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购买新房要看房屋是否采取了抗震措施。采取抗震措施,将建筑物造得坚实些,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首选。
室内的家具和物品要加以固定放稳,防止地震时因家具倾倒、物品坠落砸伤人。
常发生地震的地区和有震情预报的地区要准备地震应急包(手电筒、收音机、矿泉水、方便面、饼干、急救医药品、贵重物品等),放在便于取到处。
平时要多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积极参加防震减灾演练,掌握科学的自救互救方法。
地震发生的瞬间,要冷静应对,不能慌乱地冲出房间。
千万不能跳楼,防止对自身安全造成更大危害。
地震发生时,要尽快躲到坚实的家具或者墙角处,或者转移到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时避一下。
应尽可能关闭电、火、气源,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
主震之后要尽快离开房间,疏散到空旷地带或应急避难场所,以防余震。
地震时如果在街上,要避开高层建筑、广告牌、霓虹灯架、电线杆、围墙、高大烟囱,跑向开阔的地方。
如果在公共场所,不要争先恐后,冷静寻找出口。
地震时如果在郊外,要远离山崖、陡坡和河岸。
如果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露,不要顺风跑,要朝上风方向跑,并尽量用湿手巾捂住口鼻。
被埋压时,应想法将手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
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
在周围安静能听到上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面传递信息。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以延长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要乐观,等待时机。
救人原则是先救人多的地方、医务人员、容易救的人、伤轻的人和强壮的人。
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员,救出一个青壮年就等于增加一份救援力量,救容易救的任,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一支强大的救人队伍。
寻找被困人员时,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
挖掘被埋压者时,不可以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
挖掘被埋压者,要用最快的速度,使受伤者的头部暴露,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部。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对于劲椎和腰椎受伤的人员,切忌生拉硬拖,要先慢慢地暴露全身,然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院,防止造成伤员瘫痪。
对于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得人,救出后应予以必要的护理,蒙上眼睛,避免阳光刺激,不可以突然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以进食过多,应避免被救者情绪激动。
对于那些气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是由于地壳内的岩层受力变形导致错动或破裂引起的,这类地震叫做构造地震,可以有较高的震级和很大的破坏力。我们平常所说的地震,就是指这种地震。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二是欧亚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发生次数占全球的95%,能量释放占全球的96%。我国正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力量大小的一种标度,它和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是指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对各地方的影响不一样,因而烈度也不同。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对着的地面。
震中距: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人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自有史以来,我省境内共发生有感地震400余次。1556年发生在华县的8¼级地震,重灾区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地震波震撼了大半个中国,死亡人数83万有余,是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地震灾害不仅仅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瘟疫、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原生灾害还要严重。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倒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性环节。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不要听信地震谣言,当听到地震预报的消息后,千万记住一条:消息一定是来自政府的才可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