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区域性研讨活动串词
有幸参与到这次区域性研讨活动中,对我们整个语文组而言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借这次研讨之机,可以磨炼我们的教学水平, 也让我们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才是高效的、自主的?
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在赵敏主任的指导下我们语文组的所有老师就紧锣密鼓的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次集体备课首先请上课的老师——桑晓洁谈了对这堂课设计的思考。然后在全组老师的共同讨论下,就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订,并进行了第一次试教。试教后我们基于组内研讨的教案,发现课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又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研讨之后再设计,再试课;上完课之后,针对这节课的优点、不足再进行教学设计,对这堂课我们至少进行了三次设计重构才清晰了大家看的这一设计。
下面首先请为我们演绎这堂课的桑晓洁老师讲说一下本堂课的授课思路和做课后的感悟反思。——
教学过程是围绕着目标来设计实施。一堂课只有制定了细化、具体化、准确化的教学目标,才能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本堂课中张洪静老师有对此做了较多的关注。——
详细、具体准确的教学目标表明了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课堂上只有学生是否清楚学了什么,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为此王忠霞老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教学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老师的引导在一堂课中是尤为重要的,有事甚至会影响一节课的成败。侯俊霞老师就对“教师的提问和达成度”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一门大学问。精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是聪明的,智慧的。刘亦玲老师对教师课堂语言做了专门的收集和研究——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文教师的功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上课之前的钻研教材,就是对文本的细读把握能力;另一个课堂上师生对话的把握,就是理答能力的机智,对此点刘芝艳老师做了特别的关注——
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商玲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了专门的 观察和分析——
“为了一切孩子”老师要在课堂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力求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回答问题 ,都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这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徐莹老师为此专门对“学生回答问题人次”做了记录和思考——
学生热爱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是我们每堂语文课的追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点。张兴英老师对这点的研究比较深刻——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本,感受文章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所以语文教学离不开读。董立燕;老师就对语文教学中的读的研究有较大的兴趣——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目标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每一学科的教师是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教好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不但挖掘教材的知识点,还在不断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的应用。特别是袁秀美老师对这一角度有其独到的思考——
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对此袁立静老师品味的特别到位¬——
课堂是一项缺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有许多的亮点和遗憾,但有行动就有收获。区域性研讨让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凭一个人的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引领我们教学逐步走向专业发展。在语文组全体老师和桑老师的共同备课、上课、评课的研讨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智慧与情感是如此的丰富,在看似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思考、交流。我们经历的这一次研讨,是一次有意义的教学生命之旅,感谢赵敏主任对我们语文组的全程指导,感谢语文组全体语文老师的智慧和真诚。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