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毛版 谈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02423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版 谈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版 谈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 南宁电台彭翘 客观事物本身都是多侧面的,它好似一个五光十色的多面体,既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现,也可以从那个角度去提示,不同的角度得到的是不同的认识价值。我们从事新闻报道也一样,角度选择的不同,产生的宣传效果就不一样,如果选择的角度平常,写出来的新闻就平淡无奇,反之,如果报道角度新颖独特,写出来的新闻就富有新意和感染力。对同一个采访对象,同一个新闻事实,记者所取的角度不同,传达给受众的信息量就有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多与少,而是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记者从事实中挖掘的新闻价值的大与小。 当然,一个事实本身具有的新闻价值不是记者可以任意扩大和缩小的,但记者所处的不同方位、不同视角、不同出发点,都会直接影响到他对事实本身的观察,反映在新闻报道中,使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信息量在传递给受众时有所增减,事实的新闻价值自然受到影响。 要将一个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发掘并表现出来,记者必须选择角度。“选择角度”就是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以事实为基础,从事实的某一个最有利的角度来进行采访报道,使事实的新闻价值尽可能显现出来,从而更好地体现主题思想。 面对事实,能否选准角度,把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将一篇新闻作品写深、写活、写透,是对一个记者功力的考验。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但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还必须具备打破常规,从时刻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中提炼新闻、选择适宜的新闻报道角度的能力,这需要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把握一段时期的宣传重点,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记者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寻找到新颖的报道角度。 一、从逆向去思维选择新闻报道角度    我们笔下的新闻作品多数是顺向思维,顺向谋篇布局,但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从逆向去思维。效果就不一样。我们不应该满足于一般的浮光掠影的报道,也不要老是跟着别人跑。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点子。当思考作不出文章来的时候,要想到来个逆向思考,说不定会发现很有创意的大新闻。顺向思维就是习惯思维、八股思维,老是围绕小圈圈转,不会开拓新思路新方法,这样做出的新闻就会一个味道。如果我们利用了逆向思维去考虑,从相反的角度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做新闻,选取出别人没注意到的新视角,或者找到别人没有采取的方式。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了,就是一个公共资源,任何一家媒体都可以去挖掘去报道,要想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将新闻做出“花”来,多变换报道的角度,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有这样一则新闻素材,某市的一条街道路灯失修经群众多次反映都得不到解决,最后经市长批示后,有关部门马上行动修好路灯。我们一般会从领导亲民关心民生角度来写,而用逆向思维变换一下角度,效果就不一样。即可以从有关部门不作为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如果大小事情都要市长批示才能解决,市长精力何以堪重等角度来写。 二、从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出发,选择社会新闻的报道角度 社会新闻是突出反映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及人们关心的自然现象的报道。由于它能真实快速反映人们身边的社会活动、社会现象,因而受到人们青睐。社会新闻具有独特的道德规范作用,是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以其带有的个人行为、个人境遇的色彩来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 各类媒体都特别注重社会新闻报道。和其它新闻一样,社会新闻报道也有正效果与负效果。正效果是指新闻传播所引起的社会反应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负效果则相反。因此,社会新闻采写时在选题和报道角度选择上体现的导向意味尤为关键。社会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就是站在规范人们道德水平的高度,用社会精神文明的滤光片来透视一切社会新闻事件,筛选、采写、报道社会新闻。 我们对一些采用自杀等过激方式解决问题的事件报道中。在顺向思维的引领下,更多的只是报道事件过程和结果,且侧重从当事人的角度报道。这种报道角度会或多或少在社会上产生负效果。但如果我们改变报道角度,侧重报道警方等有关部门对当事人的解救和劝说,并提醒当事人不要采取过激手段,要采用正确方式,如调解、诉诸法律等,同时对类似社会事件进行筛选,对一些一般事件不再报道,而对一些通过正当程序解决问题、权益受到保护的事件进行重点报道,就会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要做到既保证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节目上唱主角,在社会新闻事件的背后蕴含着时代的主旋律,又要保证收听收看的“柔软性”与大众口味。就要善于在理性寻思中发掘社会的文化精神,增强社会新闻的亮点与可听看性。新闻传媒应该有针对性地策划发掘出一系列既体现社会文化精神,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社会新闻,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在人文关怀与舆论监督中伸进社会新闻的触角,南宁电视台的《帮得行动》在这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探索。“帮得记者”要站在党性、人性的立场上,眼睛紧紧盯住社会的弱势群体艰难而苦涩的生存状态,用正义的笔触,反映他们的苦痛,帮他们伸张正义,呼唤人们的善心和人性的复苏与觉醒,同时也在发挥新闻媒体特有的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我们话筒、镜头聚焦社会的爱心田园与危难时刻,弘扬生命的亮色与美丽瞬间之时。记者应及时抓住任何闪烁着社会精神光华的亮点,在百姓生活中去发现人性的善,去寻找人性的美,是从事社会新闻采访的记者的本职但当。 