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本土文化与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融合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71115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土文化与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融合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本土文化与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融合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本土文化与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融合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6本土文化与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融合路径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中心小学 唐小梅【摘 要】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最具有生活代表性、传统历史性的本土文化“隐性因素”,是富有个性化地域色彩的本土文化之根。锦屏中心小学通过观察、交流、访谈、调查问卷,了解农村小学地域文化教育资源融合的现状,分析地域教育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尝试从校园文化、师生视角和教育发展等角度,找出地域文化与乡村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有效推动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持续发展。【关键词】本土文化 校本资源 教学路径 融合发展一、审视本土文化的概念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最具有生活代表性、传统历史性的本土文化“隐性因素”,是

2、富有个性化地域色彩的本土文化之根,对当地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现实生活状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是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锦屏中心小学地处乡镇中心,东边是景色秀美的桃花涧风景区,西边是家乡社会名人刘志洲将军公园,北邻历史悠久的将军崖岩画,地处底蕴深厚的磷矿工业遗产园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教育环境。怎样让乡村学校教育以这些地域元素为起点,让拥有颇具特色“本土文化”合理地融入学生的课堂领域,赋予其应有的社会认同度,推动乡村基础教育深度延伸和持续发展,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二、分析乡村学校融入本土文化的现状结合自身现状,学校通过发放两千多份“将 磷矿文化 融入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现状”师生问卷

3、进行统计分析。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最快地了解本土文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一)教师方面数据调查呈现数据结果:学校教师对“磷矿文化”知识的熟知程度较低,30.66%的教师比较了解,42.67%的教师略知一点,26.67%的教师不了解;在日常教学中会经常渗透“磷矿文化”相关元素的教师占4%,偶尔渗透的教师占65.33%,从来不渗透的教师占30.67%;认为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磷矿文化”资源很有必要的教师占17.33%,认为较有必要的教师占37.33%,觉得不太有必要的教师占26.67%,认为没有必要的教师占18.67%。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收集关于“磷矿文化”等知识元素的教师占2.67%,有时收集的教

4、师占30.67%,偶尔收集的教师占56.00%,从不收集的教师占10.66%;在教学中运用的“磷矿文化”教学资源,69.33%的教师是通过自身实践考察参观获得的,通过网络下载获得的教师占26.67%,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教师占4.00%。结果说明:本地区教师对“磷矿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不够关注“磷矿文化”知识,缺少获得这方面知识的主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比较注重通过自身实践活动获得一些“磷矿文化”方面的知识,也会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磷矿文化”方面的教育资源,有一定本土文化传承意识。(二)学生方面数据调查呈现 数据结果:学生对“桃花涧风景区”“锦屏磷矿工业遗产”表示了解的分别占99.43和63

5、.66,一部分原因是这两个地方占领地域优势,距离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很近,同时也说明学生对本地区的风景名胜认识度非常高。有50.06的学生阅读过关于“磷矿文化”的文章或书籍,86.50的学生对“磷矿文化”多为生活中不经意间了解到的,30.66%的学生表示,身边的长辈常提到“磷矿文化”,偶尔提到的占47.92%,78.68%的学生通过浏览实践了解“磷矿文化”,认为磷矿文化知识对自己的学习07教育管理有帮助的学生占56.85。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对“磷矿文化”比较陌生,造成本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处于被动状态。究其原因,一部分是教师和父母对本土“磷矿文化”了解甚少,无法有意识地传授这种本

6、土文化元素;另一部分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主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让本土文化无法在教学中得到体现,使其脱离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现实。三、追寻学校教育中本土文化的意义将本土“地域因子”有效地融入乡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开放的“磷矿文化”课程,不仅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魅力和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契机,为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教育资源,成为引导乡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一)学生方面1.地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学校通过挖掘和利用“旧石器遗址”“桃花涧风景区”“将军崖岩画”“磷矿工业遗产”等地域文化,努力建设具有浓郁家乡气息的健康向上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生态型“磷矿

7、文化”。对学生渗透“磷矿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家乡地域文化知识,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弘扬家乡文化的活动中,感受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与取得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趣,提高了人文素养。2.地域因素丰富知识内涵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磷矿相关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将校园文化和本土文化有机地结合贯穿起来,使“磷矿文化”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特色文化平台,搭建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考、写作、想象等学习能力。(二)教师方面1.树立教师的地域教学观从纵向上看,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中会

8、从正面或侧面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进行“磷矿文化”相关知识的渗透;从横向上看,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意识已牢固树立。教师的教学观念已从单纯地传授家乡地域知识转变到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培养上来,把有关内容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地渗透“磷矿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爱家乡、爱校园,追求真善美,促进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2.转变教师的人文研究观“磷矿文化”是学生人格培养的优质素材,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要担当传播家乡文化的教育使者。这不仅要求教师加强对“磷矿文化”理论上的学习,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法,对校本教材的处理也应成为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最佳契机,关注学生学习动

