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29743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言:斯芬克司之吻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人类认识自己,主要是在哪些领域呢?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人类认识自己主要有哪些观点或角度呢?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的界定? 心理学是科学吗? 心理学任务——人,认识你自己 引 言 讨论:心理学研究什么?如果你的身旁有一位据说是心理学家的陌生人,你认为他... 适当对大家对心理学的认识进行总结。 斯芬克斯之吻   在传说中,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是西方诸神所居住的地方,那里有西方的主神宙斯,以及由他所统率的众神氏。凡人是难以涉足于神的地界的,而神的箴言——“人,认识你自己”,又应该让人来知晓。于是,就有了斯芬克斯的故事。“斯芬克斯”是传说中的一个奇特的生物——“狮身人面”。现在的埃及还有她的一座雕像,与那雄伟的“金字塔”一样著名。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她作为神的使者,带着神对人类的忠告——“人,认识你自己”,从奥林匹斯山来到了人间,古希腊的忒拜城堡。经过细心的筹划,她把那句神的箴言化作了一段“谜语”,来盘问她所遇到的所有的人。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这就是斯芬克斯的谜语,每个路过的人都必须面对她来猜一猜她的谜语;而且,富有挑战和特殊意义的是,凡是猜不中的,都会为此丧生,被斯芬克斯毫不留情的吃掉。   不无遗憾的是,当时忒拜城堡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得出斯芬克斯的谜语,因此该城邦也就从此陷入了空前的灾难。国王拉伊俄斯不得不亲自出外,想要去找寻一位能够解答出斯芬克斯之谜的人。而就在国王带着随从外出寻贤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国王一行遇到了一位异乡的青年,为了争路先行双方发生了争斗,在争斗之中国王及其随从都丧生于该青年之手。这位异乡的青年名叫“俄狄浦斯”。实际上,他这时已经是在自己所不知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事情是这样的,故事要回溯18年,拉伊俄斯国王在其王后伊俄卡斯忒临产的前夜,作了一个奇异的梦。梦中有神来告诉他,说他与王后所要生的是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命中注定要在将来杀死自己的父亲,并且还会与自己的母亲结婚。迷信于神来托梦的拉伊俄斯国王,试图避免梦中所说的厄运,便在那婴儿生下后,刺穿其双脚,命手下的武士将婴儿带出城外处死。受命于国王的那个武士,出城后动了恻隐之心,将那婴儿送给了一个牧羊人,而那牧羊人带着婴儿流浪到了另一个叫作科林斯的城邦,该婴儿也就被那科林斯的国王所收养,取名为俄狄浦斯。就这样过了18年,俄狄浦斯在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也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中说他命中注定是要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与自己的母亲结婚。同样是为了避免这梦中所预言的厄运,俄狄浦斯离家出走,想远离自己的父母(实际上的养父养母),流浪之中来到了忒拜城堡的附近,遇到了外出寻贤的拉伊俄斯国王,争斗之中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国王死后,忒拜城堡的大臣们发出通告说,凡是能够解答出斯芬克斯之谜的人,就可以继任国王,并且与王后结婚。就这样,在命运的安排下,俄狄浦斯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并且解答出了斯芬克斯的谜语——那就是人,那就是人本身!“人在‘早晨’,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是用‘四条腿’走路的,也即在地上爬;长大了就能够站立起来,于是‘中午’就用‘两条腿’走路了;到了晚上——老年,人会用一条拐棍来帮助自己走路,也就又变成了‘三条腿’。”   俄狄浦斯答出了斯芬克斯的谜底,斯芬克斯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为作为神的使者,她是要通过这样一个谜语,来告诫人类要对自己或自身进行认识。作为人,你必须要认识你自己!斯芬克斯的谜语是富有内涵的。我们人类的每一个个体是这样:生下来时都使用“四条腿”,然后是“两条腿”和“三条腿”——也就是说,新生的婴儿尚不能够站起来行走,只能用双手在地上爬;然后才能够站起来行走;但是到了老年,就会借助于拐杖来走路,也就是谜语中所说的“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换一种角度来看这一谜语,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是正确的话,我们人类不也是从四条腿的猿,而逐渐演变进化为两条腿的人的吗?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根据这段故事和自己的想象,绘出了一幅深沉而动人的油画——“斯芬克斯之吻”。