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 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毛泽东图片)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让穷苦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他用小米加步枪,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他是革命家、思想家、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他用博大的胸怀,仰望天地,激扬文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诗词天地,走进他的《沁园春 雪》,领略他那崇高的心灵与他笔下的壮丽山川。
二、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
首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这首诗,注意字字响亮,不添字,不少字,不读错字。开始!
大家读得声音非常响亮,看这些字,你们有没有把这几个字读正确:
惟余 莽莽 分外 妖娆 折腰 稍逊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易读错的字我们已经解决,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再送回文中,齐读这首词,这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字正腔圆。
恩,有进步!我们已经把这首词读两遍了,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 大气的、豪迈的、豪放的、气势磅礴的
其实文如其人,首先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看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只有毛泽东才能写出如豪情激荡的诗词!
写作背景: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性大发,写下了这首词。
过渡: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是危急存亡,作为红军统帅,毛泽东冒着内战炮火,迎着外敌入侵,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拥有着一颗大无畏的心,不为任何敌人所吓倒。这种气度、这份自信,实在令人佩服。 真所谓,只有毛泽东如此大气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的文章!
那么,你认为,在朗读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读出这份大气磅礴?
大家说得非常到位,读好诗词,我们就应该如此注意一下几点,(出示课件)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范读,边听边做好朗诵符号。
根据你做好的朗读符号,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练读一下吧!
三、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
要想把诗词读得入情入境,酣畅淋漓,还需要我们仔细品读诗词语言,理解诗词内涵。
下面请同学们读词的上阕,并思考:
1、 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哪句话是总写?“望”字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词人“望”到了哪些景物?是动景,还是静景?
2、上阕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写了什么景色?
词人由“望”字统领,具体描写了北国风光,望中有静、有动,有实,有虚。不仅美丽壮观,还气势磅礴,下面,同学们能不能跟词人一样发挥你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阕中的一处景色。时间三分钟
过渡:非常好,借用词人的一句话就是“江山如此多娇”啊!面对如诗如画的壮丽山河,词人又抒了什么情呢?
四、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
请同学们读下阕,思考:
1、词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点评的?
2、词的下阕写了什么内容?词人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有何共性?词人用哪个字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理解、品味这个字的丰富含义。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小组合作)
一个“惜”字,既有肯定,又有批评,但最让我们震撼的便是毛泽东的伟大气概和坚定的信念,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这份坚定,齐读下阕!
战火纷飞,在那个民族危难的时代,也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英雄人物,那么你认为,毛泽东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会是谁呢?
为民族、为国家的和平而奋斗而献身的人!
那么,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引领一切的现在,我们的英雄人物会是谁呢?
为国家的发展,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人!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呢?我们的英雄人物又会是谁?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老师为你们的这份信心点赞!相信不就的将来,大家就是你们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五、布置作业:
毛泽东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吟诵积累毛泽东的诗作就是我们的课下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