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QC七大工具》知识点.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21783 上传时间:2025-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七大工具》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QC七大工具》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 门 东 声 电 子 有 限 公 司 XIAMEN TUNESS ELECTRIC CO .,LTD 《QC七大工具》知识点 1、引言: 1)数据:就是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因此形成数据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 数据=事实 2)运用数据应注意的重点: 1.收集正确的数据; 2.避免主观的判断; 3.要把握事实真相。 3)数据的种类: 1.定量数据:长度、时间、重量等测量所得数据,也称计量值(特点连续不间断);以缺点数,不良品数来作为计算标准的数值称为计数值(特点离散性数据)。 2.定性数据:以人的感觉判断出来的数据,例如:水果的甜度或衣服的美感。 4)整理数据应注意的事项: 1.问题发生要采取对策之前,一定要有数据作为依据; 2.要清楚使用的目的; 3.数据的整理,改善前与改善后所具备条件要一致; 4.数据收集完成之后,一定要马上使用。 2、 QC七大工具: 1)查检表; 2)柏拉图(排列图); 3)层别法; 4)特性要因图; 5)散布图; 6)直方图; 7)管制图。 3、QC七大工具详解: 1)查检表: 1.定义:一种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号填记或数字填写并经统计整理,以作下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用的一种表格或图标。 2.设计要领: A.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记录时只要在必要项目上加注记号或填写数字; B.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别,按人员、机台、原料、时间等分别调查; C.数据履历要清楚—由谁查检、查检时间、查检期间、查检方法、查检班别、查检机台…均应指明清楚,其他测定或检查条件也要正确地记录下来; D.尽可能以符号、数字记入,避免使用文字,不得已用数字和字词时,亦应简洁正确; E.查检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原则,其他可能发生的要因评为“其他”项。 F.最好能一次记录下来后,就能表示出图标状况来; G.如果能使用写真图形,更可一目了然; H.收集数据的目的要明确; I.预留空位,以供在实际查检中可再增列事先来考虑到而发生次数很多项目。 3.做法: A.明确目的—将来要能提出改善对策及数据,固之必须把握现状解析与使用目的相配合。 B.决定查检项目—从特性要因图选择决定. C.决定抽检方式—全检、抽检. D.决定查检方式—查检基准、数量、时间与期间,对象之决定,并决定收集者,记录符号; E.设计表格实施查检。 2)柏拉图: 1.定义:柏拉图亦称排列图,是按分类数据的大小从多到少顺次排列的柱形图。是用以明示各类因素对最终结果影响大小的工具,亦称排列各种改进可能性的工具。 2.柏拉图的制作: a.确定数据的分类及计量单位;b.确定数据的时间周期;c.搜集数据;d.整理数据及计算;e.作图; f.将不良类型分类 3.制作柏拉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重要的少数”最好只1~2项,最多不宜超过3项,否则就失去了捕捉“少数”的本意,必要时可考虑重 新分类,若一般的项目较多,可并入“其他”栏内,针对不同情况,可以制成几个不同的柏拉图,加以比较分析,以提供更多信息。 4.80/20 規則(80/20 Rule):哪些是“少数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哪些是“微不足道的多数” 5.制作柏拉图的步骤: ①确认资料的类别;②决定要展示的时期;③总计出现频率;④根据频率排列各类资料的先后次序;⑤绘制图表和标明各坐标轴;⑥绘画条柱;⑦制作说明(图例) 3)层别法: 1.定义:为区别各种不同原因对结果之影响而以种种原因为主体,分别作统计分析的方法。 2.层别的对象与项目: A.时间的层别; B.作业员的层别(班、组、操作法、熟练度、年龄、性别…); C.机械、设备的层别; D.原材料的层别; E.测定的层别(仪器、方法、人员等); F.检查的层别(检查员、场所、方法等); G.地区的层别; H.环境、气候的层别; I.制品的层别(新旧、标准品、特殊品等); J.其他(良品与不良品、包装、搬运方法别等) 4)特性要因图: 1.定义:对于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间或所期之效果(特性)与对策间的关系,以箭头连接,以寻求详细原因或对策的一种图形。 2.做法: A.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征:未作之前,应先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如不良率、停机率、返修率、抱怨的发生率、外观不良、尺寸不良等有关品质低下的问题特性加以确定。 B.准备适当的纸张,画制图的骨架,将特性写在右端自左划上一条较粗的干线,就是代表制程。并在干线的右端一指向右方的箭头,在工作现场可用笔画在一张较大的纸上贴于现场。 C.