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撩起了自己的面纱,露出了世人难得所见的面容,吻住了跪在她面前的俄狄浦斯。这一吻,吻出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对自身有所认识,对自己有所反思的人。这一吻,也吻出了一种关于人的学问,也即《新大英百科全书》上所注解的“心理学”。   这样,斯芬克斯也就与心理学结下了缘。作为当代西方心理学形象之一的弗洛伊德,便与这斯芬克斯有着特殊的情结。他的心理学根源于他对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在他的理论中,有一个关键的基础性概念,就叫做“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而这位被弗洛伊德用来表达“恋母情结”的俄狄浦斯,也正是上述古希腊故事中,猜出了斯芬克斯谜语的那位俄狄浦斯。弗洛伊德为了维护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体系,曾订做了7枚“戒指”,分别给予他自己和他所器重的6位忠实的追随者,而在统一的7枚“戒指”上,都刻了一个斯芬克斯的头像,以表示他本人对他所从事的心理学的理解和期望。弗洛伊德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心愿,他曾这样告诉自己的女儿,要求在他死后,在他的墓碑上刻这样一句话——“他揭开了斯芬克斯的谜语,他是本领高强的人。”   这是由斯芬克斯之谜所引出的斯芬克斯之吻,这也是我们对心理学的一种普通理解——“人,认识你自己!”简单而朴素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这既是心理学的根源,也是心理学的目标。 认识人并不简单:每个人都给“人”下界定 人认识你自己,不仅仅是学习只是那么简单,否则学习心理学的人岂不成了最厉害的人。也不仅仅是认识人的外表那么简单,俄狄浦斯就是一个悲剧:对人认识非常深刻了,但并没有认识到人的内心,特别是他自己。 一方面是人对自身的认识远远不够,或者说心理学知识本身的不完善,对人的认识才刚刚起步;另一方面,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的智慧吗,就会化为自己的行为吗? “真正有学问的人就你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们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逊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 很多心理学知识,浓缩了实践者一生的经历;也需要你有足够的履历才能认识到其中真正的含义。我们往往是要受到了无数次打击之后,才会变得谦逊、收敛。 从文化取向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而西方哲学强调对物和自然界的认识。中国哲学看问题的基点是社会,因此常把自然界人性化;西方哲学看问题的基点是自然,常把人性自然化。 正因为整个中国哲学始终就是研究人的,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单列出“心理学”这门学科。西方哲学是以研究自然界的逻辑来研究社会,因此,发现人的心理同物理不太一样,所以才有了“心理学”的出现。 因此,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这门学科是西化的,基本上是西方人研究自己的心理得到的认识。但作为人类,不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有许多人性特点是相同的。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人性,总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因此,尽管心理学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也有许多有益之处。当然,如果我们能发展出我们自己的心理学,那是最好的。 第一部分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都干些什么呢?从纵向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从横向来看,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先从领域来看: 一、 人格及其发展 从横向上讲: 人格表现为气质:就是人的脾气:有些人暴躁、有些人温和、有些人活泼,有些人安静…… 人格表现为性格: 人格表现为人格动机: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名誉;有人追求知识;有人追求道德…… 从纵向上讲,人格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 动机和自我 动机-指引和激发行为的内在动因; 有哪些心理会成为推动我们行为的动力呢? 需要、目标、兴趣、情感、自我效能感…… 三、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心理学最关心的领域。特别是在苏联和中国的心理学体系中。因此,中国的心理学在学科上一直隶属于教育学,现在尽管国务院已经把心理学作为一级学科,但在实际操作上,比如申报课题等,还是要受制于教育学。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对应的,我们的复习也应该是先紧后松。小学的复习最规范,所以小学的东西我们记得最牢。 