9、态,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四、探究乡村教学中融合本土文化的路径(一)创设特色文化的教育环境1.校园“磷矿文化”的可教育性学校致力于营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育人环境,如“将军崖岩画墙”“国学经典长廊”“楼梯小小书吧角”等,并且通过读书节、体育节、校园桃花节等主题特色活动,聚本土磷矿文化、岩画文化、遗址文化于一体,传播区域文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实现校园文化生态化、时代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2.课堂“磷矿文化”的可利用性学校通过发掘、保护校园内的文化资源,结合“培养鲜活个性人才”的育人目标,充分发挥图书室和阅览室的文化功能,推进校园人文环境生态

10、化;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文学主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教育活动,建设学校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开发可视、可触、可交流、可发展的人文环境。(二)开发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1.发掘“典型文化”的学科内容由将军崖岩画、锦屏遗址、桃花女传说、刘志洲事迹等构建的“磷矿文化”,在学生的周围呈现其独特的自然美、艺术美、意境美,让学生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快乐之源。农村学校要走向自然,尽力去发掘大自然所赋予的文化优势,将其从校外带到校内,从课外引进课内,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为学生的“桃李芬芳”提供丰富的“养料”。2.开发“有趣文化”的校本内容农村学生拥有大自然这样一

11、个神秘的宝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浓厚的教育价值。作为农村教学一线的教育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乡土价值观,将这些“有趣的文化”整体整合,发掘它的内涵价值,将其融入学校教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促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3.实现“有效文化”的资源整合学校以推进校本课程为抓手,将“磷矿文化”纳入学校课程,突出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将其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追溯校史沿革,通过发掘家乡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精神文化等,讲述周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手艺物产等,以特性文化内容指引学校师生的文化发展08方向。带领学生体会本土文化,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法,使大自然蕴含的“文化食粮”跃然纸上,栩栩如生。4

12、.落实“情境文化”的学科融合学校从教育的空白处、悬念处入手,通过再现神奇的东方天书和繁荣的磷矿工业场景,发挥乡土文化特长,利用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将其搬入课堂,旨在向学生呈现富有地域特色的“磷矿文化”资源,从古到今全面梳理锦屏教育发展历程,观照现实,昭示未来,将家乡的时代价值与现代生活演绎融入学生身心之中。丰富学生的想象,让细节更逼真,让语言更丰富将本土文化有效融入乡村小学课堂教学中,与学校的教育浑然一体,与学生的学习水乳交融,在无声的渗透中,满足了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认识到生活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本土教师的文化教育意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参考文献】杨玉梅

13、.挖掘文化资源绽放教学精彩本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7).流的媒介,并通过“电影海报设计”“亲子影评”“影院岗位服务”等微课程,让学生和家长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增进彼此的了解,营造融洽的亲子关系。三、感恩服务“社区家”社区是家庭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实践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学校主动深入社区,社区也积极走进学校,与学校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促使家长提高自身素养,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从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创设良好的亲子关系。(一)亲子志愿服务通过“小手拉大

14、手”“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学校利用校门口不远就是地铁站这一地理优势,与地铁站结为共建单位,将每月的15日确定为“地铁志愿服务日”。在平时上学的日子,地铁志愿活动由党员教师、团员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如果逢15日是周末或者在寒暑假期间,那么“地铁志愿”活动就化身成了“亲子志愿服务”活动,由学校发布志愿者招募,家长自愿报名,在指定的时间参与地铁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家长用自身榜样的力量为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小就热心公益劳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品质。这样的“身教”远远甚于“言传”,每每这样的活动一发布,报名名额很快就被“秒满”。除了固定时间的“地铁志愿服务”,学校和社区还会结

15、合一些主题活动日、纪念日或节日联合开展其他形式的“志愿服务”,如“环卫志愿服务”“宣讲志愿服务”等,既为社区服务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又在这样的公益服务中提高了沟通能力,增进了亲子感情。(二)亲子社会实践家门口的实践活动、社区里的实践活动等,这类活动也非常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针对家庭群体普遍工作忙碌的现象,学校联合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不用走远路、不用花很长时间就可以参与一次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后备厢集市义卖活动”,由社区发起,学校组织招募,学生和家长一起准备义卖物品,在规定的时间开着自家车,在社区周边开展义卖,所得款项交由社区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义卖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增进互动的同时重塑了家风,让家庭温暖不断传递。“非遗体验活动”由社区筹备,学校组织招募,学生和家长参与地方非遗项目的参观和体验,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增进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有“节日美食活动”“消防站参观活动”等都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社区丰富的资源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让亲子陪伴在质量上有了新的飞跃。(上接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