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识正负数》评课
本节课,老师紧紧抓住正数和负数是一组相反的量进行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合作交流适当,突破了难点。学生能正确运用各种方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比如:用正、负数表示盈亏、电梯楼层、游戏输赢等。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使学生在体验、交流、拓展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深透。
一、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例借助气温这一现实素材,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 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到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例如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3℃、13℃;在温度计上找出指定温度;引导学生发现零上3度和零下3度离0的距离都是3格等等,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明显。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又通过广泛举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老师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比如“借助温度计理解-3的意义;以-3为切入点,进一步感知负数的意义;通过广泛举例理解负数的意义;借助数轴深化正负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有梯度的设计,在逐步的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概念内化。
三、借助现实素材,实现“0”的突破
本节课中的一个难点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感知0的分界点作用。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首先借助找温度计上的-3,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领悟出零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线,使学生初步体会“0”的意义。而后借助教材中提供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这一现实素材,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0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存在,深刻体会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拓宽了学生对数的认识范围,为今后学习有理数打好了基础。
整节课老师都是紧紧地环绕着学生为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完成,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积极主动。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认识了负数,并且用负数表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数,在数学思考方面,学生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负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解决问题方面,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学生能体验负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负数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