四、 教学与管理心理 给学校下定义: 请给学校下一个定义。 学校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学生愿意去的地方”。 太阳当空照,僵尸对我笑,骷髅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要炸学校,心情特别好,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 上学真苦恼,书包压弯腰,睡得迟,起得早,功课多得没完又没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体制和现实原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遵循教育规律。 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是: (一)描述与解释 (二)预测与控制 从两个案例来看这个任务: “皮格马利翁效应”: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因材施教: · “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了就要做吗)” ·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赤也惑,敢问。” · 子曰:“求也退(退缩不前),故进之;由也兼人(一个人胆子有两个人那么大),故退之。” · 《论语.先进》 五、 社会心理 心理学家阿希(S.Asch,1951)关于线条判断的从众实验最为著名。典型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条。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7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 想象一下你被叫去实验室做一个感知觉的实验。你和另外6名学生组成一个团体围着一张桌子而坐。实验开始时,实验者先呈示一张画有一根直线的卡片,接着呈现另一张标记有a、b、c三条不等长线段的卡片(如图),要求你判断前一张卡片中的线条与后一张卡片三条线段中的哪一条等长。正确的答案显然是b,因此,当团体中的第一个人选择a线条时,你会感到很可笑,你会自言自语地说:“一个近视眼”。当第二个人还是选择线条a时,你就会想:“一个笨蛋”。但到第四个人仍如此选择时,你开始怀疑你自己了,第五个和第六个也选择a时,这时你可能会担忧自己的视力是否真的出了问题。当实验者看着你说:“轮到你了”。这时你是按照自己眼睛所见之实还是跟随团体的判断呢?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阿希(Asch,1952,1965)一系列有关从众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实际上上述6个“近视眼”学生都是阿希的助手(即假被试),阿希想知道当一个团体一致否认一个明显的事实时,人们将会怎么做。他发现当人们独自一人比较线条的长短时,他们都几乎判断得很准确,但是在一个团体里,只有20%的学生能够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保持完全的独立性,而高达75%的学生至少有一次会遵从团体的不正确决定,有37%的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表现出从众行为。在从众实验中,被试会产生一些典型的反应:如满脸迷惑的表情、坐立不安、不断地转动头颅以从不同的角度看线条、有时甚至会突然站起来以便能看得更清楚些。不管是从众者还是独立者通常都有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就象一个被试后来说的:“我感到烦乱、迷惑、孤立,就象被人遗弃一样。” 六、 心理健康与辅导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不良习惯矫正:紧张(上讲台就哆嗦)——系统脱敏。 第二部分 心理学的流派 任何理论都有其预定的价值取向和出发点。心理学也不例外。当前心理学的所有知识都是基于某个流派的,或者说是基于流派中的基本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这样当我们面对具体知识时,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 换个角度,各个流派是基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心理学的,除了为心理学的理论创立提供基础外,也可以对我们反思我们自己提供一个平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各个流派的角度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即使你没有横流的物欲,也会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的裹胁中,匆匆向前。比如,我们的大学生活,在各种评比的驱使下,在父母的期待中,在老师的劝戒下,在同学们的竞争中,整日忙忙碌碌,追求英语过级、追求计算机等级、追求奖学金、追求各种名利、追求好的工作……而逐渐忽视或迷失了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是最适合我的?当然,很多问题可以 实践中找到答案,但更根本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进行反思。