由此可见,社会新闻报道好与不好、效果如何,选择好报道角度至关重要。媒体受众绝大部分是平民百姓,他们不仅关注重大社会事件、突发事件,更关心他们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柴米油盐。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更是政府部门的首要工作。媒体的社会新闻报道除了对每天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外,服务性报道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报道上,对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群众利益得不到保护的事件等,媒体更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对揭露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让事件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并得到最终解决。 当前,社会新闻已经成为受众了解社会的重要通道,媒体的社会新闻也更多样,更吸引人。但如果对社会新闻线索不加甄别,不辨真假,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会造成负面影响,给社会安定增加不稳定因素,所以报道社会新闻,要学会质疑,先调查后报道。在采写社会新闻时,应该提倡质疑意识。在得到社会新闻线索时,应该先问问线索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虚假成分,然后,着手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对社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细节等都要进行一一采访核实,以准确的事实说话。 三、 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新闻报道角度 现在,我们有些媒体新闻都是围绕领导在转,围绕部门在转,新闻几乎都是领导包场,不少报道成了工作总结,成了部门的“黑板报”。对人民群众企盼什么、关心什么、呼吁什么,报道的甚少。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报道领导、报道中心工作是我们的职责,不能不报。但变领导视角、部门视角、工作视角为平民视角,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想知道的方面去提炼主题,就能吸引观众,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010年全国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为出发点的群众最关心的基层新闻走上前台,一个个普通人成为新闻界的主角。 诚然,诸如房屋强拆,土地霸占,收入不均……等等问题都可以报道,社会需要进步,坏人需要打击,好人需要鼓励,媒体应该做的就是通过新闻来对大家的行为规范进行一定的正确引导和道德约束。我们不仅需要真实的新闻,更需要不仅真实而且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新闻。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正确的角度。以求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药到病除。社会进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心存善良,心态积极,并能一直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报道角度。 南宁电台的《新闻微波炉》、《新闻非常道》、《越听越爽》栏目就是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报道角度,采用人文色彩的故事化報道,在事件中發掘新聞故事。有时对同一主题,同一材料,但采用表达方式不一样的手法去建立自己的权威观点市场。为听众讲述着最鲜活的“民生故事”。以“三深入”践行“三贴近”,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所以这三个节目颇受听众喜爱。 住房问题是目前各界关注的热点,能否让老百姓买上房,住上满意的房子,是各级政府重要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南宁市政府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推出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更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南宁新闻广播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政府的政策、具体规定、如何操作,群众的要求、想法和反映,让让群众全面了解相关政策规定, 使广播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四、从指导工作所需方面去选择新闻报道角度 党的新闻宣传,一个阶段、一个时期都是围绕某一项中心工作,或某一项重大任务展开的。因此,新闻报道必须研究党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并且步步紧扣宣传的节拍。要有节奏、分阶段、统筹进行。如南宁市开展卓有成效的历经数年各类“创城”活动,怎样才能保持常报常新宣传角度,该如何选择创城报道的切入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每一个阶段最需要什么,先宣传什么,后宣传什么,“创这城”与“创那城”之间的关联如何宣传表述,哪些宣传了,哪些还没有宣传,该怎么样去宣传,如何去遏制上上下下的一些“创城疲劳症”等, 都要我们认真分析,认真研究,认真琢磨。能否确立以民生新闻报道为载体的创城活动报道方向和路径。把创城活动的宣传报道融入时政、财经、社会、环保、教育、法制等方面中去,融入到平民百姓生存、生活、生计、生命中去。在各类创城宣传报道中勾勒出民生新闻报道角度取向,“创城”报道的角度应凸显“民生内容、民众视角、民本取向、 收众本位、人文情怀、民众话语”的构成和特色。 五、从哲学的逻辑起点中去提炼、分析、选择新闻报道角度 1、从最能提示事物本质方面去选择报道角度。 现象和本质是提示事物外部表现和内在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深度和认识过程。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形态,是人们的感官能直接感知的。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 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我们选取新闻报道角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认识方法。新闻角度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是角度选择成功与否的标志, 当我们发现和掌握了某一新闻事实后,从最能提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去立意,写出的新闻才有深度,有思想性。 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选择新闻角度,首先要客观,从事物的整体和本质上全面真实地把握事实;其次要抓特点,即这一事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最突出、最典型的方面;再次要有新意,同样一件事,立意不同,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2、同中求异去寻找报道角度。