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仓库仓储系统规划课程.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91799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4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仓库仓储系统规划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仓库仓储系统规划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仓库仓储系统规划 院 (系) 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 业 物流工程 班 级 08级2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1月 5 日 目录 第一章 基础资料分析 7 1.1 基础数据 7 1.1.1 2008年各月出入库及库存情况(每月以30日计) 7 1.1.2 2008基本订货情况 10 1.2 订单品项和数量(EIQ)分析 11 1.2.1 2008年各品项出库情况 11 1.2.2 2007年月订单品项数情况 12 1.2.3 品项数量(IQ)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数量的分析 12 1.2.4 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次数的分析 13 1.2.5 IQ与IK对比分析 14 1.3 PCB分析 16 1.3.1 待选托盘及货物介绍 16 1.3.2 选用规格尺寸为1000mm*1200mm 17 1.3.3 选用规格尺寸为800mm*1200mm 17 1.3.4 选用规格尺寸为1100mm*1100mm 17 1.3.5 托盘的选用 18 1.4 ABC分析 19 1.5 仓库存储量变化趋势分析 20 1.5.1 存储能力计算 20 1.5.2 拣货区运转能力 20 1.5.3 暂存区运转能力 21 1.5.4 五年后的情况 22 第二章仓库系统规划 24 2.1 仓库目前物流量需求 24 2.2 作业流程的规划 24 2.3 作业区域的功能规划 25 2.3.1 进库区 25 2.3.2 暂存区 25 2.3.3 存储区 25 2.3.4 流通加工和分拣区 26 2.3.5 集货区 26 2.3.6 出库区 26 2.3.7 辅助作业区 26 2.3.8 通道 26 2.3.9 叉车存放区域 26 2.3.10 托盘存放区域 26 2.3.11 其他物品存放区域 26 2.4 仓库规划图 27 第三章仓库内部设计 28 3.1 仓库各功能区布置的基础参数 28 3.1.1 储存单元的标准化 28 3.1.2 货物的码放形式(托盘) 28 3.1.3 托盘货架的参数 30 3.2 仓库具体设计(情况一:稳定发展期) 30 3.2.1托盘货架存储区 30 3.2.2分拣和流通加工区 31 3.2.3 集货区 32 3.2.4 进出货区 32 3.2.5 暂存区 33 3.2.6通道设计 33 3.2.7 辅助工作区 34 3.3仓库具体设计(情况二:高速发展期) 34 3.3.1托盘货架存储区 34 3.3.2分拣和流通加工区 38 3.3.3 集货区 39 3.3.4 进出货区 39 3.3.5 暂存区 40 3.3.6通道设计 40 3.3.7 辅助工作区 40 3.4 总体布局图 41 第四章 仓库设备配置与能力计算 42 4.1 第一种情况 42 4.1.1仓库需要的处理能力数据分析 42 4.1.2搬运设备配置 42 4.1.3拣选设备配置 43 4.1.4加工流通设备配置 44 4.1.5托盘货架配置 45 4.1.6双面塑料托盘配置 45 4.1.7其他设备配置 46 4.2第二种情况 46 4.2.1仓库需要的处理能力分析 47 4.2.2搬运设备配置 47 4.2.3拣选设备配置 48 4.2.4流通加工设备配置 49 4.2.5立体仓库货架 49 4.2.6双面塑料托盘配置 50 4.2.7其他设备 50 第五章 设备价格计算 52 5.1 选用的设备参考价格 52 5.2 第一种情况 53 5.2.1 搬运设备 53 5.2.2 加工流通设备 53 5.2.3 托盘货架 53 5.2.4 双面塑料托盘配置 53 5.2.5 其他设备 53 5.3 第二种情况 55 5.3.1 搬运设备 55 5.3.2 流通加工设备 55 5.3.3 立体仓库货架 55 5.3.4 双面塑料托盘 56 5.3.5 其他设备 56 第六章 仓库管理方案 58 6.1 仓储管理综述 58 6.2 入库管理 58 6.2.1 入库前准备 59 6.2.2 验收 60 6.2.3入库交接 61 6.3 储存保管作业 61 6.3.1 储存保管的原则和方法 61 6.3.2 针对该仓库的储存保管作业 62 6.4 库存管理 63 6.4.1 库存管理的任务 63 6.4.2 ABC库存管理 63 6.4.3库存物的维护和保养 