就是“内省”,佛家参禅讲究静修,道家悟道讲究“闭关”,我们做不到,那么,“吾日三省吾身”,现在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到? 而心理学的各个流派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和契机。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过程中,在做问卷中,在反思中,我们可以不断“反诸自身”。 一、进化论取向(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进化论的最基本原理是什么?看到进化论,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一)基本观点 物竞:为了什么竞争? 为了获得食物、为了生存。作为万物之长的人都如此不易,何况其他动物。为了生存,候鸟要每年两次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为了生存,熊不得不让自己冬天饿肚子。号称速度之王的非洲猎豹,十次捕猎也只有一次可能成功,并且在奔跑和搏杀中任何微小的受伤都会限自己于绝境。 为了把自己的物种,或者说自己基因的延续。每个生物也都在为把自己的遗传基因传递下去而竞争(大马哈鱼要回游几千公里,到最理想的繁殖场所;动物世界中,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动物,为了争夺配偶,都要进行你死我活的拼斗,如蟋蟀、蛇、海象、狮子、孔雀。总之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必须在配偶面前展示自己的优势。 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两大基本任务 物质再生产:为了维持自己和群体的生存,以及为后代成长提供条件,必须获得足够的物质财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看来,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在动物中就是获取食物。 人口的再生产:由于人的生命有限,延续自己生命的方式就是人的再生产。每一个人都有把自己遗传基因传递下去的本能。每一个人都要为此而奋斗。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心理和行为(个体,群体,社会)是在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中演化形成,是人类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果。他的视角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放在人类进化的漫长进程中,考察其在进化中扮演的角色。 那些有利于获得食物、物种延续的心理和行为就会保存下来,否则就会被淘汰。 那么,我们就以异性吸引为例,来看一下进化在人心理的烙印。 男人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女孩,而不喜欢那样的女孩;女孩为何倾慕那样的男孩,而不喜欢那样的男孩?这里面同样有其深刻的进化论背景。 (二)异性吸引 我们以异性吸引为例来看一下进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1. 为什么异性之间会相互吸引? 如果简单来看,为什么会吸引:人口再生产的需要或说本能。 那么,什么样的对象会吸引我们:有利于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对象。 2. 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 首先,问一下女生,你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人才是你心中的白马王子?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知道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因此,我们的行为也有许多源于动物时代,或者说是一脉相承的。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动物世界中的雌性是如何来挑选雄性的。大家举例。 尽管雌性在选择中可能是被动的,但雄性的竞争是激烈的、惨烈的。 文斗和武斗:孔雀、狮子、海狮、大猩猩、猴 根据亲代投资理论,尽管雌雄双方都有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的本能,但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雌雄双方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根据雌雄双方在繁衍后代中的行为,把配偶关系分为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非对偶关系。对于非对偶关系的动物,雄性即在传宗接代中,雄性的任务仅仅是交配,并不附有照顾雌性和孩子的责任;雌性将独自面对漫长的怀孕和抚育责任。因此,雄性个体在给定时间去吸引更大数量的伴侣;而雌性无论有多少性伴侣,她最多只能生育一次。这种局限带来了一个结果:女性繁殖成功的差异不取决于生育孩子数量的多少,而是更多取决于孩子的“质量”和生存能力的差异。因此,对雌性来说,选择更好的“雄性”后生育的孩子应该有更多的进化优势。这种情况下,雌性在竞争中更多的是处于“选择者”的角色,比雄性更挑剔。