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题3分 ★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2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2题3分 ★★
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地面、列车 B. 列车、地面 C. 列车、列车 D. 地面、地面
3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3题3分 ★★★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 B. C. D.
4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4题3分 ★
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
雨水,冰雪消融
B.
立夏,雾绕山峦
C.
霜降,霜满枝头
D.
大寒,滴水成冰
5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5题3分 ★★★
下列三幅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都不相同
6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6题3分 ★★ 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7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7题3分 ★★
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甲状态到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升华 C. 汽化 D. 液化
8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8题3分 ★★
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滴,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熔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9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9题3分 ★★
如图所示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的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的熔化时间持续了2min
B.6min后水不再吸热
C.加大火力可使水的温度超过100℃
D.熔化前比沸腾前温度升高快
10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0题3分 ★★
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1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1题3分 ★★
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12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2题3分 ★★★
小明同学3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分别记录为:25.86cm、25.87cm、25.88cm,由此可知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理课本长度的平均值是 cm,采用这种多次测量的方
法 (选填“能”或“不能”)消除误差。
13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3题5分(1分,1分,3分) ★★
(1) 如图甲所示该木块长度为 cm;
(2) 如图乙所示的读数为 s;
(3)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 。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图丁所示的温度计
读数是 ℃。
14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4题8分 ★★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和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作图题
15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5题6分 ★★★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t图象 及 ﹣t
图像 。
时间/秒
5
10
15
20
路程/米
10
20
30
40
四、实验题
16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6题12分(2分,2分,4分,4分) ★★★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 ,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
(车长 )停表、木块。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
“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
“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
或“小”);
(4) 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 。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
17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7题16分(2分,4分,4分,6分)
小琳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
(1) 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琳应选择图 (选填“甲”或“乙”) 中的装置来进行实验,且应选择 (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冰进行实验,采用这样加热的方法叫做 。安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冰的试管
(2) 小琳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图象中的 (选填“AB”或“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BC段时的特点为 。在BC阶段物质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 由实验可知,当冰的温度处于0℃时,其状态是 ;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
(4) 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则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五、计算题
18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8题8分(2分,3分,3分) ★★★
周末,小明一家驾车前往厦门旅游,沿途经过A、B两地,看到路旁的标志牌,如图所示,当车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的时间为9时10分;到达B地时,车内钟表显示的时间为9时40分,求:(1)轿车从
A地到达B地用了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3)轿车从B地出发,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厦门需要多长的时间?
19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9题9分(每题3分)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求:
(1) 甲车的速度;
(2) 乙车在20~40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3) 甲车以(1)中的速度向一座高山行驶,鸣笛4s后听到回声,则甲车鸣笛时距离高山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题3分 ★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答案
解析
A
【详解】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80cm,乒乓球台的高度与此差不多,约80cm,故A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不符合题意;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25℃,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2题3分 ★★
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地面、列车 B. 列车、地面 C. 列车、列车 D. 地面、地面
答案
解析
A
判断物体情况前应选定参照物,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即运动的相对性,故本题选择的正确答案是A.
3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3题3分 ★★★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D
由图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其示数是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图中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 ,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
的;若体温低于 ,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 ,即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4题3分 ★
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
雨水,冰雪消融
B.
立夏,雾绕山峦
C.
霜降,霜满枝头
D.
大寒,滴水成冰
答案
解析
C
A. 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5题3分 ★★★
下列三幅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都不相同
答案
解析
C
如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ABD为错误选项,C为正确选项。
故答案为C。
6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6题3分 ★★ 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7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7题3分 ★★
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甲状态到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升华 C. 汽化 D. 液化
答案
解析
C
由于丙状态变为甲状态要吸热,再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也是吸热,说明丙状态是固态,甲状态是液态,乙状态为气态,所以由甲状态到乙状态为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
故答案为C。
8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8题3分 ★★
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滴,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熔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
解析
C
【详解】
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碗里冒“热气”,是碗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此可见,“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BD不正确,C正确。
故选C。
9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9题3分 ★★
如图所示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的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的熔化时间持续了2min
B.6min后水不再吸热
C.加大火力可使水的温度超过100℃
D.熔化前比沸腾前温度升高快
答案
解析
D
【详解】
A. 由图可知,冰的熔化时间持续了1min,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6min水开始沸腾,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所以加大火力,水的沸点也不超过100℃,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冰变化的温度比水大,所以冰(熔化前)升温快,水(沸腾
前)升温慢,故D正确。故选D。
10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0题3分 ★★
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解析
A
【分析】
此温度计不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靠气体作为膨胀物质,液体的受热膨胀忽略不计.