64 6.4.4异常情况处理 64 6.5 盘点作业 65 6.5.1 盘点的目的 65 6.5.2 盘点的步骤 65 6.5.3 盘点方法 66 6.5.4 盘点结果 67 6.6 拣货作业 67 6.6.1 拣选作业程序 67 6.6.2 拣选单位、拣选信息 68 6.6.3 拣选方式及拣选策略 68 6.7 出库管理 69 6.7.1 出库流程 69 6.7.2 出库管理中预防差错方法 69 第七章 总结 71 7.1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71 7.2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71 附录 73 参考文献 74 第一章 基础资料分析 1.1 基础数据 1.1.1 2008年各月出入库及库存情况(每月以30日计) 月累计出库量 月累计入库量 月平均库存量 12月 A01 102676 112767 72292 A02 104477 96754 89519 A03 20983 21385 29189 A04 16591 15437 13315 A05 8608 9732 16460 A06 3030 2302 5042 A07 19309 17817 6137 A08 4449 5913 5638 11月 A01 96225 91057 62200 A02 89358 84576 97242 A03 16763 19122 28787 A04 16447 17005 14469 A05 6874 6923 15335 A06 1488 472 5770 A07 7787 8913 7629 A08 4828 5612 4174 10月 A01 84521 87121 67368 A02 140629 130955 102023 A03 16878 14942 26429 A04 16345 13590 13911 A05 5675 5223 15286 A06 2186 3041 6786 A07 5384 2328 6503 A08 2532 1710 3390 9月 A01 102226 108313 64768 A02 229256 224050 111697 A03 29324 32426 28365 A04 18031 16421 16665 A05 9148 10059 15738 A06 4306 6021 5931 A07 13032 15126 9559 A08 6765 3767 4212 8月 A01 97173 95457 58681 A02 145300 155334 116904 A03 22055 21509 25264 A04 15252 20261 18276 A05 6445 6150 14827 A06 1645 1671 4217 A07 5955 8162 7465 A08 4088 7241 7210 7月 A01 81601 80246 60397 A02 84873 92969 106870 A03 15318 16516 25809 A04 14052 17511 13267 A05 6396 5804 15122 A06 1570 2809 4190 A07 4970 4140 5258 A08 1828 2531 4058 6月 A01 65189 62651 61752 A02 100868 114626 98773 A03 13245 14164 24611 A04 14655 14004 9807 A05 6264 5250 15714 A06 1516 1357 2951 A07 4930 5246 6088 A08 1959 1869 3355 5月 A01 64239 64730 64290 A02 122690 138404 85015 A03 13614 12859 23691 A04 13074 13609 10459 A05 4930 5116 16728 A06 1156 251 3110 A07 3627 3604 5771 A08 1544 959 3444 4月 A01 98112 94800 63800 A02 164272 154677 69301 A03 21026 18369 24446 A04 14622 13255 9925 A05 6693 7492 16542 A06 2887 4042 4016 A07 6409 5989 5795 A08 3166 3626 4029 3月 A01 98935 93734 67112 A02 141951 151014 78896 A03 14926 13874 27103 A04 14946 14672 11291 A05 5604 4288 15743 A06 5097 5399 2861 A07 2461 2558 6215 A08 1468 1397 3569 2月 A01 85294 88973 72313 A02 112672 116775 69834 A03 8975 10193 28155 A04 11642 11528 11565 A05 4881 5460 17058 A06 903 472 2559 A07 1930 1756 6118 A08 841 370 3640 1月 A01 85294 88973 