雄性在交配前必须向雌性表明自己是最强壮的、最健康的、最能适应生存环境;也就是说,最有可能在获得食物中占据优势,生存意味着双方的基因的延续。那么,怎样证明呢?现场检验。雄性之间的PK(personal killer),就是单挑,谁能胜出谁就是强者。 第二种情况是对偶关系。当雌性怀孕,雄性为雌性提供照顾;并且共同养育孩子。大猩猩、猴子、人类。我们知道在生育中,女性要面临漫长的怀孕和养育幼子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雌性的自我保护和获取食物能力都会严重不足。那么,在对偶关系中,雌性最看重的是人口再生产中的保护能力;其次,提供资源的能力。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好的基因提供者,身体强壮健康,免疫能力强者;第二种是“好父母”,有地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食物获取来源。对于人而言,就是有地位或金钱,能够提供良好的生养环境。 因此,作为一种遗传行为,有两类人是女孩子心中的白马王子:一种就是以身体健康、强壮的小伙子。第二种就是占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即有钱人或当官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只重视郎才女貌;却对老夫少妻不理解,这就是原因,深刻的进化论原因。 “白马王子”是一个偏正词组,里面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主语是王子,王子是地位、荣耀的象征;第二、白马这里并不是描述马,而是意味着英俊潇洒、身强体健的人。 3.男性心中的梦中情人 其次问男生一个问题,你的梦中情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 在前面讲到非对偶关系时,我们知道,女性是挑选者。而对于对偶关系的物种,雄性要为雌性的生育提供足够的保障,和雌性付出几乎对等的。特别是人类这种一夫一妻制的结构中,男性会更加挑剔,甚至成为更重要的“挑选者”。我们已经知道:雌性在挑选雄性时,最看重其提供资源的能力。那么,雄性最重视什么呢? 这样,为了使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女性的生殖能力就成了男性挑选女性的最重要标准。那么,女性的生殖能力取决于什么呢?在不能进行医学检测的前提下,雄性是如何判断一个雌性的生殖能力呢? 首先是年龄,女性的生育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下降,因此,年龄是女性生殖能力最重要的指标。 其次,骨盆是怀孕时孩子的生长场所,较大的骨盆意味着更好的生长环境; 第三,哺乳。孩子出生后,哺乳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胸部大更有可能提供充足的食物。 也就是说,人类祖先在挑选配偶时,挑选配偶时,自然知道,丰胸、满臀的女性比其他女性更有可能更强的生殖和养育能力。这意味着更有可能把基因传递下去。 大多数人都会说,漂亮?但什么是漂亮?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中国人和外国人也有不同的标准。但我们如果把各种美女抽象出来,也会发现许多共同之处:比如说三围。 那么,为什么男性非常注重女性的三围。或者说,人类为什么把三围作为审美的标准。特别是胸部和臀部的标准一直没有变。 当然,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Pk方式,就好像人类有文斗和武斗一样。孔雀是文斗,比谁的羽毛光亮、大。这有极其重要的内涵。尾羽好像除了展示,在孔雀的生活中好像并没有什么用?但生物学研究表明:身体某一部分的异常发展代价是高昂的,会给激素分泌和免疫系统带来很大压力。只有健康状况良好、寄生物少、遗传基因优良的个体才能忍受并保留下来。而羽毛光亮鲜艳,意味着健康。就好像人起色很好,面色红润是健康的标志一样。这样,一个有着鲜艳大羽毛的雄性孔雀本身就意味着健康和良好的免疫系统。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到姚明。姚明之所以可贵,就在于身高而健康。我们看过许多报道,大多数两米以上的巨人都生活在床上和医院里。 鹿、蛇、牛、河马等都属于武斗,要的是强壮。一次次撞击,谁先认输,谁就退出竞争。但往往是先礼后兵,对入侵自己地盘的雄性,首先展示自己的雄壮,然后才开始打斗。结果也很惨烈。企鹅这样温顺的动物,在雄性决斗中,也往往会置对方与死地,那场面让人唏嘘。 研究人员说,臀部和大腿脂肪较多意味着Ω-3脂肪酸水平较高,而这种脂肪酸在女性怀孕期间对婴儿大脑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腰部积聚的脂肪可能使得Ω-6脂肪酸的水平上升,这种脂肪酸不太适合婴儿脑部的生长发育。 因此,年轻貌美的女性是男性瞩目的焦点。 (三)对称 有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除了对三围的重视,非常看重相貌是怎么回事?进化心理学者,研究了从蜈蚣到燕子的一系列动物,发现对称性高的个体求偶成功率更高。对人的研究表明,对称性的面孔更有吸引力。为什么? 研究表明,大多数物种身体两侧的发育是受同一个基因控制,因此,从理论上讲,身体发育应该是对称的。那么,不对称的出现往往是在后天环境中环境因素,比如疾病、有毒环境、争斗等因素造成的。而在外界环境中顺利成长的个体,本身就是超强免疫能力和遗传适应性的标志。而不对称的个体则可能意味着基因突变、先天异常、适应能力低下等问题。已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面部的不对称性标识了不良的心理、情绪和身体的健康状况。