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
中 国 建 筑 西 南 勘 察 研 究 院
1 工程概况与技术要求
1.1 工程概况
1.2 技术要求
2 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分布
3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依据和勘察的基本任务
3.1 技术依据
3.2 勘察的基本任务
4 勘察技术方案
4.1 区域岩土工程技术资料的搜集与场地调查
4.2 勘探点平面布置
4.3 勘察技术方法
5 勘察工作量
6 勘察工作的组织与作业计划和人员组成
6.1 机具设备
6.2 人员组成
6.3 作业计划
6.4工程负责人简介
7 勘察技术成果
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与特殊过程和关键点
8.1 质量目标
8.2 质量管理机构
8.3 质量管理要求
8.4 安全生产措施
1 工程概况与技术要求
1.1 工程概况
拟建石人商场场地位于成都市 。拟建1幢3层框架商场。局部设地下车库。根据拟建物性质,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依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地基土及场地等级为二级,因此勘察等级为乙级。
1.2技术要求
根据拟建物性质和设计要求,此次勘察工作应达到的目的为:
①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条件。
②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着重查明基础下的软弱土层和坚硬土层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提供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③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有无古河道、暗沟、暗塘、人工洞穴、人工设施、液化地基土等。
④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季节变化幅度,以及反映渗透性的渗透系数K、腐蚀性。
⑤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查明有无液化土层分布;并对液化可能性和岩土地震稳定性作出定量评价。
⑥根据勘察成果综合分析论证,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对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评价与建议。
勘察工作的原则:按照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原则进行,并达到与详细勘察阶段相应的技术要求。
2 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2.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为岷江一级阶地。地形平坦,上覆由填土、粘性土、中、细砂、上部卵石构成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下部卵石层为上更新统冲积层;下卧白垩系灌口组泥岩(k2g)。
2.2 地层分布
据我院在拟建场地附近已经完成的勘察资料和收集到的有关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厚度如下:
(1) 填土:厚度约1.00m。
(2) 粉质粘土:厚度约1.50m。
(3) 粉土:厚度约1.00m。
(4) 细砂:该层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部和卵石层中,厚度0.50m。
(5) 卵石层:呈稍密~密实状态。该层顶板埋深6.0~8.50m,层厚大于15.00m。
卵石层为地下水主要含水层,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2.00m,含水层渗透系数约16.5m∕d。
3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依据和勘察的基本任务
3.1 技术依据
本次勘察依据下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建筑物平面布置图及对工程的勘察技术要求进行。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高层建筑箱型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8)《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9)《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3.2 勘察的基本任务
根据拟建物的性质、规模、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勘察工作的原则、方法和工作量应当全面满足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基础型式与技术经济比较、地基基础设计以及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的需要。勘察工作的任务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工作原则与方法是:
(1)通过搜集与研究区域地质、地震地质背景资料,结合场地的钻探取样分析,论证与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
(2)通过对地基岩土的勘探、取样、原位试验(N120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波速测试等)和室内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查明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空间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评价其工程特性。为各种基础的选型及其技术、经济比较、地基基础设计计算提供全面完整的岩土工程资料。准确评价地基岩土承载力与变形及地震效应,推荐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地基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案。
(3)通过勘探取样、试验和区域地质资料调查研究,论述与评价因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及由此而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推荐基坑边坡支护方案与相应的设计计算指标以及整治方案与措施。
(4)通过场地勘探,研究与评价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主要含水层的渗透性能,论证与推荐地下室在基坑开挖降水时的降水设计计算指标;评价拟建物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因地下水引起的相关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
4 勘察技术方案
4.1 区域岩土工程技术资料的搜集与地质调查