68634 A02 112672 116775 65731 A03 8975 10193 26936 A04 11642 11586 11678 A05 4881 5460 16480 A06 903 1847 2990 A07 1930 1756 6292 A08 841 370 4112 1.1.2 2008基本订货情况 2007年月平均订单情况 单位:张   A01 A02 A03 A04 A05 A06 A07 A08 12月 4353 1050 1331 1347 1127 953 86 59 11月 1785 971 1180 1089 1103 885 217 74 10月 1417 1137 1349 789 1003 861 155 68 9月 1811 2194 1461 1186 1676 1102 268 87 8月 2010 2637 1112 1018 755 998 199 68 7月 1685 2728 1112 911 874 1470 151 66 6月 1343 2498 1159 863 755 875 173 55 5月 1323 2035 1037 875 776 587 137 41 4月 2030 1569 1157 958 1200 901 210 61 3月 2046 1354 1181 753 851 791 140 54 2月 1762 1072 926 949 511 692 229 119 1月 2219 1180 933 801 511 634 180 49 1.2 订单品项和数量(EIQ)分析 EIQ分析就是利用“E”、“I”、“Q”这三个物流关键要素,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需求特性,为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该理论由日本铃木震先生提出并积极推广。其中,E是指“Entry”,I是指“Item”,Q是指“Quantity”。既是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订货次数等方面出发,进行配送特性和出货特性的分析。 EIQ分析的分析项目主要有EN(每张订单的订货品项数量分析),EQ(每张订单的订货数量分析),IQ(每个单品的订货数量分析),IK(每个单品的订货次数分析)。EIQ分析是根据以上四个分析项目的结果进行综合考量,为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同时也IQ与IK分析也能用于库存管理中ABC分类的参考依据。 广东某第三方物流企业新仓库涉及的产品主要为包装食品和日用品,总品项数达为2600余种,但可大致将其划分为八大类。下面对新仓库进行订单品项和数量分析,以帮助规划人员进行新仓库具体的设计: 1.2.1 2008年各品项出库情况 12月 11月 10月 9月 8月 7月 6月 5月 4月 3月 2月 1月 全年 A01 102676 96225 84521 102226 97173 81601 65189 64239 98112 98935 85294 107189 1083380 A02 104477 89358 140629 229256 145300 84873 100868 122690 164272 141951 112672 123926 1560272 A03 20983 16763 16878 29324 22055 15318 13245 13614 21026 14926 8975 8975 202082 A04 16591 16447 16345 18031 15252 14052 14655 13074 14622 14946 11642 11733 177390 A05 8608 6874 5675 9148 6445 6396 6264 4930 6693 5604 4881 5124 76642 A06 3030 1488 2186 4306 1645 1570 1516 1156 2887 5097 903 1340 27124 A07 19309 7787 5384 13032 5955 4970 4930 3627 6409 2461 1930 4059 79853 A08 4449 4828 2532 6765 4088 1828 1959 1544 3166 1468 841 1311 34779 1.2.2 2007年月订单品项数情况 发货订单 发货品项 A01 A02 A03 A04 A05 A06 A07 A08 12月 4353 1050 1331 1347 1127 953 86 59 11月 1785 971 1180 1089 1103 885 217 74 10月 1417 1137 1349 789 1003 861 155 68 9月 1811 2194 1461 1186 1676 1102 268 87 8月 2010 2637 1112 1018 755 998 199 68 7月 1685 2728 1112 911 874 1470 151 66 6月 1343 2498 1159 863 755 875 173 55 5月 1323 2035 1037 875 776 587 137 41 4月 