把原因分成几个大类,每大类划于中骨上,且在以方框圈起来,加上箭头的大分支,稍斜的(60度)插到母线,此大分支称子支,大原因可依制程别分类,一般分为人、机、料、法、环境、测定(即5M1E). D.探讨大原因的原因,再细分为中、小原因,将其记入小骨及板骨上,细分中、小原因时,应注意必须能采取对策者为主要条件,且有因果关系者于同一中小枝骨内,无因果关系者则否。 E.决定影响问题点的重点,在所到出的原因中认为影响较大的画上红圈,再从画上红圈的原因中指出认为影响更大的画上红圈,一直讨下去,最后圈选出重要原因4到6项 5)散布图: 1.定义:为了研究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而搜集成对二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点来表示出二个特性值之间 相关情形的图形。 2.功能与用途: A.知道两组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及相关程度; B.把材料、机械设备、作业者、作业方法…,可能影响的原因层别,绘制散布图,可检讨何者影响结果; C.监视是否有离岛情形; D.抽样检验中,若某品质之特性的测试成本高或困难则可采用与此特性有关系存在的另一个测试成本较低或测试容易之特性,以降低检验成本。 E.管制图中,若同一制品之二特性间有密切间关系时,则可舍去其中一个管制图,以降低预防成本。 F.两组数据间若成直线变化,可依散布图求直线方程式以为订定标准只用。 3.做法: A.收集30组以上的相对数据,整理到数据表上; B.找出数据X、Y之最大值及最小值; C.画出纵轴与横轴(或是判断要因与结果只关系,则横轴代表原因,纵轴代表结果)并去X及Y之最大值与最小值差为长度画刻度。 4.相关分析: 6)直方图: 1.定义: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测定值所出现次数 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 2.做成: (1)次数分配表 A.由全体数据中找出最大值(L)与最小值(S)(各行之间). B.求出所有数据中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全距“R”). C.决定组数 D决定组距.(组距=全距/组数). E.决定各组之上下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之最小位数/2) F.计算各组的且中点。(各组的组中点=(上组界+下组界)/2) G.作次数分配表 (2)制作直方图 A.将次数分配表图表化,以横轴标示值的变化,纵轴标示次数。 B.横轴及纵轴各取适当的单位长度; C.以各组内之次数之高,各组之组距为底,在每一组上作成—矩形则完成直方图。 D.在图的右上角记入数据总数N及数据履历,并划出规格的上限及下限。 3.如何识别和判定图形: (1)如图中显示中间高,两边低,有集中的趋势,表示规格、重量等计量值的相关特性都处于安全的状态之下,制品工程状况良好,如下图所示: (2)如图中显示锯齿形图案,圆形的柱形高低不一呈现缺齿状态,这种情形一般说来大都是制作直方图的方法或数据收集(测量)方法不正确所产生,如下图所示: (3)如图所示为偏向型,另外一边拖着尾巴,这种偏态型在理论上是规格值无法取得某一数值以下所产生之故。在品质特性上并没有问题,但是应检讨尾巴拖长在技术上是否可接受,例:治工具的松动或磨损也会出现拖尾巴的情形,如下图所示: (4)双峰型:有两种分配相混合,例如两台机器或两种不同原料间有差异时,会出现此种情形,因测定值受不同的原因影响,应予层别后再作直方图。 (5)孤岛性:测定有错误,工程调节错误或使用不同原材料所引起,一定有异常原因存在,只要去除,即可制造出符合规格的产品。 7)管制图 1.定义:是一种以实际产品品质特与根据过去经验所判断的制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用图形表示者,其分为计数值管制图及计量值管制图。 2.做法: (1)P管制图的做法(即计数值管制图) A.收集数据,至少50组以上; B.计算每组的不良率P; C.计算平均不良率P=总不良个数/点检查数; D.计算管制界限 中心线:CL=p UCL= LCL= E.绘管制界限,并将点点入图中; F.记入数据履历及特殊原因,以备查考、分析、判断; (2)Xbar-R管制图的方法(即计量值管制图) A.搜集100个以上数据依测定时间顺序或群体顺序排列; B.把2-5个(4-5)数据分为一组; C.把数据记入数据表; D.计算各组平均值Xbar. E.计算种组的全距R. F.计算总平均. G.计算全距平均R. H.计算管制界限. X管制图:中心线CL=Xbar 上限UCL=Xbarbar+A2Rbar 下限:LCL=Xbarbar-A2Rbar R管制图:中心线CL=R 上限UCL=D4Rbar 下限:LCL=D3Rbar I.绘管制界限,并将点点入图中; J.记入数据履历及特殊原因,以备查考、分析、判断。 3.管制图的识别判定: (1)检定规则一:有单独一个点子,出现在三个标准差区域之外者(有一点落在管制界限之外者) (2)检定规则二:连续三点之中有两点落在A区或甚至于A区以外者(在中心线之同侧三个连续点中有两点出现在两个标准差之外者)。 (3)检定规则三:连续五点之中有四点落在B区或甚至于B区以外者(在中心线之同侧五个连续点中有四点出现在一个标准差之外者)。 (4)检定规则四:连续有八点落在C区或甚至于C区以外者(八个连续点子出现在中心线之同一侧者) (5)检定规则五:连续有七点上升(或下降) (6)点在中心线之单侧连续出现有七点以上时。 (7)点出现在中心线单侧较多时,如: A.连续11点中有10点以上; B.连续14点中有12点以上; C.连续17点中有14点以上; D.连续20点中有16点以上。 (8)点出现在管制界限之近旁时,一般是以超出2s区域之点为调查基准,如: A.连续3点中有2点以上 B.连续7点中有3点以上 C.连续10点中有4点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