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两名心理学家日前利用计算机合成出了最漂亮的男女面部,并表示对称的脸孔才是最美的。 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宣告了进化论学说的确立。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内核”,其基本思想是:能更好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换句话说,自然选择过程的作用像一张滤网一样,在物种的每一代,妨碍成功解决适应问题的那些变异被筛选掉,而对成功解 决适应问题有益的那些变异则会通过这张网。这样,经过很多代后,物种会朝着具有更好适应性的方向改变。   达尔文进化论获得广泛认可之后,人类生理属性是进化结果的观点被普遍接受。一个进一步的问题是:人类自身的心理属性是否也可以由进化论加以解释呢?心理能力是否与身体能力一样,是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而达成的适应性?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一版中曾写道:“在遥远的将来,我看到了非常重要的研究的开阔领域。心理学将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这是每一种心理的动力和能力经过渐变之后必然获得的。人类的起源及其历史将会得到阐明。”   这颇有预见性的断言提出一个多世纪后,部分心理学家开始尝试把心理学与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联系起来,由此诞生了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把人类的心理属性看作是进化的结果。其观点是,人类所拥有的许多心理属性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选择出来以解决特定的适应问题的。   进化心理学家首先把人类进化适应的环境背景确定为更新世时期(约从距今160万年到1万年以前)。在这一时期,人类祖先被认为是原始的狩猎—采集者,而且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非洲稀疏草原上。从这一进化背景出发,进化心理学家确定了早期人类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如躲避食肉动物和寄生虫、收集和交换食物、寻找并维持配偶、以及抚育健康的子女等等。进化心理学家提出了关于现代人心理特征的一系列解释,例如:我们喜欢有树的风景,是因为,在非洲植被稀疏的草原上,树能提供树阴,并有助于逃脱危险的食肉动物;我们对花的喜欢源自于它们能够成为草原上可食用水果、坚果或根茎的标记等等。   进化心理学研究的一方沃土是关于性别差异的解释。心理学家巴斯和他的同事选择30个国家的征婚广告进行分析,发现在描述自己和想要找什么样的配偶方面男女有很大差别:女性喜欢把自己描述成相貌姣好的,希望寻找年龄比自己大并且能提供经济保证的男性。而男性比女性更喜欢说自己能提供经济保证,希望寻求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性。进化心理学家认为男女之间的这一差别可以容易地用进化论的观点来加以解释。从进化论角度来说,一个种族成员总是会选择能成功地繁衍后代并有效地抚育孩子的配偶。这就决定了:女性喜欢那些能够更好地供养自己和孩子的男性,男性则寻找能够为自己生养孩子的女性,而那些拥有明显第二性征——比如胸部发达、曲线优美——的女性被认为是生殖能力有保证的。   巴斯等进化心理学家还对男女不同的性策略做出解释。男女生物学方面的一个基本差别是:女性要承担着生育的任务,生出一个孩子至少要怀孕九个月。在此期间及孩子出生后,女性都要为孩子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与之相反,为了得到一个孩子,男人只需要通过性交付出很少的代价就可以了。于是,一方面女性一方在挑选配偶时会再三考察和选择,而男性一方要为获得配偶而进行更为努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为确保自己的基因永存下去,男女双方采用了不同的性策略。于男性而言,找到更多的配偶,尽可能地与更多女性交配可以使其生育的后代数量达到最大。而女性的问题不仅仅是配偶应该聪明、地位高,还要忠实、有责任心来帮助她抚养孩子。于是,基本的生物学差异导致了在性策略上男性使用勾引然后遗弃的短期策略。而女性则更多地使用一种长期策略:吸引一个帮助她抚养孩子的忠诚男人。   进化心理学的触角伸展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普遍的情感机制。进化心理学家们相信特定的情感如嫉妒、恐惧、愤怒、悲伤、移情等是普遍的,它们在种系发生史上是适应的,可以用来解决特定的适应问题。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平克1997年出版的通俗著作《心理是怎样运作的》得到广泛传播。但这一理论既赢得叫好声,也受到各方的批评。进化心理学家在推断时一般强调人类在更新世的进化而相信文化的差别发生得过晚,对我们没有重要的影响。批评者认为,强调人类生活被我们的进化历史所支配的观点,可能大大低估了文化的作用。此外,批评者对进化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也提出置疑。进化心理学家基本上运用“倒转运作”的方法——对现在人类的心理偏好或特点做出观察,然后与更新世的进化背景联系起来,分析这些心理特征在当时可能具有的适应性优势,最终用自然选择进化论的观点构筑起对人类心理的解释。