【详解】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
二、填空题
11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1题3分 ★★
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
解析
振动 ; 音色 ; 信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
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12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2题3分 ★★★
小明同学3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分别记录为:25.86cm、25.87cm、25.88cm,由此可知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理课本长度的平均值是 cm,采用这种多次测量的方
法 (选填“能”或“不能”)消除误差。
答案
解析
1mm ; 25.87 ; 不能
【详解】
[1] 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由记录的数据得,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 物理课本长度的平均值是
[3]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
13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3题5分(1分,1分,3分) ★★
(1) 如图甲所示该木块长度为 cm;
(2) 如图乙所示的读数为 s;
(3)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 。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图丁所示的温度计读数是 ℃。
答案
解析
2.70 347.9 热胀冷缩 37.8 ﹣4
【详解】
(1)[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木块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70cm对齐, 故小木块的长度为3.70cm-1.00cm=2.70cm
(2)[2]图乙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47.9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47.9s=347.9s。
(3)[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4] 图丙是体温计,体温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示数是37.8℃。
[5] 丁图是普通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液面在零刻度的下方,示数是﹣4℃。
14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4题8分 ★★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和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解析
升华 ; 熔化 ; 汽化 ; 凝华
【详解】
[1]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变为碘蒸气,是固态变气态,是升华现象。
[2][3]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升华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的碘以及液态碘继续汽化为碘蒸气。
[4]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放热变为固态的碘,是气态变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三、作图题
15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5题6分 ★★★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s﹣t图象 及 ﹣t
图像 。
时间/秒
5
10
15
20
路程/米
10
20
30
40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1] 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故如下图所示:
[2] 从s-t图像可以看出,是匀速直线运动,故其速度为
从s-t图像可以看出,是匀速直线运动,故其速度为2m/s,故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
16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6题12分(2分,2分,4分,4分) ★★★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 ,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
(车长 )停表、木块。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
“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或
“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选填“大”
或“小”);
(4) 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 。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
解析
小 时间 大 大 0.25
【详解】
(1)[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 求出平均速度,原理为 。
(2)[2][3]实验中,斜面的倾角尽量小,使小车运行的时间会更长一些,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误差会更小。
(3)[4][5]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从静止出发,速度会越来越大,这样通过的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相同的路程,倾角越大,小车速度增加的更快,所以平均速度更大。
(4)[6]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17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7题16分(2分,4分,4分,6分)
小琳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
(1) 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琳应选择图 (选填“甲”或“乙”) 中的装置来进行实验,且应选择 (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冰进行实验,采用这样加热的方法叫做 。安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冰的试管
(2) 小琳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她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图象中的 (选填“AB”或“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BC段时的特点为 。在BC阶段物质处于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 由实验可知,当冰的温度处于0℃时,其状态是 ;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
(4) 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则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答案
解析
乙 小颗粒 水浴法 ④②③⑤① BC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C 等于 不能
【详解】
(1)[1][2][3][4]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中的碎冰块受热均匀,而且碎冰块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实验中宜选用小颗粒的碎冰块, 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故安装实验器材的合理顺序为④②③⑤①。
(2)[5][6][7]图象中BC阶段图线平直,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3)[8]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因此当冰的温度处于0℃时,其状态可能固态、液态, 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
故选C。
(4)[9]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图象中的DE段对应的温度是100℃,所以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10]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五、计算题
18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8题8分(2分,3分,3分) ★★★
周末,小明一家驾车前往厦门旅游,沿途经过A、B两地,看到路旁的标志牌,如图所示,当车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的时间为9时10分;到达B地时,车内钟表显示的时间为9时40分,求:(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用了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3)轿车从B地出发,以80km/h的
速度匀速行驶,到达厦门需要多长的时间?
答案
解析
(1)0.5h;(2)100m/h;(3)0.5h
解:(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用了时间为
末 初 : :
(2)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
(3) 轿车从B地出发,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厦门需要
答:(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用了时间为0.5h;
(2)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
(3) 轿车从B地出发,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厦门需要 。
19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广州市白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第19题9分(每题3分)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求:
(1) 甲车的速度;
(2) 乙车在20~40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3) 甲车以(1)中的速度向一座高山行驶,鸣笛4s后听到回声,则甲车鸣笛时距离高山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答案 (1)30m/s;(2)37.5m/s;(3)740m
解析
【详解】
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甲车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路程是相同的,都是300m,则甲车的速度为
甲
甲
甲
甲车的速度为30m/s。
(2) 要求乙车在20~40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段时间所走的路程为
乙
这段时间为20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乙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乙
乙
乙
乙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7.5m/s。
(3) 甲车以(1)中的速度向一座高山行驶,则甲车的速度为30m/s,鸣笛4s后听到回声,声音所经过的路程,加上甲车在4s内所走过的路程,为甲车鸣笛时距离高山的距离的两倍,即
甲 声
代入数据
30m/s×4s+340m/s×4s=2s
解得
甲车鸣笛时距离高山740m。
答:(1)甲车的速度为30m/s;
(2) 乙车在20~40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7.5m/s;
(3) 甲车以(1)中的速度向一座高山行驶,鸣笛4s后听到回声,则甲车鸣笛时距离高山
740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