2030 1569 1157 958 1200 901 210 61 3月 2046 1354 1181 753 851 791 140 54 2月 1762 1072 926 949 511 692 229 119 1月 2219 1180 933 801 511 634 180 49 发货量IQ 1083380 1560272 202082 177390 76642 27124 79853 34779 发货次数IK 23784 20425 13938 11539 11142 10749 2145 801 1.2.3 品项数量(IQ)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数量的分析 通过对品项数量IQ分析,可以知道各种产品发货量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分析产品的重要性和运输情况。这可用于仓储系统的规划选用、储位空间的估算、拣货方式及拣货区的规划。 品项I 年出货量IQ 累计出货量 相对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A02 1560272 1560272 48.13% 48.13% A01 1083380 2643652 33.42% 81.56% A03 202082 2845734 6.23% 87.79% A04 177390 3023124 5.47% 93.26% A07 79853 3102977 2.46% 95.73% A05 76642 3179619 2.36% 98.09% A08 34779 3214398 1.07% 99.16% A06 27124 3241522 0.84% 100% 注:为了便于直观比较,折线图中12个月的累计百分比的数据全部扩大了“100万”倍。 年度IQ分析 A02 A01 A03 A04 A07 A05 A08 A06 月累计出货量IQ 1560272 1083380 202082 177390 79853 76642 34779 27124 累计百分比 0.4813 0.8156 0.8779 0.9326 0.9573 0.9809 0.9916 1 1.2.4 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次数的分析 IK分析主要分析产品别出货次数的分布,对于了解产品别的出货频率有很大的帮助,可配合IQ分析决定仓储与拣货系统的选择。 品项I 单品年出货次数IK 累计出货次数 相对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A01 23784 23784 25.16% 25.16% A02 20425 44209 21.61% 46.77% A03 13938 58147 14.75% 61.52% A04 11539 69686 12.21% 73.73% A05 11142 80828 11.79% 85.51% A06 10749 91577 11.37% 96.88% A07 2145 93722 2.27% 99.15% A08 801 94523 0.85% 100% 注:为了便于直观比较,折线图中12个月的累计百分比的数据全部扩大了“10000”倍 年度IK分析 A01 A02 A03 A04 A05 A06 A07 A08 单品年出货次数IK 23784 20425 13938 11539 11142 10749 2145 801 累计百分比(%) 25.16 46.77 61.52 73.73 85.51 96.88 99.15 100 1.2.5 IQ与IK对比分析 A01 A02 A03 A04 A05 A06 A07 A08 IQ相对百分比 33.42% 48.13% 6.23% 5.47% 2.36% 0.84% 2.46% 1.07% IK相对百分比 25.16% 21.61% 14.75% 12.21% 11.79% 11.37% 2.27% 0.85% 从上表及以上所有图形分析得出,货物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发货量大,出货次数多,品项如A01、A02; (2)发货量较大,出货次数较多,品项如A03、A04; (3)发货量较大,出货次数较少 (4)发货量较小,出货次数较多,品项如 A05、A06; (5)发货量小,出货次数少,品项如A07、A08; IK与IQ对比分析可以对货物分拣时采用不同的分拣策略,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IQ IK 高 中 低 高 可采用批量拣货方式 再配合分类作业处理 可采用批量拣货方式,视出货量及品项数是否便于拣取时分类来决定 可采用批量拣货方式,并以拣取时分类方式处理 中 以订单别拣取为宜 以订单别拣取为宜 以订单别拣取为宜 低 以订单别拣取为宜,并集 中于靠近出入口位置处 以订单别拣取为宜 以订单别拣取为宜,可考虑分割成零星拣货区 由此分析可以得知,(1)A01、A02采用批量拣选方式,配合分类作业处理 (2)A03、A04、A05、A06采用订单别拣选 (3)A07、A08以订单别拣选为宜,可以考虑分割成零星拣货区 1.3 PCB分析 PCB分析,即以配送中心的各种接受订货的单位来进行分析,对各种包装单位的EIQ资料表进行分析,以得知物流包装单位特性。