由于工作和形势的需要,新闻媒体不可避免地要重复报道一些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某些相同或相近的人或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避免报道的“千人一面”,就要善抓特点。   3、从一般中找特殊去寻找新闻报道角度。许多事物既普通又平凡,本身没有新闻价值,但在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新闻价值,甚至会产生很大的新闻价值。比如说下雨,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在通常情况下构不成新闻,但在持续久旱无雨的特殊气候条件下,一场淅淅沥沥的雨,变成了甘露,于是这场雨便有了报道价值的新闻,它解除了旱情,滋润了禾苗,复苏了万物。我们只有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某些平凡的事,放在特殊条件下去分析,去认识,才能发现它特殊的一面,从中看到它的新闻价值,从而确定从什么角度去宣传报道。 第三,从正常中找异常。一些看似很正常的事,在其运动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种正常下的异常情况,很可能就是一条新闻,甚至是一条比较有价值的新闻。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看似正常但又异常的情况中,去确定报道的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 4、从偶然中找必然中选择新闻报道角度。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因果相关的,两者相互依存。因此,对某些事物的偶然现象,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而要找出它们必然联系的因果关系。   5、从比较中找亮点去选择新闻报道角度。比较,是对比事物优劣、好坏的一种手段。新闻报道中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于增强新闻敏感,识别新闻价值,显得非常重要。 六、从提高新闻的信息密度着眼选择新闻报道角度 , 新闻角度是记者进行新闻写作时的切入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好的新闻角度不仅能使受众更易于和乐于接受新闻 ,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还能提高新闻的信息密度 ,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立体的新闻事件。而这种角度的选择 ,与记者的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 ,因为新闻角度不只是记者写作新闻的角度 ,它还包括记者接触事实的角度、观察事实的角度、解剖事实的角度、截取事实的角度 ,而这些角度都是思维角度的外现。新闻报道的对象通常是比较复杂的事物。复杂事物都存在着一对以上的多种矛盾 ,存在着同外界多方面的联系 ,这就决定了报道对象常常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和多层新闻价值。新闻报道力戒面面俱到 ,而要根据当时的形势和新闻受众的视觉焦点 ,选择其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价值 ,抓住特点 ,写出特色 ,这就要求记者必须进行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之间也无法讲优劣,而只能彼此借鉴。,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外在联系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剖析。 不同思维方式形成的不同的新闻价值取向,它要求记者和编辑认真观察报道对象的现象和本质 ,正面和反面 ,现状和历史 ,当前和长远 ,背景和前景 ;分析报道它在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人的心态等方面具有的新闻价值。 七、从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中选择新闻报道角度 市场经济化在一点点地腐蚀和侵吞着我们社会中原有的一些规则。汶川现豪华办公楼的微新闻,很多人在看到条新闻后,也许内心里一点都不惊讶。因为这才符合他们长久以来对政府官员的一贯认识。如果从单纯的传播新闻角度出发,就会产生两个负面影响。一个是增加百姓对政府官员的不信任感和仇视心理,一个是伤害捐款者,打击了大家捐款献爱心的积极性。有人说普通大众厌倦了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厌倦了扶老奶奶的诸如此类的故事。倘若媒体在掌握了类似这些消息后如获珍宝,以市场为导向报道了大家都喜欢看的新闻。每一条新闻都在不同程度地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胃口。如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是他全部写在了日记上,而且据说还有一个专门策划和包装他的团队,它满足的是大家对主流人物正面形象的怀疑。扶老奶奶后被讹诈,它满足的是大家对好人就会一生平安的怀疑。这样的新闻, 它颠覆了我们的很多主流文化,满足了大众的某些心理。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吗?这样的新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胜过它的积极意义。我们的社会需要好人,可是我们的新闻告诉了我们好人不一定一生平安;我们的老奶奶需要人扶,可是我们的新闻告诉我们扶老奶奶不一定能变成雷锋,这些新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在哪里呢?。 媒体不能以一味的去迎合受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当然,我们的媒体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媒体承担着很大社会责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人应有的担当 ,对新闻舆论导向的恰当选择是我们的责任。媒体工作者需要在报道真实新闻的同时,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正确的时间,来给大家传达正面的信息,做正确的引导。房屋强拆,土地霸占,收入不均、关于扶老奶奶被讹诈……等等问题都可以报道, 但媒体应该从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的角度出发,并减少类似新闻的报道。我们需要鼓励通过完善法律法制,鼓励大家继续扶老奶奶,同时坚决打击那些不道德的老人。而对于汶川现豪华办公楼的新闻,媒体是否应该等到相关部门对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报道。,以惩处相关人员和政府杜绝类似事件发生的决心为报道角度,社会需要进步,坏人需要打击,好人需要鼓励,对此类新闻的报道角度应着眼于,通过报道来对大家的行为规范进行一定的正确引导和道德约束。我们需要在捐款之后得到鼓励,我们需要在扶老奶奶之后得到肯定。我们不仅需要真实的新闻,更需要不仅真实而且具有一定社会积极意义的新闻。以求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药到病除。促进社会进步。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