搜集分析成都地区及拟建场地附近已有的区域地质、地震地质研究成果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技术资料与经验,以便在拟建场地勘察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技术成果与经验,直接服务于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评价、设计和施工,从而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切实可行。
4.2 勘探点平面布置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90),
结合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拟建物性质,勘探点平面布置以均匀控制建筑场地并满足后期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施工的需要为原则:
①钻孔按拟建物轮廓线布置,间距14.00∽29.0m,共布钻孔12个;
②钻孔深度结合拟建物性质及将来基坑开挖深度,按下式计算:
a.控制孔,dc=d+acb
b.一般孔,dg=d+agb
即,控制孔深10.0m;一般孔深8.00m。
勘探点位的详细布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4.3 勘察技术方法
①钻探:对卵石层之上覆土层采用冲击钻探取样钻进,用于采取原状土样和准确分层、定名。
②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采用我院研制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每个勘探点的卵石层进行连续系统测试,以定量评价卵石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③室内试验:对上部粘性土、粉土拟取18件原状土样进行一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和粘粒
含量试验;对砂取6件扰动样进行颗分试验;取2件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试验。
④标准贯入试验:主要为场地粉土和砂类土的地震液化评价提供数据资料,视场地情况暂定18次。
5 勘察工作量
根据上述勘察技术方案,勘察工作量如表5所示。
勘探点工作量 表 5
项 目
孔深(m)
工作量(个)
合计(个)
备 注
测量放孔
12
12
控 制 孔
10.00
4
12
拟建地下室为一层,基础埋深约4.20m;
一般性孔
8.00
8
取 土 样
12
取 水 样
2
标贯试验
18
6 勘察工作的组织与作业计划和人员组成
6.1 机具设备
⑴ SH30-2型钻机2台;
⑵经纬仪1台;
⑶水准仪1台
6.2 人员组成
a. 工程技术指导和岩土工程报告审定,1名,高级工程师;
b.工程负责人: 1人,高级工程师;
c.测量人员1人,工程师;
d.钻探班组,6组,共30人,钻探班长:6人,技师;记录员:6人;
e.CAD成图2人。
6.3 作业计划
工作计划安排见表6.3,整个工程勘察周期约15天。
表 6.3
工作项目
工 作 时 间 (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工程测量
钻探与动探
室内试验
整理资料
整个工程自进场钻探施工之日起15天提交成果报告。
7 勘察技术成果
7.1 勘察报告书文字部分,主要有以下内容:
(1) 建筑物性质及勘察技术要求
(2)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3)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其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①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②场地与地基土地震效应评价
③与施工有关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④基础方案的评价与推荐
(5) 地下室的施工降水及基坑护壁
①施工降水
②基坑开挖
③基坑护壁
(6) 岩土工程监测
(7) 结论和建议
7.2 勘察报告图表部分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 工程地质剖面图
(3) 钻孔柱状图
(4) 土工试验报告
(5) 水质分析报告
(6) 波速测试报告
(7) 岩芯照片
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与特殊过程和关键点
8.1 质量目标:资料准确,措施具体,勘察报告满足设计要求。
8.2 质量管理机构:由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负责审定技术成果,高级工程师为工程负责人,对整个工程全面负责;建立工地的技术组、钻探班、室内试验组,边坡支挡结构设计组,CAD制图组的技术负责人组成技术质量管理机构。
8.3 质量管理要求: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办法进行质量控制,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每个勘探点的勘探工作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由本工程的技术负责人负责验收。工程负责人进行质量抽查,工程审定人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的三个环节管理办法进行技术把关,确保勘察质量优良。
8.4 安全生产措施:工地设置专职与兼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宣传管理与监督,贯彻安全法规,确保安全生产与工作进度。
8.5 关键点:钻孔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即一般性孔孔深大于8.00m;控制性孔大于10.0m。
9 结束语
1.我院为西南地区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的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对本工程我院的宗旨是,“精心勘察、优质服务”。
2.我院在成都地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承担了大量的岩土工程任务,多项工程获得国家、省、部级优秀工程奖励,现将近年来获奖工程略举一二:
a.工程勘察
《成都银座大厦岩土工程勘察》,1998年获建设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1996年获中建总公司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成都温资大厦岩土工程勘察》,1994年获中建总公司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b.基坑降水
《成都顺城街人防工程基坑降水》,1994年获中建总公司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
《四川温江自来水厂供水井工程》,1990年获中建总公司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
c.基坑支护
《成都电子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人工挖孔桩护壁),2000年获建设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铜奖。
《成都锦贸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喷锚支护),1998年获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
d.地基加固处理
《成都市政府机关职工住宅改造一期工程地基压浆加固处理》,1998年获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