批评者指出,由此得到的结论很可能会落入推测的陷阱中。另有批评者认为进化心理学的观念只是一些老生常谈,只是以“科学”的名义强化了我们自己受社会文化反复灌输而养成的偏见而已。   虽然有如此多的批评意见,但进化心理学的新颖观点确实为了解人类本性提供了一种具有启发性的视角。可以说,进化心理学开辟了一条研究人类心理的新路线,一种理解人性的新途径   (四) 例证 (1)眼动实验 那么,首先,男性在遇到一个女性时,是怎样看一个女性的呢?眼动的轨迹往往告诉你梦中情人的答案。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眼动?眼是心苗。比如,下象棋, 如果是在非交流情境下,如电脑上看图片,男性视线会更多地停留在胸部和腰臀。用句流行的话,男性非常在意女性的三围。这我们通过世界各地的各种画报、图片都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2)婴儿审美实验 婴儿的审美观点。注视次数和注释时间。大人认为美的,婴儿也认为美,这里面婴儿肯定没有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有些美是进化论的。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心理和行为(个体,群体,社会)是在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中演化形成。而不仅仅是自己灵机一动或转念一想的结果,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环境适应背景。 思考:进化论给了我们一种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把问题放在漫长的历史中考虑问题。如果用来看待我们自身呢?有个名人说过:如果可以从80岁往前活,一半人都会成为圣人。这就是看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变化。那么,当我们面对名利时,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当我们面临挫折说出,当我们面临人际矛盾时,我们何不把这个问题放在人生长河中进行思考呢?如果,你觉得20年后,它依旧重要,那么,这是你应该全身心投入的;如果仅仅是一时的面子,何不大度和宽容些呢? (三)问题讨论 我们用我们刚才讲的理论来解释一下如下现象: 1、女性热衷于美容,隆胸,健美;男人热衷于事业和体育锻炼。 2、全世界的研究都表明:男性趋于娶比自己年轻的女性为妻;女性则更愿意嫁给比他们年长的男性。也就是说,老夫少妻(杨振宁)。 3、为什么现在流行姐弟恋? 与先祖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女性相比,工业化社会的各种条件可能导致女性更长期地保持年轻的外貌,同时,生育也不再是女性的重要任务。因此,女性优势对年龄的依赖逐渐降低。 4、社会对男女很多角色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不是歧视问题,里面还有更深的进化论根源。 比如对贞洁方面,对女性要求更严格一点;对性别角色方面,对男性要求更苛刻一些。 (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如何夸人家的孩子呢?要夸孩子像父亲) 违背自然规律是要遭受惩罚的。在进化论看来,计划生育工作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我想知道大家怎么看?说说你的想法。 我的意思不是赞成那些所谓的精英理论,城里高素质的人只生育一个孩子,或者不生;而农村人却生很多。这里面的前提就错了。城里人不意味着高素质,农村人也不意味着低素质。因此,这个说法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我的意思是说,计划生育向人们传达了一种错误的观念:生育是人类可有可无的任务,甚至是收到限制的。这会在潜意识中影响人的审美。李宇春就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首先李宇春是大家层层选拔上的,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但她绝没有任何进化论的影子。她仅是独生子女一代的宠物,几乎所有的大人都反对。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对审美观念的颠覆和破坏性影响。或者说是一代人畸形的审美观。 二、生理学取向(biological perspective) 主要探讨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探讨心理现象发生时大脑和有机体相关部分相应的生理过程。这种取向认为,心理是生理过程的反映。 人类和动物的行为都是内部的生理、化学及生物过程的结果。即你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或心理是由于大脑内部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导致。同样,你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也会在大脑内部的活动中反映出来。 我们就分两个部分来看生理学取向视角中的心理学。 (一)心理和行为中的脑变化 ERP研究: 核磁共振: 我们知道,心理是大脑的功能,因此,所有的心理现象必定在大脑有相应的生理变化。