绸,丝绸是中国的发明,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向全世界每一个穿丝绸的人、生产丝绸的人收专利费,指南针是中国的发明,也没有说一开始这是我的专利,大家都给我交钱,我才让你用,中国人没有这个概念,几千年的文明史光辉灿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但是没有通过专利,或者通过版权把它保护起来的意识。这种财产的观念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没有。现在有了知识产权制度,思想要变,这个碰撞、交锋是非常激烈的。在我们的国民的广大群众,这个思想、思维方式还是有点难转变过来,但是无论如何,知识产权意识即在提高,创新文化即在形成。
介绍两个认识问题:
第一个认识,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家搞知识产权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制度最完善,投入最大,政府最重视。为什么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对中国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
政府下了最大的力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正版化,举行各种执法行动,地方政府专门研究搞地方立法,各个部门行动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没有过的。为什么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不满,这是发达国家它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战略本质决定的。因为它是知识经济,它生产知识,然后把知识转移给你,你去生产产品,然后它在把产品低价买回去,再拿钱买它的知识,它不卖给你,所有的物质财富转移到它那去。因为它占据了知识的最高点,它的整个经济的运行、生存是靠它的知识、知识产权,所以你必须给它保护。你说拿过来它的高技术我去仿制一下,它不行,要起诉你;你的影视作品、好莱坞电影还不错,群众反映挺好,拿来放一放,印点盘卖一卖,它不行,说你这是盗版;你的计算机软件我没有,拿来用一用,它不行,要你交使用费。所以它必须要强调保护知识产权,要你加强保护,你不保护,它就活不了,这是涉及它的生存的问题。
另外就是中国的崛起。我们现在也不一味的低端制造了,现在也有技术创新,也有高技术产品,也有一些有竞争力的。凡是中国发展起来的,它就用知识产权打压你,最典型的比如华为,搞通讯设备,以前是低端的,它不管你,现在是高端了甚至还有标准,那它肯定不能容你,创新是它的领地,你要进去,它首先就要摁住你,所以必须通过知识产权的手段来打压你。而且用知识产权说事,还有道义上的优势。知识产权是财产、财富,你随便把人家的东西拿来,说你是小偷,道义上就占了至高点。所以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施压,这是它的国家的利益所在。不要指望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的再好,我们再努力,它会永远的指责你。所以对这一点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实行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是中国的国策,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第二个认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否太高,对我国的发展不利?有很多学者也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光是企业界、工业界。发达国家当初崛起的时候,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这些国家一开始都是弱保护,允许仿制。美国最典型了,美国一建国就有知识产权制度,宪法里也写着,但是它主要保护本国人的。比如著作权法,一直到90年代,它才参加了著作权法的公约,著作权法一颁布就是一条,只保护本国权利人的著作权,不保护外国的。比如英国的狄更斯,他的著作在美国全都是盗版,6美分一本,在英国6榜一本,所以狄更斯后来到美国的国会去打官司;日本也是这样,发展初期,能抄就抄,能仿就仿,实在不行了象征性的花点专利费。中国是不是现在也应该这样?正在发展的阶段,知识产权不要有那么强的保护?允许有一个过程,等我们也发展起来,也现代化了,科技力量强大了,然后在加强保护也不迟啊。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机遇期,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