P 表示托盘单位、C 表示箱单位、B 表示单品。 1.3.1 待选托盘及货物介绍 (1)我国托盘主要尺寸规格 标准 标准尺寸 JB3003-81 800mm×100mm 500mm×800mm GB/T 2934-1996 1200 mm×1000 mm l200 mm×800 mm 1140 mm×1140mm l219 mm×1016 GB/T 2934-2007 1200 mm×1000 mm 1100 mm×1100 mm 这里我们以国家标准的三种托盘为考虑对象:800mm*1000mm,1100mm*1100mm,1000mm*1200mm。 我们对8种货物分别进行托盘空间利用率计算,从中确定仓库所用的托盘(货物不允许倒置)。因为在仓库里托盘的状态多为静态,为了减少计算量,按托盘载重不作限制;在分析过程中,由于货物都是以箱包装的形式存放,所以我们默认同个托盘中,货物无间隙的堆放。托盘高度尺寸取150mm,货物码放高度控制在1800mm以内(即整个高度不超过1950mm)。 计算规则:空间利用率= 有效体积/ (托盘长×宽×允许码放高度) (2)各类货物的外形尺寸、重量及包装 类别 外形尺寸(mm)(长×宽×高) 重量(kg) 包装 面积 体积 密度 A01 400×400×400 15 纸箱 0.16 0.064 234.375 A02 600×400×600 12 纸箱 0.24 0.144 83.333 A03 600×300×600 6 纸箱 0.18 0.108 55.556 A04 400×200×200 5 纸箱 0.08 0.016 312.5 A05 300×200×400 4 纸箱 0.06 0.024 166.667 A06 600×300×300 8 纸箱 0.18 0.054 148.148 A07 300×200×600 6 纸箱 0.06 0.036 166.667 A08 400×300×200 3 纸箱 0.12 0.024 125 1.3.2 选用规格尺寸为1000mm*1200mm 类别 长 宽 高 重量 包装 单层堆放个数 层数 码放总数 有效面积 有效体积 空间利用率 A01 0.4 0.4 0.4 15 纸箱 6 4 24 0.96 1.536 0.71 A02 0.6 0.4 0.6 12 纸箱 4 3 12 0.96 1.728 0.8 A03 0.6 0.3 0.6 6 纸箱 6 3 18 1.08 1.944 0.9 A04 0.4 0.2 0.2 5 纸箱 15 9 135 1.2 2.16 1 A05 0.3 0.2 0.4 4 纸箱 20 4 80 1.2 1.92 0.89 A06 0.6 0.3 0.3 8 纸箱 6 6 36 1.08 1.944 0.9 A07 0.3 0.2 0.6 6 纸箱 20 3 60 1.2 2.16 1 A08 0.4 0.3 0.2 3 纸箱 9 9 81 1.08 1.944 0.9 1.3.3 选用规格尺寸为800mm*1200mm 类别 长 宽 高 重量 包装 单层堆放个数 层数 码放总数 有效面积 有效体积 空间利用率 A01 0.4 0.4 0.4 15 纸箱 6 4 24 0.96 1.536 0.89 A02 0.6 0.4 0.6 12 纸箱 4 3 12 0.96 1.728 1 A03 0.6 0.3 0.6 6 纸箱 4 3 12 0.72 1.296 0.75 A04 0.4 0.2 0.2 5 纸箱 12 9 108 0.96 1.728 1 A05 0.3 0.2 0.4 4 纸箱 16 4 64 0.96 1.536 0.89 A06 0.6 0.3 0.3 8 纸箱 4 6 24 0.72 1.296 0.75 A07 0.3 0.2 0.6 6 纸箱 16 3 48 0.96 1.728 1 A08 0.4 0.3 0.2 3 纸箱 8 9 72 0.96 1.728 1 1.3.4 选用规格尺寸为1100mm*1100mm 类别 长 宽 高 重量 包装 单层堆放个数 层数 码放总数 有效面积 有效体积 空间利用率 A01 0.4 0.4 0.4 15 纸箱 4 4 16 0.64 1.024 0.47 A02 0.6 0.4 0.6 12 纸箱 2 3 6 0.48 0.864 0.40 A03 0.6 0.3 0.6 6 纸箱 3 3 9 0.54 0.972 0.45 A04 0.4 0.2 0.2 5 纸箱 10 9 90 0.8 1.44 0.66 A05 0.3 0.2 0.4 4 纸箱 15 4 60 0.9 1.44 0.66 A06 0.6 0.3 0.3 8 纸箱 3 6 18 0.54 0.972 0.45 A07 0.3 0.2 0.6 6 纸箱 15 3 45 0.9 1.62 0.74 A08 0.4 0.3 0.2 3 纸箱 6 9 54 0.72 1.296 0.60 1.3.5 托盘的选用 类别 空间利用率 1000*1200 空间利用率 800*1200 空间利用率 1100*1100 托盘规格选用(mm*mm) 码盘规则 码放总数 最终托盘规格选择 A01 0.71 0.89 0.47 800*1200 2*3*4 