瑞典科学家生理学家Hyden,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在对小白鼠进行走钢丝训练后,发现其大脑中,与平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内,RNA的含量明显增加,而且组成成分也有变化。如果在学习后,注入抑制RNA合成的嘌呤霉素,小白鼠的训练效果完全消失;如果把促进RNA的物质注入脑内,则学习效果明显增强。RNA不但影响蛋白质合成,也影响神经元之间物质的传递。这种研究的前景十分迷人,一旦取得突破,会给人的记忆带来神奇的变化。 在小老鼠出生后,随机把他们分在两个环境中,一组小白鼠集体饲养,环境非常丰富,笼内的玩具不断更新,面积也很大;而另一组小老鼠每一个小老鼠都单独饲养,放在一个单调的环境中,除了食物和水以外什么也没有,面积也小。一个月后,两者的大脑皮层的厚度和重量有了显著差异。进一步解剖表明,丰富环境中生长的小老鼠神经末梢非常多。这也提醒我们,在我们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丰富的环境刺激多么重要。 (二)大脑内部变化导致的行为和心理 生理心理学的每一次突破,都会给心理学带来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有五位心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丹尼尔.卡内曼;洛伦兹;西蒙;斯佩里;巴甫洛夫。其中,三位是生理心理学家:洛伦兹;斯佩里;巴甫洛夫。 斯佩里:发现了大脑左右脑的分工——裂脑人。 斯佩里发现,把字词刺激呈现给裂脑病人的右视野时,视觉信息投射到左半球时,病人能正确地读出,比如钥匙。如果把这个词呈现在左视野,信息投射到右半球,病人就读不出这个词。但病人能挑出这个物品。 1. 刺激法: 大家知道,大脑之所以会产生某种反应是由于刺激传达到了相应的脑区。如果用电流刺激相应的脑区会有什么影响呢?除了对动物实验外,这种研究大多在外科手术中进行,比如西南医院和我院就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脑机制。比如,如果刺激大脑的颞叶,患者会出现清晰的视觉回忆。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颞叶是视觉记忆的中枢。曾经在一个临床实验中,研究刺激了病人的杏仁核,结果病人突然大怒,差点伤害研究者。有些人会觉得很不人道,其实不是的。在大脑手术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刺激大脑,如探测大脑病变部位;其次,确定应该切除的范围。 2. 损毁法 研究者会在动物实验中采用这种方法,而对于人类,更多是在大脑受伤病人中发现的。如癫痫病人,俗称羊羔风。发病时会有抽搐等症状。大部分人只在特定时候和身体状况下发病,而有些患者发病频率非常频繁。其中一种治疗方法是切断胼胝体。这样就不再发病。 其中,在一个病例中,医生在切除胼胝体时,不小心损伤了病人的海马回。海马回是负责人外显记忆记忆加工的部位。结果新信息不能存入长时记忆系统,尽管他通过内隐记忆能学习一些动作,但他记不住曾经学过这些东西,能想起来的是以往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东西。因此,他一直坚信他仍然活在动手术时的1953年。有一个电影《我的失忆女友》,古天乐演的,那个女孩的状况,就是典型的海马回受损。我好像还看过一个电影:说一个女孩海马回受损,受损前生活在一个酒店里,因为其每次醒来时,都是受伤时的记忆,因此,为了不刺激这个女孩,这个酒店几年里没有变动过任何一个细节。 3.大脑的言语中枢 如言语,包括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布洛卡医生有一个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都没有问题,但就是不能顺利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写出来)。在这个病人死后,解剖了这个病人,发现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发生了病变。后来经过更多的研究后,布洛卡发现这个地方就是专门负责言语表达。 大家知道,现在有许多脑血栓病人,导致半身不遂。这本身就是脑内局部供血障碍造成的。但也会发生一些其他现象,其中,就是言语表达问题。更奇怪的是,布洛卡区的局部问题,会造成说普通话。 言语视觉——角回(在枕叶):阅读性障碍。这种人能听,能说,但看不懂文字。 还有一种角回受伤:失认症是一种“心盲”,不指导自己所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比如,你给他一根蜡烛,他会给你描述这是一根长长的、顶端尖细的物体,甚至可以把蜡烛画出来,但他就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曾经有一个“失认症”病人,医生把家人的照片给他,他不知道这是谁;亲人来看她时,她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当他们开口说话时,她才失声痛苦,认出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心理完全是大脑的功能吗?内脏思维和内脏人格     中医认为,人的性格为五脏所主。即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此魂、神、魄、意、志即为人体精神的组成部分。所以说人有两套系统,一套是生理的,另一套是精神的。五脏在古代来讲叫五藏,也即为五脏藏有人体的精神元素。     目前西医虽然发现了这一点,但是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