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20号
教学目标:
1、 在多次朗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思想感情;
3、 在品析探究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朗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 引导法 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朗读者》的直播现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本期的主题词是“勇气”。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还是你在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北宋文学家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勇者,今天让我们以朗读者的身份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朗读出他的心声吧。(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幻灯片)
二、朗读指导:既然这堂课是朗读课,我们就要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会朗读(板书)。朗读是能使人感受到的有声文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作品内容来把握朗读。(出示幻灯片)朗读提示:1、正字音,除障碍;2、注意节奏,语调,重音;3、把握停顿,语速和延长音;4、一定要有感情。
三、实施步骤:(课堂朗读形式: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师生互读等)
1、检查预习:朗读的前提和基础是清除字音障碍,所以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注音(老师对“胜”和“绮”字的音加以强调),然后全班齐读课文完成朗读第一步。
2、 从小序入手介绍写作背景,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
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词?请同学们自读小序内容,找出写了什么内容?——交代时间:中秋节,写作原因:怀子由。
正值团圆的中秋佳节,苏轼和弟弟不能团聚是有苦衷的,请看写作背景(老师也可口头上补充内容):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与他的弟弟子由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所以他喝得大醉,禁不住思绪万千,趁着酒兴,写下了此篇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这里老师要停顿,让学生说出思念这个词)之情。所以小序就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思念。(板书)那么,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化身为这样一个苏轼,去朗读出他的心声吧!
3、学习上片: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多次被贬的苏轼内心的苦闷,人生失意的他借酒消愁,望月问天,想要对月亮倾诉自己的苦楚。
朗读提示:其中“几时有”要重渎,询问“明月”的语气要强,语调要高,声音绵长,整个这两句感情要朗读得苦闷沉重。
2)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大醉的苏轼想象月宫的情形,正所谓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所以他不晓得今晚是哪一年了。
朗读提示:此句应该读出迷茫,语气稍轻缓。
3)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注意这一句中表现心里活动的两个词:“我欲”和“又恐”。“我欲”是我想要的意思,“又恐”是又害怕的意思,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两个词分别是我想要又害怕的矛盾心理。再结合背景,让学生推断出“琼楼玉宇”是指现实中的朝廷,“寒”也不是字面上寒冷之意,是指苏轼多次被贬对朝廷感到心寒,进一步体会这种矛盾的心理。
朗读提示:高声朗读“我欲乘风归去”,“乘风归去”还要重渎,语调读升调,表现出想要飞天一探究竟的急切心情。“又恐”要轻声读出担心害怕心理,最后缓缓道出“不胜寒”的原因,并且这三个字要稍加停顿,有感叹的味道。整个这句一高一低,抑扬顿挫,朗读出感情的起伏,体会苏轼的矛盾心情。
4)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矛盾挣扎中的苏轼一个人欣赏自己清冷的身影,这里再次暗示他遭到排挤,所以月宫哪里比得上温暖的人间呢?换句话说,这被贬的地方没有诽谤暗算,比高冷的朝廷要好得多啊。朗读提示:“何似在人间”要读出选择留下来的快乐和坚定。这正是苏轼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啊!
小结上片:问——明月(板书)
4、 学习下片:
1)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朗读提示:此句写月亮的移动,时间的推移,朗读语调平缓,语速适中。
2)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朗读提示:月圆人不圆,月亮岂不是和我做对?整句用加强的语气朗读,重渎“何事长向”,“别时圆”需要拖长音,朗读出对月亮的不满之情。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朗读提示:埋怨月亮有用吗?月亮的圆缺是自然规律,苏轼从中悟出了人生有悲欢离合也是人生规律的哲理,“难全”就说明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这一句要朗读出意味深长的哲理性。对偶句要对仗地朗读,其中“人有”,“月有”要连读,“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要按节奏稍作停顿依次朗读,最后重渎“古难全”并拖长音。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提示:毕竟是豪放派词人,想通的苏轼一扫悲观消极情绪,在这中秋佳节之际送出最真诚的祝福。重渎“人长久”,“共婵娟”,并且语调要高,语速缓慢,整句要朗读得慷慨激昂包含深情。
苏轼不仅悟出了人生哲理,而且推己及人,在多次被贬,与亲人分离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这难道不是莫大的勇气吗?
小结下片:悟——明月(板书)
四、拓展延伸:
模拟《朗读者》现场,老师当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朗读者》直播现场,这期的主题词是“勇气”,是面对挫折依然选择乐观热爱生活的勇气。下面有请我们的朗读者上场。(此环节老师可参与其中。)
成为朗读者的人,采用以下开场白句式:
大家好,我是朗读者____________。我曾(面临/看到/听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的挫折,感到非常 。今天我要为大家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谨以此篇献给 (自己或者他人),希望能学习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开始有感情朗读文字。(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点评)
五、 在导学案上写下自己的进步或启示。(请学生代表发言,然后集体朗读全文)
六、 作业: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水调歌头》改写成现代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七、板书设计:上片:问——明月
思念 乐观豁达
下片:悟——明月
八、结束语:
我们用朗读传播值得关注的文字,我相信这样的遇见是心灵相通的美好。同学们,请传承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朗读。(展示幻灯片)从今天起,做一个热爱朗读的人吧!本期《朗读者》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愿我们都有面对现实,战胜自我的勇气。谢谢大家,下期见!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