24 800*1200 A02 0.8 1 0.40 800*1200 2*2*3 12 800*1200 A03 0.9 0.75 0.45 1000*1200 2*3*3 18 1000*1200 A04 1 1 0.66 1000*1200 或800*1200 3*5*9 或3*4*9 135 或108 1000*1200 A05 0.89 0.89 0.66 1000*1200 或800*1200 4*5*4 或4*4*4 80 或64 1000*1200 A06 0.9 0.75 0.45 1000*1200 2*3*6 36 1000*1200 A07 1 1 0.74 1000*1200 或800*1200 4*5*3 或4*4*3 60 或48 1000*1200 A08 0.9 1 0.60 800*1200 2*4*9 72 800*1200 首先选取空间利用率最大的托盘,考虑到叉车在一次存取中的作业量,选择码放总数最大的托盘。因此,最终每类货物的最佳托盘如上表所示。从表中可以发现,有大部分货物在使用1000mm*1200mm的托盘时空间利用率最高。所以综合以上因素决定选择1000mm*1200mm规格的托盘。统一托盘后再重新得出各个货物每托盘适合码放数量和库存所需的整托盘数: 货物编号 码放数量 月平均最大库存量 月整托盘数(取整) 日平均最大库存量 日整托盘数(取整) A01 24 72313 3013 2410 100 A02 12 116904 9742 3896 325 A03 18 29189 1622 973 54 A04 135 18276 135 609 5 A05 80 17058 213 569 7 A06 36 6786 189 226 6 A07 60 9559 159 319 5 A08 81 7210 89 240 3 总计 15162 505 1.4 ABC分析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 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由于商品的单价以及销售额没有给出,所以我们按照品项数和月累计出库量进行分类,将库存商品按照当月的累计出库量的多少顺序进行排列,再按照商品累计品种分为高、中、低档三种,采取分类管理策略。 品项数 月累计出库量 A类 15%-25% 60%-90% B类 25%-50% 10%-60% C类 25%-60% 1%-10% A02 A01 A03 A04 A07 A05 A08 A06 月累计出货量IQ 1560272 1083380 202082 177390 79853 76642 34779 27124 累计百分比 0.4813 0.8156 0.8779 0.9326 0.9573 0.9809 0.9916 1 对A、B、C三类商品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采购储存策略。A类商品销额量大,为仓库的主导商品,库存量应较大,以保证主要客户的需求。其收货、出货、配货均为以托盘为单位的连续作业和大量搬运,故使用叉车搬运最为有效,保管时可在库内直接堆放。B类商品属于中批量商品,库存期比A类商品长,需加强日期管理,先进先出,采用立体货架进行储存。C类商品一般仅库存数箱,为了确保保管效率,往往采用重力式货架较为合理。 1.5 仓库存储量变化趋势分析 仓库存储量的大小是决定新建仓库规模的基本条件。在仓库的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总结历来的仓库存储量,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存储量趋势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下面,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存储量进行分析预测。 1.5.1 存储能力计算 货物编号 码放数量 月平均最大库存量 月整托盘数(取整) 重量(kg) A01 24 72313 3013 15 A02 12 116904 9742 12 A03 18 29189 1622 6 A04 135 18276 135 5 A05 80 17058 213 4 A06 36 6786 189 8 A07 60 9559 159 6 A08 81 7210 89 3 总计 277295 15162 【按月计算】总规划仓容量:用单件表示为277295件货物,用托盘表示为15162个托盘。 1.5.2 拣货区运转能力 货物编号 码放数量 月最大出库量 月整托盘数(取整) 日平均最大出库量 日整托盘数(取整) 重量(Kg) 月最大出库重量(Kg) A01 24 102676 4278 3573 149 15 1540140 A02 12 229256 19105 7641 637 12 2751072 A03 18 29324 1629 977 54 6 175944 A04 135 18031 134 601 4 5 90155 A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