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回 声
小东关小学:张彩芹
教学目标:
1.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下展开学习,能感受、体验回声这一自然现象;能用强弱的对 比来模仿回声;通过回声的学习感悟我们应该善待、热爱大自然。
2.能用流畅、清晰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的第一段。
3.能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并运用力度记号,能根据教师的指挥手势,唱出相应的力度。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并在学习中:感受、分析、 模仿回声, 以及二度创作回声的效果。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围绕“回声”展开,感受回声——分析回声—— 模仿回声——二度创作回 声——由回声想到的……。 感受回声这一环节中用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选自二年级语文教材 中的一篇课文。 学生熟悉的课文, 教师用特有的语言和带旋律的歌曲重新换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分析回声这一环节即聆听拉索的《回声》,聆听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力度的对比和旋律 的重复或完全重复,能表现回声的效果。二度创作回声效果中让学生能模仿拉索的《回声》 的手法来编创歌曲《友谊的回声》。由回声想到的……,是一则小故事,告诫我们应该善待 自己、善待大自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教学 参与体验教学 集体合作教学 f.p 的卡片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幻灯片(拉索的《回声》)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感受“回声”
(一) 创设意境,点出“回声”
1.语言创设意境:一只小鸭子迷路了,它只说它的家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
2.学生用“si”帮助教师画出简笔画:小桥、大山、流水(我们帮它找到家好 吗?)
3.故事点出“回声”:小鸭子高兴地说:“你们真棒!”于是它游到了桥洞底 下,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 嘎嘎嘎︳嘎——‖……。这时不知哪儿也有一只小鸭在叫:嘎嘎嘎︳嘎— —‖……这下小鸭子傻了,那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 由“回声”导入“f.p”
1.出示 f.p,念一念。
2.体验 f.p:用动作来表示。
3.小结:动作大表示强,动作小表示弱。
二、分析“回声”
1.聆听拉索的《回声》:说说用哪些办法来表现回声的?
2.分析:歌词——重复或完全重复。 力度——强弱对比明显。 演唱形式——无伴奏合唱
3.再次聆听,学生可轻声地跟唱“弱”的部分。
三、模仿回声
1.回声会在哪些地方产生呢?
2.用“5-︳3-︳05 55︳5-‖”这一旋律回答。
回 声 在 哪里 呀
3.将学生的回答用 f.p 的对比模仿回声。
四、学唱《友谊的回声》其中的一段。(二度创作回声效果)
1.聆听范唱: 让学生说说:pp 的含义
2.教师范唱,学生当回声。
3.教师唱一遍谱,学生跟教师画旋律线。
4.学生用心哼唱,并画出旋律线。
5.学生试唱一唱歌谱。
6.连贯地轻声地演唱歌谱。
7.有感情得念歌词。
8.学唱歌词。
9.在歌曲中加入回声效果。
五、由回声想到的…… 小鸭子说:为什么是友谊的回声,你们知道吗?请你们跟我一起来完成一个小故事, 相信到那时你就明白了! 六、带着思考出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